颯露紫
酒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杜康造酒的神話,到酒池肉林的典故,從李太白飲酒寫詩的瀟灑,到辛稼軒酒酣劍舞的英姿……翻閱上下五千年,似乎總能聞見酒香。每每誦讀典籍,總羨慕詩篇中酒氣與墨香的雜陳,幻想醉在花下眠的愜意,而每逢凜冬,伴著窗外翻亂書篇的清風(fēng),又總是一邊把玩著酒杯,一邊透過字里行間,品飲這格外的香氣。
初冬的酒氣,是義氣。古人善飲酒,且多飲黃酒。作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中國特有的黃酒擁有漫長而燦爛的歷史。自商周時代起,黃酒就以其獨特的溫和與醇香在華夏文明的歷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飲黃酒需要溫,故歷代多有“溫酒”一類典故。
在晚唐的某個初冬,已是暮年的白居易隱居洛陽,是夜無事,便置幾碟小菜,以青瓷盛之,酌一壺老酒,以小爐溫之,看窗外大作的風(fēng)雪,想起自己被貶江州時那似曾相識的風(fēng)雪夜,雖然仕途困頓,但卻有好友相伴,如今寒冬臘月,暮色蒼茫,新酒已溫,卻不知好友何在。一口酒氣,斷斷情思,化作了紙上的墨痕:“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唐詩三百首》評價此詩:“信手拈來,都成妙諦,詩家三昧,如是如是?!?,后人以此稱白居易是“天下第一快活人”,卻不知在千年前的那晚,白居易杯中的黃酒,邀了何人共賞。
凜冬的酒氣,是貴氣。距今兩千余年前的深冬,色澤白瑩,入口綿甘的羊羔酒便出現(xiàn)在了華夏的史籍中。據(jù)記載,羊羔酒產(chǎn)自汾州孝義縣,由于釀造羊羔酒需要用上好的羊肉及各類配料,故從其生成之日起,便成為達官顯貴們杯中的鐘愛。羊羔酒起于漢魏,興盛于唐宋,并曾一度被封為“世襲御酒”而聲名鵲起,本來不菲的價格,更是披上一層貴氣。羊肉本性溫補,釀做美酒后其滋補功效得到了進一步發(fā)揮,最益在深冬時節(jié)驅(qū)寒補益所用。
有唐一代,羊羔酒曾作為進入宮廷的貢品以供皇帝享用。相傳唐玄宗李隆基給楊貴妃過二十歲生日時,從“沉香亭”貢酒中特意為楊貴妃選中了“羊羔美酒”以示祝賀,貴妃醉酒后,翩翩起舞,跳起了“霓裳羽衣舞”,玄宗酒興排擊奏樂,羊羔酒之貴氣,一時無兩。宋代的蘇軾,也曾對羊羔酒有深刻的印象,并曾作詩曰:“江上東風(fēng)浪接天,苦寒無賴破春妍。試開云夢羔兒酒,快瀉錢塘藥玉船?!碧拼┢?,由于戰(zhàn)亂等原因,羊羔酒曾一度在唐朝末年失傳,而到明代似乎又有恢復(fù)。明代醫(yī)藥學(xué)家李時珍在名著《本草綱目》中記載:“羊羔美酒健脾胃、益腰身、大補元氣”。冬日淺飲羊羔酒,讓溫潤的酒液順著喉嚨流淌,仿佛回到了千余年前的雪夜,公子王孫相聚一堂,華冠麗服,裘衣大氅,奕奕神采。
晚冬的酒氣,是煙火氣。冬日漸晚,萬物復(fù)蘇,華夏大地已開始聆聽冬季最后的尾聲。這時節(jié),也是家家戶戶相聚團圓,迎新守歲的日子,而過年飲屠蘇酒,也成了中原人民祈愿健康,防病避災(zāi)的重要風(fēng)俗。陸放翁曾有詩云:“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毕鄠魍捞K酒由漢代華佗所創(chuàng),唐代孫思邈總在歲末時將泡酒的藥物分發(fā)鄰里,以使大家身體健康,屠蘇酒也自此流傳開來。屠蘇以屋為名,以藥入酒,家人自少而老飲之,取“少年得歲,老年失歲”之意,因在歲末飲用,故又稱之為“歲酒”。
冬末飲屠蘇,總伴有團圓、喜慶的氛圍。北宋年間,天下大定,百姓安居,華夏文化進入高速發(fā)展的時候,此時正值新年,千家萬戶放爆竹,制桃符,除歲待春,端得一幅辭舊迎新的景象。天下百姓無論身份高低,此刻與親友飲下屠蘇酒,一口是驅(qū)除舊障,一口是新歲安康,一口祝孩童長成,一口愿長者長壽。也許是受這人間煙火氣所熏陶,逐鹿仕途的安石公也放下往日的謹慎與不茍言笑,筆墨一揮,寫下絕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p>
幼年時曾讀書中言:“會喝酒的人,舉杯邀月,淺嘗一口,雖無辛辣入喉,卻有滿口酒氣。”當(dāng)時不曾飲酒,只能陶醉在詩詞歌賦的酒香里。成年后飲酒,有過酣暢快意,也有酩酊大醉,才方知酒氣為何物。無論是酸甜苦辣,還是青黃紅白,無論義氣,貴氣還是煙火氣,原來每一杯酒都有獨一無二的氣質(zhì)。飲酒不求多,更不盡求醉,品飲出酒的氣質(zhì),便是到位。
適逢冬日欲雪,閱者諸位,能飲一杯無?
編輯/徐?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