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倫剛
在幸福的白菜地
兒時(shí)的我問媽媽拔哪一棵
在不受苦的老柿樹下
是我家的池塘,我趕著小牛犢走過塘埂
鵝一只一只跳進(jìn)塘里
黃狗狂吠,開門一看:
是深山的窮親戚打著火把來借米
在我的童子眼里:
升起的炊煙是老牛嘴里的青草
而麻斑鳩的啼叫,一筆一畫
描摹山村,永不中斷
我端起的飯碗
是生長的山水
碗邊的筷子來自房前的一根慈竹
扁豆花
我兒時(shí)在病中看房前的扁豆花
攏在掌中嗅聞
母親從地里勞作回來
說:有什么好看的,不如看黃菊花
她捧著一大把山野采擷的黃菊花伸到我眼前晃
在陽光中金燦燦的,美極了
在黑暗、貧窮的歲月
供在觀音菩薩面前
就是善惡的分界
就是圣賢書了
但我只能從病床上爬起
慢慢挪出去看爬上竹籬笆的扁豆花
心里苦得又聾又啞什么也說不出
母親又采回一大把黃菊花
對(duì)我說:你死之前,就哭一場吧
她把黃菊花供在觀音菩薩面前
自己卻哭了
我爬上房前洗衣的青石板上仰躺著
依然看扁豆花
那時(shí)我還不知道什么是死
只見扁豆花成了彎彎的扁豆對(duì)我悄悄說話
我還不知道我必然是黎明前的人了
對(duì)于我
扁豆花是碗里的食物也是心里的菩薩和慈母
當(dāng)我在黑夜里擺渡后
出神入化地尋找我的源頭
扁豆花就是我悲慈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