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思萍
(重慶市巫溪縣寧河初級中學校 重慶 405800)
為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究,經過不斷反思和總結,提煉出“三步三環(huán)”教學模式,現(xiàn)與同仁分享。
第一步:自學。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學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形式。通過自主學習,學生能主動了解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了解本節(jié)的教學重難點,有助于掌握本節(jié)課內容“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個邏輯層次。其方式是教師確定小組合作探究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結合教材獨立思考,采用發(fā)散思維的方法組織語言,形成自己的觀點。比如,學習八年級上第一課第二框題“走進社會生活”這一課題時,課前展示本框題自學目標:什么是親社會行為;為什么要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怎樣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知識要點,形成自我剖析教材的能力。
第二步:互學。蕭伯納說:“假如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我們將會有兩種思想”。在課堂教學中,一個人的思考總有局限性,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觀點,一個人與另一個人觀點加起來就形成兩個觀點,小組成員之間合作探討就會形成更多的不同見解,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比如,學習八年級上第一課第二框題“走進社會生活”,經第一步自學環(huán)節(jié),對教材理解具有局限性,尤其對第三個問題“怎樣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的理解需要結合生活實際擴展思路。對此,通過同桌兩人之間或四人一組的互學,打破自學思想的狹隘性。
第三步:群學。通過群學形成觀點。要求小組成員走出本小組的局限性,每組的小組長在匯總本小組觀點后,與班級的其他小組進行交流,把本組觀點“帶出去”,把其他組觀點“引進來”,達到組際之間的交流合作,讓問題的討論更具深度和寬度。比如,學習八上第十課第一框題“關心國家發(fā)展”,把學生分成五大組,分別是“政治組”“經濟組”“文化組”“社會生活組”“生態(tài)組”,各組分別合作探討我國近幾年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生態(tài)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學生自學即自主上網搜索資料和小組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歸納總結的基礎上,各大組通過群學,實現(xiàn)組際之間的交流合作,達到擴展知識面的目的。
第一環(huán)節(jié):自學一互學一群學。通過自學讓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有效鍛煉,通過互學和群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讓課堂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動起來,提升課堂活力和效率,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學習八上第十課第一框題“關心國家發(fā)展”的內容時,將學生分為“政治組”“經濟組”“文化組”“社會生活組”“生態(tài)組”,各組分別合作探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了解我國的發(fā)展狀況,激發(fā)興趣、提升效率。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展示。學生上臺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組認真聆聽。展示成果的目的是同學之間互相對比,發(fā)現(xiàn)本小組的優(yōu)點,尋找不足,并查漏補缺,不斷完善觀點,形成完整的觀點。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點撥總結。教師點撥總結,要具有及時性、針對性,不能泛泛而談,對于課堂生成的問題要加以引導,畫龍點睛。
通過自學讓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鍛煉,通過互學和群學增強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讓學生通過“自學一互學一群學”動起來,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將教師滿堂灌變成學生主動探討。
初中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是無限的,帶有活力的思維碰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用一種智慧獲得多種智慧。
“三步三環(huán)”的小組合作模式,“互學”“群學”“展示”等策略,能讓學生相互學習,展示成果,走上講臺,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問題一:合作探討時間把控出現(xiàn)偏差。課堂中主題合作探討容易出現(xiàn)時間安排不合理的問題,一般5至8分鐘的問題探討中,基礎較差的學生多角度歸納有一定的難度,所耗費時間則較多,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有時無法完成一個主題的探討。不能很好地落實小組中“一人一觀點”的要求,存在有渾水摸魚的現(xiàn)象。
問題二:學生合作探討易出現(xiàn)偏離主題的現(xiàn)象,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探討主題的核心概念,容易做無用功。
策略一:教師應該嚴把時間關。在合作探討時,要有明確的時間規(guī)定,多少時間段內完成什么任務,要有清晰的規(guī)劃,要做一個清晰的方案導向。
策略二:教師應發(fā)揮引導作用。教師要提高預設能力,盡量避免學生在探討過程中跑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作用,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及時解決學生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增強問題討論的有效性,教師也要深入小組,與學生共同討論,不要做課堂的“看客”和“無關者”。
總之,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探索,不是一個簡單的模式探討,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和總結課堂實例,不斷形成自身的經驗認識,這樣才能形成自身的有效教學風格,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