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香 高國忠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榆中師范學校 甘肅蘭州 730100)
研學旅行是學校推出的特色教學方式,這跟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科特點具有重要的聯(lián)系。學生通過集體旅行或是集中食宿的方式,讓學生走出教材、走出校園,真正與生活進行結合,從而豐富自身的視野。在加深自己與大自然、社會親密接觸的同時,增加了學生對于集體生活方式或是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與感受。研學旅行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研學旅行是新課程改革發(fā)展的需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物理教學必須走出教材,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任何活動的開展都需要結合高中物理課程的具體教學標準,要開發(fā)與利用課程資源的同時,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研學旅行的活動中。比如,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進行實踐的探索,在此過程中,教師起到的是指導作用,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因此,教師要依據(jù)高中物理的課程標準,充分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相結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將物理知識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值。
研學旅行活動的開展需要結合高中物理的教材,教學內容與研學旅行的內容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一致。因此,這需要教師對物理教材進行研讀,分析教學的重難點,在結合研學旅行時,才會具有針對性。在內容的選取上,教師可以將抽象、難懂的內容作為重點,這樣的內容在結合實物時就會具有一定的直觀性,從而讓學生通過體感來感悟知識。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來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研學旅行作為教學內容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補充的作用。
在進行研學旅行之前,需要教師確定一個研學旅行的主題。主題的設計需要結合教師平時的課題研究內容,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課題的進程。當然,教師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與學生共同討論本次研學旅行的主題,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學習“摩擦力”時,需要學生了解摩擦力的產生原因以及現(xiàn)實生活中常見的摩擦現(xiàn)象,并了解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與接觸面之間的壓力大小具有一定的關系,并可以舉例說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少有害摩擦的方法。在研學時,就可以與該課題研究內容進行結合。讓學生在研學途中,觀察哪些現(xiàn)象涉及到了摩擦。比如,鞋與地板之間有一個摩擦、汽車輪胎與柏油路有一個摩擦……
研學旅行是一種旅行方式,必會涉及到各種實際的旅行問題,比如,乘坐哪種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對于高中生來說,一般是由指導老師帶隊,以班級為單位,在學生自愿的前提下,聯(lián)系相關的研學旅行的地點,然后進行研學旅行。而到達目的地后,需要學生對目的地進行參觀,選擇具體的活動形式。是需要學生選擇自己活動、分組活動,還是由教師統(tǒng)一帶領活動。如果是分組活動,教師需要提前將小組分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小組成員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對于物理學科來說,一般會采用分組參考的方式,然后在采用統(tǒng)一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的討論中獲得新知識。
例如,在學習課題研究“電在我家”時,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在自己的身邊都有哪些電器。那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電器市場,一一了解家里的電器都有哪些。電視、洗衣機、破壁機、電腦、空調、飲水機……這些都屬于家用電器,那他們需要什么才可以工作?他們需要的電是怎么傳輸?shù)轿覀兗业哪??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參考市場,了解具體的答案。越來越多的家用物件需要電,因此,我們需要節(jié)約用電。這樣的研學旅行過程,會達到教學目標。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研學旅行是促進新課程改革與發(fā)展的有效方法,其包含的內容豐富多彩。為了使研學旅行發(fā)揮出最大的價值,教師有必要制定詳細的研學旅行計劃,并提前設想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研學旅行一定要與高中物理知識進行聯(lián)系,在旅行途中了解知識與實踐的關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對高中物理知識了如指掌,并對研學旅行的前后過程了如指掌,才能使高中物理與研學旅行做到融合,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