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教學目標:
1.學會梳理總結找書讀的方法,養(yǎng)成讀課外書的習慣。
2.學會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對書
的看法。
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連貫的話,并抄寫下來。
4.初步了解歐陽詢書法的用筆、結構等特點,欣賞歐陽詢的楷書藝術風格和表現(xiàn)形態(tài),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
5.理解并背誦《觀書有感》,積累古詩。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梳理讀書經驗
同學們,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第八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以“讀書明智”為主題,從不同角度給我們介紹了從古至今人們讀書的態(tài)度、方法、經歷和感悟。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語文園地》,再次與書相遇,遨游書海。(板書:語文園地)
二、第一站:書海探微——“詞句段運
用”明讀書意義
1.同學們,讀書可以讓人啟智、明理,讀一讀下面三句話,思考:它們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出示句子:
書,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
養(yǎng)品?!?/p>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2.生交流。
3.師小結:這三句話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第一句話出自《我的“長生果”》,把書比喻成“長生果”;第二句話出自莎士比亞戲劇《奧賽羅》,把書比喻成“營養(yǎng)品”;第三句話出自英國作家尤安·艾肯的散文《走遍天下書為侶》,把書比喻成“朋友”“故地”。這三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體現(xiàn)出書的重要性,告訴我們要愛讀書,多讀書。
4.同學們,請你說一說還可以把書比喻成什么?生交流。
預設:書是一個聚寶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是登山靴,幫我們一步步登上人生的高峰。
5.過渡:同學們,通過學習《我的“長生果”》一文,我們從作者豐富的讀書經歷中真切地體會到讀與寫的密切關系,(出示“詞句段運用”第2題)這段話選自《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先想一想:句子主要講了什么?把它們排成一段意思連貫的話,讀一讀,再抄寫下來。
(1)出示書中句子,生自讀,弄清楚每句話的意思。
(2)根據(jù)意思排列這幾句話的順序,
形成一段完整、連貫的話。
(3)交流反饋。
閱讀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yǎng)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yǎng)。寫作是什么?是表達。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
6.小結:我們認真讀這段話可以發(fā)現(xiàn),這段話介紹了閱讀和寫作的關系。一個是由外到內,一個是由內到外。它告訴我們,只有先吸取營養(yǎng),腦子里的東西才會變得有價值。
三、第二站:書海拾貝——“交流平臺”學選書方法
同學們,讀書的意義是深遠的,書籍浩如煙海,我們該怎樣選擇?讓我們一起走進“交流平臺”學習選書方法。
1.出示書中五位伙伴的交流,
讀一讀,思考:他們是怎么找書讀的,都喜歡讀哪些課外書?
2.他們介紹了幾種選書的方
法呢?
學生交流要點,選書方法有:從別人推薦的書目中找書讀;從自己感興趣的題材中找書讀;從感興趣的作家、作品中找書讀;讀各種不同題材、體裁的書籍,相互交流分享。
3.過渡:多讀書,讀好書,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對我們來說是受益匪淺的。從伙伴的交流中我們知道了選書的方法可以是從一篇文章到整本書,也可以從整本書到同一類書。老師相信這些找書的好方法一定會對你的課外閱讀有很大的幫助?,F(xiàn)在你會找書了,那最近你想讀些什么課外書呢?
4.生交流。
交流要點一:前段時間學了作家馮驥才寫的《珍珠鳥》這一課后,覺得作者把自己和珍珠鳥的情感交融寫得微妙細膩,很美好,可以去讀讀他的作品。
交流要點二:第三單元中的幾篇民間故事,都是口耳相傳的經典、人們智慧的結晶,故事情節(jié)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又充滿浪漫色彩,寄托著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可以找更多的民間故事來讀。
交流要點三:學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對中國的歷史感興趣了,就去讀讀相關的資料。
5.小結:同學們,學會了找書方法,相信今后一定能幫助大家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
四、第三站:書海沖浪——“日積月累”悟讀書心得
1.在《古人談讀書》中,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哲學家朱熹對于讀書有獨特的方法,他覺得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他是勤奮讀書的典范,不光愛讀書,還很會思考??吹揭惶燎逅鸵l(fā)了對讀書的一種感悟;看到春江水漲后船自由航行的現(xiàn)象,就又引發(fā)了另一種感悟,于是,他寫下了組詩作品《觀書有感二首》。
2.出示兩首古詩。
(1)生自由讀古詩,讀準詩句,讀出節(jié)奏。
(2)指名讀古詩。
(3)遇到不懂的詞,先猜一猜,再借助工具書解疑,或者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
意思。
(5)第一首詩中美麗的方塘風光跟觀書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
出示句子填一填: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池塘使池水更加清澈。不斷地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使人__________。(更加聰明)
師小結:《觀書有感》(其一)這首古詩的前兩句寫出了池塘的清澈,重在寫景。三、四句寫出了方塘的水之所以那樣新鮮清澈,是因為遠處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匯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斷流入方塘。源頭活水對于小池塘來說是多么重要啊!
作者巧妙地把讀書的道理蘊含在詩中,把美麗的方塘風光和讀書感想融合在一起,使這首詩的意境得到了升華,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6)《觀書有感》(其二)這首詩中描寫的景物又和讀書有什么聯(lián)系呢?
理解“春水生”指江河里的春水漲起來了,這里比喻大量的閱讀?!懊蓻_”,是古代一種戰(zhàn)船,這里用行舟比喻學習。
(7)朱熹用形象的比喻描繪自己“觀書”的感受,借助寫景來揭示深刻的哲理,請你結合這兩首詩談談自己的讀書體會。
(8)學生讀讀背背這兩首詩。
五、第四站:書海泛舟——“書寫提示”習名家書法
1.回顧以往的“書寫提示”。
同學們,這是五年級教材中的第二個“書寫提示”。在第四單元的“書寫提示”中,我們知道了書寫古詩時要“每一行詩句都居中寫,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對齊”。更知道了要“注意筆畫、結構等方面的細節(jié)”。
2.簡介書法家。
歐陽詢是初唐著名的書法家。他與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并稱為“楷書四大家”。他不僅是一代書法大家,而且是一位書法理論家,他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總結出練書習字的八法,歐陽詢所撰《傳授訣》《用筆論》《八訣》《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學書的經驗總結,比較具體地總結了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等書法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是中國書法理論的珍貴遺產。
3.作品欣賞。
出示歐陽詢楷書代表作之一《九成宮醴泉銘》的局部,讀一讀,邊讀邊觀察歐楷的特點。
4.交流歐楷的特點:用筆方整,筆力剛勁;點畫的起、收及轉折處一絲不茍;字形豎長,各部分之間穿插巧妙,結構嚴謹;整體上顯得既平正端莊,又險勁生動。
5.生臨摹,師書寫指導。
六、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遨游書
海,在書海探微——“詞句段運用”的學習中明白了讀書的意義;在書海拾貝——“交流平臺”板塊中收獲了選書方法;在書海沖浪——“日積月累”的誦讀中悟讀書心得;在書海泛舟——“書寫提示”的賞析中習名家書法,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相信你們一定受益匪淺。
(作者單位:江蘇無錫市港下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