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泓珊
(天津師范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天津 300074)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持續(xù)發(fā)展,世界上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加強,政治、經貿、人文、教育等領域的合作交流更加廣泛,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學習漢語來了解中國。截止2019 年12 月,全球共有162 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550 所孔子學院和1172 個孔子課堂,中國支持中方各級各類學校向世界各國派出11.5 萬名中文教師和志愿者。[1]在這樣的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培養(yǎng)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yǎng)的學生畢業(yè)后可能會成為國際漢語教師,該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應該具有國際視野,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海外實習為漢教碩士提供了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土壤。如果海外實習單位有意識為他們提供機會和條件培養(yǎng)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使其更加迅速地適應海外教學和生活,更有效率地傳播中國文化。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是培養(yǎng)漢語國際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于2007 年決定在我國設置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 of Other Languages),簡稱MTCSOL。該專業(yè)學位培養(yǎng)目標為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勝任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外語教學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漢語本體知識、教學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畢業(yè)生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012 年國家漢辦出臺的《國際漢語教師標準》,在該標準中,漢語教學、中華文化傳播和跨文化交流成為備受重視的三項評價指標。這是漢教碩士培養(yǎng)對應的職業(yè)資格標準。
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基地是培養(yǎng)單位為加強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與行業(yè)、企業(yè)、社會組織等共同建立的人才培養(yǎng)平臺,是專業(yè)學位研究生進行專業(yè)實踐的主要場所,是產學結合的重要載體。[2]筆者調研的海外孔子學院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聯(lián)合培養(yǎng)基地,其目標在于將漢語國際教育推廣工作與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的新型漢語國際教育專門人才——未來面向世界的漢語教師培養(yǎng)綁定,搜集和積累大量第一手國外教學案例,以便及時運用在專業(yè)碩士培養(yǎng)全過程,使學生廣泛了解各國漢語教學實況特點和內在規(guī)律。通過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志愿者的針對性派遣,海外實習基地建設,以大規(guī)模實崗頂崗實習,現(xiàn)崗指導,促進教學感悟和實際教學技能的養(yǎng)成,同時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海外實習是漢碩培養(yǎng)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海外實習可以使?jié)h教碩士提高教學能力、外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實現(xiàn)從“學生”到“教師”的過渡。海外經歷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跨文化意識、跨文化敏感度以及跨文化適應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尊重以及理解目的國文化和本國文化差異的能力。[3]海外實習對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非常重要,在海外浸入式的實習有利于她們開闊視野,增長跨文化交際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能輕易自然獲得,需要通過國內培養(yǎng)院校與海外實習單位緊密聯(lián)系,共同精心設計各種形式的培訓和指導來獲得。
跨文化交際能力指在跨文化情境下有效交流的能力。不同的學者對跨文化交際能力有著不同的定義。本文以陳國明和Starostar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為理論基礎,他們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ICC)可以被定義為個人有效并準確地應用交際方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主體間進行交流并實現(xiàn)交流目的的能力??缥幕浑H能力包括三個維度,跨文化意識(intercultural awareness)、跨文化敏感度(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和跨文化熟練度(intercultural adroitness)。具備跨文化能力的個體能夠通過尊重對方的文化和世界觀滿足自身的交際需求,也就是具備了解、包容、融合彼此文化差異的能力。[4]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漢碩培養(yǎng)三項基本技能的核心,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效力(跨文化熟練度)相互作用,應該貫穿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能力培養(yǎng)和中華文化傳播力提升的全過程。[5]
跨文化意識屬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認知方面,代表一個人對于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認知過程??缥幕庾R的重點在于個體通過對于文化差異的了解不斷改變對于環(huán)境的認知。[6]跨文化意識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到表面的文化特質、意識到重要的文化特質及其與自身文化的差異、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看到對方的文化特質并意識到文化差異的存在。
跨文化敏感度屬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情感方面,指個體能夠具備一種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來理解和欣賞文化差異從而有效并準確的進行跨文化交際行為的能力。具備跨文化敏感度的個人必須具備一種情感渴望從而可以刺激他們來理解、欣賞并且接受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最終從跨文化交際行為中獲得積極產出??缥幕舾卸劝ㄗ宰稹⒆晕冶O(jiān)控、開放思維、移情作用、同情心、相互作用以及不輕易評價七個部分。[7]
跨文化熟練度屬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行為方面,指個體的跨文化交流技能,包括應用言語和非言語行為從而有效并準確的進行跨文化交流行為的能力??缥幕炀毝劝鍌€類別:信息傳遞、交互管理、行為靈活、身份管理、關系維護。
筆者調研的孔子學院不斷完善其對于漢教碩士的指導和培訓方法,應用諸多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方法,鞏固他們的漢語本體知識、提高面對不同年齡和背景的外國學生進行教學的能力和與海外學生及同事進行交流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意識、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熟練度都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該孔子學院針對這三個方面的特點精心設計不同類型的活動,有效提高了漢碩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國際漢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含義可以界定為:教師個體對實踐進行持續(xù)探究的專業(yè)不斷發(fā)展的歷程,包括漢語國際教育信念的增強;漢語學科和相關學科知識與技能的更新、拓寬和深化;以及具有生產實踐性知識和與國際漢語教育界同仁合作的能力,并最終成長為一名學習型、反思型和研究型的教師。[8]構建學習、反思和研究三位一體的國際漢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體系同樣也可以提高漢碩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該孔院在志愿者教師入職后為其搭建國際漢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體系,在漢碩實習初期、中期及后期不斷舉辦各種教研活動,持續(xù)幫助漢碩學生進行對教學和文化方面的反思。同時,孔院中外方院長和公派教師經常就職業(yè)規(guī)劃和未來發(fā)展與漢碩志愿者教師進行溝通,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目前的工作并盡早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設計,對漢碩學生的個人成長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孔子學院的中外方員工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筆者調研的孔子學院里中外方院長緊密合作把控孔院的核心價值觀和發(fā)展方向,外方工作人員均是有中國生活學習背景的英國本地人,非常了解中英文化特點和差異。兩名有相關工作經驗背景的中方公派教師除了教學之外,還分別擔任外聯(lián)項目負責人和內部課程負責人職務,管理并培訓志愿者教師??自褐贫艘惶壮墒斓囊?guī)章制度保障員工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和專業(yè)發(fā)展,每周召開非正式會議,每月召開正式會議,每年舉辦員工活動日,給漢碩學生大量的機會表達自己,鍛煉了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每天與外方員工的工作接觸使?jié)h碩實習教師零距離面對另外一種文化。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漢碩實習教師會難以避免的遇到文化沖突,文化沖突迫使他們反思并研究本國文化和當?shù)匚幕牟町悾苯犹岣吡丝缥幕庾R;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工作環(huán)境使?jié)h碩實習教師不得不經歷提升跨文化敏感度所需要經歷的一系列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使他們從剛開始拒絕防衛(wèi)的情感態(tài)度過渡到適應融合的情感態(tài)度。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實習指導教師,也可以稱作漢碩在海外的“國際漢語教師教育者”?!皣H漢語教師教育者”是近十年出現(xiàn)的概念,用于指稱“培養(yǎng)國際漢語教師的教師”。[9]
Marx and Moss對美國學生在英國倫敦進行海外教學實習進行定量研究后發(fā)現(xiàn)海外實習的獨特經歷積極地影響了實習教師的跨文化能力發(fā)展,特別是在目標文化中的浸入式工作生活體驗以及精通兩種文化的實習指導教師對實習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她們認為僅僅為學生設計安排海外實習經歷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的教育者,必須主動設計最能夠使學生實現(xiàn)體驗式和轉化式學習過程的海外經歷。
筆者調研的英國孔院為每位新到任的漢碩實習教師配備了一位實習指導教師,實習指導教師不僅是漢碩教學方面的導師,也是跨文化交際方面的指導教師,能夠主動設計活動促進漢碩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實習指導教師還通過課堂觀摩、每周一對一面對面交流、每周書面反饋等方法與漢碩進行溝通,從中方的角度為漢碩學生遇到的教學和文化問題答疑解惑。同時,孔子學院也創(chuàng)造機會使?jié)h碩學生直接得到英國本地教師的指導。如一位志愿者教師表示:“在英國中學實習并和當?shù)氐慕處熃涣魇刮伊私庥慕虒W風格和學生適應的教學方法,使我深入理解中英文化差異讓我在話題選擇上更有側重和規(guī)避,提高了我的跨文化意識、使我變得更加開放、提高了適應力?!蓖瑫r,該孔院也對實習指導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以確保實習指導教師的專業(yè)性。
(1)安排漢碩承擔中國文化系列課程以提高其跨文化意識。該孔院安排漢碩承擔中國文化系列講座,學生來自各個年齡段和不同背景。筆者調研的一位漢碩學生在問卷中寫到:“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讓我覺得中國文化的底蘊比原來想象的更深,現(xiàn)代文化應與傳統(tǒng)文化擁有更多聯(lián)系,從中吸取更多精華?!绷硪晃煌瑢W表示:“備課期間以專題為形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本國文化,提高了英語水平,同時也增強了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承擔中國文化系列課程激發(fā)了漢碩實習教師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的興趣,在教學互動的過程中通過文化對比也會更加了解任教國文化,從而增強跨文化意識。”
(2)安排漢碩進行一對一語言輔導可以提高其跨文化敏感性。除了大班授課,孔院還安排漢碩志愿者教師為高級水平的英國學生進行一對一語言輔導。一對一交流使學生對待英國文化的態(tài)度發(fā)生轉變,與學生建立的友好關系促使?jié)h碩學生理解、欣賞并接受文化差異。
(3)安排漢碩學生承擔行政管理工作以提高其跨文化熟練度。在該孔院進行教育實習的全部漢碩學生都承擔過不同的行政工作,如海報設計、資料室管理、日志與新聞撰寫、文化活動組織、HSK 考試組織等。在進行行政工作的過程中,漢碩學生需要與外方員工、大學其他部門行政人員、中小學教師等人多次溝通,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到了如何進行信息交換,維護良好的關系使工作順利地完成。
(1)提高漢碩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助于其達到《國際漢語教師標準》。海外實習有助于漢碩深入了解赴任國的特點,包括當?shù)氐娜宋奶攸c、教育文化特點和職場文化特點等,使她們能夠從不同的文化角度看待問題,具備多元文化意識。她們可以在教學和行政工作的過程中自然地比較中外文化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根據(jù)文化差異隨時調整自己教學和與人交往的方式,這些都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缥幕浑H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漢教碩士成為一個合格的國際漢語教師,達到《國際漢語教師標準》中所規(guī)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評價標準。
(2)提高漢碩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助于其更有效地完成海外實習工作。具備較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志愿者教師能夠更有效地開展海外實習工作。雖然漢碩生在赴任前已經具備一定的漢語知識和教學能力,但是普遍缺乏對赴任國的文化和具體職場規(guī)則的了解。海外實習單位通過培訓使其具備跨文化意識可以讓漢碩生在教學工作中更好地認識文化差異,從而選擇更適合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教學;具備較高的跨文化敏感度可以使?jié)h碩生在面對海外教學環(huán)境時擁有更為開放和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具備較高跨文化熟練度的漢碩生在進行跨文化交流行為時可以選擇最適合的方法來維護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關系。
(3)提高漢碩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助于其個人未來個人成長。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的同時,漢碩學生的自信、靈活性和適應性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鍛煉和提高,即使畢業(yè)后不從事國際漢語教師的工作,個人能力的提高使她們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更有準備,有助于其未來個人成長。
海外實習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yǎng)中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yǎng)漢碩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最適合的階段。各實習單位(如孔子學院、孔子課堂、教學點)應精心設計實習內容、加強實習指導和培訓、嚴格進行不間斷的反饋和評估、構建國際漢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體系,提高漢教碩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使他們成長為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勝任多種教學任務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業(yè)人才,同時也提高其自信、全球意識、靈活性和適應性,對漢教碩士未來的個人成長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