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瑛
(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貴州銅仁 554300)
近年來,中國政治經濟各方面迅速發(fā)展,國內外經濟、文化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我國境內英語語言學習者在不斷增加,過去甚至有了要超過學習母語意愿的傾向。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文化上不和諧的狀況,比如說中國人在日本與外國人談論中國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能的。而這也應該引起英語教學相關工作者的注意。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斷增加,我國的英語教育不單單是應該教導學生與英語相關的文化,還應該要強調我們現如今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我國近些年新修訂的英語教學大綱之中也有提到我們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了解和認識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但雖然在這個教學《大綱》中已經明確的給我們指出了中職英語工作的教學目標,但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卻還是比較普遍的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中西方文化之間并不相等的現象。
目前情境下,我國對中等教育的偏向,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現如今的教育逐漸向學歷更高、范圍更廣的方向發(fā)展的趨勢。與此同時,學校文化建設不足,也沒有必要的生態(tài)基礎去幫助將中國文化引入中學教育體系之中。首先,目前許多中學缺乏對中職英語基礎的重視,這對它的形象有很大的影響,使得身處其間的廣大英語教師們也逐漸失去了英語教學的熱情,而這便使得這些學生們對英語中華文化性滲透學習的可能性非常有限?,F如今許多中職教師的工作熱情低迷主要是因為他們身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社會與學校方面對于中職英語基礎課程的不重視使得他們職業(yè)上升空間狹窄,也很難有進修的機會,于是在日積月累的忽視中也逐漸失去了他們最初教學的初心,不再懷著百分三百的熱情去教導學生,更何況是提高他們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其次,一些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單詞的發(fā)音和語法的教學,對學生們的英語語言文化的基本素養(yǎng)重視程度比較缺乏。
中職學生普遍有這樣的認知:在進行跨文化交流的時候,他們需要擁有一定的輸出中國文化的相應語言表達的能力??墒窃谒麄儞碛休敵鲋袊幕恼Z言表達能力前還是有最大的問題——對中國文化了解較少。他們對中國文化知識的缺乏,讓他們感到根本無力討論相關話題,更談不上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甚至有一些學生根本不知道一些相關的重要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等的來歷,等等。這些都使得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無法進行良好的跨文化交際。然而,他們都下意識地把這種后果的產生原因歸因于他們翻譯技巧和相關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的缺乏,這種認知將導致更多的學生更注重英語語言能力的學習,而逐漸忽略了他們對于自身跨文化學習能力的成長與提升還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
中等職業(yè)學校里的一些管理人員,也應該充分的認識到我們將中國文化融入英語等基本的文化課程之中的必要性,學校領導層一定要重視指導和支持我們教學管理教學工作,加強對校園的傳統(tǒng)文化相關方面的建設,讓學生們更加能夠在校園氛圍內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具魅力并慢慢地改善他們的文化特性。同時,學校還應該加大鼓勵教師經常性的去改進自我,讓老師主動將中國文化融入教室,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提高學習熱情與進行自我完善。
作為英語教師和中西文化之間的融合者,教師應具有專業(yè)的文化素養(yǎng)。首先,作為中等職業(yè)的英語老師應該更加充分的認識到我們去學習英語外國文化的必要之處,同時我們也應該應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國家的文化和使用英語的國家文化的兩者的差異和特點。然后從他們的習慣,生活方式,歷史文化,民族習俗等,各個方面去深入了解他們的英語文化。其次,我們在此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努力改變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大膽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們對于自主學習的興趣。我們還可以采用一些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比如說任務型的教學方法,選擇一些學生們都感興趣的,又同時可以與我們的中國文化相關的教學內容,充分地去調動大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除了課堂教學本身之外,還可以創(chuàng)新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帶著學生離開課堂,并通過講座第二堂課等形式幫助英語教學課堂進行更好的補充。通過這些活動,我相信學生將會受到深刻的影響。相信學生們可以把中國文化學習,從他們興趣驅動到真正提高他們自己的文化表達水平,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跨文化交流水平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并可以更好地發(fā)揮中國文化的滲透作用,達到繼承和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效果。此外,在選擇教材時,除了選擇具有濃郁中國文化內涵的教材外,教師在課堂上的文化講解和具體實踐也是不可或缺的,這能夠幫助學生一邊學習中國文化,一邊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yǎng),提高他們用英語去表達中國文化的表達能力。除了利用課堂書籍和教科書外,教師還可以廣泛地使用多媒體材料組織教學,豐富我們的英語教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認同感[1-4]。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發(fā)展需要具有國際眼光和全球競爭力的專業(yè)人才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讓學生學習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是文化間交流的必要性,而這也將有助于中國在世界各地傳播中國文化,讓中國發(fā)展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