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治新
(廣東省韶關(guān)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廣東 韶關(guān) 512029)
古代詩歌是我國文明與文化史中一個璀璨耀眼的明珠,象征著我國古代文明與文化的精髓。深刻地品讀和學習古代詩歌不但能讓學生文化素養(yǎng)得以充分有效地提高,同時也能夠讓他們更加深刻地體悟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妙與魅力,促使他們民族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得以良好培養(yǎng)。而這個目標的良好實現(xiàn),則必須要建立于學生基礎文化知識和技能的了解之上。傳統(tǒng)的語文古代詩歌教學在觀念和方法上有著很多的問題,而新時代高中語文教師對于詩歌教學現(xiàn)狀進行探究分析,找到約束古代詩歌教學發(fā)展的癥結(jié)所在,并實施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教學策略方針,則是古代詩歌教學效率充分有效提升的關(guān)鍵。
目前,高中語文古代詩歌的“教”與“學”不容樂觀,要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了解教學現(xiàn)狀,對癥下藥,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來看,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我國古代詩歌是古人智慧和文化的結(jié)晶,其本身具有著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魅力,并散發(fā)著極為多樣和豐富的民族文化氣息,對于新時期我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高中古詩歌教學的發(fā)展形勢不容樂觀,這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古詩歌閱讀興趣不濃,使得他們沒有辦法深刻體悟和學習古詩歌中的文化精髓。當前,部分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存在應試性和滯后性特點,他們常常讓學生自讀古代詩歌,課前也沒有為學生做出良好的閱讀鋪墊,使得學生在沒有了解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的情況下,就開始草草地閱讀,造成他們難以正確解讀和體悟古代詩歌中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文化精髓,進而使學生覺得古代詩歌閱讀無趣和枯燥。所以,學生對于古代詩歌閱讀和學習的興趣低下,是當前高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中的首要癥結(jié)所在。
在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的古代詩歌教學方法也應體現(xiàn)出時代性特點,進而與學生認知和發(fā)展規(guī)律相吻合。但改革中也會伴隨著思想或觀念轉(zhuǎn)換不及時現(xiàn)象,部分教師依然在教學方法上存在不足之處,制約著古代詩歌教學效率的充分有效提升。例如有些教師的古代詩歌教學方法陳舊且單一,使得學生常常只能被動和機械地接受古詩歌文化的灌輸,造成學生在認知和解讀古代詩歌時表現(xiàn)出消極和抗拒的心理或行為姿態(tài),學生沒辦法找到自身存在的欠缺,進而無法正確和精準地體悟古代詩歌中的情感思想。因此,教師古代詩歌教學方法的滯后和不當是當前古代詩歌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伴隨著高中語文改革的推進,古代詩歌的地位和作用愈發(fā)突顯,越來越多的古代詩歌被添加到教材之中。然而當前部分教師在古代詩歌的教學目標擬定上存在著諸多的不當和錯誤,部分教師將古詩歌教學當作是學生記憶力的練習,讓學生背誦或默寫,認為這樣就能讓學生體悟到詩歌中的思想內(nèi)容。這種僅僅以單調(diào)和抽象的字句記憶為目的的古代詩歌教學目標,使得學生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正確的思維去解讀古代詩歌,同時也沒辦法精準理解古代詩歌教學的目的性,進而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良好提升。所以,古代詩歌教學目標不明確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對高中生進行古代詩歌的有效教學,教師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努力。
濃厚的興趣是驅(qū)使學生進行學習的動力。而對于古代詩歌教學來說,古代詩歌本身就是學生的一個興趣點。古代詩歌蘊藏著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精髓,其以精妙的文字語言以及優(yōu)美的人文意境,讓我們體悟到了古人的智慧與聰明。與此同時,對于學生來說,古代詩歌的作者以及背景也極具吸引力,通過對作者的認知和解讀,能夠讓他們的人文視野得以良好拓寬。而學生對古代詩歌背景認知和解讀,可從中獲取更多的情感和歷史信息,拓寬其歷史和文化視野。例如在講授《歸園田居》時,教師可向?qū)W生講述陶淵明的一些故事,如“白衣送酒”“無弦琴”等,以及由“不為五斗米折腰”引出官場腐敗的社會背景。讓學生體悟作者寫作時的情感和心理,進而更加深刻感知作者想要吐露的思想和心情,激發(fā)學生情感和心理共鳴,進而促使他們對于古代詩歌的興趣得以充分有效地激發(fā)。
針對當前高中古代詩歌教學方法滯后的問題,教師在古代詩歌教學時,應當轉(zhuǎn)變滯后的教學理念,以提升學生對古代詩歌的興趣為古代詩歌教學的切入點和出發(fā)點,不斷延伸和探索古代詩歌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樣性、趣味性以及實效性兼?zhèn)涞墓糯姼鑼W習環(huán)境,進而實現(xiàn)古代詩歌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講授《琵琶行》時,教師可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信息技術(shù)形式的古代詩歌教學情境,向?qū)W生播放《琵琶語》等琵琶演奏名曲,激起學生熱情的同時,讓他們能夠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更加深刻地認知和體悟詩歌中的精髓;又如在教授《飲馬長城窟行》時,教師可在課堂組建多個“漢樂府學習小組”,讓學生合作探討該首古代詩歌的主題與意境,使他們能在其間相互分享和交流詩歌鑒賞經(jīng)驗,進而實現(xiàn)整體古代詩歌鑒賞水平的提高;再如教師主持開展“中華好詩歌”活動,活動中教師向?qū)W生展示“飛花令”,而學生則需要根據(jù)“飛花令”來背誦出相應主題的古代詩歌句子,最后獲勝的學生將獲得“詩歌大王”的稱號,并可以獲得相應的小禮品,以此來讓學生更加熱情和積極地投入到古代詩歌學習中。通過類似的古代詩歌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學習古代詩歌的自主性得以充分有效地調(diào)動,同時也讓高中語文教學效率得以提高。
擬定明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在進行古代詩歌教學時,要正確解讀自身教學輔助者和指引者的角色定位,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汲取古代詩歌中的優(yōu)秀文化為古代詩歌教學的最終目標,并在教學時不斷充實和完善自身的品質(zhì)和素養(yǎng)。同時,教師在教學時還應不斷學習和積累自身古代詩歌教學經(jīng)驗,提升自身對于古代詩歌的全面認知和解讀能力,將掌握的古代詩歌情感閱讀和解讀技巧授之于學生,促使他們能夠精準正確地體悟古代詩歌文化精髓,進而促使學生從中汲取更多的文化精神養(yǎng)料,為其未來更好地學習古代詩歌知識和文化以及健康全面地成長打下可靠堅實的基礎。
總的來說,古代詩歌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和結(jié)晶,對于增強學生語文能力以及未來全面和健康的發(fā)展意義重大。新時代高中語文教師應以學生實際和發(fā)展需要為古代詩歌教學出發(fā)點,不斷延伸和探索古代詩歌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趣味性和實效性兼?zhèn)涞膶W習環(huán)境,進而促使古代詩歌教學開出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