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惠
(白銀區(qū)金溝口中心小學 甘肅白銀市 730900)
小學是學生走進校園的新起點。因此,設有陶冶情操的課程。例如,美術、音樂、書法等藝術方向的課程。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美術不僅是一門教學課程,更是社會上一門特有的學科。因此,美術教學很重要。但是,部分農村校園由于師資力量短缺,美術學科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不能充分了解美術課程的學習。為了讓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可以實施走教模式,讓更多學生可以學習美術。[1]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認為美術對學生文化課學習沒有好處。于是,把所有的美術課換成語文、數學、英語課。有的教師在美術課上對其他學科進行考試測驗;有的美術教師為了方便,則讓學生自由活動。有的學校將美術移出課程中,不僅教師認為美術不會幫助學生學習,家長也認為學習美術耽誤學習,有時間不如背背語文課文,學習英語單詞。家長和教師的做法給學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不夠尊重美術學科,導致學生審美能力缺失,斬斷部分學生對美術的天賦。沒有讓學生做到勞逸結合。由此,學生不能得到全面發(fā)展。
有的校園會設美術學科,并且不占用美術課堂。這樣,美術教師的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教師有時會在黑板上畫出圖案,讓學生進行模仿,把學生畫好的畫收集上來,進行自我評判,分出誰畫的好,誰畫的差。真正的美術是自我創(chuàng)作的過程,學生在自己的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心情,各有各的美。因此,家長與教師不要抑制學生的天性,讓他們天馬行空的發(fā)揮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2]
在新課改的前提下,部分學校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美術教學得到了教師的重視,重新回歸到課堂上。新的教學是把傳統(tǒng)與現代相結合,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學生投入到課堂中,拿著筆進行繪畫,學生用行動證明自己對美術的熱愛。教師在新型模式教學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不要過度依賴課本,要進行自我發(fā)揮創(chuàng)作。[3]
讓學生改變借鑒書本參考教師的畫作,自己去思考想象,只要自己肯動腦筋畫出的創(chuàng)作一定是最棒的。例如,畫車。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想一想自己都見過什么樣的車?有沒有特別的車?誰能創(chuàng)作一個與眾不同的車?讓學生思考后進行討論,再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同創(chuàng)作,基本畫完后,可以對自己的畫進行講解分享。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只要付出行動就會離成功更進一步。
在一些落后的農村學校中,教師隊伍緊缺,有的學校只有幾位教師。語文、數學、英語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教師想給學生全面普及,也是有心無力。為此,筆者提出了農村走教模式小班化美術教學實效性的探索,提高農村美術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的小班化教學。小班化教學由于班級學生數的減少,教師容易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另外,教師可以進行走教式教學,幫助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盡量讓學生都感受美術的樂趣。教師走教模式的教學,不但能幫助學生解決學不到美術的難題,而且可以投身到實踐中,用行動幫助學生普及美術學習。小班化的教學模式能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美術中找到了信心。教師針對性教學把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積極學習美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走教教師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行動是成功的主要途徑,想要成功前我們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樹立正確的優(yōu)化課堂觀念,并為此付出行動。學生畫畫時不能照搬照抄,要會靈活運用教材。教師可以進行多媒體教學,但不能過分依賴,不然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到其他上面。教師要把繪畫的真正意義表達的淋漓盡致,把課堂還給學生,把主動權讓給學生。這樣的課堂觀念才是正確的。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付出行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的空間,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的導入尤為關鍵,有趣的開場是學習本課內容的關鍵。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只要教師進行針對性啟發(fā),學生只要付出行動,就會有收獲。這樣,輕松的教學氛圍能增強學生對美術的喜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師要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講課,要為學生提供新穎的美術素材。書本是學習的主要工具,但教師與學生不能一味依賴課本,可以尋找新的素材進行分享,可以收集美術雜志、網絡查找,看到新鮮事物進行拍照收藏等,都可以對美術知識進行了解,并加以收藏。
美術是一門富有獨特魅力的學科,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學生學習文化課程的同時,可以學習美術,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教師可以樹立優(yōu)秀的教學理念,在學習中展開豐富的知識獲取量,并提出農村走教模式小班化美術教學。學生的成績是與教師的努力付出分不開的,只要付出就一定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