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建平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藉口鎮(zhèn)鐵爐學區(qū),甘肅 天水 741000)
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呼聲越來越高,并且也獲得了一定的成效。為此,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加強重視,不僅需要加強知識的教授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還得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達成理想的教學目標。而這就得小學語文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深入分析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各種要素,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以便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成理想的效果,推動學生語文能力有效提升。
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師對于核心素養(yǎng)越來越重視,并積極采用各種措施進行處理,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不過因為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 ,使得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依舊沿用傳統(tǒng)教學思維組織開展教學,忽視了核心素養(yǎng),覺得小學階段只需要教導學生識字,安排學生背誦與理解即可。同時,還有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依舊非??粗貙W生的學習成績,所有教學活動都圍繞此來開展,這樣不僅影響到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而且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也極為不利。
新課改中明確提出,在教育教學中應該加強注重學生課堂主體性的體現(xiàn),給予學生更多表現(xiàn)的時間與空間。不過就具體情況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占據(jù)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大都是被動接受。并且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也不注重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課堂氛圍沉悶無趣,從而很難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到教學質量的提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自然更加無從提及。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玩好動,喜歡新奇、未知的事物,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應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將很難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自然難以得到提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基本就是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然后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硬塞給學生,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帶領學生逐句逐字地翻譯,然后告知學生課文中心思想與重難點,之后讓學生背誦。這種方式其實就是圍繞著應試能力培養(yǎng)來開展,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等難以起到理想的作用,而且這樣還會影響到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對其未來學習發(fā)展有著很大的不良影響。
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閱讀教學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為此,在教學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其給予充足的重視,有意識強化學生的閱讀積累,為其寫作與今后的語文學習做好鋪墊。
以《懷念母親》這一課程知識教學為例,教師首先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合理的閱讀,并在具體閱讀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音樂進行氛圍的渲染,這樣能夠讓學生很好感受到文字魅力,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方式,感悟到該篇課文中的情感,而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獲得提升。同時,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摘錄其中的優(yōu)秀語句,不定期地拿出來翻看和背誦。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獨特的語句,然后帶領學生對其展開深入的分析。通過這種方式,必定能夠很好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加深他們對課文的認識與理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絕對不能僅局限于課內(nèi)閱讀,還得注重課外閱讀的開展,以便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推動學生更進一步地發(fā)展。針對此,教師可以基于教材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書籍的閱讀,為學生推薦合適的書籍,并且給予學生支持與鼓勵,在班級中營造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為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助力。
例如在《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合理進行拓展延伸,引入《孔明借東風》《三顧茅廬》等章節(jié),帶領學生對這些課文進行分析思考,討論其中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下充足的課余時間,以便有效推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掌握,而且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強化他們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中心應該放在學生的自主發(fā)展上,使得學生掌握更為豐富的學科知識,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因為教師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教師有著很強的依賴性,自主學習能力偏弱。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并且應用合適的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由空間,以便有效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
例如《翠鳥》這一課文生動地描述了翠鳥抓魚的場景,并且從遙遠的陡峭石壁處跑來和我們做朋友。這篇課文只要學生能夠認真地閱讀,便能很好總結梳理全文內(nèi)容。為此,教師可以將自主閱讀和交流感悟這兩種方式進行有效結合,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幫助他們抓住文本重點與思想。首先可以通過問題進行引導,如:“作者為什么臉紅呢?”讓學生通讀課文找尋答案,同時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這樣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語言組織以及表達能力等。之后,教師可以設置一個主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與分析,以便實現(xiàn)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目的。
在新時代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受到了很大的重視,在這種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不斷提升自身使命感,使得語文閱讀成為促使學生綜合發(fā)展的場地。
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文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預設兩條線,一個是“真”,另一個就是“活”。前者主要就是說應用讀、說、寫等簡單方式,讓學生深刻理解革命烈士是平凡和偉大的;后者主要就是讓學生通過文章了解狼牙山五壯士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們無私、不怕犧牲、愛國等情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激起他們的愛國情感。必須得注意的一點,文本閱讀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有助于陶冶滋潤學生的心靈,所以需要教師緊緊抓住這一點,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陶冶他們的情操,有效啟發(fā)他們的人文情感,為其今后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從學科角度上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是要為語文素養(yǎng)而教,而不是為了語文成績而教。如果將教學局限于知識本位,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會過分側重于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針對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意這一點,不只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的分析與理解,而且還能深入挖掘文章內(nèi)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例如在《大瀑布的喪禮》這一課文教學中,其中涉及愛護地球和生態(tài)保護這一全球性的問題,表達了作者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不斷惡化的憂慮。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掌握相關語文知識點的同時,深切感受到作者的“憂慮”,并樹立愛護地球的意識。
綜上所述,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過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教學起來存在一定難度。必須得注意的一點,閱讀能力與閱讀素養(yǎng)的形成不是短時間內(nèi)就能夠達成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樹立長期性的計劃,打破傳統(tǒng)教學思維,應用合適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有效豐富學生的知識內(nèi)涵,加深他們對文本思想與情感的理解與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