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抄本融合與文本研究
      ——從薛龍《中國平民的日常生活(1850-1950)》說開去

      2020-01-09 01:14:48
      圖書館論壇 2020年4期
      關鍵詞:抄本階層文書

      劉 勇

      美國學者薛龍(Ronald Suleski)的《中國平民的日常生活(1850-1950):理解抄本文化》是從社會文化史、書籍史角度探究民間抄本的最新成果。薛龍所說的民間抄本區(qū)別于精英階層的抄本,包括雜字書、對聯(lián)集、家譜、地契、賬本等。從檔案學角度看,以契約、賬本、家譜、狀書、分家文書等為代表的私文書有刊刻、抄寫等存在形態(tài),民間抄本針對的是私文書中的抄寫形態(tài),而雜字書、宗教類等抄本并不屬于私文書的范疇。由此看來,民間抄本與私文書之間既有重合又有區(qū)別,私文書側重原始的歷史記錄,如契約、狀書,不屬于書籍范疇,其存在形態(tài)可以是印本或抄本;民間抄本側重的是抄寫的形態(tài),囊括底層書籍和私文書的抄本。學術界已經(jīng)對底層書籍展開了研究①,薛龍在書中也對底層書籍的抄本進行了探究,但私文書與底層書籍抄本的研究仍然是分割的。而文本研究所要探討的正是上述兩類文獻的存在形態(tài)或生成方式,將作者、抄寫者、讀者等各類人群看作是文化上有意義的組合。在底層書籍抄本與私文書之間搭建橋梁,統(tǒng)一到文本(研究)的范疇從而探究其社會文化史意義,成為推動民間抄本研究的重要課題。

      盡管民間抄本的類型較復雜,但有著極強的實用性,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葛兆光指出,這些貌似邊緣的、不起眼的材料所反映出來的一般知識、思想和信仰正是社會思想史的背景所在[1]。要將看似毫不相關的抄本聯(lián)系起來,就必須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考察。民間抄本的抄寫者和接受者處于相同的文化生態(tài)圈里,Robert Darnton提出的“循環(huán)交流”模型對抄本的研究同樣適用。本文試從民間抄本的生產(chǎn)、傳播、閱讀與使用等角度出發(fā),將其作為一個整體,探究不同抄本的共性及其社會文化內(nèi)涵。

      1 日常生活的書寫與民間抄本的產(chǎn)生

      根據(jù)材料來源,民間抄本可以分為記錄型、復制型和編纂型3類。記錄型抄本包括賬本、契約等,這些帶有檔案性質的私文書是出于日常生活的需要而書寫的。比如,經(jīng)營者需要用賬本記錄收支以掌握經(jīng)營情況。梁啟超說:“在尋常百姓家故紙堆中往往可以得極珍貴之史料。”他認為借助于同仁堂的賬簿可以還原這家店鋪的經(jīng)營歷史[2]。又如,房屋、田產(chǎn)等買賣要用書面性的契約來形成法律的約束力。華學瀾在《辛丑日記》里記載:“四弟代實甫購地頃余,冉鬟經(jīng)手,均已立契,地主群來索銀?!盵3]8可見契約是各階層進行經(jīng)濟往來的重要憑證。記錄型抄本被各個階層所廣泛使用,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市井平民,都需要借助這類片段式的材料來記錄生活。生活記錄與歷史記載之間也可以相互參證,史學家洪業(yè)在“歷史方法”課上就十分重視從市場買來的日歷、藥方、符咒等[4]。

      薛龍在研究宗教抄本時,認為它們?nèi)狈藴实陌姹咀鳛閰⒄誟5]357。復制型抄本(研究)最重要的是來源問題,事實上宗教書籍的手抄本或印本在民間廣泛流傳,如《文昌帝君勸孝歌》《高上玉皇本行集經(jīng)》《太上三元宥罪法懺》等都有版本傳世,仍有對照的操作性。抄寫工作一般由抄工完成。抄本一般從刻本抄錄,但也有僅以抄本形式傳播的。《秘殿珠林》收錄了明人抄寫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經(jīng)》,書前有萬歷的敕諭,證明這部書最開始是藏在名山宮觀,后來以抄本的形式在民間流傳[6]。薛龍指出,復制型抄本一般是出于更為職業(yè)化的需要,如塾師需要抄錄選本來教學,陰陽師需要抄錄數(shù)術類書籍來學習與謀生[5]11-65。

      薛龍通過分析雜字書、對聯(lián)集等,推斷出它們一般出于下層知識分子之手,供自我參考或向平民傳遞知識[5]226-273。《聊齋志異》記載:“村塾中有訓蒙要書,名《莊農(nóng)雜字》?!盵7]它們所反映的正是普通民眾所急需的知識。盡管薛龍研究的民間抄本在內(nèi)容上很難找到來源,但仍然有探索的可能,如他引用《文昌帝君勸孝歌》里的“看君晨入市”來自于乾隆年間刊刻的《訓俗遺規(guī)》,相傳是唐代人寫的。根據(jù)《退庵隨筆》的記載,《王中書勸孝歌》在清末十分流行[8]。再如,薛龍收藏的一部白氏抄寫的對聯(lián)集里,“門前車馬非為富,家有賢子不為貧”在木魚書中也出現(xiàn)過;而像“處世無如為善好”“天地間詩書最貴”“雪里送炭君子少”等在很多地域的楹聯(lián)或山陜地區(qū)的民歌里都出現(xiàn)過,說明這類抄本除了源于自我創(chuàng)作外,還源自對民間流傳材料的匯編[5]240。

      民間抄本的產(chǎn)生源于民眾對經(jīng)濟、教育、宗教等最基本的需求,因此民間抄本的生產(chǎn)與當時的社會文化密切相關。研究者可以在抄本的生產(chǎn)者與歷史情境之間建構文本,從而探究其背后的社會文化意義。民間抄本的作者可以被理解成一個群體,包括農(nóng)民、手工業(yè)者、商人、秀才、官吏等。抄工在印刷出版和抄本制作中都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是一個流動的群體,自由地選擇占卜、教學等職業(yè)。薛龍的研究揭示,他們不僅為下層民眾制作抄本,也承擔上層社會的抄寫工作。與其說是下層民眾的需求催生了民間抄本,倒不如說是抄寫者根據(jù)民眾的需求選擇性地進行抄本的編輯工作。從3類抄本的生產(chǎn)機制上來看,記錄型抄本是各階層對日常生活最為忠實的記錄;復制型抄本是對社會上流傳材料的抄寫與選編;而編纂型抄本則是知識階層為自我參考或為平民服務而編纂的。從記錄、復制到編纂,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并存于同一社會環(huán)境中,可以相互轉化。記錄型抄本經(jīng)過匯編可以成為編纂型抄本,編纂型抄本經(jīng)過復制也可以成為復制型抄本。也就是說,不能稱之為書籍的私文書也可以經(jīng)過編纂而被書籍的形式所容納。

      2 民間抄本的時空、階層傳播

      民間抄本的私密性決定了其流傳范圍并不廣泛,一般掌握在特定的人群手中。因此,從藏書史的角度來看,這些抄本很難進入精英階層的視野。但是,這些民間抄本在各個階層之間的傳播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如契約、日歷、家訓、族規(guī)、勸善書、童蒙課本、宗教書籍等都可為精英階層和下層民眾所共同分享的。齊學裘《見聞隨筆》記載了蔣超伯之父作為商賈通過賬簿記錄與各類人員的往來,其中就包括故事中的和尚[9]。華學瀾《辛丑日記》里也記載:“胡衢農(nóng)世叔送來丸藥方一紙?!盵3]8無論是賬本還是藥方,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見民間抄本是各階層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媒介。

      薛龍充分利用書寫在正文邊緣上的各類材料來構建副文本,從而探究抄本的傳播問題。但這些材料不只依附于抄本,還依附于刻本,或者夾藏在書籍中。比如,《徐氏三種》在晚清民國是一部十分流行的書籍,較早的印本刊刻于同治六年,包括《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薛龍收藏的抄本里附加了中藥方和謎語,它們依附于抄本而存在,與正文之間并沒有關系[5]157-161②??梢姡吘壊牧吓c正文之間并不一定是解釋與被解釋的關系,民間抄本更多是隨意性的書寫,具有多種流通方式。學者李調(diào)元“集古說部書中藥方摘錄”而編成《萬卷樓方》,目的是“以便翻閱”,從而解決養(yǎng)生的問題[10]。梅曾亮在《湯府君墓表》里記載了江西人湯勛“醫(yī)藥方書,求者輒應,不以為利”的事跡[11]。兩者都是在制作或者傳播實用性書籍,但李氏抄寫藥方帶有很強的私密性,僅僅是供自己檢閱的材料,而湯氏則是將自己收藏的實用性材料分享給更多的民眾。

      私文書中的契約、狀書等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只在特定時間和特定人群中有效。一旦超過了年限,這些文書就成為過去生活的記錄材料,好比明代的地契到了晚清民國便成了一紙空文,沒有任何的法律效力?!洞竺髀衫贰洞笄迓衫窂姆缮弦?guī)定了契約等文書的法律效力,為各個階層所普遍接受,成為人們解決經(jīng)濟糾紛的重要依據(jù)。徐柯在《上張侍郎書》里記載了他與侍郎張?zhí)熘驳姆慨a(chǎn)糾紛,兩者將要通過契約來完成交易,但在過期之后,徐柯說:“閣下處議單,既已愆期,便屬故紙。”[12]文書的生產(chǎn)是一個持續(xù)書寫的過程,民間的抄寫傳統(tǒng)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即使在印刷術發(fā)明之后,從官府的戶籍冊到平民的田契,這些文書還是要依賴抄寫來完成,甚至一些藥方也是長期在民眾中抄傳。相面、風水、勸善書等書籍也長期在晚清民國的社會中流傳,比如《太上感應篇》自宋代產(chǎn)生之后,一直到茅盾《子夜》里的吳老太爺還在閱讀[13]。江西巡撫韓雍曾經(jīng)說:“我輩幼時讀了《百家姓》,便讀《千字文》?!盵14]直到清末民國時期,這些書籍還是啟蒙教育的必讀書目。那些在民眾中流行的書籍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抄本傳世,足以證明這類抄本的時間跨度之大、生命力之強。

      薛龍還特別重視民間抄本的地域歸屬的探究。正是得益于書寫傳統(tǒng)的持續(xù)性,民間抄本得以在不同地區(qū)傳播。民國年間上海廣益書局出版的《捷徑雜字》傳播到了全國各地,由此產(chǎn)生了眾多的抄本,薛龍的藏本正是這樣產(chǎn)生的[5]83;流傳更廣的《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成為家喻戶曉的蒙學經(jīng)典。比如,光緒年間《靖邊縣志稿》的《諭四鄉(xiāng)各學塾師》里說:“即取《千字文》《百家姓》坊刻雜字應酬各本,日日認字若干,旋認旋寫?!盵15]證明了這些書籍得到了各地區(qū)讀者的普遍認同。但也有僅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流傳的書籍。比如,薛龍收藏的《五言雜字》又稱《莊農(nóng)日用雜字》(清代臨朐馬益編寫),由于鮮明的地方特色,僅在濰坊地區(qū)流傳。江陰諸生陳春臺在生病后“叩之巫者,說有東平王為祟,家中人競請祈禱,春臺素不信,亦無力也。有鄰媼代為張羅,借得五千錢,一禱而愈。后春臺知其事,大怒,乃寫一紙告諸東岳”[16]。故事反映了清代江陰地區(qū)的民間宗教信仰,民眾相信可以通過書寫文字來與鬼神溝通。這類祈禱文在民間長期流傳,與宗教書籍的抄本共同記錄了民眾的宗教生活。民間抄本的重要意義正是在于記錄了各地區(qū)民眾的日常生活。

      如果將薛龍研究的所有抄本放在同一時間的同一區(qū)域進行考察,就會發(fā)現(xiàn)特定地域內(nèi)抄本的集聚及生產(chǎn)模式呈現(xiàn)出民間抄本與經(jīng)典書籍混雜的狀態(tài)。以徽州地區(qū)為例,當時的社會不僅盛行著各種民間抄本,作為刻書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那里也同時生產(chǎn)著大量的經(jīng)典書籍。從現(xiàn)存的徽州民間抄本來看,3種類型的抄本同時并存。具有很強私密性的抄本依然保存在區(qū)域內(nèi)的個體或機構手中,而那些能夠取得普遍認同、收藏者較多的抄本則能夠脫穎而出,突破區(qū)域的限制而廣泛流傳。在抄本傳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書商,他們的銷售模式應該不會對各類抄本進行明顯的區(qū)分,在他們看來,民間抄本與經(jīng)典書籍都有其市場,因此他們不會只賣某一類型的書籍。當時的購買者既可以從他們那里買到經(jīng)典的書籍,也能夠買到手札、藥方、符咒等民間抄本。紀昀《閱微草堂筆記》里就記載了一位名叫白以忠的同鄉(xiāng)“偶買得役鬼符咒一冊”[17]。因此,部分民間抄本在當時的社會中是流通的,可以通過購買獲得。

      民間抄本的橫向與縱向傳播,使得某些私密性抄本逐漸走向流通,通過在不同時代和地域的傳播,與特定的讀者、書籍等要素生成文本意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民間抄本傳播的過程,也是民眾通過自己的選擇塑造“民間經(jīng)典”的過程。那些在不同時代反復抄寫、在不同區(qū)域廣泛傳播的書籍在民眾中取得了普遍的心理認同。

      3 集體記憶下的閱讀與使用

      精英階層與平民之間在某些時候分享著同樣的抄本,這些民間抄本將不同的社會階層聯(lián)系起來。生活在特定區(qū)域的個體并不能脫離由不同抄本所編織成的歷史語境,民間抄本對個體的日常生活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薛龍注意到,民間抄本所代表的社會活動參與者涵蓋了秀才、星士、旅行商人等不同的社會階層[5]65-110。但實際的參與者已經(jīng)超出了社會的底層,不論是宗教儀式還是算命、看風水、啟蒙教育等活動,精英階層和普通民眾都依賴于同樣的抄本和思想背景。例如,在啟蒙教育階段,各個群體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大同小異。由此可見,民間抄本的背后存在著一個廣泛的閱讀和使用群體。這一群體又是不斷變化的,涵蓋了不同的人生階段。隨著人生軌跡的改變,他們或者去選擇更高形式的抄本,或者在底層抄本的范疇內(nèi)流動。可以說,他們在人生中是隨著命運的升降而選擇不同的抄本的。

      薛龍在研究中主要利用自己收藏的抄本,研究的范圍集中在民間書籍的抄本上。但值得注意的是,精英階層的日記、文集等對民間抄本也有同樣的記載。陳宏緒在《守望社題詞》里記載了他“將抱六經(jīng),荷諸史、任輦、樹藝、醫(yī)卜之書與諸良氓共讀于耕桑矢石之暇”[18]。陳宏緒與平民分享知識是出于日常生活的需要,從而產(chǎn)生藥方、占卜等不能稱之為書籍的材料。學者的閱讀興趣普遍比較廣泛,比如清代學者胡炳文除了“篤志朱氏之學”,“凡諸子百氏、陰陽醫(yī)卜、星歷術數(shù)靡不推究”[19]。陰陽醫(yī)卜、星歷術數(shù)等正是精英階層與下層民眾所共享的一般知識。從藏書家的目錄里至少還能看到這些共同點,如錢謙益《絳云樓書目》收錄的“地理類”“星命類”“卜筮類”“相法類”等書籍在民間同樣流行[20]。這些書籍往往以抄本的形式流傳,可見士農(nóng)工商等各個階層在抄本的使用上是互通的,存在著文本上的互動。民間抄本并不完全產(chǎn)生于底層社會,而是由各種身份的個體所共同書寫。

      更重要的是,依靠抄寫來生產(chǎn)、傳播知識和記錄生活已成為歷史上約定俗成的方式。民間抄本構成各個階層的集體記憶,他們寫作不同的文書進行社會經(jīng)濟往來,如借助抄寫宗教經(jīng)典來參與宗教生活??梢?,人們需要通過抄寫來更深入地進行社會生活實踐。在地契等文書的使用方式上,各個階層并沒有明顯的區(qū)別,然而在其他知識的應用上,卻有所不同。同樣是家譜,名門望族與平民百姓的家譜編纂就完全不同,前者的家譜融入了序跋、制誥等學術性內(nèi)容,而后者的家譜則往往是世系的簡單記錄。薛龍收藏的《唐氏家譜》僅僅為薄薄的數(shù)頁,記載了簡單的世系[5]203。民國年間出版的《毗陵唐氏家譜》卻有二十六卷之多,包括了序跋、志傳、誥敕等多種文體。但是,《唐氏家譜》還是會在一些人名后標注其頭銜,可見兩者在書寫時都有著相似的心理,即對榮譽的向往。

      薛龍將民間抄本“看作是來自過去的影像,平民創(chuàng)造的反映他們?nèi)粘I钣^念的文化對象”[5]198,他的研究重構了晚清民國時期平民的生活場景,對社會底層的各類職業(yè)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描繪。精英階層和普通民眾都立足于一般的知識、思想和信仰背景,這些共同點正是通過民間抄本建立起來的。抄本在各階層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席的。包筠雅通過對四堡刻書業(yè)的長期研究,提出“大眾文本文化”的概念,其觀點不僅建立在印本研究的基礎上,更包含那些民間抄本。然而,周紹明提出的“知識共同體”所關注的是士人的收藏與閱讀,沒有包含下層民眾。薛龍認為:“文化并不是固定的,是由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是一個植根于日常生活的自下而上的過程。”[5]21日常生活中所產(chǎn)生的民間抄本,正是推動這一進程的重要力量。

      綜上所述,如果將民間抄本作為一個整體來考察其生產(chǎn)、傳播以及閱讀、使用的過程,就會發(fā)現(xiàn)盡管民間抄本的類型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是由日常生活的需要而產(chǎn)生,并借助抄寫來完成的。民間抄本中不論是書籍還是文書,都可以與特定的時間、空間、人物等要素交互編織,從而產(chǎn)生文本內(nèi)涵。民間抄本所承載的歷史上各類人群的日常生活信息,不應因為抄本類型的差異而產(chǎn)生隔閡。如何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去解讀各類抄本,將是下一步研究的課題。

      注釋

      ①近年西方學者對底層書籍密切關注,Cynthia Joanne Brokaw的《功過格》《文化貿(mào)易》是從書籍史角度來研究底層文本的典范。中國學者也開始關注這些底層書籍,如張仲民的《閱讀、表達與集體心態(tài)》研究了清末的衛(wèi)生書籍。

      ②薛龍收藏的抄本很可能是殘本,中藥方和謎語是后來添加,不在3種之內(nèi),但這并不影響作者對于晚清民國鄉(xiāng)村教師故事的講述。

      猜你喜歡
      抄本階層文書
      當“非遺”遇上“新階層”
      華人時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00
      太行山文書精品選(17)
      監(jiān)獄執(zhí)法文書規(guī)范探討
      美國大學招生行賄丑聞凸顯其階層割裂
      英語文摘(2019年7期)2019-09-23 02:23:24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中“砲”類文書再討論
      西夏學(2019年1期)2019-02-10 06:22:40
      大眾富裕階層如何理財
      關于乾隆朝內(nèi)府抄本《理藩院則例》
      《麼經(jīng)布洛陀影印譯注》所收錄抄本年代上限考
      《十善福經(jīng)白史》新發(fā)現(xiàn)抄本研究
      關于回鶻文書中幾個詞的探討
      广平县| 扶绥县| 莱州市| 舟山市| 鸡西市| 定远县| 西乌珠穆沁旗| 鸡泽县| 保亭| 顺昌县| 杭州市| 长治市| 通江县| 榆社县| 桂平市| 维西| 宜城市| 阿巴嘎旗| 文山县| 临邑县| 芮城县| 平山县| 长宁区| 东兴市| 南雄市| 成都市| 定日县| 文昌市| 安顺市| 高邮市| 玉门市| 富川| 焦作市| 宜宾市| 辽源市| 夏津县| 湖北省| 康保县| 宁夏| 丰镇市| 桓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