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芳
(安徽省桐城市教育局教學教研室,安徽 桐城 231400)
閱讀對于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面臨著學段的不同,深度閱讀的學習方式有了更多的應用。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上,以有效的引導使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更深刻的思考,從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對知識更高效的掌握,并且學生的分析能力也可以在其中得到體現。尤為重要的是這個階段的學生所具有的閱讀審美能力急需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一定要發(fā)揮主導作用,更好地完成對學生深度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就目前來說,高中生的語文深度閱讀能力卻并不能令人滿意。所以,筆者將在文中重點探討高中語文深度閱讀的教學策略。
近幾年,語文一改大多數人眼中的“隨便學一學”就可以的認知,這門作為承擔著傳承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任務的學科,得到了大多數人將它視為所有學科中最基礎、最必備的普遍共識。但是,如今深度閱讀在高中語文學科中是必備的學習方式,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卻并不明顯,那么這種學習方式在實踐應用中到底出現了什么樣的問題呢?
學生受以應對考試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影響深重。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通常以練習測試題為主,在做閱讀的時候,習慣于先從設置的題目入手,以很快的速度閱讀完文章,就開始做題,這對深度閱讀是一點沒有幫助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影響深度閱讀的效果,這種情況下,學生沒有辦法將心思完全投入到閱讀當中,造成了學生在面對閱讀的時候,總是追求速度至上,無法進行深入閱讀。甚至,有些教師為學生專門講解針對閱讀的快速解題辦法,并不是說這種快速的解題辦法是錯誤的,而是面對閱讀題完全沒有必要在所有的情況下都運用快速解題的方法。
面對閱讀,學生們總是速度至上,這樣就不利于在閱讀的時候形成良好的閱讀語感。在閱讀的時候,學生語感過于刻板、生硬。良好的語感有助于學生在閱讀時更好地理解文章含義,而且結合語境能夠更好地對文章深入理解。重要的是,當學生遇到更加難以理解的文章時,沒有很好的語感的話,對文章的理解會更加困難。所以,擁有良好的語感是十分重要的。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事物肯定會有不同的見解。甚至文章的作者對自己的作品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解讀。在當下語文教學中,教育工作者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學生在進行文章閱讀的時候,對于文章內涵的理解過于片面,例如,在對文章中的人物解讀的時候,學生只能對該人物當前的現狀進行描述,去無法深刻分析造成該人物當前狀態(tài)的深層次原因。對于這種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深度閱讀的閱讀方式具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積極作用。通過對文章的深入分析,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但是由于上述存在的這些問題,深入閱讀的學習方式并沒有充分發(fā)揮應有的效果,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效率也產生了消極影響。因此,當前急需根據上述存在的問題,研究制訂出具有針對性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中形成問題意識,并且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意識。
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深度閱讀練習時要加以引導,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將自己對文章的語感進行示范演示,在演示中將學生帶入教師的語感中,教師要對自己對文章的語感進行效果放大,以使學生對文章內涵深入理解,并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練習。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高中學生語感的養(yǎng)成有益于提高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以及對漢字的感悟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例如,在高中語文閱讀課堂中,學習《家》這篇名著時,作者在文章中寫出了對封建社會中腐朽思想的抨擊,教師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應該將作者對舊社會的腐朽思想的抨擊心理以及文中各個人物的個人特色帶有情感地朗讀出來,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語感來感受舊社會的腐朽思想與人物特點,在舊時代背景下,對文中人物的殘害,以及這些人物的反抗意識,都可以用語調表現出來,進而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具有問題意識有利于對于文章內涵的深入理解。良好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進行內涵的深入探究,在深入閱讀過程中,問題意識促使學生加強對事物之間的聯系,從而具有使學生進行反思,展開追問的效果。以經典名著《紅樓夢》中的《寶玉挨打》為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賈寶玉挨打的必然性是什么?賈寶玉與什么人產生了矛盾?矛盾的深入原因是什么?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對事物造成了哪些影響?需要教師特別注意的是,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方式,進行對事物從表象到內涵相應的問題提問,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對事物的分析方法。
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有對學生的比較意識進行培養(yǎng),通過對不同文章的比較,讓學生理解不同文章所蘊含的相似點與相同點,從而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對文章進行解讀,感悟理解更為深刻。同時,教師要善于合理利用教材,整合教學資源,了解怎樣不同的文章可以拿來展開對比。在這種形式下,學生對文章的閱讀更加深刻,對于內涵理解更加全面深入,熟練地掌握深入閱讀的方法。
目前,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與學習當中廣泛存在,學生平時遇到的文章以及閱讀的方式一般都是“快餐型”的文化,針對一篇文章來講也只是大致了解文章的淺層含義,也沒有在閱讀完文章內容以后對文章的內在含義進行深度研究。再加上處在高中時期的學生,由于學習量繁多,學習任務重,同時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非常大,在空閑時間中,大多數高中學生都普遍喜愛閱讀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或是文章,進而忽略了深度閱讀。在進行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時,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摒棄這種淺層的快速閱讀,應該讓學生投入到閱讀當中,深度剖析閱讀內容,讓學生認識到,閱讀不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而是深度理解文章的內容,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當時寫作的背景,進而擴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大腦當中構建出立體化的思維模式。
語文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課堂中,應該告知學生不能將思維停留在面對高考這個層面上,應該擴展個人的思維模式,將課余時間合理地運用起來,進行深度閱讀,學生應該在進行深度閱讀時多思考、多溝通。
例如,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閱讀,深度閱讀的重點不在于所看的文章內容難度有多么的大,多么的不容易理解,而且應該讓學生閱讀完成以后對文章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研究,深挖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作者想要抒發(fā)的個人情感等多方面的內容。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為學生留出一些課外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可以閱讀一些報紙、期刊上面的文章片段,同時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和討論,在討論研究以后將討論的結果用筆記錄下來,在進行討論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參與到激烈的討論中,將自己的個人想法都表達出來,可以自由說出對文章內容的個人看法,這樣的溝通可以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緩解學習壓力。
深度閱讀是高中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方法,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關鍵性作用。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的高中語文水平得到提升,而且在深度閱讀的學習方法下,對于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也具有非常顯著的提升效果,并且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問題探究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也具有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