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筱
(云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認為,人一般有一個大腦,卻有兩種思維,兩種思維的不同使得我們成為了不同的人。也就是說,“人有兩個自我,一個縱欲無度,肆意妄為;一個抑制沖動,深謀遠慮。決定人們行為的是兩個自我經(jīng)碰撞協(xié)調而一方說服了另一方”[1]。很顯然,自控力在這中間起到的作用便是幫助理性的一方去說服感性的一方。一個人如果缺乏了自控力這個“說客”,便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
一般來說,缺乏自控力對于成年人的發(fā)展來說都極其不利,對于身心正處于成長關鍵期的青少年來說,危害更是不言而喻。青少年時期正是行為和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除了他人的管教,自我約束同樣重要。自我約束要求青少年能夠理性判斷對錯,集中注意力專注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但是,青少年在這一時期對新鮮事物的強烈好奇心會使他們嘗試的欲望更加強烈,如果此時自控力弱,就會促使青少年的注意力被分散,不能理性分辨是非,進而做出很多不理性的選擇。青少年吸煙、早戀和游戲成癮等問題就是由于青少年缺乏自控力不能正確判斷利弊引起的,嚴重損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簡單來看,青少年缺乏自控力的原因主要有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方面。
在這個特殊的人生階段,青少年的身心都在經(jīng)歷快速而又不平衡的發(fā)展,身體的急劇生長和變化,需要青少年對自我也有一個全新且全面的認知。然而,當青少年心理的成熟程度跟不上身體的成長速度,就會出現(xiàn)難以適應新自我的情況,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和行為出格現(xiàn)象。加之這個階段的青少年獨立意識增強,為了強化個體存在感,會隨心所欲地行事,以求標新立異,因此,很難做到自我控制。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娛樂方式也日益豐富,誘惑逐漸增多。誘惑對于好奇心極重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最難抵抗的。形形色色的新鮮事物很容易吸引青少年,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削弱他們的專注力,使其無法將精力集中在學習和生活上。
自控力的養(yǎng)成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培養(yǎng)方式卻是因人而異的。針對青少年這個特殊群體的自控力培養(yǎng),也應該采用適合他們的策略。
在青少年自控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首先需要讓他們認識到自身存在哪些問題,看到問題所在往往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對于青少年而言,更重要的是提出問題之后是否能做到正視自己身上的問題。
這個時期的青少年自尊心很強,當他們身上的問題被指出以后,羞愧感、沮喪感、內疚感等會被放大,如果不正確引導,他們不但不愿意改正,甚至可能還會激發(fā)他們的叛逆心理,變本加厲。所以,此時需要對他們進行耐心的正向疏導,讓他們知道這并不是對他們的否定,而是一個發(fā)現(xiàn)自己的機會。當然,單純的說教效果可能不盡如人意,甚至還會造成青少年似懂非懂的困惑。此時,可以借助一些優(yōu)秀勵志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去啟迪青少年,也可以為他們講述名人或是他們身邊的人的成長經(jīng)歷,為他們樹立榜樣,讓他們從這些作品和榜樣的身上去找尋自我。通過這樣的引導,讓青少年在發(fā)現(xiàn)問題后不會因為自尊而產(chǎn)生抵觸情緒,而是讓他們正視現(xiàn)階段這個不完美的自己,學會接納自己,從而能夠自發(fā)自愿地去改進。
1. 訂立目標和計劃
目標和計劃的訂立是自控力養(yǎng)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青少年自控力培養(yǎng)的效果。很多青少年訂立了目標和計劃,卻依然沒有實質性改變,甚至一成不變。出現(xiàn)這一問題,是因為他們訂立的目標難以實現(xiàn),計劃粗略空洞,即使有了目標和計劃,仍然無從下手,也就無法改變現(xiàn)狀。
正確的方法是:首先,訂立一個明確而實際的目標,切忌過大過難,難以真正實現(xiàn)的目標不僅不會為青少年提供動力,而且還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其次,有了目標以后,需要明確為實現(xiàn)目標需要完成哪些任務,將任務進行合理分配,形成條理清晰的計劃;再次,定時定量安排任務,最好具體到每一天、每一時間段的每一項具體任務,明確的計劃便于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例如,一個英語成績很差的學生希望能夠提高自己的英語成績,如果將目標定位“期末考全年級第一”,顯然是不切實際且難以完成的,但如果定為“期末英語成績及格”,就是合理可行的了。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青少年肯定要完成背單詞的任務,如果計劃是“背單詞”,那這個計劃便無從下手,但是如果將計劃定為“用10周的時間背熟300 個單詞,每周至少背30 個,周一至周六每天背5 個,周天復習本周單詞”,這樣的計劃實施起來就更清晰、更具體,也更有效。
當然,計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青少年也要及時監(jiān)控自己實際的完成情況與計劃是否有沖突,并及時作出調整。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一份符合自己個人需要的計劃就會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它的功效。明確實際的目標和詳盡可行的計劃能夠有效提高青少年的任務執(zhí)行力,從而使他們的自控力隨之增強。
2. 利用自我獎懲機制
計劃再完美,誘惑也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代社會中,成年人有時都難以抵抗各種各樣的誘惑,要求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抵抗住誘惑,顯然是困難的。因此需要轉變思路。面對誘惑時,不是一味躲避,而是學會與它和平共處。
心理學當中的行為主義學派提出,“強化” 是具體行為塑造的方式,通過強化物對行為的強化,可以使人們建立起一套良好的行為模式。因此,在培養(yǎng)青少年自控力的過程中,可以靈活地將“誘惑”變成強化物,讓青少年為自己制定一個獎懲方案,以此幫助自己培養(yǎng)自控力。
比如有一個誘惑是打游戲,那么就可以規(guī)定,如果一周內把計劃要背的單詞都熟記了,周日就可以獎勵自己玩一個小時的游戲,這樣就能增加“按時背單詞” 這個行為發(fā)生的頻率,否則就懲罰自己兩周不能玩游戲,這樣就能減少“不按時背單詞” 這個行為發(fā)生的頻率。獎懲力度可以根據(jù)計劃完成的程度和難度去調配,效果會更明顯。
3. 學會適當放松
在自控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個體承受能力的差異以及任務完成效率與自我期望之間的差距產(chǎn)生,往往會給青少年帶來壓力。適度的壓力在某種程度上會內化為動力,壓力過大往往會導致應激反應。這種反應使身體的能量不能與大腦理智配合,從而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對青少年的成長是不利的。
每個人的抗壓能力不同,在訓練自己自控力的同時要把握好度,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極度的自控非但對人生無益,而且會傷害到自己。就像一根皮筋一樣,長時間的緊繃只會加速它的斷裂,有松有緊,才能夠盡可能久地增加它的使用壽命。所以,青少年在養(yǎng)成自控力之余,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僅能夠達到放松的效果,還能夠充實自己的生活。培養(yǎng)青少年的自控能力是希望他們能夠更加自律,但也不能放棄生命的多樣性,要學會享受生活的豐富和美好??刂撇粌H要有“收”的能力,也要有“放” 的能力,收放自如,青少年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4. 借助家長、老師的幫助
在青少年的生活圈中,除了身邊的同學、朋友,他們接觸最多的、也最愿意依賴的就是父母和老師。培養(yǎng)他們自控力的時候,只靠青少年的自我監(jiān)控是不夠的,因為他們身心不夠成熟、生活經(jīng)驗不足、做事方式不靈活、自我調節(jié)能力弱。這一系列的特點都在提醒青少年,在培養(yǎng)自控力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尋求家長、老師對自己的幫助。作為過來人,家長和老師可以理解青少年在自控力養(yǎng)成過程中的問題及困惑,他們還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給予青少年有效的幫助。青少年要主動向家長或老師傾訴自己目前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借由他們的視角去更全面地認識自我,根據(jù)他們的經(jīng)驗,一同分析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及有效的解決方案。與他們積極主動地交流和溝通,青少年不僅在方式方法上能夠獲得益處,更重要的是能夠獲得他們情感上的支持。因此,青少年一定要善于利用成年人的優(yōu)勢,信任家長和老師,主動溝通、及時排解,以使自己能夠更高效地具備自控力。
總之,良好的自控力對每個人的人生都會起到積極作用,因此,培養(yǎng)自控力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處在人生發(fā)展關鍵期的青少年,根據(jù)他們的身心特點科學培養(yǎng)自控力,能夠讓他們不斷進步,幫助他們盡早地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