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洋
(浙江省淳安縣汾口中學,浙江 杭州 311719)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之下,大部分老師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難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在多次教育改革的引導之下,老師開始采用新型的教育理念指導學生如何高效地學習語文,利用構建引導型的教學方式,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均得到提升。
雖然國家對教育制度進行多次的改革,調整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弊端,引導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多采用新型的教學理念,但是高中的教育仍舊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要想保證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就需要老師針對自身的教育方式做以調整和完善,修改現(xiàn)行教育方式中的弊端,確保學生在學習語文期間,自身的興趣點可以被老師不斷激發(fā),并運用語文思維方式思考生活中以及文章中的事物和內容。老師要想實現(xiàn)教育方式的改革,就應當積極面對課堂上的多種狀況,調整自身去面對學生的提問,將課堂中的秩序和學生狀態(tài)掌控在所能操控的范圍內,從而完成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教學任務。采用構建引導型教育的課堂,能夠促進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做以全面的調整,在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點。將此種新型教育方式引進課堂中,不僅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氛圍,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同時還會讓學生朝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老師更容易掌握課堂中的學習狀況,促使老師的教學理念以及多種管理方式有所改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總體質量,以便獲得更好的教學成績。
目前,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從本質上分析,主要歸根于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原因,傳統(tǒng)教育過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以致學生在面對教材的過程中,往往是被迫地學習,缺少興趣點,老師的引導和教學難以有效深入。在課堂的教育中,學生通常會記錄表面上的知識考點,忽略其中的深層次含義,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理論的能力受到嚴重的影響。另外,老師過度重視對學生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的灌輸,致使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缺少主動性,僅僅是吸收老師教學的知識,主動地位受到嚴重的影響。上述情況就是現(xiàn)階段在高中語文教育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問題,干預著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獲得的成績僅限于一時,缺少對理論的應用,造成學生的靈活使用效果低,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學校的總體教育質量也因此受到影響。
老師要想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吸引大量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中,就應當采用積極的教育方式,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其引導教學的進展,老師著重把控教學的方向,切實讓學生主導課堂教育。在采用引導型的教育課堂過程中,需要學生感受到自學性課堂教育的優(yōu)勢,并在老師的專業(yè)引導中,激發(fā)大量對新知識的探索興趣點,對問題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從中獲得大量的知識,從而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效果,老師需要控制整個課堂上的教學任務點劃分,調整教學內容的學習時間,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提升至整個課堂教育中的80%。此種教學方式的確立,能夠教育學生如果在面對多種不同的知識點時,靈活運用自身縝密的思維能力,深入學習新知識點,積極探索更多的未知領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可以起到培育學習綜合素質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新知識點的過程中,面對新內容,老師需要針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多種知識點的提問,并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問題做以分析,從而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主動散發(fā)思維,對問題分析時可以產生大量的興趣點,以便于在今后的發(fā)展中更加全面地思考問題。
老師在課堂教育過程中,應當始終明確教育的重點內容,并將其設定為學期之內的教育目標。老師為提升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就應當讓學生對課程規(guī)劃重點有主動學習的能力,以保證教學重點會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如果老師不加強對此步驟的強調,學生就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找不到目標和方向,出現(xiàn)教學內容和學習內容之間的偏差。要想在教學期間,避免出現(xiàn)此種情況,老師需要重視對學習重點的把握,將其設定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形式和任務,讓學生明確重點的指向性,并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確定學習方向,以起到導航的作用。學生在自學環(huán)節(jié)中,不能僅僅是針對單一的課堂進行強化性的學習,而應當重視全局的學習,分析多種影響的因素,學習期間要全面協(xié)調對知識點進行規(guī)劃,保障自身的學習質量得到綜合性的提高。但是在此環(huán)節(jié)的教育時,老師應當因材施教,為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定制不同程度的課程規(guī)劃,總體的教育方向和內容保持一致性,此種做法能夠保障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完全適應教學內容和目標,不會出現(xiàn)太多的吃力狀況,以免在長期高強度的學習之后,存在嚴重的消極抵觸心理,不利于學生的長期學習。例如老師需要將班級中的學生區(qū)分為多個不同的層次,在為其分配作業(yè)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不同的作業(yè),但是學習內容一定要保證相通性。學習水平高一點的學生,可以為其設置具備提高效果的作業(yè),其中所涉及的分析題以及鑒賞題難度要大一點;針對學習成績低的學生,需要降低分析和鑒賞題的難度,并在例題的選擇上盡可能偏向基礎題。
創(chuàng)建引導型的教學課堂期間,老師通常會主動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減少強制灌輸?shù)那闆r,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是為學生打開一個思考的方向,然后讓學生自主利用邏輯思維思考的方式,加深對其學習和探索。此種教育模式能夠在學生今后的學習道路上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可以自主地學習能力之外的事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此種引導方式需要老師對課堂的教學方式進行設計,定制恰到好處的學習計劃,從而才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強度的注意力,經過長期的實踐之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均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例如老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期間,應當主要從課堂的討論、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以及對問題的分析環(huán)節(jié)入手,加強對問題的深層次設計,并豐富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可以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期間,明確大量的知識點內容,樹立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在老師的引導之下,調整自身的學習狀態(tài)。此種對學生間接的引導方式比傳統(tǒng)直接性的引導方式所帶來的效果更加明顯,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受到全面的干預,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例如老師在向學生進行提問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不同的小組,讓其對老師的問題做以回答。老師在前期備課準備中,需要加強此環(huán)節(jié)的控制效果,豐富問題的結構性,在拋向學生“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一問中,老師需要介紹此作者的生平,并問學生此句話是作者懷揣著怎樣的心情并對何人所說的。因為前期的設計邏輯性較強,以至于學生會在問題中加強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并針對此種問題進行全面的回答。
引導式的教學本質上的強化方向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老師會增強教學過程的結構和層次,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只有保證學生的思想受到老師的影響,才會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受到老師全方位的引導和管理,思緒始終伴隨著老師的思想所進步,從而提高自身的思維水平,從而構建一種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的方式。老師應當著重培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科學地引導,加深自行學習以及引導性的統(tǒng)一性,掌握好前進的方向,以免學生顛倒重點以及非重點的位置,導致學生會在不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點的前提下,隨意學習,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創(chuàng)建引導型學習的形式中,將學生設定為教學的主體,強化鍛煉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例如老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期間,需要在課前向學生描述學習的重點和非重點,將知識點進行明確的劃分,并在教學時,注重和學生的互動,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和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在學生學習古代文言文時,經常會因為歷史久遠,不能全面理解作者的想法和世界觀,對當時的環(huán)境影響因素掌握得不全面,嚴重干擾到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果。所以老師需要采用多媒體的方式,在課件的展示中,向學生呈現(xiàn)大量的時代背景和周圍環(huán)境影響因素,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會強化了解,從而更加明確教學內容。
在創(chuàng)建引導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思考的習慣,采用質疑的方式指導學生思考教學內容,此種教育方式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質疑權威的思維,能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針對不明確的知識點進行不同層面上的思考,不盲從地學習,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老師利用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的方式,促使學生將學習、思考、辯證、反思以及領悟等多種能力相結合,采用注重學習方式的循環(huán)效果,有利于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在學生發(fā)出質疑的聲音時,老師需要進行正面的回答,不要選用回避的方式答疑,不利于鍛煉學生的積極性。在答疑期間,老師需要秉持著專業(yè)的、科學的出發(fā)點,引導學生朝向正確的方向思考,此種重視學生地位的教學方式,彰顯了新型教育理念的核心內容,正面發(fā)揮老師的教學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在老師的管理之下,實現(xiàn)高效地學習。另外,老師需選用增加課前預習的方式,致使學生會有思想上的明確性,主動區(qū)分重點教學內容,并在之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懷揣著多種疑問學習新知識點,從而增強學生提出質疑問題的質量,促使課堂的提問和思考效果得到提高。
高中的語文教學內容因為所涉及的方面較多,所以老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期間,需要著重重視文章內容的深層次剖析,類似于《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提到的方式,將閱讀分為四個步驟,老師根據(jù)此種理論也可以將課文的學習分化為整體感知、局部閱讀、深層次區(qū)分以及實踐訓練四種層次,四種教學方式層層遞進,相互連接,存在較強的關聯(lián)性,從而會利用多種教學階段以及區(qū)域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加強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效果和質量。例如經過學生的預習之后,老師需要帶領學生劃分課文的重點,并帶領學生閱讀,引領學生感受到更多的知識量,體會課文的表面含義,從而再分析其中的重點,并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探討所學的知識,促進學生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語文的教學離不開閱讀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會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并在考試和學習過程中,利用自身所形成的思維,進行多層次的學習。
綜上所述,采用引導型教育的方式,根據(jù)教材內容對教育方式進行改善和調整,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和其中的豐富知識。經過新型教育的引導之后,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點和主動學習興致均得到明顯的改善,學生的語文思維方式正在不斷地健全,保障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