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琳
(重慶市渝北區(qū)南方玫瑰城實驗小學校 重慶 401120)
互動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廣泛提倡的教學形式之一,也是新課程改革升華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學習、研究性學習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形式,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有效方式?;咏虒W尤其受到小學語文教師的喜愛。為了深化和改進互動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筆者就小學語文互動教學談一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教師,尤其年齡稍大的教師,對小學語文教學無疑形成了多年的習慣和經驗,要立即適應新課程教學,改變傳統觀念,研究和實施有些陌生的互動教學方法,還真是勉為其難。他們習慣了以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思想上自覺不自覺地有抵觸情緒。對此,只有要求他們不斷培訓學習,徹底認清新時代教育的育人方向,從培養(yǎng)知識型人才轉變?yōu)榕囵B(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
教師要善于分析“教”與“學”的矛盾,明白解決這些矛盾的重要性。以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使現有多媒體、網絡等教育資源難以得到充分利用,從而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對課堂的興趣逐步降低,語文“教”與“學”之間的矛盾加深。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及教育角色。
傳統師生關系中,教師以指揮學生行動、控制教學過程的權威性人物和身份出現,處于課堂教學的中心、軸心地位,幾乎一切都是圍繞教師轉的,學生完全是被動學習者。但新課程教學觀要求課堂要具有民主與和諧、競爭與合作的氛圍,顯然,傳統上的教師中心論就受到質疑,教師的中心地位應加以改變。教師應把自己看作職業(yè)上的教師,人格上的學生,學生中的語文學習優(yōu)秀分子,而不是一個神圣的語文知識灌輸者。
新課程要求課文只是一個信息源,教室只是一個課文信息探索與交流的平臺,教師和學生都是該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課文分析成果的共享者,既然這樣,語文課堂教學行為、語文教學內容、師生面對課文的身份都應該是開放性的,這就必然要改變傳統的“教師中心論”。新課程要求課堂是一泓活水,是一個充滿競爭與合作教學氣氛的學習環(huán)境。要創(chuàng)設這樣一種環(huán)境、一種氣氛,必須首先改變師生關系中的“教師中心論”,乃至教材中心論和課堂中心論。改變“教師中心論”,教師把自己放到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積極參與討論、發(fā)表意見,刺激學生參與討論、發(fā)表意見,激起學生你追我趕的熱潮,一種群體合作、個體競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就不難形成了。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認真傾聽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觀點,關心學生,主動和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在感受到教師的關心。這樣,會使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學科感興趣,從而把對教師的喜歡轉化成對語文學科的喜歡。這樣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感情。語文課堂氛圍和諧了,學生感到沒有壓力了,師生自然就互動了,學生就能積極地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究知識,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趣味,獲得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引起互動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師注意多角度考慮教學方式,就能引起互動。引讀,引讀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帶領學生對文章展開朗讀,使學生在文章朗讀的過程中對課文的基本內容、生字和生詞等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對話,對話形式是在學生朗讀課文和學習課文過程中,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表達出自身對文章的理解和看法。評價,高效的互動式課堂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互相進行評價等更加多元化的評價形式。通過評價能使學生形成積極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展開互動也有多種形式。如尋找問題。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預習、閱讀是對知識的原始積累,也是知識的內化過程,但發(fā)現問題則是知識的外顯。教師不是直接講授什么,解釋什么,而是設法引起學生主動發(fā)現課文中的問題,甚至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產生思想火花,并積極討論。如情景表演。教師可引導學生體驗課文里的情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將課文里的情境再現出來。怎么再現?那就是表演互動,個體表演或團隊表演都可以,還可以由他們自己導演,評價表演情況是否符合課文情境,通過表演互動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內化。
綜上,只要教師真正認識到轉變觀念的必要性,就會主動探索語文互動教學的模式和方法,并逐漸將這些模式和方法運用的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