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五清,曾義斌,張彤,張超,賀燕妮,杜凌波,強燕
(1上海市閔行區(qū)中心醫(yī)院,上海201199;2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松江醫(yī)院)
銀屑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癥性疾病,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其致死率較低,但是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2]。銀屑病是以角細胞過度增殖為主要病理變化,因此既往多以人表皮角質(zhì)形成細胞HaCaT為細胞模型進行基礎(chǔ)研究[3]。姜黃素是一種從姜黃等藥用植物中提取的植物多酚,具有抗炎、抗腫瘤、抗氧化和免疫調(diào)節(jié)等多種作用[4],臨床上廣泛應用于腫瘤、骨關(guān)節(jié)炎、脊髓損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療,且取得了較好療效[5]。目前關(guān)于姜黃素治療銀屑病的研究較少,其作用機制也未闡明。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本研究觀察了姜黃素對HaCaT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影響,并探討其可能的機制?,F(xiàn)報告如下。
1.1 材料 細胞:HaCaT細胞購自美國ATCC細胞庫。主要試劑:姜黃素購自美國Sigma公司,DMEM高糖培養(yǎng)基和胎牛血清(FBS)購自美國Gibico公司;MTS增殖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Biovision公司,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購自凱基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細胞周期檢測試劑盒和RIPA裂解液購自碧云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CA蛋白濃度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Thermo公司,PVDF膜購自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血管內(nèi)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抗體orb163157購自英國Biorbyt 公司,細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抗體ab16663、B細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抗體ab32124、GAPDH抗體ab181602均購自英國Abcam公司。
1.2 細胞培養(yǎng)及分組處理 將HaCaT細胞培養(yǎng)在含10% FBS的DMEM高糖培養(yǎng)基中,置于37 ℃、5% CO2全濕培養(yǎng)箱中。待細胞融合至90%時,按1∶3進行傳代。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HaCaT細胞,隨機分為高、中、低濃度姜黃素組和對照組,高、中、低濃度姜黃素組分別加入終濃度為40、20、10 μmol/L的姜黃素,對照組加入等量培養(yǎng)基。
1.3 細胞增殖能力觀察 采用MTS法。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HaCaT細胞,以2×103/孔接種于96孔培養(yǎng)板中,參照1.2的方法進行分組處理,每組設置6個復孔,并設置空白對照。各組作用48 h,每孔加入30 μL MTS試劑,37 ℃細胞培養(yǎng)箱中孵育2 h。全波長掃描儀獲得490 nm波長處的OD值,細胞增殖抑制率=1-(實驗孔OD值-空白孔OD值)/(對照孔OD值-空白孔OD值)×100%。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1.4 細胞克隆形成能力觀察 采用平板克隆實驗。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HaCaT細胞,以3×102/孔接種于6孔培養(yǎng)板中,參照1.2的方法進行分組處理,每組設置3個復孔。各組作用2周待克隆團長出后,終止培養(yǎng)。甲醇固定細胞,結(jié)晶紫染色,記錄克隆形成數(shù)。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1.5 細胞凋亡能力觀察 采用流式細胞術(shù)。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HaCaT細胞,以6×105/孔接種于6孔培養(yǎng)板中,參照1.2的方法進行分組處理,每組設置3個復孔。各組作用48 h,加入無EDTA的胰酶消化收集細胞,PBS沖洗3次,重懸于500 μL Binding Buffer中。分別加入5 μL FITC和PI染液,37 ℃條件下避光孵育30 min。上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凋亡率。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1.6 細胞周期比例檢測 采用流式細胞術(shù)。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HaCaT細胞,以6×105/孔接種于6孔培養(yǎng)板中,參照1.2的方法進行分組處理,每組設置3個復孔。各組作用48 h,加入胰酶消化收集細胞,PBS沖洗3次后,重懸于500 μL染色緩沖液中。分別加入250 μL PI和10 μL RNaseA染液,37 ℃條件下避光孵育30 min。上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周期比例。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1.7 VEGF、Cyclin D1、Bcl-2蛋白表達檢測 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HaCaT細胞,以5×106/孔接種于10 cm3培養(yǎng)皿中,參照1.2的方法進行分組處理,每組設置3個復孔。各組作用48 h,胰酶消化收集細胞,PBS沖洗3次,加入含有蛋白酶抑制劑和磷酸酶抑制劑的RIPA。超聲裂解30 min,4 ℃條件下14 000 r/min離心20 min。BCA法檢測蛋白濃度,加入上樣緩沖液煮沸變性后冷卻,進行SDS-PAGE電泳分離蛋白。350 mA濕轉(zhuǎn)轉(zhuǎn)膜120 min,TBST沖洗后5% BSA室溫封閉2 h。分別加入VEGF、Cyclin D1、Bcl-2及內(nèi)參蛋白GAPDH一抗(稀釋比例均為1∶1 000),4 ℃孵育過夜,TBST沖洗3次;加入二抗(稀釋比例均為1∶10 000),室溫孵育2 h。ECL化學發(fā)光法曝光條帶,采用Image J軟件分析條帶灰度值,以目的蛋白與內(nèi)參蛋白條帶灰度值的比值計算VEGF、Cyclin D1、Bcl-2蛋白相對表達量。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2.1 各組細胞增殖抑制率、克隆形成數(shù)、細胞凋亡率比較 高、中、低濃度姜黃素組和對照組細胞增殖抑制率、細胞凋亡率均依次降低,克隆形成數(shù)依次升高,兩組間比較P均<0.05。見表1。
表1 各組細胞增殖抑制率、克隆形成數(shù)、細胞凋亡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低濃度姜黃素組比較,#P<0.05;與中濃度姜黃素組比較,△P<0.05。
2.2 各組細胞周期比例比較 高濃度姜黃素組G0/G1期細胞比例均高于中、低濃度姜黃素組和對照組,G2/M期細胞比例均低于中、低濃度姜黃素組和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各組細胞周期比例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低濃度姜黃素組比較,#P<0.05;與中濃度姜黃素組比較,△P<0.05。
2.3 各組細胞VEGF、Cyclin D1、Bcl-2蛋白表達比較 高、中、低濃度姜黃素組和對照組細胞VEGF、Cyclin D1、Bcl-2蛋白相對表達量均依次升高,兩組間比較P均<0.05。見表3。
表3 各組細胞VEGF、Cyclin D1、Bcl-2蛋白表達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低濃度姜黃素組比較,#P<0.05;與中濃度姜黃素組比較,△P<0.05。
銀屑病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以紅色斑塊上覆蓋銀白色鱗片為主要特征,最常發(fā)病于皮膚、指甲和關(guān)節(jié)等部位[2]。銀屑病病情頑固,復發(fā)率高,臨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6]。銀屑病男女發(fā)病率無明顯區(qū)別,但是具有遺傳性,35%~90%的銀屑病患者有家族史[1]。目前銀屑病的發(fā)病原因不明,炎癥細胞彌漫浸潤、角質(zhì)形成細胞過度增殖以及新生血管形成是銀屑病的特征性病理表現(xiàn),在臨床上主要通過恢復角化細胞、止癢、調(diào)節(jié)免疫和靶向藥物等方法治療銀屑病,但是效果并不理想[2]。
姜黃素屬于植物多酚,是一種稀有的二酮色素,主要從姜科植物的根莖中提取,為橙黃色粉末,多用于醬鹵制品、罐頭等食品的著色。近年來發(fā)現(xiàn)姜黃素除了傳統(tǒng)用途,還具有藥用價值,主要的藥理作用包括減輕炎癥反應、抗氧化反應、抗腫瘤、抗纖維化、調(diào)節(jié)免疫、降糖和降脂等[4]。姜黃素屬于天然產(chǎn)物,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小,在臨床上可用于治療多種疾病[5,6]。研究表明,姜黃素可抑制結(jié)直腸癌細胞的增殖分化,并促進細胞凋亡[7,8]。銀屑病是T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9],目前,關(guān)于姜黃素是否可以抑制銀屑病的進展鮮見報道。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姜黃素可抑制HaCaT細胞增殖、促進其凋亡,并呈濃度相關(guān)性。細胞周期與細胞增殖密切相關(guān),Cyclin D1是細胞周期的正調(diào)控因子,可促使細胞由G0/G1期進入S期,從而進行有絲分裂、促進細胞增殖[10]。Bcl-2是重要的抗凋亡蛋白,在正常狀態(tài)下Bcl-2不表達或者表達較低,在增殖細胞內(nèi)Bcl-2過度表達而拮抗細胞凋亡,使細胞維持在長期存活的狀態(tài)[11,12]。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姜黃素可將HaCaT細胞阻滯于G0/G1期,并抑制HaCaT細胞中Cyclin D1、Bcl-2蛋白表達,且呈濃度相關(guān)性;這說明姜黃素抑制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凋亡的機制可能與抑制Cyclin D1、Bcl-2表達,從而使細胞阻滯于G0/G1期有關(guān)。
銀屑病是一種復雜的多因素疾病,表現(xiàn)為表皮細胞生長、分化以及多種免疫因子異常和血管新生,其中異常新生的微血管與銀屑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在銀屑病紅斑真皮乳頭層中可見迂曲、擴張的新生微血管[13]。血管異常新生受血管生長因子和抑制因子調(diào)控,在正常狀態(tài)下兩者維持平衡,當外部刺激時血管生長因子生成增多,可導致血管病理性生成[14]。VEGF是一種重要的促血管生長因子,在銀屑病早期VEGF可促進血管基底膜分解及內(nèi)皮細胞遷移,銀屑病后期可促進內(nèi)皮細胞增殖,調(diào)節(jié)與重構(gòu)血管新生網(wǎng)絡,在銀屑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5]。研究表明,VEGF可參與腫瘤血管新生,在腫瘤的侵襲、轉(zhuǎn)移等惡性生物學行為中具有重要作用[16,17]。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姜黃素處理HaCaT細胞后VEGF蛋白表達降低,并呈濃度相關(guān)性;表明姜黃素可能通過抑制VEGF而調(diào)控HaCaT細胞的增殖與凋亡,最終參與血管新生。
綜上所述,姜黃素可抑制HaCaT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凋亡,并呈濃度相關(guān)性,其機制可能與抑制VEGF、Cyclin D1、Bcl-2蛋白表達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