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錫恩
摘 要:不同的宗教,其核心教義會有不同。文中,就從基督教本身出發(fā),探討了基督教的核心教義即愛是永不止息。以期可以加深對基督教的認識。
關(guān)鍵詞:基督教;核心教義;耶穌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fā)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圣經(jīng)的這段話是基督教文化的精髓所在,這段話深刻闡述了基督教的核心教義即愛是永不止息。本篇文章圍繞著愛是永不止息這一話題分成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耶穌對世人的愛以及世人對耶穌愛的回報
眾所周知,圣經(jīng)包括《舊約》和《新約》,但很少有人了解《舊約》體現(xiàn)的是猶太教教義,而《新約》反映出了耶穌的思想。在《舊約》中猶太教教義認為因為亞當(dāng)夏娃違背上帝的命令而犯了罪。根據(jù)猶太教的思想人都是有罪的,因為猶太教的信仰者認為人作為人類始祖亞當(dāng)和夏娃的后代都帶有原罪,因此人必須勞苦終身,猶太教的神與人之間存在著硬邦邦的律法關(guān)系,人們必須嚴嚴實實的遵守律法。
耶穌作為基督教的創(chuàng)立者,他并沒有因循守舊完全接受猶太教的教義和思想,而是提出了耶穌本身就是道路,生命,真理。如果人們能信靠耶穌,就能夠得找主的生命。耶穌為了實現(xiàn)自己博愛的思想,被門徒猶大出賣歷經(jīng)百般折磨并被殘忍的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用寶貴的生命實現(xiàn)了他創(chuàng)立基督教的初衷:基督教是不分國界的宗教。
基督教創(chuàng)立之初是夾雜在猶太教的阻擾與阻礙中艱難成長,因為猶太教的信仰者并不承認和相信耶穌作為木匠的兒子會是猶太教信仰者崇敬的上帝的獨生子。因此基督教在創(chuàng)立之初受盡了迫害與逼迫。然而為了弘揚耶穌拯救世人的思想,多少傳教士前仆后繼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寶貴的生命努力傳揚主耶穌的福音,才使得基督教成為了世界性宗教。從而我們能夠看出耶穌的博世之愛得到了人們的真摯回報。
二、基督教文化要求人與人之間需要彼此相愛
耶穌要求世人之間必須彼此相愛并且需要愛人如己。愛人如己最早來源于中文和合本《圣經(jīng)》,意思是愛別人如同愛自己一樣。在愛別人之前,先需要學(xué)會愛自己?;蛘呤菍Υ约阂粯拥厝Υ?,愛自己一樣地去愛他人。人類是理性化的人類,只有通情達理,我們的世界才會充滿愛。人生盡在情理之中,愛也盡在情理之中,所以我們要愛人如己,我們要愛得通情達理。不要以為別人不愛你,因為你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你要想得到別人的愛,那你首先應(yīng)當(dāng)愛人如己。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最宜愛人如己,只要我們愛人如己,只要我們的世界充滿愛,我們就一定會到達理想生活和理想發(fā)展的新天地!
愛能產(chǎn)生很神奇的力量,愛能戰(zhàn)勝仇恨,相信若有人看到《圣經(jīng)》會讀到這么一段話:“我來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很多人看到這段話就認為基督教是非常兇悍的宗教,連自己家里的人都不放過。實際上這段話是猶太教思想在耶穌早期傳教思想的影響體現(xiàn)在馬太福音上的。從耶穌生平來看,耶穌并沒有與任何人為仇,相反耶穌還赦免了那些迫害他的人。可見耶穌創(chuàng)立的基督教用大愛的思想取代了猶太教的狹隘思想。
三、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相得益彰
中國的儒家文化是優(yōu)秀的文化傳承,比如儒家文化中的以和為貴思想就與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是出奇的一致。神奇的是基督教是在公元之后,而儒家思想的傳播和流傳則是在公元之前。但這兩種思想之間卻存在著及其大的相似之處即與善為友,嫉惡如仇。正是因為我們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與基督教文化的相似之處使得基督教中國化成為了現(xiàn)實成為了可能。正如很多牧者提出基督教文化必須與我國的基本國情相適應(yīng)。愛國愛神,榮神益人。
四、結(jié)語
有很多人認為基督教是外來宗教而對基督教存在有偏見,從本文看出愛是沒有國界的,因此通過本文的闡述希望人們能以客觀公正的觀念來對待耶穌基督,對待基督徒,當(dāng)然也希望人們能接受這份來自耶穌的愛。
參考文獻:
[1]任雪嬌.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影響探析[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9.40(32):162-163
[2]卓新平.堅持基督教中國化的現(xiàn)實必要性[J].中國宗教,2019(1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