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懷德)
【專題導引】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保障法律、法規(guī)貫徹施行的重要手段?!缎姓幜P法》自1996 年實施以來,對于規(guī)范行政處罰設定和實施,增強依法行政理念,依法懲處違法行為,解決亂處罰問題,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和全面依法治國戰(zhàn)略的深入推進,行政處罰實踐暴露出一些問題。許多全國人大代表和有關方面陸續(xù)提出修改《行政處罰法》的意見和建議,《行政處罰法》修改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guī)劃。2020 年6 月,《行政處罰法(修訂草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初次審議,并于7 月初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行政處罰法》修改也引起了行政法學理論界與實務界的極大關注。在此背景之下,應馬長山主編之約,我和袁雪石處長、黃海華處長、宋華琳教授、張紅教授撰寫了這組文章,希望能夠為《行政處罰法》修改提供參考意見。
本期收錄的五篇論文,分別探討了《行政處罰法》修改的爭議問題、《行政處罰法》修改的新理念、行政處罰的種類、禁入、行政處罰與刑罰處罰的立法銜接等理論與實踐問題,以期為法律修改建言獻策。
《〈行政處罰法〉修改中的幾個爭議問題》正面回應了《行政處罰法》修改所涉及的幾個爭議問題,對于應如何定義行政處罰、對主觀沒有過錯的違法行為是否可以不予處罰、如何理解沒收違法所得、一事不再罰中的罰款金額和處罰種類以及行政處罰無效的情形,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整體主義、放管結(jié)合、高效便民:〈行政處罰法〉修改的“新原則”》重點研討《行政處罰法》修改的新理念。認為《行政處罰法》的實施面臨組織、規(guī)范、效能等方面的問題,修改《行政處罰法》應著重關注“整體主義、放管結(jié)合、高效便民”這三個新理念。
《行政處罰的重新定義與分類配置》一文以行政處罰行為概念不夠清晰明了,降低了判別功能,導致實踐中爭議不斷為切入點,全面梳理了行政處罰定義、類型和種類的理論研究成果和立法現(xiàn)狀,提出發(fā)展完善的看法,對《行政處罰法》修改提出建議。
《禁入的法律性質(zhì)及設定之道》則聚焦于行政執(zhí)法實踐中常見的“禁入”行為,從功能視角加以審視,認為禁入構(gòu)成了行政處罰中的資格罰。禁入的設定應以法律保留原則為依歸,應盡量以法律形式設定禁入,對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的禁入設定權加以限定,規(guī)章和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則不得設定禁入。
《讓行政的歸行政,司法的歸司法——行政處罰與刑罰處罰的立法銜接》主要思考在立法上如何實現(xiàn)行政處罰與刑罰處罰的合理配置。認為“依附性的散在型立法方式”和“先行政后司法”這兩種方式均存在諸多問題。建議采用獨立性的散在型立法方式,且盡量減少行政處罰與刑罰處罰相銜接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