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正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對于教育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縱觀我國高級中學,對于學生的實際成績格外重視,并未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想法,使得在各個學科之中存在著數量眾多的后進生,這一現象在數學學科中最為嚴重.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高中數學后進生都是因為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無法集中注意力,直接導致數學成績呈斷崖式滑坡.基于此,本文就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后進生學習興趣的策略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后進生;學習興趣
后進生主要是指自身智力處在正常的范圍之內,但無法建立良好的學習信心,對學習缺乏一定的興趣,進而使得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由于數學具備較強的邏輯性,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若不注意教學方法,便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使其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成績便會自然而然地下降.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當全方位地認識到后進生的基本特點,采取合理的措施來讓后進生樹立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并優(yōu)化數學教學方式,充分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以此來給后進生構建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提升后進生對高中數學的學習興趣.
一、后進生喪失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原因
(一)教師的教育觀念較為滯后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后進生喪失對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原因是教師的教育觀念較為滯后.部分教師對學生的升學率過于看重,或者是僅僅考慮到了自身職稱評定等方面,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重點關注學習成績較好或中等的學生,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一般持有放棄的態(tài)度,任憑其自生自滅.由于教師對不同學生所展示出來的不同態(tài)度,導致數學基礎本就薄弱的學生無法認識到自身成績較差的根本原因,長此以往便自然而然地喪失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后進生的信心較為匱乏
部分后進生因為自身的數學成績較差,往往會受到來自教師的批評以及父母的責怪,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一定的自卑心理.加之父母以及教師并未對后進生進行有效的疏導,這樣一來后進生的信心嚴重匱乏,很容易產生破罐破摔的現象,一提到數學學習就會顯得焦慮、暴躁、心煩意亂,一到上課時間就會有低落的情緒.在后進生內心深處對于教室這一學習環(huán)境有著較大程度的抵觸,并且周圍環(huán)境會對他們形成較大的壓力,部分學生無法承受,使得后進生在數學學習方面非但未能有較為明顯的進步,反而大幅下降.
(三)師生及同學之間的關系不夠融洽
在日常學習及生活中,高中生與教師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直接決定著學習過程中的效率及質量.在進行學習時,不單單只有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主導,學生也具備一定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扮演一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并未明確其學習基本特征是后進生會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粗暴斥責、不停責罵、嚴厲批評都會對后進生的自尊心以及求知欲產生不同程度的傷害,進而引發(fā)厭學心理的出現,這樣一來后進生的學習成績自然會一落千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而言,學生會對與自身關系較好的教師的課程高度重視,而對與自身關系不好的教師的課程則會表現出置之不理的態(tài)度甚至是厭惡.同時,學生之間的關系如果不夠融洽也會間接影響后進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由于后進生的數學成績相對較差,很容易受到同班同學的冷落,部分學生甚至會落井下石,深深傷害后進生的尊嚴,情況嚴重時就會滋生后進生的抵觸、逆反心理.
二、培養(yǎng)后進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采取激勵機制,引導后進生樹立學習自信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確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進行高中數學教學時,教師要想讓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培養(yǎng),可以采取激勵機制,喚醒后進生塵封已久的成就感,進而引導后進生樹立對高中數學的學習興趣.在平時的學習中,后進生由于喪失了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故而在面臨各種各樣的數學題時會選擇性放棄,部分相對較難的題目直接略過,甚至沒有嘗試的欲望.教師可以采取激勵機制,鼓勵其勇于嘗試這類題目.后進生在剛開始思考時由于基礎知識的缺失,可能無從下手,教師就可以給后進生制訂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目標,在后進生完成一個小目標之后,通過語言或者實物來對其進行充分的肯定,讓其能夠意識到自身所具備的較大潛能,進而樹立了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也就水到渠成.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當后進生因為日常學習或生活中受到的不同因素的影響而讓自身的自尊心受到打擊時,教師就應當通過一定激勵性的語言來評價學生,以此來讓后進生的自尊心得以保全,從而最大化地消除后進生的顧慮.例如,教師讓部分后進生在課堂中回答相關問題時,周圍同學可能會認為后進生自身數學學習水平有限,讓他來回答這類問題屬于浪費時間的行為,就會顯得不耐煩,并且在周圍竊竊私語,這無疑會對這名后進生的自尊心產生不利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當通過語言藝術的靈活運用來對其進行激勵,首先示意其余學生保持課堂的安靜,仔細聆聽,接著肯定了這名后進生回答問題的勇氣,并且贊揚其答案中的可取之處.這樣一來其余同學對他的評價就會有所改觀,后進生也會逐漸變得自信,自身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會不斷提升.第二,當后進生在日常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一定的困難時,教師就應當通過良好的激勵機制來引導后進生突破心理障礙.例如,在學習“推理”這部分內容時,某一個后進生在練習課后習題時,針對“甲、乙、丙三個同學進行羽毛球比賽,甲說我不是最后一名,乙說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是甲的成績比我好.問他們三個人各是第幾名?”這一問題無法探尋到正確的解答方向.此時,教師就可以給后進生提供一個正確的思考方向,讓后進生認識到甲、乙兩個人都不是最后一名,那么自然而然丙就是最后一名,接著第一名與第二名就在甲、乙之間,根據題中的線索自然就能夠得出最終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之中,教師并不是直接將答案告訴后進生,而是采用循序漸進的模式.這樣后進生的理解顯得更為深刻,也能夠在深入的思考過程中體會到數學所蘊含的無窮樂趣,最大化地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改良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方式
教師在培養(yǎng)后進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時,應當緊抓課堂教學這一主戰(zhàn)場,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根據后進生的實際情況來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與改良.一般來說,后進生對高中數學喪失學習的主要原因是數學知識對于學生的邏輯能力要求較高.相比其他人文學科,數學課堂相對枯燥.大部分高中數學教師依舊沿用了照本宣科的說教式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不會主動去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成績便會直線下滑.因此,教師應當采取合理的方式來讓整個數學課堂的氣氛變得更為活躍,如借助多媒體工具將枯燥的數學知識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應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由學生,組建相關的學習小組,在每一個學習小組中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分配工作,讓部分數學成績較為優(yōu)異的學生分別與不同的后進生一組,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大幅提升,后進生對高中數學的學習興趣也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在不同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法始終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在針對后進生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情境教學法,充分考慮后進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及其所具備的數學水平來給后進生創(chuàng)設出生動活潑的情境,以此來拉近后進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在這樣的情境中,后進生能夠自主進行猜測、觀察、推理以及交流溝通等數學活動,進而真正認識到數學的奧妙,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會提升.教師在數學課堂中靈活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調動后進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后進生在實踐過程中充分體會到數學所具備的生活化特性,進而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有較大幅度的改變.在解決生動形象的數學實際問題中,后進生能夠產生更為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相遇問題的教學時,后進生對于“甲路程+乙路程=總路程”這一公式并不陌生,也能夠正確解答這一公式應用下的相關問題,但若將這一公式延伸開來,那么后進生解決起來就有著較大的難度,在解答過程中很容易因為解題方向不當而引發(fā)一系列的錯誤.針對這類問題,教師就可以給后進生設計一個具備較強開放性的習題:一名學生每分鐘行走45米,另一名學生每分鐘則行走40米,二人共同行走了6分鐘,請問兩個地方之間的距離是多少米?后進生就會根據已經掌握的公式來進行計算,在這一過程中部分后進生就會發(fā)現題中缺乏重要的解題因素,無法有效進行解答.此時教師不急于直接告訴其結果,而是從后進生中挑選兩名學生進行實際演示,分別演示了相遇、未相遇以及相遇后再走一小段這三類情形,并且讓后進生代入到這三種情境之中進行自主思考.這樣一來后進生就能夠對思維定式進行克服,整個課堂也顯得較為生動活潑.后進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能夠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對于其后續(xù)的健康成長大有裨益.
(三)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機結合
學生不能局限于充分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還要學會將數學知識有效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因此,針對部分后進生對于高中數學缺乏學習興趣這一問題,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進行有機結合,讓后進生能夠充分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進而領悟到數學這門學科的魅力,從而提升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導數”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后進生對于長跑并不陌生,部分后進生甚至親身參與過,在長跑開始前,通過d2s/dt2這一所學的導數公式能夠求得自身最大的加速度,進而在隊伍中搶到最佳的位置,然后根據ds/dt=恒定數這一知識,來讓自己在整個長跑過程中最為省力,始終維持勻速運動,最大化地讓自身的體能得到良好的分配.通過這樣的方式,后進生能夠從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體會到數學知識的作用,進而提升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四)引導后進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相關調查研究發(fā)現,大部分后進生并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故而潛意識中就會認為數學是無趣的、枯燥的.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當采取合理的措施來對后進生進行引導,糾正其不良的學習習慣.例如,大部分后進生并未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學習習慣,教師就可以在課前以及課后占據小部分的時間,專門對后進生就已經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提問,若無法回答就給予較為微小的懲治機制,如明天擦黑板等.這樣一來后進生為了能夠免于被懲罰,就會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養(yǎng)成后,后進生與以前相比便會更為深入地進入數學知識的海洋之中,進而發(fā)現數學所具備的魅力,最大化地提升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結?語綜上所述,要想讓后進生能夠對高中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后進生的基本特點,因材施教,采取合理的措施,做好后進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這樣才能夠給后進生的后續(xù)學習及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蔣靚.數學教師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36):80-81.
[2]李明.農村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3):256.
[3]雷天鵬.高中數學后進生的轉化策略探賾[J].成才之路,2020(10):142-143.
[4]陳山云.高中理科數學后進生的轉化調查與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9(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