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我國奴隸社會時期的官學,教學內容主要為“六藝”。西周時期的“六藝”教育在我國奴隸社會時期乃至整個教育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并且它對當代教育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將就西周時期的“六藝”教育做淺層次分析并對其與當代教育的聯(lián)系和對當代教育的意義進行系統(tǒng)性闡述。
關鍵詞:“六藝”教育;當代教育;意義與啟示
我國教育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而在這其中,每個階段都有其典型的教育思想。中國古代有“學在官府”之說,而我國奴隸社會時期的官學,教學內容主要為“六藝”?!傲嚒敝钤绯霈F(xiàn)在《周禮·地官·保氏》中:“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在夏商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六藝”教育的基本內容,但它并不完善,樂在當時排在首位,禮排在從屬的位置。到了周代,“六藝”教育的內容確定了下來,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包含有射、御、書、數(shù)完整的教育內容。在西周,無論是國學、鄉(xiāng)學、小學還是大學,都以“六藝”教育為學習內容,它不僅在當時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對后世教育產(chǎn)生了極其極其深遠的影響。
一、西周時期的“六藝”教育
(一)政治教育——禮、樂
西周統(tǒng)治者鑒于夏、商滅亡的教訓,對天產(chǎn)生了懷疑,形成了“敬德保民”的思想,而重視禮樂教育便產(chǎn)生于此,其實質就是鞏固政權的需要下的政治教育。在西周時,“禮”被視為立國的準繩,國家命運之所系。不懂禮的人幾乎是寸步難行。
西周時“樂”的教育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實際上是各門藝術的總稱,包含了德、智、體、美多種教育因素。正所謂“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通過“樂”的學習,不僅實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要達到的“禮”的標準,也讓百姓在美學中體悟到了倫理道德的真滴。
(二)軍事教育——射、御
“射”與“御”在西周時均是軍事教育方面的內容,“射”是指射箭技術的訓練,“御”是指駕馭戰(zhàn)車的技術訓練。因為那時作戰(zhàn)主要以車兵為主力,并且駕馭戰(zhàn)車的甲士均由貴族子弟充任,他們進攻的主要武器即為弓箭,所以“射”與“御”便成為他們必須掌握的軍事技能。
(三)文化教育——書、數(shù)
“書”與“數(shù)”是西周時期的基礎文化教育,“書”即識字,習字教學?!皵?shù)”指的是并不單是現(xiàn)今我們說的算法、數(shù)學,還包括歷法等與數(shù)字計算有關的知識。西周創(chuàng)造的計算方法和歷法在當時都是出于世界先列的。那時的兒童六歲開始學數(shù)數(shù),從一到十的數(shù)目;九歲兒童學數(shù)日,學習計日法;十歲便開始學書計,以培養(yǎng)一般計算能力和十進制的文字計數(shù)方法。這足可見以“書”、“數(shù)”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教育在西周時期的重要性。
二、“六藝”教育與當代教育的聯(lián)系
(一)“禮”、“樂”教育與當代道德法治教育
生活在全球化、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受各種不確定的環(huán)境因素影響,德育教育問題越來越突出。古時講“無禮之人,寸步難行”,當代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亦是以教化學生懂禮、學禮、依禮依法處事為主要內容;古時的“樂”教,重在以美學的感受使人習得道德倫理,而當代的“樂”教,則是以音律,樂感,美學等多種角度熏陶學生的思想,讓其發(fā)現(xiàn)美,懂得“禮”??梢姰敶掠逃钍芪髦軙r期“禮樂”教育的影響,并且不斷地在向前發(fā)展。
(二)“射”、“御”教育與當代實踐技能教育
有人認為“射”“御”教育于當代教育內容來說沒有多大意義,只是用于專門的人才的培養(yǎng),但這種觀點在當今社會卻顯得狹隘。其可與當代教育中的體育學科教育與實踐教育相聯(lián)系,就目前來看,體育以及實踐技能方面的教育和訓練在我國現(xiàn)代教育中依然處于重要地位。
(三)“書”、“數(shù)”教育與當代基礎文化教育
西周時期的“書”教引申到當代教育即為我們現(xiàn)在所接觸的識字教學、漢字研究等,其既弘揚了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將“書”教的本身作用發(fā)揮的淋漓盡致?,F(xiàn)代教育對數(shù)學的重視也是有目共睹,是基礎教育三大主課之一,其對于塑造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思辨能力都起著極其重大的作用。
三、“六藝”教育對當代教育的意義與啟示
(一)“六藝”教育是全面發(fā)展,兼容并蓄的綜合性教育
知識的教育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內容。但現(xiàn)如今很多教育最終培養(yǎng)出的是知識的積累者,而非綜合型的“人才”;學校教育由于重視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常出現(xiàn)成績高但無實力的學生。如此只懂一科理論,不懂綜合學習的教育是不可取的,也是必須改革的。我們當代的教育應兼容并蓄,在學習必備文化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涉獵多門學科,以獲取廣泛的知識面,鍛煉他們綜合學習能力,以培養(yǎng)能力強,能夠及時應對社會變化的綜合型人才。
(二)“六藝”教育是以善統(tǒng)美,以美啟善的啟發(fā)性教育
道德的教育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核心內容。因此在現(xiàn)代教育中,我們一方面要繼承以善統(tǒng)美的傳統(tǒng),相反我們還可以通過“禮”“樂”熏陶來打通通向德行的道路,即以美啟善。只有在美的陶冶中,美中之善才能轉識入情,才能使主體悟覺本體的善性。那時,啟發(fā)性的“善”教便成為了學生明“禮”,懂“德”的有效方法。
(三)“六藝”教育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實用教育
“射”“御”教育于當代教育內容而言,它們則是將所有已獲得的道德與知識上的教育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唯一手段?,F(xiàn)今時代頻繁出現(xiàn)學生在理論上會計算與判斷,但一旦在實際生活中接觸到便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就是缺乏實踐能力的體現(xiàn)。在未來的教育當中,我們可以更好地采用一種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嘗試后,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真正學會新知的方法,讓他們切身感受所學,思考所學。
正如西周時期的“六藝”教育一樣,中國古代教育發(fā)展歷史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反思的教育制度和觀點,我們應從中汲取營養(yǎng),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不斷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徐輝.中西古代課程源流──“六藝”、“七藝”教育的產(chǎn)生及其特點[J].1997.
[2]朱丹.論“六藝”美術教育思想[J].《魅力中國》,2010年03期.
[3]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綱[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8.
[4]趙娜.淺談西周六藝教育[A].陜西: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0.2.
注釋:周禮[M].十三經(jīng)注疏本89頁.北京:中華書局,1980.
作者簡介:
王曉鈺,女,1999年1月19日生,吉林延吉人,延邊大學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2017級,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