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實施教師線上研修是全面提高教師質量、深化教師研修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迫切需要。如何充分利用現有教師網絡平臺,打造多元化、個性化、專業(yè)化的線上研修,創(chuàng)新教師研修模式,建立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提高教師研修質量,成為當前教師線上研修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在抗疫的特殊時期,海淀區(qū)回應疫情對教師線上研修的迫切需要,研究與探索教師線上研修模式及策略,提高教師線上研修的實效性,深化教師研修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高教師研修質量?;趯嵺`探索,新任教師線上研修的設計與實施有三個關鍵點。
1.重體驗反思、促行動改進的研修任務設計
依據研修目標,重視新任教師的已有經驗,考慮個體差異,提供結構化指導,關注形成性評價,提供展示及反饋的機會,激活并以原有認知為基礎,通過合作學習共同建構研究任務。
研修任務的設計以新任教師已有的經驗和教學案例為載體,深入挖掘已有經驗和教學案例的研修價值;注重新任教師已有經驗和新的學習的關聯和鏈接,促進教師反思和下一步的行動;提供研修方法和工具的支持,如采用焦點討論法等,提供有層次的、關聯的、遞進式的問題設計,給教師具體的思維路徑。
研修任務的內容設計,具有鮮明的學科特性,凸顯學科本質,遵循學習規(guī)律,指向新任教師持續(xù)的專業(yè)發(fā)展。研修任務體現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中的落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如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教學設計、學習內容和學情分析,學習目標的確定,學習資源與教學方法的使用、路徑與工具,對學生學習的診斷和個性化指導,作業(yè)的設計等關鍵內容。遵循雙主線的設計,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
研修任務具有結構性、多角度、層次性、關聯性的特點。比如,結合某一個教學案例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涉及多環(huán)節(jié)、多要素的任務,關注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遞進、層次和關聯。同時,研修任務還具有可選擇性,新任教師可以基于個人的興趣、學習基礎和能力選擇完成適當的研修任務。此外,研修任務還具有動態(tài)生成性,根據新任教師在研修活動中的生成,不斷地迭代更新。
2.研修與實踐融為一體的互動討論與作業(yè)設計
線上互動研修,可以圍繞某一問題和主題開展深度互動交流,共享新任教師的經驗與智慧及專家的指導建議,建構生成新的研修成果。研修基于課例以及其他與新任教師工作實踐密切結合的載體進行,采用同步、異步相結合,個人或小組分享等方式。
研修組織者在互動討論之前,進行研討問題的設計、學員分組、分享機制的建立等。研修組織者對討論的引導非常重要,有兩種方法可供使用。一是量規(guī)法,這是結構化的定量評價方法,組織者提前依據評價目標從不同維度和等級對評價標準進行具體說明,依據研修目標制作或選擇量規(guī),提前發(fā)布量規(guī),與新任教師共同學習量規(guī)與評價方法,引導新任教師應用量規(guī)開展評價,依據量規(guī)開展總結交流。二是三明治法,這是一種開放式的評價方法,從優(yōu)點、不足、改進建議三個方面提出評價意見。組織者讓新任教師明確互評活動的要求與步驟,新任教師展示交流研修成果,瀏覽同伴成果并評價,專家以及組織者可基于討論進行總結。
新任教師聚焦問題進行在線討論,基于對網絡研修課程各模塊的學習與思考并對接具體問題發(fā)布討論帖,也可回復其他新任教師的主題帖,圍繞某個問題和專題進行互動討論,并展示交流研修的成果,通過收獲分享、互動討論、成果展示交流,加深對研修主題的理解和內化。
網絡研修的作業(yè)設計聚焦新任教師的模塊學習和工作實踐的真問題、真困惑,以及通過“微課程”學習,對這些問題或困惑進行深度原因的挖掘、認知升級和策略建構。新任教師完成研修作業(yè),并進行同伴互評和自評。完成研修作業(yè)的過程,也是將研修內容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基于工作場景開展反思總結、實踐改進,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同伴互評的實際價值在于與其他新任教師分享交流工作中遇到的真實問題以及新思考和新策略,進行同伴學習。而最終進行的作業(yè)自評,實際上是新任教師自身對問題進行新一輪的認知和策略建構。
3.形成專業(yè)研修與實踐改進的共同體
在線上研修中,建立新任教師、授課專家、導學教師及研修的組織者之間的專業(yè)研修與實踐改進的共同體尤為關鍵。共同體的成員突破時空限制,圍繞同一主題,通過參與、會話、協作、反思、問題解決、成果展示等,彼此溝通交流、分享展示經驗,共同高質量完成研修任務,達成研修目標。
基于共同體的線上研修,成員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傾聽和借鑒其他成員的建議,并不斷加強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使學習共同體更具活力,使每個成員在團隊中獲得持續(xù)的、專業(yè)化的發(fā)展。
在共同體的建構中,研修組織者的作用發(fā)揮至關重要。第一,通過自主研修、研討互評、經驗分享開展新任教師之間的互動,建立新任教師研修共同體。第二,通過精準診斷研修需求、開發(fā)精準的研修課程、課程實施中的互動交流,以及課后的答疑和持續(xù)跟進指導,建立新任教師與授課專家的研修共同體。第三,通過導學教師的針對性答疑和跟進式輔導,滿足新任教師個性化的問題解決和成長需求,也促使導學教師將自身的實踐智慧轉化成為問題導向的專題課程,建立新任教師與導學教師的共同體。第四,通過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主體關系,實施個性化的專業(yè)支持,營造感情融洽的合作氛圍,激發(fā)新任教師的內在動力,形成積極的、理性的研修心態(tài),建立研修組織者與新任教師的共同體。
本文系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教育集團2020年度專項課題“教師線上研修模式與策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