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
通過對體育課的調查中發(fā)現,現在學生們不愛上田徑課的現象極為嚴重,與其它運動課程相比,田徑課較為枯燥,體力消耗大,相對而言更多學生熱衷于一些輕松項目或者趣味性更強的球類運動。這就需要我們體育老師不僅要承擔著教育者的身份,還要充當研究者的身份,研究分析如何上好田徑課,怎么解決多年來田徑課程開展尷尬局面。跳遠是高中階段教學的主要內容,難度大,動作技術高,是田徑課教學的一個突破點。研究性教學模式在其它領域也有所嘗試,本文把研究性教學模式應用于田徑教學跳遠技術中,進行教學研究,用實驗和問卷的方法調查分析研究性教學模式的作用與意義。希望本文可以成為田徑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新亮點。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臺安縣第二高級中學高二年級4個班同學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12人,女生32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在中國知網、中國期刊網、龍源網等網絡資源查閱關于研究性教學法的文獻資料。
2.實驗法
隨機抽取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組,另兩個班級作為對照組。
3.調查問卷法
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在研究的四個班級中各抽取30人發(fā)放問卷
4.數理統(tǒng)計法
使用Excel和SPSS17.0對調查數據進行統(tǒng)計整理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研究性教學
1.定義
研究性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研究性教學的目的
研究性教學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明確研究方向,通過自己學習和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憑借自主學習、研究,親自體驗從識別問題到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二)研究性教學的課程設計
1.引導學生階段
這一階段是教師引導學生識別問題的階段。在跳遠教學之前,可通過提問或觀看視頻,讓學生嘗試跳遠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出問題。
2.提出問題階段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動作示范并提出問題,分組合作學習。教師提出任務,小組協商討論,提出問題。
3.解決問題階段
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教師的動作,使學生掌握技術動作,更有興趣去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小組研究示范動作及教具來解決問題。教師進行指導糾正。
4.效果評價
每個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對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對于表現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加以鼓勵,技術環(huán)節(jié)有問題的小組給
(三)研究性教學應用于跳遠技術中的實驗研究
1.跳遠中研究性教學對學生技術水平的影響
實驗組A、B兩班關于助跑和起跳技術掌握情況,分別為76.7%和63.3%,高于對照組C、D兩班,對照組分別為60.0%和40.0%。說明
跳遠遠度的統(tǒng)計是在技術達標的學生中,測量記錄遠度,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驗組A平均遠度為5.40m,實驗組B平均遠度為5.50m,對照組C平均遠度為5.26m,對照組D平均遠度為5.19m,這說明了實驗組比對照組技術掌握的好,更說明了研究性教學對學生技術水平的掌握有很好的效果。
研究性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通過研究和合作加深對問題的不同層面的理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思考最終完成對技術的深層理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2.挺身式跳遠中研究性教學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
學習動機指的是學習活動的推動力,又稱“學習的動力”。它并不是某種單一的結構。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由各種不同的動力因素組成的整個系統(tǒng)所引起的。
在挺身式跳遠的課上,教師在完成規(guī)定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十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觀察學生在此階段的活動,有部分學生還留在跳遠場地練習跳遠動作。記錄每位同學持續(xù)練習的時間,相加算出總時間,最后得出班級平均練習時間,其中實驗組A平均練習時間為3.01min,實驗組B平均練習時間為3.05min,對照組C平均練習時間為2.85min,對照組D平均練習時間為2.64min。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的學生平均練習時間均高于對照組,可以說實驗組的學生更能在自己的時間內自主練習,研究性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影響。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通過以上實驗可以證明,在高中體育課跳遠的教學中(挺身式、蹲踞式)采用研究性教學方法在技術的掌握、學習動機的提高、學習興趣的增加和自學能力的增強等方面都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
2.研究性教學模式更側重于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團隊合作學習能力的養(yǎng)。通過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高中田徑課的教學中采用研究性教學模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改革的一次嘗試,這對田徑課的教學具有參考價值。
3.研究性教學模式的運用也不能全面地否定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因為研究性教學模式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應用的,它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是為提高教學效果而采取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不是唯一的途徑。
(二)建議
1.在田徑課跳遠教學課中本實驗屬于首例,并且國內外對于研究性教學模式應用于體育課教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可以借鑒的資料不多,希望作進一步的實驗研究。
2.雖然研究性教學模式在理論研究上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缺陷,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以和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過程中都不可能解決田徑教學中遇到的一切問題。建議在田徑實踐教學中靈活地運用這一教學模式。
3.研究性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研究與應用,面臨著教師、學生和之間角色的轉變,對一些教師屬于一種嘗試,也是一種挑戰(zhàn),希望在田徑一線工作的廣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