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戰(zhàn)國陶璽文字考釋十六則*

      2020-01-15 05:20:34湯志彪
      考古與文物 2019年6期
      關(guān)鍵詞:璽印圖錄古文字

      湯志彪

      (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國文字研究與應(yīng)用中心)

      戰(zhàn)國陶文和璽印文字關(guān)系密切,已經(jīng)有學(xué)者指出,“戰(zhàn)國時代的官私璽印主要用于抑印封泥,另外也用于陶器戳印、漆木器烙印等,其中漆木器上的烙印遺跡只有很少的幾件,陶器戳印則數(shù)量眾多”[1],戰(zhàn)國陶、璽文字可看作一個整體的類別進(jìn)行專門研究。

      眾所周知,陶文和璽印文字辭例簡單,許多陶文和璽印文字沒有文獻(xiàn)可作參考。故文字考釋有一定的難度。學(xué)者們不斷深入研究,考釋出大量陶文和璽印文字,不少已為定論。然而有些文字尚可再研究。我們在以往學(xué)者相關(guān)研究的基礎(chǔ)上,把研讀陶文和璽印文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寫出來,以求教于諸家。

      《陶文圖錄》[2]7·13·4-5著錄兩方齊系陶文,分別作

      形?!短瘴膱D錄》釋作“公易右”,但是在“易”字后加了一個問號,顯然表示不確定。

      按,兩方陶文雖然稍殘,但可互相參照,左邊的字釋作“右”,右邊上面的字釋作“公”,均可信。然而右邊第二個字不是“易”字。

      從結(jié)構(gòu)上來看,此方陶文第一個字“公”字與第二個字“昜”字共用部首“口”字(因為中間有飾筆,也可以看作是“日”字)。另外,細(xì)審圖片可知,所謂的“易”字在“日”和“勿”字之間尚有一橫畫,“7·13·5”方陶文可以清晰地看出來,這與《說文》“易,一曰從勿”明顯不同。

      《說文》:“昜,從日、一、勿”。陶文與此相同。

      陶文的“昜”在此讀作“羊”。文獻(xiàn)中從“昜”聲的字與“羊”字以及從“羊”聲的字相通的例子習(xí)見[6]。“公羊”是古姓,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有“公羊高”,即其例。這兩方陶文為齊陶文,其姓氏“公昜(羊)”恰可與典籍相印證。

      《陶文圖錄》3·521·3著錄一方齊系陶文,作

      眾所周知,古文字“夷”“尸”“人”字每可通用。而古文字中有些“人”旁寫法與“尸”“夷”字相似。如“仁”字有作“”(《璽匯》3292)、“”(《集成》2840“中山王鼎”)等形的。古文字“■”字有作“”(《璽匯》3 3 2 6)形的,所從的“人”旁與“尸”“夷”字相類??梢?,“”可看作從“人”從“口”,即“信”字異體。

      《陶文圖錄》2·417·4著錄一方齊系陶文,其人名作:

      形。此字亦見于《陶文圖錄》2·417·1-3以及2·669·1,其中在2·417·1-3諸方陶文里該字稍殘,但據(jù)其筆畫可知,與上引2·417·4之字當(dāng)是同一個字。《陶文圖錄》釋作“怙”。孫剛[11]、張振謙[12]從之。

      《陶文圖錄》2·197·1-4還著錄一方陶文作:

      形。此字亦著錄于《陶文圖錄》2·69·1、2·309·1,《陶文圖錄》一并釋作從“故”從“心”。孫剛[13]、張振謙[14]亦從之。

      下面我們先來討論《陶文圖錄》2·417·4這一方陶文。

      在早期古文字中,“古”字與“由”字有時候相混,但到了戰(zhàn)國時期,這種情況已經(jīng)有了很大改變,“古”字與“由”字慢慢地區(qū)別了開來。“鄂君啟舟節(jié)”(《集成》12113)有“()”字,以往學(xué)者釋作“沽”。后來陳偉改釋作“油”[15]。劉釗對“古”與“由”字的字形進(jìn)行過深入的探討[16],可參看。綜合上述兩位學(xué)者的意見我們知道,戰(zhàn)國時期“古”與“由”字形體大體類似,卻又存在著明顯區(qū)別?!肮抛稚喜渴纸徊?,橫劃長出;由字上部則只有一豎劃,或在豎劃中著一圓筆。雖然古文字的點、橫有時互作,但這兩字卻界限森然,一般未見交叉?!盵17]由此,“”當(dāng)是從“心”從“由”的“怞”字?!墩f文》:“怞,朗也?!?/p>

      《璽匯》3677著錄一方私名璽印,其中人名作:

      形。此字亦見于0585、4032,稍殘。我們懷疑,此字右部所從亦是“由”字,此字應(yīng)隸作“”。

      《陶文圖錄》2·264·3-4著錄一方齊系陶文,其中處在人名位置的字作:

      按,此字上從“止”是沒問題的。字的下部當(dāng)是“貝”而不是“肉(月)”。因此,張振謙的隸定可信。然而,將此字僅作隸定是不夠的,我們認(rèn)為此字即見于《說文》的“?”或者“?”字。古文字“止”旁與“辵”旁通用無別。齊文字中,“逖”字就從“止”作“”(《陶文圖錄》3·460·3)形?!皻w”字有從“止”作“”(《集成》9733“庚壺”)形的,也有從“辵”作“?”(《集成》10151“齊大宰歸父壺”)形的。“造”字有從“止”作“”(《集成》10989“齊□造戈”)形的,也有從“辵”作“”(《集成》11158“平阿左戟”)形的??梢?,此字可釋作“?”?!墩f文》:“?,敗也?!?/p>

      當(dāng)然,此字也可能釋作“?”。古文字從“足”從“止”也有相通的例子。如楚文字的“跪”字,《包山楚簡》簡263就作“()”[19]形?!墩f文》:“?,步行獵跋也。”但考慮到地域用字習(xí)慣,我們更加傾向于將此字釋作“?”。古人有時候用“不吉利”的字眼取名。比如陶文就有人名“長(張)丑”(《陶文圖錄》5·96·6),璽印也有“申癡”(《璽匯》1297)、“宗疾”(《璽匯》1439)、“畋棄”(《璽匯》1485)等人名,均證。

      《陶文圖錄》2·523·1著錄一方齊系陶文,其中有文字作:

      《陶文圖錄》3·621·5著錄一方單字齊系陶文,作:

      對比兩張圖片可知,這兩個字當(dāng)是一字無疑,同時,字的下部結(jié)構(gòu)中間是有點狀筆畫的,可見張振謙的摹本更尊重原圖。我們認(rèn)為此字即見于《說文》的“芒”字。

      此字下部所從即“亡”字。古文字“亡”字形體較多,其中有作“”(《璽匯》2596)、“”(《璽匯》4766)、“”(《集成》10478“兆域圖版”)、“”(《集成》2840“中山王鼎”)等形的。下文所引的“芒”字所從也可證明。

      至于此字上部,我們認(rèn)為當(dāng)是從“屮”。齊系文字有“屮”形,一般作“”、“”形[26]。古文字從“屮”與“艸”每可通用。如從“艸”的“藥”字有從“屮”作“”(《璽匯》1384)形的;“茅”字有作“”[27]形的,也有作“()”(《集成》9734“壺”)形的;“苲”字有作“”形的,也有作“”形的[28]。當(dāng)然,將此字上部看作“艸”的省形也未為不可。

      《陶文圖錄》4·208·5著錄一方燕系陶文,其中人名作:

      形?!短瘴膱D錄》、王愛民[30]均作不識字處理。

      按,此字上從“之”,戰(zhàn)國文字習(xí)見[31]。此字下部所從當(dāng)是“心”旁。燕文字“心”旁很多,其中有作“”(《陶文圖錄》4·157·6)、“”(《璽匯》0014“恭”字所從)形的?!啊弊种械摹靶摹迸裕虮痉教瘴纳晕垞p,以至于“心”旁中間鏤空部分填實,另外,“心”旁的一橫畫尚有一小段橫筆在“心”旁兩邊突出來,突出來的兩橫畫與陶文上的刻痕的粗細(xì)明顯有別。至于“心”旁下面一小撇向右的問題,亦有說。古文字“心”旁最下部的一小撇左右變動不居。如燕文字中的“恭”字有作“”(《璽匯》0014)形的,也有作“”[32]形的。又如“忠”字作“”(《璽匯》3463)形。燕文字還有“”字[33],所從的“心”旁下部一小撇也是向左彎曲的。可見,“”字即是從“之”從“心”,與古文字常見的作“”(《璽匯》0972)、“”(《璽匯》4514)形的“志”字同形,當(dāng)是一字無疑。

      《陶文圖錄》4·206·1著錄一方燕系陶文,其文作:

      形?!短瘴膱D錄》釋作“右宮母帀(師)”。王愛民從之[34]。

      按,將“右”如字讀,將“帀”讀作“師”均可信。本方陶文第二字殘損,但《陶文圖錄》根據(jù)殘存筆畫和同出陶文以及燕國陶文用字習(xí)慣,將此字釋作“宮”,可從。然而將第三個字釋作“母”則可商。古文字“女”“母”一字分化。因此,第三字當(dāng)釋作“女”?!芭畮煛蹦斯怕毠倜?,是掌管教養(yǎng)貴族女子的女教師?!对姟ぶ苣稀じ瘃贰把愿鎺熓稀泵珎鳎骸皫?,女師也。古者女師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薄段倪x·宋玉〈神女賦〉》:“顧女師命太傅?!崩钌谱ⅲ骸肮耪呓杂信畮煟桃詪D德,今神女亦有教也?!薄逗鬂h書·曹世叔妻列傳》:“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寵,賴母師之典訓(xùn)?!崩钯t注:“母,傅母也。師,女師也?!蹲髠鳌吩唬骸尾ё?,待姆也。’”均其例。

      《陶文圖錄》4·160·3著錄一方單字燕系陶文,作:

      形。《陶文圖錄》、王愛民[35]均作不識字處理。

      按,此字當(dāng)是從“今”從“口”的“含”字?!昂ń瘢弊止盼淖至?xí)見,其中三晉文字有作“”(“溫縣盟書”[36]WT1K14:1367)、“”(《集成》2840“中山王鼎”)等形的。與此相比,“”字與這三個“含(今)”結(jié)構(gòu)相同,只是“”字的“口”部右邊的豎筆與“今”字右邊的豎畫形成了借筆關(guān)系,以至難以辨認(rèn)而已。古文字中“含”字一般用作“今天”的“今”,上引三晉文字的“含”字都用作“今”,因此一般認(rèn)為古文字中尚未見“含”字的本字。此方燕系陶文是單字,無法判斷用法。我們認(rèn)為此可能即“含”字。若然,戰(zhàn)國文字中“含”字就有著落了。

      《中原文物》2008年第1期著錄一方單字三晉陶文,作:

      形。發(fā)表者作不識字處理[37]。我們?nèi)敫戒沎38]。

      按,類似字形習(xí)見于三晉,一般釋作“冢”。三晉文字的“?!弊中误w較多,其中有作“”(《集成》9686“十三年壺”)、“”(《陶文圖錄》5·26·1)、“?”(《陶文圖錄》5·97·1)形的。通過比較可知,我們要討論的字與“?!弊中误w接近,尤其與“十三年壺”一致,只是方向有別。我們相信這個字即“?!弊帧?/p>

      十一

      《陶文圖錄》5·80·3著錄一方三晉陶文,作:

      形?!短瘴膱D錄》作不識字處理。我們懷疑此即“寽”字?!皩湣弊种虚g為一橫畫,上下所從均是“手”形,“會雙手持一之意”[39]。三晉文字“寽”字多見,其中有作“”、“”、“”[40]等形的,與我們要討論的字相仿。

      十二

      三晉璽印有如下一字,作:

      形。拙著《三晉文字編》放在“淵”字條下[41]?!墩淝佚S藏?。☉?zhàn)國篇)》第68號有如下一方璽印,作:

      形。整理者釋作“事(史)淵”[42],甚是。此方璽印末一字與中山王器的“淵”字類似。然而這些寫法的“淵”字與上引要討論的璽印文字的寫法均有別。傳抄古文中“宀”旁頂部閉合、分開無別。如“塞”字有作“”形的,也有作“”形的,“富”字有作“”形的,也有作“”形的[43]。但這只能說明“宀”旁的寫法差異,而與“淵”字表示“岸”的筆畫不同,可見將“”釋作“淵”顯然是不對的。《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九)》有《卜書》一篇,其中的簡4有

      字,凡兩見,學(xué)者一般釋作“深”[44]。程少軒指出,此字與“幵(淺)”字相對為文[45]??梢?,將它釋作“深”字是可信的。

      十三

      《璽匯》0941著錄一方三晉璽印,其中有字作:形。此字又見于《璽匯》3243、《陶文圖錄》5·2·4和“二年邦司寇肖右鈹”[47],分別作“”、“”、“”形,均用作人名。字或者省略左下角的兩短橫,作“”(《珍秦齋藏?。☉?zhàn)國篇)》[48]123)形,用作姓氏。古文字“和”字就有作“”(《璽匯》5111)與“”形(《璽匯》5110)的?!昂铖R盟書”的“弁”有作“”(《侯馬盟書》92:26)形的,也有作“”(《侯馬盟書》154:1)形的。可見偏旁下部兩短橫可省略?!凹馈弊忠话阕鳌啊保ā都伞?735“中

      十四

      《璽匯》0156著錄一方齊系璽印,其中有:

      字。孫剛釋作“柿”,認(rèn)為《說文》所無[50]。張振謙釋作“市”[51]。

      按,將此字釋作“柿”,正確可從。今為孫釋作一個簡單的補充說明。此字下部所從是“木”形,齊魯文字中的“木”和從“木”旁的字可參看《齊魯文字編》卷六相關(guān)字形[52]。此字上部所從當(dāng)即“市”字。秦文字“市”字一般作“”(《璽匯》3093)或“”(《璽匯》5708)形,齊文字則作“”(《古陶文匯編》[53]3·717)形,燕文字則作“”(《璽匯》0354)形,三晉文字則作“”(《陶文圖錄》5·48·4)、“”(“宜陽戈”[54])等形。可見,戰(zhàn)國時期的“市”字上從“之”,中間是一橫筆或兩橫筆,下面是一豎筆。古文字中還有繁化的從“土”的“市”字。齊文字作“”(《璽匯》1142)、“”(《陶文圖錄》2·27·1)、“”(《陶文圖錄》2·27·2)、“”(《陶文圖錄》2·27·4)等形;楚文字作“”(《璽匯》5602)、“”(《包山楚簡》95)等形;三晉文字則作“”(《璽匯》0332)、(《璽匯》2868)等形。通過比較,《璽匯》0156的字就是“柿”字?!墩f文》:“柿,赤果實。”

      《陶文圖錄》3·406·1著錄一方齊系單字陶文,作:

      這里順便指出的是,《陶文圖錄》3·300·1——3·304·6等著錄一方結(jié)構(gòu)相同的齊系陶文,其中有作:

      形的。何琳儀[57]、張振謙[58]均認(rèn)為是“”字。

      按,此字左邊從“貝”,是沒有問題的,但右邊所從與上文所引的“市”字有明顯的區(qū)別。上引“市”字上部從“之”,而此字所從與我們常見的“者”字非常相似。齊系陶文“者”字字形多樣,其中就有“”(《陶文圖錄》3·482·1)、“()”(《陶文圖錄》3·482·2)、“”(《集成》10374“子禾子釜”)等形的,三晉“者”字有作“”(《侯馬盟書》91:5)、“”(《集成》9734“壺”)、“”(《集成》2840“中山王鼎”)等形的,可作旁證。因此,我們懷疑“”字當(dāng)是從“貝”從“者”省“土”聲,我們懷疑即“賭”字異體。上古音“者”是章母魚部字,“賭”是端母魚部字,“土”是透母魚部字,三者韻部相同,聲母均是舌音,“者”、“土”均是聲符,此為雙聲字。據(jù)此,我們懷疑“”可能是“賭”字。

      十五

      《古璽匯考》第68頁著錄一方齊系璽印,其中第一個字作

      形?!豆怒t匯考》釋作“雋(雋)”[59]。張振謙從之[60]。

      按,此字上部所從可釋作“隹”,當(dāng)然,古文字“隹”字和“鳥”字往往無別,所以,此字上部也可以釋作“鳥”。

      至于此字下部應(yīng)該不是從“弓”。秦文字有“雋”字,下從“弓”作“”、“”形[61]。與我們要討論的字所從完全不同。細(xì)審圖片可知,“”字下部所從當(dāng)是“幾”字。齊文字中,從“幾”的“處”字作“”(“叔卣”[62])形,三晉文字中則作“”(《璽匯》0414)、“”(《璽匯》1726)、“”(《璽匯》3145)等形。這四個“處”字所從的“幾”旁均是左邊筆畫比右邊筆畫稍短、稍高,顯得并不平衡,卻與“”字所從完全同形。據(jù)此,“”字當(dāng)隸作“”。典籍中“幾”字與“幾”字和從“幾”聲的字通假的例子不勝枚舉[63]。因此,我們認(rèn)為“”即“”字,《玉篇》:“,鳥也?!?/p>

      十六

      《璽匯》0019著錄一方齊系璽印,其中有字作

      [1]施謝捷.古璽匯考[D].合肥:安徽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06:24.

      [2]王恩田.陶文圖錄[M].濟(jì)南:齊魯書社,2006.

      [3]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中華書局,1987-1994.

      [4]張頷,陶正剛,張守中.侯馬盟書(增訂本)[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5]羅福頤主編.古璽匯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下文省作《璽匯》,凡出自此書者,不再一一注明.

      [6]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會典[M].濟(jì)南:齊魯書社,1989:266-270.

      [7]孫剛.齊文字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459.

      [8]張振謙.齊魯文字編[M].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14:203、1174.

      [9]同[7]:57.

      [10]同[8]:317-322.

      [11]同[7].

      [12]同[8]:1324-1325.

      [13]同[7]:277.

      [14]同[8]:1346-1347.

      [15] 陳偉.《鄂君啟節(jié)》之“鄂”地探討[J].江漢考古,1986(2).

      [1 6]a.劉釗.古文字構(gòu)形學(xué)[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261-263.b.劉釗.古文字考釋叢稿[M].長沙:岳麓書社,2005:122-125.

      [17]同[15].

      [18]同[8]:894.

      [19]a.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下文出自出書者不再一一注明.b.湯余惠主編.戰(zhàn)國文字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25.

      [20]同[8]:1998.

      [21]董蓮池.新金文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551.

      [22]《侯馬盟書》156:19“政”字所從.參看湯余惠主編.戰(zhàn)國文字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96.類似的寫法還見于《戰(zhàn)國文字編》第195-212頁“攴”及從“攴”的字.

      [23]同[19]b:208、213、214.

      [24]湯志彪.三晉文字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463.

      [25]同[8]:2056.

      [26] 吳良寶.先秦貨幣文字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13.

      [27]同[23]:27.

      [28]同[23]:40.

      [29]韓自強,馮耀堂.安徽阜陽地區(qū)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銘文兵器[J].東南文化,1991(2).

      [30] 王愛民.燕文字編[D].長春:吉林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0:265.

      [31]同[23]:385-386.

      [32] 同[30]:168.

      [33]同[30]:170.

      [34]同[30]:352.

      [35]同[30]:279.

      [36] 艾蘭,邢文.新出簡帛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87.

      [37]魏繼印.輝縣孫村遺址發(fā)現(xiàn)的陶器文字[J].中原文物,2008(1).

      [38]同[24]:2774.

      [39]何琳儀.戰(zhàn)國古文字典:戰(zhàn)國文字聲系[M].北京:中華書局,1998:50.

      [40]同[24]:557-558.

      [41]同[24]:1581-1582.

      [42] 蕭春源.珍秦齋藏?。☉?zhàn)國篇)[M].澳門:澳門基金會,2001.

      [43]a.夏竦編.古文四聲韻(四):58、68.b.李零,劉新光整理.汗簡古文四聲韻[M].北京:中華書局,1983.

      [44]a.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96.b.陳茜.《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九)》文字編[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4:122.c.李敏.《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九)》文字編[D].合肥:安徽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4:92.

      [45]程少軒.小議上博九<卜書>的“三族”和“三末”[O/L].復(fù)旦大學(xué)出土文獻(xiàn)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wǎng)站,2013-1-16(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95).

      [46]孫偉龍.《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文字羨符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09:69-70.

      [47]保利藏金編輯委員會.保利藏金[M].廣州:嶺南美術(shù)出版

      社,1999:273“乙鈹”.

      [48]同[42].

      [49]同[23]:175-176“為”字條及651-652“馬”字條.

      [50]同[7]:152.

      [51]同[8]:744.

      [52]同[8]:781-800.

      [53]高明.古陶文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1990.

      [54]蔡運章.論新發(fā)現(xiàn)的一件宜陽銅戈[J].文物,2000(10).

      [55]同[7]:448.

      [56]同[8]:1917.

      [57]同[39]:50.

      [58]同[8]:890.

      [59]同[1]:2006:68.

      [60]同[8]:507.

      [61]同[23]:235.

      [62]董珊.新見魯叔四器銘文考釋[C]//古文字研究(29).北京:中華書局,2012:310.

      [63]同[26]:561-517.

      [64]同[23]:918.

      [65]同[7]:364.

      [66]同[8]:1721.

      [67]同[8]:1721.

      [68]吳振武.戰(zhàn)國貨幣銘文中的“刀”[C]//古文字研究(10).北京:中華書局,1983:305-326.

      猜你喜歡
      璽印圖錄古文字
      邯鄲學(xué)院藏太行山文書圖錄選(16)
      邯鄲學(xué)院藏太行山文書圖錄選(19)
      邯鄲學(xué)院藏太行山文書圖錄選(14)
      戰(zhàn)國璽印陶文釋讀七則
      釋古文字中的“杪”及相關(guān)字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簡帛(2019年2期)2019-11-03 09:12:36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清陳元青白瓷套印”鑒賞
      澳門新建業(yè)集團(tuán)藏品
      2《步輦圖》:初唐漢藏關(guān)系圖錄
      静宁县| 富裕县| 武清区| 德清县| 华蓥市| 宝鸡市| 潜山县| 蕉岭县| 齐河县| 夏邑县| 溆浦县| 临高县| 江安县| 临邑县| 灌云县| 九江县| 云霄县| 郯城县| 漳州市| 双鸭山市| 林西县| 文安县| 社会| 洪雅县| 资阳市| 延长县| 麻栗坡县| 台中县| 乌鲁木齐市| 酉阳| 汶上县| 龙江县| 萨嘎县| 叙永县| 汝阳县| 深水埗区| 航空| 夏津县| 福安市| 望谟县| 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