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奇
廖承志在黨內(nèi)一向以從容達觀、性樂喜諧、交友廣泛著稱。他一生7次入獄,其中最長的一次在獄中接近4年,是在抗戰(zhàn)時期。在他當時撰寫的多篇詩文及《監(jiān)獄斗爭經(jīng)驗點滴》中,清晰地記錄著那段身心備受摧殘的歲月,從中可以窺見他面對突如其來的橫逆卓然堅守的信念與態(tài)度。
廖家滿門英烈。廖承志的父親廖仲愷、母親何香凝都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家鄉(xiāng)惠州為此專門成立了廖仲愷何香凝研究會,會長成曉軍稱,與廖仲愷不同的是,廖承志一開始就走上追求共產(chǎn)主義的道路,有了更廣闊的平臺,所以,他對“仲愷精神”進行了很好的傳承與發(fā)揚。
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當天,廖承志把自己的國民黨證撕得粉碎。他徹底與國民黨決裂,走上追尋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道路。從此,牢獄與艱辛也一直陪伴著他。
據(jù)統(tǒng)計,廖承志這輩子坐過7次半的牢(“四人幫”的軟禁算半次),前3次都在日本,當時他還是黨外群眾。第4次是1931年,廖承志先后在荷蘭和德國漢堡被捕,當時廖承志已經(jīng)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在歐洲做中國海員的工作。第5次是1933年3月,廖承志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和全國海員工會黨團書記等職,被國民黨逮捕。
1933年,廖承志以“何柳華”的名字轉(zhuǎn)入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時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又被張國燾關(guān)押起來,理由是“來自白區(qū),被捕過,是否叛變被釋,有待審查”。
1942年5月,在廣東樂昌,廖承志再次被國民黨特務(wù)逮捕,先后被關(guān)押在贛南馬家洲集中營、重慶歌樂山“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白公館和黃家園子等地。
“文革”開始后,廖承志又成為外交部和僑聯(lián)兩處造反派揪斗的對象,開始了長達兩年八個月的“監(jiān)護”。
鄧小平曾戲稱他是“坐牢專家”。他則揶揄鄧小平:“你坐牢經(jīng)驗不如我,我還會畫漫畫,你不會?!痹陂L期的被關(guān)押生涯中,廖承志畫了很多漫畫,畫中透出一個革命者的豁達樂觀和堅定信念。
廖承志第二次坐國民黨的牢處境最險惡,時間也最長。他曾畫過一組反映獄中真實生活的自畫像:一幅是他瞪大眼睛在飯里挑蟑螂和石子;一幅是一對身著新婚禮服的小老鼠從他被子上走過,廖承志為它們唱起《結(jié)婚進行曲》。
1933年8月,廖承志離開上海,帶著中共中央給紅四方面軍的指示信和敵軍密碼破譯法手冊,化裝成碼頭工人,從重慶轉(zhuǎn)到成都,同四川省委常委羅世文一起,在交通員的護送下,經(jīng)過一番周折,在3個星期后,來到川陜革命根據(jù)地以“何柳華”的名字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他先后任川陜蘇區(qū)省委常委、工會宣傳部部長,1934年初,調(diào)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那時的廖承志才26歲。
1931年起,紅四方面軍的主要負責人張國燾推行“左”傾路線,他以“肅反”為借口,采取刑訊逼供的殘酷手段任意捕殺黨和紅軍干部,給鄂豫皖、川陜根據(jù)地和紅四方面軍建設(shè)造成很大損失。年輕的廖承志勇敢地批評張國燾的錯誤,遭到張國燾的打壓批判。
1934年9月,張國燾等人在四川巴中縣川陜省委駐地后的娘娘廟里,對廖承志進行審訊。因反對張國燾的“左”傾錯誤,廖承志被強加上“特務(wù)”的罪名,開除黨籍并囚禁起來。從這之后,廖承志便失去了自由。
當時,鄂豫皖蘇區(qū)“肅反”被抓的干部黨員大多都被殺害了,廖承志能夠幸免于難,除了他父母的聲望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廖承志的繪畫才能。鐵竹偉在《廖承志傳》一書中說:“張國燾之所以沒殺廖承志,除了他的家世,除了共產(chǎn)國際和黨中央的壓力,頂實際、頂重要的還是他會刻蠟版,會畫畫,張國燾在根據(jù)地要印行鈔票,都離不開他?!?/p>
長征路上,作為“犯人”,被押著隨軍長征的廖承志的處境更是困難重重。廖承志翻越了終年積雪的夾金山、折多山,又艱難地走過茫茫的藏族游牧區(qū)——甘孜。不僅饑餓、寒冷、勞累折磨著他,“戴枷”長征的痛苦更是令人難以想象。但他始終堅信黨,堅信革命事業(yè)一定能勝利,堅信自己一定能獲得自由,始終保持豁達樂觀的精神。
廖承志多才多藝,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始終對黨忠貞不渝,工作一絲不茍。在紅色中華通訊社(新華社前身)工作時,廖承志被抽去搞新聞臺工作。他懂英、日、法、德、俄等語言,每天負責把外電翻譯成中文。他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每天都譯6000多字的電文。
1936年9月,紅二、紅四方面軍相繼進入甘肅、寧夏。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一直打聽隨紅四方面軍長征的廖承志等同志的消息。一天,在去寧夏同心縣預(yù)旺鎮(zhèn)的路上,周恩來偶然碰到被保衛(wèi)部門看押、隨隊行軍的廖承志等人。
廖承志看到周恩來,心情萬分激動。周恩來是1924年認識廖承志的,那時他年僅16歲,還是個學生。與周恩來一別10年,如今他卻是一個被“開除”了黨籍的“犯人”。在這種情況下,廖承志不知如何是好。
據(jù)廖承志回憶,當時他心想:是躲開還是不躲開呢?旁邊有人押著我,如果我和周恩來打招呼、說話,我怕會給他帶來麻煩。我正在猶豫的時候,周恩來走過來了,看見我被押送著,他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若無其事,也沒有說話,但同我緊緊地握了手。當天晚上,周恩來派通訊員找我到司令部去。我進屋后看到一大屋子人,張國燾也在。張國燾明明知道周恩來認識我,卻陰陽怪氣地問:“你們早就認識嗎?”周恩來沒有直接回答他,卻轉(zhuǎn)而厲聲問我:“你認識了錯誤沒有?”“認識深刻不深刻?”“改不改?”……我都一一做了回答。周恩來便留我吃飯。吃飯時,周恩來只和張國燾說話,也不再理會我。吃過飯就叫我回去。我敬了一個禮就走了。
張國燾本來當晚想處決廖承志,幸虧足智多謀的周恩來斗爭藝術(shù)高超,才保護了革命烈士的后代,也為共和國保住了一位杰出的外交家。經(jīng)周恩來解救,廖承志重獲自由,于1936年12月抵達陜北保安。
作為“犯人”參加長征這段特殊的經(jīng)歷沒有使廖承志沉淪,他滿腔熱情地擔負起外電翻譯工作。1937年4月,他擔任黨報委員會秘書,參加籌備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論刊物《解放》雜志,為辦好黨報、黨刊和通訊社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