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超 梁廣立 劉桂芝 李春胤
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放射治療科,國家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惡性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天津300060)
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1],男性明顯多于女性。肺癌主要是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疾病,80%~90%的肺癌與直接或被動吸煙、室內(nèi)、室外空氣污染、職業(yè)性因素及易感因素有關(guān)。尤其在霧霾高發(fā)地區(qū),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有效治療肺癌受到廣泛關(guān)注。
據(jù)統(tǒng)計,在肺癌的臨床診斷中,僅20%的患者能進行根治性手術(shù)切除[2]。肺癌的傳統(tǒng)治療手段包括手術(shù)治療、放化療等,其中手術(shù)治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適用于肺癌初期患者,且手術(shù)治療效果不理想,5年生存率僅為16%左右[3],對晚期肺癌臨床多采用放化療的方式進行治療[4]。近年來,圖像引導放射治療(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使放療定位更加精確,IGRT可以減少治療過程中的擺位誤差,增加靶區(qū)照射劑量,減少周圍正常組織的劑量,從而優(yōu)化腫瘤控制率,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5-7]。IGRT放療時常規(guī)采用錐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實現(xiàn)圖像引導放療并在線校正擺位誤差,CBCT在線掃描系統(tǒng)是一套醫(yī)用直線加速器原廠自帶的裝置,它是評判放療擺位誤差的金標準。通過在線掃描校正技術(shù)可以在治療過程中采集圖像,引導實時放療,從而糾正患者的擺位誤差,并輔助后續(xù)放療計劃的調(diào)整,以保證放療的準確性。在線掃描收集到的圖像信號用于指導并將照射劑量傳遞到靶區(qū),最終提高肺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長期生存率[8-10]。在大多數(shù)的肺癌患者IGRT掃描時,CBCT可以提供足夠清晰的圖像質(zhì)量,為肺癌患者提供準確的腫瘤定位[11]。然而鑒于成本因素,僅一些高配的直線加速器自帶CBCT在線掃描系統(tǒng),對于未裝配在線掃描系統(tǒng)的直線加速器,如何校正擺位誤差,一直是放療從業(yè)者們較為關(guān)心的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配套圖像引導定位系統(tǒng)陸續(xù)推廣上市。本研究采用VARIANTrilogy醫(y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其本身自帶CBCT在線掃描裝置,科室在此基礎(chǔ)上又加裝了江蘇瑞爾公司生產(chǎn)的影像追蹤(image scout,iSCOUT)圖像引導定位系統(tǒng),該加速器同時配備有兩套圖像引導系統(tǒng),具備在一次放療擺位后同步實施CBCT掃描和(或)iSCOUT掃描的優(yōu)勢,為放療醫(yī)師提供多種選擇。
本研究遴選75例符合入組條件的患者,在對每例患者進行首次放療時,在擺位后放療前對其先行CBCT掃描,再行iSCOUT掃描。將CBCT組和iSCOUT組掃描的影像分別和CT定位重建的DRR影像進行配準,從而實現(xiàn)在同一次放療擺位后,同時得到兩套掃描裝置分別計算出的擺位誤差。以CBCT組計算的擺位誤差結(jié)果作為金標準,評判iSCOUT組計算的擺位誤差和金標準之間的差異性和一致性,在臨床應用中檢驗iSCOUT圖像引導定位技術(shù)在肺癌調(diào)強放療中計算的擺位誤差精度。同時,本研究對比兩組的準備時間、曝光時間、配準時間、定位總時間等指標,多角度分析iSCOUT系統(tǒng)的性能,為肺癌IGRT放療時提供一定的參考。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月18日至2019年4月22日在天津市腫瘤醫(yī)院放療科接受調(diào)強放療的75例肺癌患者。男54例,女21例,年齡54~72歲,中位年齡65歲,均為單側(cè)病灶。病理分型為非小細胞肺癌66例,小細胞肺癌9例。左肺42例,右肺33例。腫瘤靶體積為45.27~141.39 cm3(中位數(shù)73.59 cm3)。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病史、查體、輔助檢查和病理診斷確診為肺瘤。以隆突脊橫斷面為界將雙肺分為上肺和下肺(肺根據(jù)骨性標志在第2、4前肋下緣分為上中下肺,但此種分法在橫斷面觀察不方便)[12],上、下肺患者分別為42、33例。所有患者KPS評分均≥70分,并且有較好的自控力和依從性。
1.2 機器設備及材料VARIAN-Trilogy醫(y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錐形束CT掃描系統(tǒng)、iSCOUT圖像引導定位系統(tǒng)、Medtec體架、熱塑體模。
1.3 定位時間準備時間、曝光時間、配準時間和定位總時間。
1.3.1 CBCT準備階段對于CBCT,準備階段是指從更換HALF FAN限光桶開始,打開OBI操作面板開關(guān),進入軟件點擊3D-Match,掃描模式選擇“Thorax”,掃描層厚選2 mm,掃描矩陣選512×512,控制機械臂完全展開,機架轉(zhuǎn)至182°起始掃描位置,此段耗時稱為“準備時間(T1)”;曝光階段是指機架從182°開始,一邊旋轉(zhuǎn)一邊曝光,直至178°曝光停止,此段耗時稱為“曝光時間(T2)”;配準階段是指曝光結(jié)束后,收回機械臂,系統(tǒng)自動得出橫斷位、矢狀位和冠狀位的圖像,技師會同醫(yī)師在感興趣區(qū)(ROI)選擇靶區(qū)周圍明顯的的骨性結(jié)構(gòu),先進行自動配準,在自動配準的基礎(chǔ)上再進行手動微調(diào),最終確定配準的結(jié)果,此段耗時稱為“配準時間(T3)”;“定位總時間(T4)”=準備時間(T1)+曝光時間(T2)+配準時間(T3)。
1.3.2 iSCOUT準備階段對于iSCOUT,準備階段是指從打開供電柜和控制器面板開關(guān)開始,進入軟件??刂破鲉蛹s2 min后,進入系統(tǒng)點擊initialize初始化,硬件系統(tǒng)提示信息由Unknown變?yōu)镹ormal即初始化完成。若是新患者第1次掃描,需生成DRR圖像(從第2次掃描開始,無需再執(zhí)行該操作)。點擊Positioning按鈕進入曝光操作界面,在確定患者信息和曝光參數(shù)正確之后,等候曝光開始,此段耗時稱為“準備時間(T1)”;曝光階段是指點完P(guān)osition按鈕之后,聽到一聲短暫蜂鳴音,此段耗時稱為“曝光時間(T2)”,曝光時兩個球管同時工作,且無需轉(zhuǎn)動球管,一次曝光即可獲得正交位置的兩幅平片影像;配準階段是指曝光完成后得到兩幅正交位置的平片影像,系統(tǒng)自動選取靶區(qū)周圍明顯的骨性標志如頭骨、盆骨或椎體等作為配準的感興趣區(qū),依據(jù)DRR影像和實時影像電腦可以自動計算出擺位誤差,在此基礎(chǔ)上,技師會同醫(yī)師核對圖像配比的準確性,手動微調(diào)直至完全配比成功,最終確定配準結(jié)果,此段耗時稱為“配準時間(T3)”;“定位總時間(T4)”解釋同CBCT。CBCT和iSCOUT工作界面見圖1。
圖1 CBCT掃描(左)和iSCOUT(右)掃描的工作界面Fig.1 Working interface of CBCT scan(left)and iscout scan(right)
1.4 計算公式根據(jù)公式MPTV=2Σ±0.7σ可以計算得到PTV的外放值,其中Σ代表系統(tǒng)誤差,即所有患者平均誤差的標準差,σ代表隨機誤差,即所有患者標準差的均方根[13]。RL為左右方向,SI為頭腳方向,AP為腹背方向。本研究只涉及3個軸向的平移誤差,不包含旋轉(zhuǎn)誤差。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對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數(shù)據(jù)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檢驗,kappa計算結(jié)果可分為五組來表示不同級別的一致性:(0.0~0.2)代表極低的一致性、(0.21~0.40)代表一般的一致性、(0.41~0.60)代表中等的一致性、(0.61~0.80)代表高度的一致性,(0.81~1)代表幾乎完全一致[14]。
2.1 擺位誤差75例患者共接受了75次的CBCT掃描和75次的iSCOUT掃描,CBCT掃描在RL、SI、AP方向的擺位誤差分別是(-2.25±3.84)、(0.14±5.78)、(2.95 ± 4.19)mm;iSCOUT掃描在RL、SI、AP方向的擺位誤差分別是(-2.29±3.88)、(0.17±5.77)、(3.01± 4.20)mm。兩組掃描方式在3個軸向上的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一致性分析將擺位誤差分為3個區(qū)間(≤3 mm)、(≤5 mm& > 3 mm)、(> 5 mm),對兩種掃描模式下計算的三個軸向上擺位誤差行kappa一致性分析,在 RL、SI、AP 方向上,k值分別為 0.80、0.74、0.90,兩組掃描方式在RL、SI方向上滿足高度一致性,在AP方向上達到近乎完全一致。見表2。
表1 不同軸向上的平移誤差Tab.1 Translation errors in different axes±s
表1 不同軸向上的平移誤差Tab.1 Translation errors in different axes±s
次數(shù)75 75組別CBCT組iSCOUT組t值P值平移誤差(mm)RL方向-2.25±3.84-2.29±3.88-0.47 0.64 SI方向0.14±5.78 0.17±5.77 1.15 0.25 AP方向2.95±4.19 3.01±4.20 0.94 0.35
表2 3個軸向上擺位誤差的kappa一致性分析Tab.2 Kappa consistency analysis of three axial up positioning errors 例
2.3 定位時間兩組掃描方式在準備時間、曝光時間、配準時間、定位總時間的對比中,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BCT掃描準備時間用時較短,占優(yōu),但在曝光時間、配準時間和定位總時間的對比中,iSCOUT掃描優(yōu)勢明顯。見表3。
表3 兩組的準備時間、曝光時間、配準時間和定位總時間Tab.3 Preparation time,exposure time,registration time and total positioning time of the two groups ±s
表3 兩組的準備時間、曝光時間、配準時間和定位總時間Tab.3 Preparation time,exposure time,registration time and total positioning time of the two groups ±s
組別CBCT組iSCOUT組t值P值次數(shù)75 75準備時間T1(s)76.33±8.52 135.56±6.68-47.38<0.05曝光時間T2(s)66.41±1.01 1.13±0.03 559.49<0.05配準時間 T3(s)81.21±7.55 65.32±6.63 13.69<0.05定位總時間T4(s)254.36±4.56 203.75±3.78 73.99<0.05
2.4 MPTV值在上肺,CBCT掃描在RL、SI、AP方向上的MPTV值分別是7.04、10.45、8.02 mm,iSCOUT掃描則是7.14、10.63、8.11 mm。在下肺,CBCT掃描在RL、SI、AP方向上的MPTV值分別是8.23、11.92、9.20 mm,iSCOUT 掃 描 則 是 8.06、11.89、9.26 mm。見表4。
表4 兩組的CTV外放PTV的MPTV值比較Tab.4 Comparison ofMPTVvalues mm
調(diào)強放療是一種高精度放療,它能實現(xiàn)靶區(qū)內(nèi)部和表面劑量處處相等,因此提高擺位的精準度至關(guān)重要。圖像引導放療是一個自我反饋、自我修正的動態(tài)閉環(huán)系統(tǒng),利用CBCT獲取三維方向上平移及旋轉(zhuǎn)的圖像信息并進行匹配而得到擺位誤差,并通過六維床的適時調(diào)整減小靶區(qū)誤差,使得實際照射情況接近理想的計劃狀態(tài),提高患者療效及生活質(zhì)量,有助于改進三維調(diào)強放射治療的精度,為個體化精確放療提供依據(jù)[15]。為了降低擺位誤差,提高肺癌調(diào)強放療的效果,本科室常規(guī)采用Medtec胸腹網(wǎng)體架配合熱塑體模,擺位后、治療前行在線校正掃描。
江蘇瑞爾公司生產(chǎn)的iSCOUT圖像引導放療定位系統(tǒng),產(chǎn)品與直線加速器無機械、無電氣對接,iSCOUT系統(tǒng)能實現(xiàn)定位中心與直線加速器系統(tǒng)等中心的校準對接;與治療計劃系統(tǒng)的DICOM RT對接;與直線加速器系統(tǒng)治療床的通訊對接。產(chǎn)品采用kV級X射線立體平面成像技術(shù),通過軟件控制兩組對稱于定位中心點的X射線成像單元,獲得兩個方向的X射線投影圖像,利用患者內(nèi)部解剖結(jié)構(gòu)的圖像特征,進行X射線圖像和CT圖像的二維-三維圖像配準,對患者進行擺位驗證。產(chǎn)品與放療設備組合使用,探測、糾正患者擺位誤差。
對比兩組在RL、SI和AP方向的平移誤差,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RL、SI軸向上計算的擺位誤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0.80、0.74),在AP方向上(k=0.90)達到近乎完全一致。這充分說明iSCOUT圖像引導定位系統(tǒng)產(chǎn)品成熟可靠,測量精度十分地接近CBCT在線掃描系統(tǒng)。
iSCOUT組曝光時間、配準時間和定位總時間均優(yōu)于CBCT組。iSCOUT組曝光時間極短,約1~2 s,一次曝光僅相當于同時對患者拍攝了兩張DR胸片;CBCT組曝光時間較長,平均用時接近一分鐘,患者實為接受了一次較高劑量的胸部CT掃描。宋鑫等[16]研究表明,常規(guī)胸部CT輻射劑量為(0.856±0.435)mSv,常規(guī)DR胸片輻射劑量為(0.154±0.054)mSv,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從定位總時間較短和降低患者受照劑量這兩個角度分析,iSCOUT圖像引導定位系統(tǒng)優(yōu)勢明顯。但是,iSCOUT組的準備時間長于CBCT組,分析原因可能是:(1)iSCOUT系統(tǒng)硬件啟動時間稍長;(2)本研究75例患者均為第一次放療時即采集圖像,因iSCOUT系統(tǒng)要求第一次掃描時必須手動點擊生成DRR圖像(從第二次掃描開始,無需再執(zhí)行該操作),故占用了部分操作時間。
本研究計算得到,下肺的外擴值稍大于上肺,這和下肺部緊鄰心臟和膈肌,呼吸動度較大有直接的關(guān)系。LI等[17]研究表明,肺癌患者放療時,使用可變形圖像配準算法的CBCT可以在線測量和糾正擺位誤差,提高放療的準確性,其計算得到的MPTV推薦值在X、Y、Z方向分別為0.82、1.15、0.72 cm;張西志等[18]計算得出肺癌靶區(qū)的臨床外放邊界在左右(X)、頭腳(Y)、垂直(Z)等3個方向上分別是0.78、1.12、0.68 cm,上述研究均與本述研究結(jié)果近似,為今后治療計劃優(yōu)化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肺癌調(diào)強放療時,采用iSCOUT圖像引導定位技術(shù)計算的擺位誤差精度十分接近CBCT在線校正技術(shù)。對于沒有裝配CBCT掃描的直線加速器,iSCOUT掃描是一種值得推薦的圖像引導定位技術(shù),iSCOUT圖像引導定位技術(shù)可以縮短定位時間,降低患者受照劑量,降低擺位誤差,提高放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