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商標使用” 在商標權邊境保護中的認定及意義

      2020-01-17 02:23:14
      海關與經(jīng)貿研究 2020年5期
      關鍵詞:商標權商標法邊境

      吳 宇

      一、“商標使用” 在商標權邊境保護中的爭辯

      商標權的邊境保護,屬于知識產(chǎn)權海關保護的重要內容,是指在進出境環(huán)節(jié),由海關對商標權實施的行政保護。在商標權邊境保護場合,附著商標的商品并非處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生產(chǎn)、銷售環(huán)節(jié),而是處于進出境流通環(huán)節(jié),這種將商品進行報關進出境的行為是否屬于 “商標使用”,在法律規(guī)定、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中仍存在模糊之處,有必要進行深入探討。

      以涉外定牌加工為例,“所謂涉外定牌加工,一般指國內加工方接受境外委托方的委托,按境外委托方指定的商標生產(chǎn)產(chǎn)品,并將產(chǎn)品全部交付境外委托方并由其在境外銷售,境外委托方向境內加工方支付加工費的一種貿易方式,其性質實為承攬合同關系。”①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提字第38號民事判決書,浦江亞環(huán)鎖業(yè)有限公司、萊斯防盜產(chǎn)品國際有限公司與浦江亞環(huán)鎖業(yè)有限公司、萊斯防盜產(chǎn)品國際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再審案件。對于涉外定牌加工行為是否侵犯我國商標權人的商標權,司法實務中的觀點和理由一直在更新。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簡稱 “最高院”)在審理 “PRETUL 案”②指萊斯防盜產(chǎn)品國際有限公司與浦江亞環(huán)鎖業(yè)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案件。時,著眼于商標對商品來源的識別功能,認為涉外定牌加工行為 “既不具有區(qū)分所加工商品來源的意義,也不能實現(xiàn)識別該商品來源的功能,故其所貼附的標志不具有商標的屬性,在產(chǎn)品上貼附標志的行為亦不能被認定為商標意義上的使用行為。”③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提字第38號民事判決書。2015 年,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對“東風案”④指江蘇常佳金峰動力機械有限公司與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案件。進行二審時,亦認為涉外定牌加工行為不構成侵權,但為該結論的認定增加合理審查和注意義務這兩個考量要素,認為 “貼牌加工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全部出口不在國內銷售的,以認定國內加工企業(yè)定牌加工行為不構成商標侵權為宜。但是,在作出上述不侵權認定時,仍要以國內加工企業(yè)對境外委托貼牌的商標本身已盡到合理的審查或注意義務為前提?!雹輩⒁娊K省高級人民法院(2015)蘇知民終字第00036號民事判決書。2016 年,最高院對 “東風案” 進行再審時,除了關注加工方是否履行注意義務,同時還關注是否造成實質損害,認為 “不用于識別或區(qū)分來源的商標使用行為,不會對商品或服務的來源產(chǎn)生誤導或引發(fā)混淆,以致影響商標發(fā)揮指示商品或服務來源的功能,不構成商標法意義上的侵權行為”,“除非有相反證據(jù)顯示常佳公司接受委托未盡合理注意義務,其受托加工行為對上柴公司的商標權造成了實質性的損害,一般情況下不應認定其上述行為侵害了上柴公司的商標權”。⑥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再339號民事判決書。2019 年,最高院在對 “HONDAKIT 案”⑦指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重慶恒勝鑫泰貿易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案件。進行再審時,論述的理由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該變化對商標使用行為的認定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認為 “在生產(chǎn)制造或加工的產(chǎn)品上以標注方式或其他方式使用了商標,只要具備了區(qū)別商品來源的可能性,就應當認定該使用狀態(tài)屬于商標法意義上的‘商標的使用’”。⑧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再138號民事判決書。

      從上述判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涉外定牌加工活動中商標使用的認定,從最初僅著眼于客觀上的 “商品來源識別功能”,發(fā)展到同時關注 “審查義務”“注意義務”“實際損害”,據(jù)以作為阻卻違法性的抗辯事由,相對限縮侵權認定的范圍,繼而再發(fā)展到將 “商品來源識別功能” 的標準變更為 “區(qū)別商品來源的可能性”,該 “可能性” 的言辭表述,意味著放寬了侵權認定的標準和范圍。以上審理思路的變化,反映出司法實踐在不同階段對商標權人和商標使用人之間的利益權衡。

      最高院2019 年在審理 “HONDAKIT 案” 時的風向轉變,主要是在涉外定牌加工的商標認定過程中適用并強化了商標混淆理論。這里需要明確一點,商標使用和商標混淆是不同角度的兩個問題,“商標使用是客觀行為,混淆可能性是商標使用行為導致的結果。如果不存在商標的使用,那么混淆也就無從談起,也就不存在商標侵權行為的前提與基礎。” 商標是否可能產(chǎn)生混淆,應結合混淆的標準予以判斷;商標使用是否符合商標法上的規(guī)定,則應當另行考量相應的認定要素。就此而言,對商標使用的認定要素進行研討,依然是分析涉外定牌加工行為的邏輯起點。

      二、“商標使用” 的語義和規(guī)范分析

      “商標使用” 一詞在日常生活中其內涵和外延似乎簡單明了、不言而喻,然而在商標權的邊境保護中卻并非如此。漢語言的特質,決定了詞語在不同語境場合中使用時可能會被賦予不同的含義和意義。從多角度、多層次對商標使用的意涵進行深入探討,對于明確其在商標法律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一)一般語義上的商標使用

      在一般語義上描述商標使用,可理解為 “商標被使用在了商品上”,只要商標標識被附著在商品或其包裝等上面,即構成作為一種事實狀態(tài)的商標使用,而不問是誰、基于何種目的。強調其為“一般語義”,意指在此語境下描述的商標使用,只是對客觀存在的事實進行描述,不包含法律要素(權利、義務、責任等方面)的考量,其外延大于下文敘述的規(guī)范意義上的商標使用。

      (二)規(guī)范意義上的商標使用

      規(guī)范意義上的商標使用,即商標法意義上的商標使用,需從法律規(guī)范中考察其含義。商標權邊境保護的直接法律依據(jù)《海關法》《知識產(chǎn)權海關保護條例》并未對商標使用進行界定,因此需要從《商標法》的相關規(guī)定切入分析?!渡虡朔ā返谒氖藯l對商標使用進行了正面描述:“本法所稱商標的使用,是指將商標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將商標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yè)活動中,用于識別商品來源的行為?!痹摋l文“用于識別商品來源” 的表述,凸顯商標法意義上的“商標使用” 必須考慮使用目的,即商標法意義上的使用,“必須是將該標識作為區(qū)分商品來源的商標來使用”,“是以商標的標識性為根據(jù)的一種說法”。⑨孔祥俊著:《商標法適用的基本問題》,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120-121頁。

      從法律要素上對商標使用進行規(guī)范解析,其包含以下要素:1. 主體。雖然現(xiàn)行商標法并未明言商標使用行為的主體,但遵循文義解釋原理,應理解其含義為一般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2. 對象。條文表述為“商標”,即商標標識,由文字、圖形、字母、數(shù)字、三維標志、顏色乃至聲音構成或組合而成。3. 行為。即將商標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將商標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yè)活動中,排除合理的指示性使用、敘述性使用等商業(yè)使用,以及新聞報道、滑稽模仿等非商業(yè)性使用。4. 目的。即“用于識別商品來源”,商標的最本質功能就是區(qū)別商品或服務的來源,商標使用的原始目的就是在于區(qū)分商品或服務的不同提供者,以便于消費者節(jié)約搜索成本,方便快捷獲得商品或服務。

      規(guī)范意義與一般語義上的商標使用,其區(qū)別在于前者強調考察使用主體的主觀意圖,即以 “識別商品來源” 為目的,后者著眼事實描述,不問主體為誰、目的為何。區(qū)分二者的法律意義在于,一般語義上的商標使用屬于 “客觀事實”,規(guī)范意義上的商標使用屬于 “法律行為”,只有法律行為才能評價其法律效果,才有后續(xù)違法追責的必要及可能。

      三、“商標使用” 在商標權邊境保護中的認定

      在商標權的邊境保護過程中,應結合商標法對商標使用的四個構成要素進行分析,才能認定行為是否屬于規(guī)范意義上的商標使用。在這四個構成要素中,商標使用的 “對象” 是商標,即能夠區(qū)別他人商品或服務的標識,該要素屬于客觀事物;“行為” 要素的使用行為,其雖然受人的思想支配,但基于行為具有外部性、表象性的特征,當行為完成之時,最終體現(xiàn)為商標附著于商品之上,該附著狀態(tài)是否存在,屬于客觀之事實。據(jù)此,商標使用的“對象”和 “行為” 這兩個要素均屬于商標法意義上的 “客觀要件”。當滿足 “客觀要件” 時,雖然已足以構成一般語義上的商標使用,但在邊境保護中欲加以拘束和管制,還需要進一步分析,看是否符合規(guī)范意義上的要求。因此,商標權的邊境保護工作中,關鍵在于對“主體” 和“目的” 這兩個要素進行認定。

      (一)主體的認定

      將《商標法》第四十八條進行嚴格文義解讀,“商標使用” 的主體應當是實施了 “將商標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將商標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yè)活動中” 這一客觀行為的人或組織。在商標權邊境保護中,申報帶有特定商標商品進出境的主體如果是商品的制造者,其毫無疑問屬于商標使用的主體。然而,前述所有的商品 “制造者” 并非都有對外貿易經(jīng)營權進行報關進出境,故商品制造者通常需要委托有對外貿易經(jīng)營權的主體(即海關法上所稱的經(jīng)營單位),由該主體對商品進行報關進出口。那么,對于此類接受委托以自己名義對帶有商標商品進行報關進出口的主體,其基于民法代理的法律效果,在商標權邊境保護中承載對應的權利義務,亦應當被認定為商標使用的主體。

      (二)目的之認定

      商標使用中的 “目的” 要素,體現(xiàn)為主體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tài)度。邊境保護工作中, 要認定行為具有商標使用的屬性,須證明行為人有意 “將商標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將商標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yè)活動中,用于識別商品來源”。這里的 “目的” 要素有兩方面層次的內容,其一是商標出現(xiàn)在商品、包裝、容器、文書、廣告、展覽或其他商業(yè)場合這一客觀事實的存在,其二是行為人追求商標在被使用的場合中發(fā)揮識別商品來源這一特定的作用。對于第一個層次的內容,實際上是商標使用主體的具體行為在其內心中的反映,由于內心中的真意無法自動被他人準確地探知,通常都需要借助外部行為來進行推斷,因此只要商標出現(xiàn)在上述的特定場合,就可以按照慣常的邏輯和思維初步認定主體具有商標使用的意圖。當滿足第一層次內容要求之后,究竟是否構成“目的”要素,還需要按第二層次的要求進行檢驗。當商標出現(xiàn)在上述的特定場合時,如果商標發(fā)揮了識別商品來源功能的客觀作用,目的則體現(xiàn)為對這一客觀作用的 “故意” 態(tài)度。如果商標在客觀上發(fā)揮 “識別商品來源” 的作用,那么在 “制造” 商品并進行報關進出境的場合,主體對行為的態(tài)度無疑為 “直接故意” 追求商標發(fā)揮 “識別商品來源” 的作用;而在接受委托代理報關進出境的 “流通” 商品場合,基于一般常識及海關法對經(jīng)營單位如實申報商品知識產(chǎn)權狀況的特別要求,經(jīng)營單位對制造者追求商標發(fā)揮 “識別商品來源” 作用之態(tài)度不可能不知曉,對商標附著于商品上發(fā)揮識別來源的客觀作用亦是持認可或放任態(tài)度,此為一種“間接故意”。據(jù)此可以認為,對于涉外定牌加工行為,當商標出現(xiàn)在法定的特定場合時,只要商標客觀發(fā)揮了識別來源的作用,商標的實際掌控者均可被認定為存在商標 “用于識別商品來源” 之目的。

      (三)商標使用的合法性認定

      綜前所述,在商標權邊境保護中,如商標附著于商品上,且商標客觀上發(fā)揮 “識別商品來源” 的作用,經(jīng)營單位無論是否屬于商品的生產(chǎn)者,無論其是否為商標權人,或是否獲得商標權人許可,其進出口帶有商標的商品均構成商標法意義上的商標使用,但認定商標使用行為屬于商標法意義上的 “商標使用”,并不能直接確定其使用行為是否合法。合法性的認定屬于法價值判斷,法律行為本身不具備法價值判斷基準,需將行為與外在基準進行比照方可得出結論。對于商標法意義上商標使用的合法性判斷,其判斷基準即為商標法律體系中商標權利規(guī)則和侵權規(guī)則,符合權利規(guī)則的使用即為合法,例如在先權利使用、指示性使用、敘述性使用等情形;而符合侵權規(guī)則的使用即為非法,在這個層面上,才有必要進一步討論商標混淆等理論的適用。

      對于商標混淆理論在涉外定牌加工的適用范圍,目前尚未達成共識。有學者認為應將判定混淆的相關公眾范圍 “限于定牌產(chǎn)品出口國的消費者和經(jīng)營者”,將 “混淆可能性” 作為判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的標準。⑩參見羅曉霞:《涉外定牌加工商標侵權糾紛法律問題探討——兼評<商標法>第57條》,《法學雜志》2019年第5期,第73頁。而另有學者認為 “無論從文義解釋、歷史解釋、體系解釋的法解釋角度,還是從法政策角度,《商標法》第48 條‘用于識別商品來源’只能理解為不帶地域范圍限制的純目的條款”。?? 唐艷:《涉外定牌加工的法律性質及商標侵權判定的重新審視》,《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20年第2期,第117頁。? 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再138號民事判決書。在2019 年之前,最高院認定涉外定牌加工行為在國內不會產(chǎn)生混淆;而在2019 年審理 “HONDAKIT 案” 時,最高院的最新觀點認為 “隨著電子商務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即使被訴侵權商品出口至國外,亦存在回流國內市場的可能。同時,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中國消費者出國旅游和消費的人數(shù)眾多,對于‘貼牌商品’也存在接觸和混淆的可能性”。?? 唐艷:《涉外定牌加工的法律性質及商標侵權判定的重新審視》,《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20年第2期,第117頁。? 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再138號民事判決書。鑒于最高院司法判決的重要指導作用,涉外定牌加工行為屬于商標法意義的商標使用且構成對國內商標權的侵犯,這一觀點將成為商標權在邊境保護中的行政執(zhí)法傾向。

      此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商標權的邊境保護不同于境內的商標監(jiān)督執(zhí)法活動和商標權糾紛審理活動,司法實務中所關注的 “審查義務”“注意義務”“實際損害” 等要素,通常難以在商標權的邊境保護中加以考慮,盡管這些要素與民事責任息息相關,但商標權的邊境保護屬于行政活動,其所關注的只是 “商標使用” 行為及合法性的認定。

      四、“商標使用” 在商標權邊境保護中的規(guī)范意義

      商標使用在商標權邊境保護中的規(guī)范意義,體現(xiàn)為海關在查處涉嫌侵犯備案商標權案件時,其對案件的立案、扣留、認定和處理的影響。

      (一)對立案、扣留的影響

      在依職權保護的情形下,海關發(fā)現(xiàn)有涉嫌侵犯備案商標權的商品進出口時,經(jīng)聯(lián)系權利人確認并提供擔保申請扣留后,海關予以立案調查并扣留涉案商品;在依申請保護情形下,雖然不存在立案問題,但涉及扣留問題,權利人發(fā)現(xiàn)涉嫌侵權商品進出口,按規(guī)定提供擔保后向海關申請予以扣留。在上述情形中,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是,必須商品(或其包裝)上存在商標附著,即必須存在規(guī)范意義上的商標使用這一前提事實,才有后續(xù)對商品是否涉嫌侵權、海關是否立案扣留的判斷,也就是說,商標使用是立案或者扣留的前提性事實基礎。當然,商標使用是立案或扣留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要構成立案或扣留,還必須符合《知識產(chǎn)權海關保護條例》及《海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chǎn)權海關保護條例〉的實施辦法》規(guī)定的條件。

      (二)對認定的影響

      《知識產(chǎn)權海關保護條例》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被扣留的侵權嫌疑貨物,經(jīng)海關調查后認定侵犯知識產(chǎn)權的,由海關予以沒收?!?海關實施商標權邊境保護屬于行政行為,以追究行為人的行政法律責任(沒收商品、罰款)為手段,來達到保護知識產(chǎn)權之目的。商標權邊境保護中的 “認定”,是指對被扣留的商品是否侵權進行行政認定。

      1. 行政認定與民事歸責

      商標權邊境保護中對商品是否侵權的行政認定,是實施行政處罰這一具體行政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處罰的作出必須基于行政認定確定事實和定性,這與民法上認定是否構成侵權的 “歸責” 并非一致。

      商標侵權的民事歸責,是指追究侵權責任,一般認為適用過錯責任,構成要件為四要件,即:損害事實、行為違法、因果聯(lián)系和主觀過錯。民事歸責考慮主觀過錯、損害事實和因果聯(lián)系,其落腳點在于確定行為人的民事責任,在商標侵權場合,則主要是確定侵權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參見《商標法》第六十三、六十四條。? 蔣志培:《侵犯知識產(chǎn)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http://www.chinaiprlaw.cn/file/20001116963.html,2018年5月11日訪問。在民事司法審判中,對于知識產(chǎn)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原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chǎn)權審判庭庭長蔣志培先生曾撰文指出:“知識產(chǎn)權侵權行為最本質的特征是行為人的行為侵害了他人受國家法律保護的知識產(chǎn)權權益,其行為為法律所禁止。至于其行為是否造成損害后果、行為人主觀過錯及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都為侵權責任構成的要件,與侵權責任的追究密切相關,而對侵權行為的認定并不必須?!薄爸灰袨槿藢嵤┝藢儆诒环伤沟那趾χR產(chǎn)權的行為,其行為就應當認定為侵權”。?? 參見《商標法》第六十三、六十四條。? 蔣志培:《侵犯知識產(chǎn)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http://www.chinaiprlaw.cn/file/20001116963.html,2018年5月11日訪問。

      那么,對于商標權邊境保護中商標侵權的行政認定,是否要考慮行為的損害和因果聯(lián)系?答案是否定的?!吨R產(chǎn)權海關保護條例》第二十七條表明,海關的知識產(chǎn)權行政保護并不關注侵權人對權利人的民事賠償責任,那是司法保護的職責,商標權邊境保護執(zhí)法無需關注主觀過錯、損害事實和因果聯(lián)系,只需確認其違法即可認定侵權。因而,在海關查處侵犯商標權案件中認定商品是否屬于侵權商品,核心關注的是 “行為違法”。

      2. 海關對侵權的行政認定

      對于海關而言,認定侵權即調查商標法意義上的 “商標使用” 是否屬于 “行為違法”,這里所違之“法”,主要是指《商標法》第五十七條。在常見商標權邊境保護案件中,根據(jù)《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一、二項規(guī)定,調查的重點為:一是在于從源頭上查明商品的制造者是否適格,即是否屬于權利人生產(chǎn),或是取得授權的主體生產(chǎn)(即是否經(jīng)商標注冊人的許可);二是在于查明涉案商標是否與備案商標構成近似,涉案商品與備案商品是否構成類似(當然,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標情形不在此列)。

      對于作為侵權嫌疑人的經(jīng)營單位,根據(jù)《知識產(chǎn)權海關保護條例》第十八條規(guī)定,其認為涉案商品未侵犯權利人的商標權的,可以向海關舉證抗辯。一般情況下,其抗辯的核心是其 “進出口的商品不屬于侵權商品”,除非經(jīng)營單位提供合法、真實、有效的證據(jù)證實其生產(chǎn)或購買的商品來源自合法商標權利人(包括權利人及被許可使用人),且其提供的證據(jù)證明力大于權利人提供證據(jù)的證明力,海關才能做出不侵權的結論,否則,涉案商品即應認定為侵權商品,無論經(jīng)營單位進出口的商品是自行生產(chǎn)還是購買的,海關均應按照《知識產(chǎn)權海關保護條例》第二十七條之規(guī)定科以行政處罰。

      3.“不屬于商標使用” 對行政認定的抗辯

      如上文所論,“是否構成商標使用” 與 “商標使用是否合法” 是兩個不同方面的判斷,那么,哪些情況下的商標使用可以抗辯侵權認定,從而阻卻違法性呢?本文認為主要情形是:商標未發(fā)揮識別功能的商標使用。

      依據(jù)《商標法》第五十九條規(guī)定,如果注冊商標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shù)量及其他特點,或者含有的地名,他人對該商標的使用如果并非為了識別來源的目的使用了注冊商標的要素,不構成商標侵權(即商品不屬于侵權商品)。值得關注的是,如果注冊商標并非包含前述條文描述的要素,而是本身是具有獨特顯著性的商標,那么他人非出于識別商品來源的目的進行使用,是否依然能抗辯違法?回歸到商標的本質功能,即識別商品來源,這也是法律予以保護的最原始動因,如果使用行為無害及此功能,法律則無需干涉。需要說明的是,這種不屬于 “商標法意義上的商標使用” 的抗辯,其本質原因在于其沒有發(fā)揮識別商品來源作用。因此,在商標權邊境保護中單純以進出口行為不屬于 “商標法意義上的商標使用” 來抗辯侵權認定,無法律依據(jù)且理由不足,此類抗辯實為無法律效力的否認。在未發(fā)揮識別功能的商標使用情況下,經(jīng)營單位無主觀上的追求商標 “識別商品來源” 的直接或間接目的,才可以阻卻違法性。

      (三)對行政處理的影響

      根據(jù)《海關法》《知識產(chǎn)權海關保護條例》以及《海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chǎn)權海關保護條例〉的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及行政規(guī)章的規(guī)定,海關對立案調查的涉嫌侵權商品實施扣留行政強制,認定侵權的,則科處沒收商品并處貨值30% 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的違法牽連性要求,以及行政處罰的過罰相當原則要求海關必須準確、適當?shù)卮_定處理商品的范圍。商標使用對行政處理影響體現(xiàn)在必須在商標使用中,以商標發(fā)揮識別商品來源的作用范圍來確定處理商品的范圍。

      在商標權邊境保護案件中,可能存在以報關單下整項商品進行扣留,在認定侵權后進行沒收,并以商品申報總價作為貨值處以罰款的情形。這樣處理固然便以操作、計核貨值簡單,但卻可能不當擴大扣留商品的范圍,這樣在認定侵權后,必然擴大處罰的范圍和增加罰款的額度。其原因在于,報關單商品申報是按照稅號逐項申報的,但單個稅號下的商品卻可能存在多個法律上獨立的商品。

      鑒于單一稅號申報項下商品的復雜性,在實施扣留或沒收罰款處理時,應結合商品的物理形態(tài),以及商標使用中識別商品來源作用的范圍來確定處理商品的范圍。需分以下具體情況處理:一是單一物,即該申報項下商品為形態(tài)上獨立成為一體之物,此時無論商標使用于商品抑或包裝之上,商標識別商品來源功能及于單一物,故處理范圍為單一物。二是結合物,如該申報項下商品由多個單一物不可分割地結合而成,無論商標使用于商品抑或包裝之上,處理范圍為結合物。三是聚合物,如該申報項下商品由多個獨立單一物聚合構成,若商標使用在結合物的外包裝上,那么商標識別功能作用及于整個聚合物,則處理范圍為聚合物;若商標使用在其中單一物之上,商標識別功能作用僅限于單一物,那么處理范圍應為單一物。此外,如報關單項下多項稅號申報的商品構成主從物關系,考慮到維護當事人權益,不宜將違法牽連性擴大,處理應限于商標功能作用的范圍,不應適用處理主物及于從物規(guī)則。在行政扣留環(huán)節(jié),上述論述同樣成立。

      相應地,對于計核罰款中貨值的確定,如處理商品中已有申報單價的,經(jīng)海關審核認可后,可按照申報價格計算;若實際處理的商品因屬于申報項下組成部分而沒有申報單價的,海關應調查其實際價值來確定貨值,從而根據(jù)行政合理性原則選擇適當比例確定罰款額度。這樣確定的罰款額度既符合 “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 要求,又不易引起執(zhí)法異議,有利于執(zhí)法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歡
      商標權商標法邊境
      中尼邊境守護營
      邊境揚威
      少先隊活動(2022年9期)2022-11-23 06:56:08
      邊境小城馬斯特里赫特
      走向世界(2022年18期)2022-05-17 23:03:14
      海峽兩岸商標權的刑事保護:立法評述、相互借鑒與共同展望
      《商標法》第49條第2款“注冊商標三年不使用撤銷制度”評注
      商標權濫用的司法規(guī)制
      商標權的刑法保護完善
      刑法論叢(2018年3期)2018-10-10 03:36:18
      《商標法》第59條第3款的理解與適用——以啟航案為視角
      論商標權的邊界
      新商標法禁止“傍名牌”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6
      吴桥县| 分宜县| 吴江市| 牙克石市| 南昌县| 宕昌县| 航空| 鲁甸县| 库车县| 车险| 扶余县| 阿克陶县| 柘荣县| 苍梧县| 社旗县| 衡南县| 武宁县| 芜湖市| 天镇县| 淮南市| 曲阜市| 凤山县| 虞城县| 黄浦区| 京山县| 永仁县| 罗江县| 楚雄市| 施甸县| 巴南区| 醴陵市| 南平市| 延庆县| 桑日县| 阳江市| 漳浦县| 镇坪县| 宁陵县| 堆龙德庆县| 隆昌县|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