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實驗幼兒園 吳月波
園本教研是幼兒園以園為本,依據幼兒園、教師及幼兒的發(fā)展需要,以解決園本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目標,進行的教育教學實踐研究活動,在幼兒園是最常用也是很有針對性的教研方式。但是常常聽其他園長、教師們反映,園本教研雖然接地氣,卻越來越沒有新意。形式單一,實施效果不明顯,很難深入下去。這就需要園長、保教主任以及教師,明確園本教研的目的、意義和實施的整體架構,及時地進行反思和調整,采取相應的策略,使園本教研能夠有效實施,充分發(fā)揮作用,達到教研目的。
園本教研的原因。華東師范大學李季湄教授是這樣詮釋園本教研的:“園本教研應該引導教師以深入研究幼兒為主體,達成提高幼兒園辦園質量,以質量求生存,提高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讓教師成為幼兒的研究者為目的?!弊屛覀兏用鞔_了,園本教研就是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升保教質量,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在教研中,我們會集思廣益,探索工作中的好方法、好途徑、好點子,助推園所發(fā)展。
園本教研的主體。參與園本教研的主體應是在園長帶領,保教主任組織開展,全園教師共同參與。形成園本教研的整體良好氛圍,使上下達成共識,形成合力,使園本教研成為教師和園所發(fā)展的助推器。
教研中的角色分配:
園長——規(guī)劃、支持、引領;
保教主任——設計、組織、合作;
教師——參與互動、研究落實。
園本教研的內容。幼兒的問題、教師的問題、教與學的問題、班級管理問題、園所發(fā)展的問題等,都可以成為研究的內容。
命題教研。顧名思義就是事先確定了題目的教研。教研內容的實施基本是自上而下,有計劃安排的。如:在學期初制定的園本教研計劃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語言的應用;怎樣在職德教育活動月中學習、貫徹落實“十項準則”;幼兒藝術節(jié)的計劃與組織。命題教研有計劃性、整體性和統(tǒng)一性,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會缺乏互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時限制教師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統(tǒng)一的計劃會束縛教師的手腳。命題教研的實施、貫徹、執(zhí)行占很大的部分。在教研時,也有研究、討論、分享的過程,但在規(guī)定動作下的研究還是有局限性的。
主題教研。圍繞著預設或生成的主題內容開展的教研,既有命題教研中體現的預設性、計劃性,也有隨機的生成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了主題,教研不跑偏,有了主題,可以圍繞主題中心,進行開放式的教研。教師們可自由構想、發(fā)散思維、鼓勵創(chuàng)造,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把握幾個要點:一是主題的預設一定來自于教育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加以提煉,然后集思廣益,與教師們共同確定。如在每月進行的膳食營養(yǎng)調查中,發(fā)現個別幼兒的蛋白質攝入量不足。通過與教師交流,反饋這幾個孩子在飲食方面非常偏食,平時魚、肉都不愛吃,所以比較瘦弱,抵抗力也較差。針對這一情況,園里開展了“如何引導幼兒健康均衡飲食”的主題教研。二是在教學實踐中,要以幼兒、教師、園所發(fā)展為出發(fā)點,通過實踐、觀察、反思生成的主題教研。主題教研的內容也可能聚焦一節(jié)課、一個活動、一個觀察發(fā)現。通過研究,以點帶面,形成有益經驗,進行全園分享,普及應用,使教研達到應有的目的。如在教師方面,我們發(fā)現主班教師基本是年齡偏大、有經驗的老教師,但創(chuàng)新能力、工作的主動性不強。配班教師年輕、經驗不足、教學能力不強,但工作有激情,創(chuàng)新意識更強一些。怎么樣形成互補,揚長補短,可以作為主題教研去討論研究。還有在幼兒方面:園里把一些廢舊報紙分發(fā)給班級用來擦玻璃用,但報紙拿到班里后,很多孩子紛紛搶著玩起來,有的向上扔,有的折著玩,還有的撕成條兒。教師們從中發(fā)現了教育契機,生成了主題教研活動《報紙變變變》,實際上就是一物多玩。
以重要結點為主題的教研?!毒V要》在組織與實施中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應用。對園本教研這一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可以根據事件、時間、節(jié)日等結點創(chuàng)設并形成適宜的教研主題。
由于疫情,我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加長版假期,宅在家里,教師不能開學,孩子不能入園。面對特殊的節(jié)點,我們并沒有停止學習、活動和教研。而是因時因地,根據目前的現狀,選擇了網上教研、線上培訓學習等方式。研究出特殊時期、特殊形式的幼兒家庭游戲活動、親子活動等,生成了我們從來沒有做過甚至沒有想過的園本主題教研。以健康領域為主題,以幼兒動作發(fā)展和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的目標為切入點,研討出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在家利用家庭常見常用方便的開放式材料,開展體能游戲、親子游戲,以一封信的形式指導幼兒掌握正確防護方法、學習七步洗手法正確洗手、飲食營養(yǎng)均衡,并為居家幼兒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引導幼兒居家生活有規(guī)律、有活動、有快樂。包括孩子們每年最重要的節(jié)日六一兒童節(jié)、還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元旦等相關的教研活動,都是以主題教研活動的形式開展的。
問題式園本教研。以教學實踐中遇到或提出的問題為導向而開展的教研活動形式。相較之以上教研形式,問題式教研活動針對性更強,目標更具體,目的性更強,更有實效性,也越來越得到教師們的接納和認同。問題式教研也常被稱為解惑式教研或案例式教研。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會出現種種問題,有些問題是個別性的,有些問題是集中或帶有普遍性的。通常我們先收集問題、征集案例,再制訂相應的教研主題和方案,最后進行解惑答疑。
冬季園里開展戶外活動,有個別家長提出,孩子不參加,因為一出去就感冒,輕則休息,重則點滴住院,且不說每次都要花上幾千,孩子也遭罪。教師怎么做工作也作不通。提出這個問題后,園里對其他班級進行了調研,果然也有此類問題,就這一問題,園里進行了案例教研。教研的結果是在疾控中心專家的指導下,為這部分特殊關照的幼兒制定了比較科學、適宜的室內外相結合的體能活動,并為此召開了專題家長會。用專業(yè)的理論知識指導引導家長的思想問題,最終家長轉變了觀念,幼兒園也相應設計和調整了個別化活動,達成了共識。使這部分幼兒也能入園參與活動,通過活動等有效有益手段,增強幼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明確了園本教研的形式,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策略才能把教研真正落地、解決實際問題呢?
通過教研實踐,歸納為:
發(fā)現問題——制定計劃——營造氛圍——實施行動——反思調整——總結提升
問題的來源一定是在實踐中提煉的。幼兒的問題:在學期末測評中發(fā)現幼兒社會領域的問題;教師的問題:在教師考核中發(fā)現有人經常遲到;課堂教學的問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等等。要注意問題的提出一定要小而具體明確,不要大而空。如科學領域的教學策略,這個問題提的范圍太大,讓教師沒有抓手,無法操作??茖W領域還包括數學,可以以科學領域的某個目標完成的教學策略為教研主題。如:感知數與量關系的有效手段研究,根據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哪些適宜的科學小實驗。
制定計劃。教研的問題明確了,就要制訂具體、詳實的可操作計劃。如:疫情過后開學幼兒錯時入園,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研。我們具體研究到大班 7:30-7:45、中班 7:45-8:00、小班8:00-8:15,每個學年組班級走哪個門,在哪里晨檢、洗手,哪位教師接幼兒、哪位教師在班級等候,哪些工作人員在幼兒園的哪個部位引導、保護幼兒安全等等。
營造氛圍。教研的氛圍決定了教研的質量。作為組織者一定要營造自由、寬松、平等、積極的教研氛圍。給教師們充分的討論和思想碰撞時間與空間,讓教師們真正互動起來、研究起來。如:我園讓教師輪流做教研的主持人,輪流進行論證發(fā)言,這樣充分地調動了教師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感覺自己是教研的主角,絕不當旁觀者或旁聽者。
實施行動。在教研實踐中,教研行動可歸納為:學習、觀摩或重現、討論、實踐、調整。任何行動都要找到支持行動的依據,所以在教研實施前,我們一定要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以此支撐教研活動。如:《指南》《綱要》的學習,都會讓我們對幼兒的發(fā)展、目標的把握、教育方式方法的運用,有清晰正確的認知。觀摩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參與教研的教師們都要對內容有真實的了解,觀摩可以是照片視頻回放,也可以以教學案例或講故事的形式描述出來,或角色表演、情景再現。討論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習和觀摩的實況,教師們自由地展開討論,進行思想碰撞,只有真正討論起來了,才會形成真正的互動、交鋒、爭論,進而迸發(fā)出新的思路和點子。把教研的結論再運用到實踐中,當晚接待家長時,教師們就真的去實踐了,她們又有了新的感受和體會,也在實踐的應用中體會了教研給工作帶來的變化和效果。
反思調整。實踐中可能又發(fā)現新問題,要不斷地進行調整完善。
總結提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時一個主題,一個問題要經過幾次教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實踐、打磨、再反思、再實踐,且不斷地總結有益的經驗。經過這樣的園本教研,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工作,包括園所的辦園質量一定會有提升。
只有明確了園本教研的目的、形式、方法、策略,并在實施中不斷總結經驗、實踐、調整、完善、創(chuàng)造,我們的園本教研才能成為真教研,園本教研才能達到研究提升的目的,才能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