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四川省博物院文本英譯實證研究

      2020-01-18 03:59:35王鵬飛單欣怡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6期
      關鍵詞:原譯信息性巴蜀

      王鵬飛,單欣怡

      (西南交通大學 外國語學院,成都 611756)

      作為一個民族或地區(qū)悠久的社會歷史文化的縮影,博物館承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也是向國外民眾傳播文化的重要平臺。中華文化早就形成了“三元一體”的宏大格局,巴蜀文化是其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濃墨重彩的輝光。四川省博物館是西南地區(qū)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濃縮了延續(xù)4000多年的巴蜀文化,是了解巴蜀文化的重要媒介。而博物館的英譯文本是國外游客了解巴蜀文化的窗口,也是巴蜀文化走向世界的捷徑。然而,筆者在參觀四川省博物館時,發(fā)現(xiàn)其中的英譯存在不少問題,不僅阻礙了巴蜀文化的對外交流,而且還影響了四川省博物館的國際形象。筆者收集了該博物館萬余字的英譯文本,意圖通過分析博物館文本的性質和英譯原則,指出四川省博物館文本英譯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博物館文本英譯的方法,并提出改善博物館英譯質量的建議,以期為規(guī)范博物館文本的英譯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博物館文本的性質和英譯原則

      賴斯將語言功能論引入翻譯領域,提出了文本類型模式,她將文本類型劃分為三類:信息性文本(informativetext)、表達性文本(expressivetext)、施為性文本(operativetext)。其中信息性文本重在描述物體和事實,旨在向讀者傳遞真實完整的信息。博物館文本不僅是提供信息的說明性文本,還包含大量歷史文化信息,其作用是幫助游客通過欣賞博物館及文物展品更進一步地了解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歷史和文化,因此博物館文本英譯時不能忽視原文的文化內涵。同時,博物館英譯也要用符合目標語規(guī)范和審美標準的方式來表達,使譯文盡可能取得和原文相近的讀者效應。對不符合目標語讀者語言表達習慣的語句和篇章結構進行適當調整,使其符合語內連貫(intra-textualcohenrence)。根據以上分析,博物館文本兼具信息性和文化性特征,是一種特殊的信息性文本。英譯時應該采用明白易懂的語言,按照需要對信息進行明晰化處理,使原文的說明性信息和文化性信息在目標語中得以完整呈現(xiàn),并確保呈現(xiàn)方式為目標語讀者所接受?;诖耍P者提出博物館文本英譯應遵循三條原則:信息性、文化性、可接受性。

      二、四川省博物館問題分析

      通過將收集的語料進行歸類,筆者發(fā)現(xiàn)四川省博物館主要存在漏譯、誤譯、欠額翻譯(under translation)、翻譯不當等問題,其中有些還比較嚴重。筆者將結合四川省博物館的翻譯實踐,從以上幾方面剖析實際翻譯案例,并根據博物館文本英譯的信息性、文化性、可接受性三原則進行改譯。

      (一)漏譯

      漏譯是指由于譯者的疏忽而造成的譯文不完整的情況。博物館文本首先是信息性文本,其作用是幫助游客對展品有更好的了解,漏譯會造成信息缺失,直接阻礙外國游客獲取基本信息的渠道,不利于巴蜀文化的對外傳播。

      例1:龍泉瓷將青瓷釉色之美推向頂峰,可謂“叩其聲,鏗鏘如金;視其色,溫溫如玉”。

      原譯:Celadon of Longquanrevealsthe beauty of green porcelains to its climax.

      改譯:Celadon of Longquan promotes the beauty of green porcelains to its climax,which looks like jade and sounds sonorous when struck.

      原譯漏譯了關鍵的一句話—“叩其聲,鏗鏘如金;視其色,溫溫如玉”。這句話實際上旨在說明經過多年的發(fā)展,無論是顏色還是質地,龍泉瓷制作技藝已經爐火純青。但是由于游客很難非常近距離觀賞龍泉瓷,也無法直接觸摸龍泉瓷,難以感受其精美絕倫的程度。所以英譯時應該遵循信息性原則,將此句進行補充翻譯,確保信息傳遞的完整性,以幫助國外游客從譯文中全面了解和欣賞龍泉瓷文化。

      (二)誤譯

      誤譯指在英譯過程中由于譯者用詞不當或理解錯誤而出現(xiàn)語言表達錯誤,從而導致原文的內在文化信息無法準確地傳遞給外國游客的現(xiàn)象,這直接造成文物展品文化性的缺失。所以博物館文本英譯決不能忽視精確地傳播博物館文物豐富的傳統(tǒng)、歷史和文化內涵。

      例2:鼓腹

      原譯:plump abdomen

      改譯:drum-shaped belly

      原譯將“腹”譯為abdomen。根據牛津詞典,abdomen指的是the part of your body between your chest and legs which contains your stomach,bowels,etc.意為人、動物或昆蟲的腹部,是解剖學用語,用在此處指花瓶的腹部并不合適。而英語中belly語義范圍更廣,既可指腹部,也指 the round or curved part of an object (物體的)圓形或凸起部分。同時,“鼓”字在此處意為“鼓狀”,原譯為plump,并未將花瓶的具體形狀信息傳遞給外國游客,甚至造成國外游客的困惑,故筆者將其改譯為drum-shaped。

      例3:巴蜀春秋戰(zhàn)國墓中多見柳葉劍,劍柄扁平無格。

      原譯:There were many willowswords which were flat without armguard in the tombs of Bashu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改譯:Commonly found in the tombs from the Spring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s in Bashu were flatwillow leaf-shaped swords without handguard.

      原譯將“柳葉劍”和“無格”分別譯為willowsword和withoutarmguard。但實際上,“柳葉劍的劍身為狹長的柳葉形”[1],是西周時期常見的青銅短劍,而譯者將其誤譯為“用柳葉制造的劍”,讓外國游客錯誤地認為柳葉劍是以柳葉為材質,傳遞了錯誤的文化信息,故筆者將其改譯為willowleaf-shaped。而“格”處于劍身與劍柄之間,是劍柄和劍刃的分界,為“避免持劍者的手在劍尖刺擊到目標時因巨大的反作用力沖向劍刃受傷而設置”[2]。顯然,將其譯為armguard不合適,因此,筆者將其改譯為handguard,體現(xiàn)了“格”的文化性。當然原譯文還存在漏譯原文中“扁平”的問題。

      例4:此五劍為中原和楚地流行指銅劍。

      原譯:The five swords exhibited here are copper swords that prevailing in the Central and Chu areas.

      改譯:The five swords exhibited here arebronze swords that were prevailing in the Central Plain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and Chu areas.

      原譯將“銅劍”譯為copperswords,顯然是混淆了copper和bronze。根據牛津詞典,Copper is a soft reddish-brown metal used for making electric wires,pipes and coins,意指純的單質銅,也就是直接開采出來的銅。而bronze指a dark reddish-brown metal made by mixing copper and tin,意為“青銅合金”。和單質銅相比,青銅合金硬度更高,強度更佳,可塑性更好。李龍(2016)認為“巴蜀青銅劍則是眾多劍類型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柳葉形青銅劍……歷來受到古今中外學者的青睞”[3]。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判斷此處的“銅”應該是青銅,而非單質銅,所以譯為bronze更合適。改譯有效地向國外游客傳遞了中國古代偉大的青銅時代文明,表現(xiàn)了巴蜀人民的智慧和勤勞。而“中原”一詞指圍繞洛陽至開封一線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一般譯為Central Plains。但是考慮到中原地區(qū)對于國外游客仍然顯得陌生,所以改譯中采取了加注的方法,補充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這樣可以更完整地傳遞文化信息。另外,原譯中的prevailing屬于語法錯誤,應改譯為wereprevailing。

      例5:該墓出土宋元時期瓷器達525件,有青釉、影青、白釉和醬釉等。

      原譯:More than 525 pieces of porcelain of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were unearthed,including green-glazed,misty blue-glazed,white-glazed,black-glazed and soy color-glazed,etc.

      改譯:More than 525 pieces of porcelain from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were unearthed,which were green-glazed,misty blue-glazed,white-glazed,black-glazed andbrown-glazed,etc.

      “醬釉”指釉料中含總量較高的氧化鐵和氧化亞鐵,所以其釉呈棕紅色,和芝麻醬色或柿黃色相近。原譯理解有誤,錯將“醬釉”的顏色當做醬油色,譯為soy color-glazed,不僅和原意相去甚遠,而且完全失去了醬釉瓷器的光澤感。故筆者將其改譯為brown-glazed,傳遞了醬釉高貴而不奢華、靜謐而不熱烈、神秘而不沉重的特殊美感,再現(xiàn)了醬釉的本色,體現(xiàn)了高雅的中國瓷器文化。

      (三)欠額翻譯

      根據《譯學辭典》的定義,欠額翻譯指“在譯語中,原語信息被譯者忽視或打了不應有的折扣,即信息度過小,以致讀者得不到理解原文意思的必要信息”[4]。四川省博物館包含豐富的巴蜀文化特色內容,涵蓋歷史、人文、地理、習俗等信息,而這些獨特的文化內容在英語中很難找到對應的表達,所以翻譯的難點在于文化信息的處理。從收集到的語料來看,譯者對文化特色內容僅僅用音譯的方法,難以表現(xiàn)出深層次的文化內容,造成文化缺省(culturaldefault)。

      例6:石像上的題記表明這就是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守李冰的塑像。

      原譯:Inscription on the statue indicates that it is the Statue of Li Bing,a county chief of Shu State in Qin Dynasty,who took charge of building Dujiangyan.

      改譯:Inscription on the statue indicates that it is the Statue of Li Bing,chief of Shu Area in theStateofQin,who took charge of building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原譯采取音譯方法翻譯“都江堰”,但是根據百度百科,“都江堰”既指造福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又指因都江堰水利工程而聞名的都江堰市。到底是水利工程還是行政區(qū)劃,單純用音譯方法可能會造成外國游客理解上的困難,這就是欠額翻譯造成的文化缺省,這種情況必須經譯者進行信息補償,使外國游客獲得關鍵性信息Irrigation System,更好地傳播巴蜀文化。另外,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修建,所以原譯中的Qin Dynasty不符合歷史事實,故改譯為the State of Qin;相應地,Shu State也改譯為Shu Area。

      例7:他受秦始皇之命出征匈奴,屢有戰(zhàn)功,死后人們鑄其銅像立于咸陽宮司馬門外。

      原譯:He was sent by Emperor Qinshihuang to the Huns on campaign.After his death,a bronze statue of him was made and placed out of the Simamen (Gate) of the Xianyang Palace.

      改譯:He was sent by Emperor Qin Shi Hu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a unified China in 221 BC)on his campaign against the Huns.After his death,a bronze statue of him wasand erected out of Sima Gate(Front Gate)of the Xianyang Palace.

      原譯直接將“秦始皇”用音譯的方法譯出,但是外國游客除了能夠拼讀出來,無法獲得更多的文化信息。筆者采取音譯加注的方法,增加了the first emperor of a unified China in 221 BC(秦始皇是第一個在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中國的皇帝)這一基本信息,使外國游客更加了解秦始皇所處的時代、為了防御匈奴進攻而做出的貢獻以及阮翁仲的赫赫戰(zhàn)功。另外,司馬門譯為Simamen (Gate)顯得較為啰嗦,而且文化意義不明。如果采用音譯加注的方法改譯為Sima Gate (Front Gate),外國游客便可一目了然,既知道這是宮殿的大門,又保留了中文中“司馬門”的原型。

      例8:他們虔誠地祈求上天諸神的佑護,西王母、伏羲、女媧是他們頂禮膜拜的重要對象。

      原譯:People devoutly prayed for the protection from gods,among which Xiwangmu Goddess,Fuxi and Nuwa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改譯:People devoutly prayed for the protection from gods,among whichChinese Hera,Chinese Adam and Evewere the most important.

      原譯屬于音譯過度,完全沒有傳遞出上天諸神的文化內涵,單純采取音譯的方法只會給外國游客帶來閱讀障礙,讓外國游客云里霧里。如果采用音譯加注,將會非常冗長,交際效果大打折扣。其實,西王母和赫拉在中國神話和希臘神話中都是至高無上的女神,具有無限的權力和崇高的地位,兩者形象非常接近;《山海經》中,伏羲和女媧是兄妹,為了人類忍辱負重而結合,成為我們的人文始祖;而在《圣經》中,亞當是夏娃的哥哥,兩人由于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園,后來結合共同繁衍了人類,這與伏羲女媧的故事異曲同工。筆者翻譯上述諸神時采用意譯的方法,分別譯為Chinese Hera,Chinese Adam and Eve,不僅準確地讓外國讀者明白諸神的地位和作用,也說明了中國遠古神話中存在類似的諸神文化,起到了傳播中國文化的作用。

      (四)翻譯不當

      本文的翻譯不當指譯文不自然、不流暢,這可能指由于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受原文表達方式、和文本格式的影響和束縛,使譯文不符合譯入語表達習慣和文本結構,也指譯文盲目跟隨原文本內容,沒有對原文進行深加工,亦步亦趨,疏于考慮觀眾的期待和興趣點,當然,后者并非譯者的個人責任,但仍有必要在此討論。

      例9: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碗

      南宋(1127-1279)

      原譯:Celadon Lotus-pattern Bowl from Longquan Kiln

      Southern Song Dynasty (1127-1279)

      Unearthed from a hoard of Song Dynasty,Shifang,Sichuan,1972

      文物名稱的翻譯完全可以參考國外博物館有關文物名稱的平行文本。經考察,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名稱一般由顏色(特點)+材質+專有名稱+附屬修飾部分(并且是黑體字,第一個單詞首字母大寫)構成,后附上地點(窯+省+地域方位)、制造朝代和大致年代。如:

      Largeblue-and-whitekraakbowlwitharmorial-styleshields

      Jingdezhen kilns,Jiangxi province

      Ming dynasty,about 1600-1620

      改譯:CeladonBowlwithcarvedlotuspattern

      Longquan Kilns,Shifang,Sichuan Province,West China

      Southern Song Dynasty,1127-1279

      例10:磁峰窯白釉印花碗

      灰白釉,撇口,深腹下斂,圈足,內壁模印鳳穿牡丹紋,底印菜葉紋。

      原譯:It is a white glazed bowl with a curled top,a deep abdomen with smaller lower part,and a ring foot.The inner surface is stamped with patterns of phoenix and peony,and the bottom is printed with patterns of vegetable leaves.

      劃線部分是有關磁峰窯白釉印花碗的外觀中文介紹和英文翻譯(此處,英文翻譯錯誤不在討論之列),英文翻譯和原文本一一對應,但對其他重要信息未有提及。如果參考大英博物館有關文物的介紹,可以發(fā)現(xiàn)內容較為豐富。如在介紹Qingbai porcelain wine ewer and cover with matching warming basin(帶蓋的青白瓷酒壺和溫酒器)時,大英博物館增加了溫酒器放于溫酒爐上,內置熱水,上置酒杯為酒加熱的過程,可謂信息量巨大。

      根據查詢,四川磁峰窯是西南地區(qū)最重要的白瓷窯場,裝飾手法以刻花、劃花和印花為多見,所以這里完全可以增加有關這方面的背景知識,以使國外游客進一步認識磁峰窯白瓷的特點。

      改譯:White-glazed bowl with Molded Design

      Cifeng Kilns,Sichuan Province,West China

      Song Dynasty,960-1279

      Cifeng Kiln was once the most important loc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which produced white-glazed porcelain typical of carved,incised or molded designs.

      根據從四川省博物館收集到的文物解說詞觀察,文物的外觀介紹占了非常大的篇幅,而大英博物館對藏品的外觀描述非常少,特別突出藏品的象征意義和制作工藝等內容。謝柯(2015)通過對從十家中國博物館和英美博物館收集的有關陶瓷和玉器的解說詞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中國博物館解說詞中文物的背景介紹只有30%左右,而英美博物館超過80%。事實上,藏品的外觀一看便知,無需多言,而文物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識卻更能激發(fā)游客的興趣,更能讓參觀者對文物的內涵有深刻的了解。所以,博物館在介紹文物時,不妨考慮多些背景知識的介紹,譯者也要對文本內容進行摘譯,尤其要關注“文本的意圖性和可接受性”[5],摘取原文的特定部分進行翻譯,達到信息傳遞和文化交流的雙重目的,充分對外展示古代巴蜀人民的偉大文明,有效地提升巴蜀文化對外傳播效果。

      三、啟示與對策

      翻譯項目至少涉及翻譯項目委托人、譯者和審校三方。在博物館文本翻譯過程中,項目委托人一般是博物館,譯者可能是專業(yè)譯者,審??赡苁怯勺g者兼任或由專職審校完成。三方必須密切配合,才有可能保證博物館文本翻譯的質量。

      (一)博物館方面

      博物館應該建立良好的翻譯項目管理機制。一般而言,翻譯委托人是翻譯項目的發(fā)起人,委托人有義務告知譯者譯文的翻譯目的和翻譯要求,明確雙方的權力和義務,使譯文最終達到符合翻譯委托人要求的效果。同時,博物館一定要向譯者提供高質量、信息完整的中文文本,包括藏品的外觀、尺寸、來源、創(chuàng)作年代、贈送者、制作工藝、用途、歷史意義和地位等全面的背景知識,首先讓譯者對文物有一個立體認識,以便于譯者對資料進行取舍。博物館還應該培養(yǎng)自己的翻譯人才,力爭擁有一批精通文物及英文翻譯的專業(yè)人才,統(tǒng)一博物館翻譯的相關標準,只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真正讓中華文化走出去。

      (二)譯者方面

      “翻譯活動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最應該注意的是要潛心研究外國文化和外國人的心理思維模式,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細微差異和特點,時刻不忘要按照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去把握翻譯”[6]。這就要求博物館文本譯者應該具備良好的雙語能力和強烈的跨文化意識,不僅需要深厚的文物知識,還要精通相關的專業(yè)術語的英文表達;不僅通曉本土文化,還要貫通西方思維。翻譯過程中,盡量參考平行文本,“放棄傳統(tǒng)思維中逐字翻譯漢語的思想”[7],靈活運用各種翻譯策略和方法,有效地對外傳播原文本的文化信息。另外,譯者還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避免拼寫、標點符號、大小寫、格式、語法、漏譯等方面的低級錯誤。

      (三)審校方面

      審校是翻譯活動的收尾環(huán)節(jié),一般來說,審校的次數依據文本內容的復雜程度而定,完整的翻譯流程應該包括至少一次審校工作。誠然,如果譯者的水平更高,態(tài)度更嚴謹,可以避免一些錯誤,但是很難完全杜絕,審校就是最后一道關口。同時,博物館文本翻譯的審校工作不能由譯者兼任,必須由精通英語的博物館界資深專業(yè)人士擔當,審校的水平一定要比譯者高。審校不僅要檢查語言錯誤,還要檢查譯文的信息性、文化性、可接受性;不僅要嚴格要求,還要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譯文,只有這樣才能最終保證譯文的質量。

      四、結語

      四川省博物館是巴蜀文化面向世界的窗口,博物館的文本英文翻譯是巴蜀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博物館文本的英譯質量不僅關乎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還關乎一個城市的國際形象。本文通過從四川省博物館收集的英譯文本作為語料,指出翻譯中主要出現(xiàn)的漏譯、誤譯、欠額翻譯、翻譯不當等四類問題,并提出博物館文本英譯應保證信息傳遞的完整性、對外傳播的文化性和表達方式的可接受性,即遵循三條原則:信息性、文化性、可接受性。同時,筆者還指出,博物館文本翻譯需要博物館、譯者以及審校三方面通力合作,各負其責,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翻譯質量,促進巴蜀文化的對外交流與推廣,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國際影響力。

      猜你喜歡
      原譯信息性巴蜀
      一、信息性文本
      青年共建“雙城圈” 攝影同話“巴蜀情”
      川渝兩地攜手共建“巴蜀電影聯(lián)盟” 聯(lián)合打造巴蜀特色電影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國學(2020年1期)2020-06-29 15:15:34
      宋代巴蜀書法綜述
      《二十年后》參考譯文評析
      ——以《現(xiàn)代大學英語·精讀1》教師用書為例
      學周刊(2015年18期)2015-03-16 13:55:16
      報紙新聞與廣播新聞信息密度的對比分析
      中級漢語綜合課課文《花中之王——牡丹》的篇章語言學分析
      論翻譯癥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年度人物
      山丹县| 图们市| 碌曲县| 鄄城县| 丹寨县| 额济纳旗| 荆门市| 双柏县| 凤凰县| 托里县| 武邑县| 安远县| 嘉禾县| 克什克腾旗| 临桂县| 云龙县| 贡觉县| 阿合奇县| 广灵县| 抚远县| 方正县| 苏州市| 黑山县| 怀安县| 五台县| 科技| 海原县| 黔西县| 庆阳市| 湄潭县| 化州市| 肥东县| 新巴尔虎右旗| 科尔| 平武县| 台州市| 中超| 徐闻县| 浦江县| 利川市|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