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宏 白城醫(yī)學高等??茖W校
隨著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與高速發(fā)展,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想要滿足新時期的人才需求,就需要不斷改革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探索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策略,解決課程改革問題,實現信息化高素質人才的有效培養(yǎng),促進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
第一,課堂教學還是存在大班教學的情況,這一方面增加了教師管理課堂的難度,另一方面也導致了教師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進行實時的反饋。教學反饋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對學生反饋,學生能減少犯錯。學生對教師反饋,教師能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或教學手段。第二,學生的基礎不一,教師對學生現有知識能力水平的了解不足,易出現教學內容平衡的失調,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基礎好的學生不愿意學的現象[1]。這側面上又增加了教師掌控課堂的難度,而教師對課堂的良好掌控是保證教學活動有序進行的前提條件,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第三,一周一次課,學生容易遺忘。且授課對象是新生,而新生又普遍未配置電腦,課后缺少練習鞏固的時間,尤其是對基礎差的學生來說,課上的練習時間遠遠不夠。
計算機基礎課是一門理實一體的課,在課時安排上,理論與實踐各占50%,不僅操作性強,而且理論知識又多又細。不管是從性質上來看,還是從課時上來看,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實踐操作同等重要。但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課的安排比例易偏頗,存在輕理論重實踐或者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而這也導致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2 種不恰當方式。一是完全放任學生,由學生按照課本上的步驟完成實訓案例,只是機械地完成了實訓,不理解知識點,做不到知識點的內化;二是完全手把手教學生,每一步都是教師演練,學生跟做,沒有訓練學生的自主能力。這2 種方式的本質都是只教了學生學而沒有教學生用,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
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針對計算機應用課程實踐課程教學改革,需要明確課程定位,確定課程教學目標,實現人才有效培養(yǎng)。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育對象是計算機專業(yè)學生或非計算機專業(yè)專科層次的高校學生,屬于職業(yè)素質必修課,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成為信息時代的高素質人才。因此,課程教師需要明確課程定位為基礎性課程,確定教學任務為培養(yǎng)學生掌握信息時代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利用能力,教育學生清楚認知信息技術對社會環(huán)境、科學技術與經濟發(fā)展的有利影響,提升學生學習課程知識的主動性,加強學生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具備利用計算機對信息進行獲取、傳播、加工與應用的能力,促進學生成為滿足當代社會與未來社會需求的信息化高端人才。
高校針對計算機應用課程開展教學改革工作,需要加強課程實踐教學。在傳統(tǒng)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課程教師需要注重課堂實踐教學,在結合理論知識講解與實踐演示操作的過程中,充分與學生進行互動,使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演示速度,方便學生對某一操作進行及時提問,加強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在此基礎上,課程教師需要加強學生課外實踐教學,如,爭取學校支持,組織學生參與計算機應用實踐類比賽,或結合學生專業(yè)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完成軟件或硬件設計任務,充分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課程相關知識,強化課程教學效果。
雖然新生普遍未配置電腦,但智能手機全覆蓋,甚至有的學生還不只一臺手機。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智能手機的功能已經相當強大,各種APP 也不斷冒出。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因手機的便捷性會選擇利用手機APP 進行移動辦公。盡管因為軟件版本的原因,界面的顯示不一樣但大同小異。學生完全可利用手機端的Word、Excel、PowerPoint 進行移動學習[3]與練習。針對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可提供簡單的素材及要求,讓其在課前能利用APP 練習以打好基礎。同樣,課上未完成練習或課后還需要練習的學生,課后也可利用APP 和教師提供的素材及要求進行練習。而且,學生做完練習之后可發(fā)送成果給老師查看,師生之間可進行實時的雙向反饋。
計算機應用課程改革教學工作,需要轉變教學方式。傳統(tǒng)理論知識灌輸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課程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方式,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教學手段的多元化發(fā)展,促進課程教學有效改革。例如,課程教師可以使用項目驅動法、分層教學法等。實施項目驅動法,需要課程教師以項目形式呈現教學內容,以任務劃分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項目,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施分層教學法,需要課程教師針對部分理論知識教學,對每個章節(jié)內容進行必修、提高與補充等層次的劃分,結合學生基礎水平與學習能力對學生實施層次化教學,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提升課程整體教學效果。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和社會經濟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使得對計算機人才需求的數量以及質量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因此在新時期應當加強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改掉計算機教學中的不規(guī)范行為,整理多種教材,編寫知識清晰、全面、合理的教材;根據學生學習及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扎實學生的學習,保證當前我國計算機課程的基礎教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