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棟儒
【摘要】眾所周知,一個人在幼年時期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將會對這個人今后的一生產(chǎn)生深遠影響。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幫助小學生加強自我管理能力,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同時也可以盡快適應校園和社會的氛圍,同時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也有很大幫助。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班主任,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學生人生道路上的領路人。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93-2099(2020)33-0022-02
My Humble Opinion on how the Head Teacher in Elementary School Cultivates Stu‐dents Good Behaviors
(Fanying Primary School, ChenhuTown, Shandan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MENG Dongru
【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e good habits that a person develops in his childhood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per‐sons future life. Develop good behaviors and habits can help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ir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realize their aspirations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adapt to the campus and social atmo‐sphere as soon as possibl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very helpful to students future learning. As a primary school teacher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good behavior and habits, and be a guide on the path of studentslive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lass teacher; Student; Good behavior
一、用校園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币霂椭鷮W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定要在小學時期對其進行規(guī)范。小學生剛剛進入校園,浪漫天真,對一切充滿好奇,又好動活潑,所以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有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對其進行約束。學校要制定合適的小學生守則和行為規(guī)范,并通過班主任向每一個班級的每一名學生認真?zhèn)鬟_,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覺遵守的行為意識。這其中也包含很多道德素質(zhì)教育,例如不能和同學吵架打架、做講禮貌懂文明的好孩子、愛護公共財物、不隨意浪費糧食等,用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告訴學生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行為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因為針對的是小學生,小學生對于是非對錯的分辨意識并不強,所以班主任不應該僅依賴口頭教育,而是要學會用實際案例向?qū)W生講解。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有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一定要指正出來,并告訴其他學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在健全規(guī)范的過程中,最好能夠組織部分學生組成監(jiān)督小組,幫助其他學生隨時隨地認識到自身行為上的不足。班級作為育人環(huán)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學生文明行為的養(yǎng)成。另外,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學生因素占據(jù)了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位置。在校園當中,學生接觸最廣泛的群體就是同學,教師要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學生的活動特點,杜絕不良現(xiàn)象。有時他們在教師面前表現(xiàn)得不太明顯,但是在同學面前往往暴露無遺。長此以往,學生之間就會互相影響,因此,教師要多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這種不良傾向時,一定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利用恰當?shù)慕逃侄危龑W生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
二、注重道德素質(zhì)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小時候人都是善良美好的,所以教師要在學生的童年給予他們正確的道德素質(zhì)教育,在他們剛剛離開家庭的保護,步入校園和社會的時候,給予他們正確的道德引導。我們國家一直在提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視以德育為首的教學工作,這就說明在校園內(nèi)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氛圍多么重要。在進行小學道德素質(zhì)教育時,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在學生道德思想、心理建設、價值取向等方面的調(diào)節(jié)。校園內(nèi)一旦有了濃郁的德育氛圍,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規(guī)范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
三、關心學生的家庭教育問題
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不能單純依賴學校教育,還要注重家庭教育。學生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離不開家庭教育,單方面依靠學校的培養(yǎng),難度是比較大的,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家校結(jié)合,不應當只依靠學校教育,還要將家庭教育融入其中,要與家長保持良好的聯(lián)系,促使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重視家庭教育,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孩子每天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家長在檢查之后簽字,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達到使學生重視作業(yè)的目的,還能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在學生的家庭生活當中,家長也要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及時監(jiān)督和培養(yǎng),進一步達成家校結(jié)合教育方式的共識,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huán)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于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加重要,因為對于學生來說,家庭教育具有更強的穩(wěn)定性與持續(xù)性。所以小學班主任一定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多了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給父母進行良好家庭教育指引正確的方向。
四、為學生樹立榜樣
利用榜樣給小學生起到示范的作用,這樣的教育方法在培養(yǎng)小學生行為習慣上非常合適。班主任可以在自己的班級中開展行為標兵的評比活動,讓學生觀察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投票,選出大家認為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同學作為班級里的行為標兵。有了這樣的榜樣示范,學生就有了學習和模仿的對象。通過調(diào)查與實踐表明,這樣的活動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上進心,增加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競爭性。除此之外,班主任在與學生相處的時候,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畢竟班主任才是小學生最好的榜樣。只有班主任擁有良好行為習慣,才能帶出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學生。班主任要學會用自己的行為,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引,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生慢慢就有了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
五、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與自我反思
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除了上述的那些外在因素,還要注重學生自身的培養(yǎng)。督促學生定期進行自我教育與自我反思,可以提升學生的判斷能力,矯正他們的品德意識。建議班主任定期讓學生背誦或抄寫小學生行為守則,以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讓小學生從心底里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另外,班主任可以定期召開班會,在班會上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反省自己在一段時間內(nèi)犯過哪些錯誤,以及表明態(tài)度今后如何改正等。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指出優(yōu)點與缺點,這樣既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也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辨別能力,學會取長補短。
六、將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融入教學中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結(jié)合教授的知識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師要在教授知識內(nèi)容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性格特點等,開展一些針對性的教育活動,讓學生能夠形成自身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意識。在此我們建議班主任將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融入教學中,所有學科中最適合的就是古文教學。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在很多古文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良美德,實際上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大有裨益。很多優(yōu)秀的古文教材都是學校開展禮儀教育的良好范本,幫助學生理解透徹,將這些禮儀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七、結(jié)語
小學班主任應該注重素質(zhì)教育,幫助小學生分辨對與錯、是與非,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己任。同時應增加與家長的溝通頻次,作為家長應積極配合教師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張國平.班主任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6(02).
[2]蒙春云.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之我見[J].中外交流,2019(01).
(責任編輯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