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創(chuàng)新鏈視角下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2020-02-04 08:04張欣賈永飛宋艷敬趙濱
      科學與管理 2020年6期
      關鍵詞:德爾菲法科技人才

      張欣 賈永飛 宋艷敬 趙濱

      摘要:為激發(fā)人才科技創(chuàng)新活力,構建精準科學、規(guī)范有序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能有效引導科技人才的職業(yè)發(fā)展,促進我國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建設?;趧?chuàng)新鏈視角,借鑒科技人才在經濟社會中所處的層次以及在科技活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本文將科技人才具體劃分為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技術開發(fā)型、成果轉化型四種類型,并分析不同類型科技人才的特征,以創(chuàng)新知識為基礎,創(chuàng)新技能為核心,創(chuàng)新動力為導向、管理能力為依托,通過文獻梳理、問卷調查法和德爾菲法,對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不斷優(yōu)化,構建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并確定各維度的權重。

      關鍵詞:創(chuàng)新鏈;科技人才;分類評價;德爾菲法

      中圖分類號:F276文獻標識碼: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0.06.008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9CTQ028);山東省重點研發(fā)計劃(軟科學項目)2019RZB02018;山東省重點研發(fā)計劃(軟科學項目)2019RKC01003

      0引言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并指出:“要創(chuàng)新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以創(chuàng)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形成并實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chuàng)新的評價機制”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人才評價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這對做好人才評價工作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我國頒布了《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這表明我國高度重視人才以及人才評價機制的改革工作。在當前國際競爭日益嚴峻的情況下,科技創(chuàng)新愈發(fā)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科技創(chuàng)新是維持企業(yè)獲得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來源[1],同時也是保持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創(chuàng)新型科技人才的發(fā)展情況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獲得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因素[3]。為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促進我國科學技術的高水平發(fā)展,對科技人才進行分類評價就尤為重要。

      作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主體,科技人才主要從事于系統(tǒng)性科學技術知識的發(fā)現與探索,是先進生產力的重要體現[4],當前學者們主要基于科技人才評價方法、評價制度、評價指標體系等維度開展相關研究。首先,科技人才評價方法研究主要有定性的同行評議法、定量的科學計量分析法、經濟分析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和心理測評方法,就實踐而言,科技人才評價仍以同行評議法與科學計量法為主[5]。其次,關于科技人才評價制度研究,朱浩[6]分析了我國科技人才評價存在的普遍問題,提出構建以科技人才生態(tài)位為坐標的科技人才評價制度;蕭鳴政和陳新明[7]認為應主要從人才評價法制化、社會化、可操作化、大數據化進一步完善人才評價制度,以更好地發(fā)揮人才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與地位。第三,關于科技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劉亞靜等[8]以冰山模型為基礎,將高層次科技人才分為基礎研究型、工程技術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型三類,結合高層次科技人才的素質特征,構建高層次科技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劉穎[5]基于個體與團隊創(chuàng)新的有機結合,提出構建以創(chuàng)新為導向的多元化科技人才評價體系。

      現有研究主要圍繞科技人才評價方法、評價制度、評價指標體系等維度開展,形成了具有較高價值的研究成果,為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導,為后人繼續(xù)從事科技人才評價的相關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仍存在兩方面不足,主要表現在:第一,現有文獻多是將科技人才進行分類,對具體不同類型的科技人才并未構建起有效的分類評價指標體系;第二,當前科技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管理控制與激勵開發(fā)脫節(jié)的現象,就科技人才的長遠發(fā)展而言,強調人才管理控制的同時,需要注重涉及個人潛質,激發(fā)科技創(chuàng)新活力的評價指標,推出系統(tǒng)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

      針對現有研究不足,本文采用創(chuàng)新鏈視角探究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創(chuàng)新鏈的思想來源于技術推動和需求拉動,通過反饋環(huán)實現科技研發(fā)與市場營銷間的耦合[9],創(chuàng)新鏈是一條主要包括創(chuàng)新理念產生、研究成果轉化以及創(chuàng)新產品實現的完整鏈條[10],隨著創(chuàng)新活動的日益復雜化,創(chuàng)新鏈模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但其本質是實現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產業(yè)化。在當前開放式創(chuàng)新的時代,創(chuàng)新鏈中各創(chuàng)新主體通過整合創(chuàng)新活動所需的要素資源實現協(xié)同創(chuàng)新,能夠有效提升創(chuàng)新績效,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11]。運用鏈路思想研究問題能夠有效實現系統(tǒng)優(yōu)化,然而當前基于創(chuàng)新鏈視角分析探討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構建的研究較少,本文選擇創(chuàng)新鏈視角,借鑒科技人才在經濟社會中所處的層次以及在科技活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將科技人才進行分類,并分析不同類型科技人才的特征,以創(chuàng)新知識為基礎,創(chuàng)新技能為核心,創(chuàng)新動力為導向、管理能力為依托,通過文獻梳理、問卷調查法和德爾菲法構建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指標,針對不同類型的科技人才,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并確定各維度的權重。

      1創(chuàng)新鏈視角下科技人才分類與特征

      1.1評價對象分類

      本研究基于創(chuàng)新鏈視角,借鑒科技人才在經濟社會中所處的層次以及在科技活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將科技人才具體劃分為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技術開發(fā)型、成果轉化型四種類型:(1)基礎研究型科技人才?;A研究型科技人才能夠在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中發(fā)現物質移動規(guī)律,從而發(fā)現新規(guī)律、新知識等成果。(2)應用研究型科技人才。應用研究型科技人才是在科學技術研究基礎上,將基礎研究所獲得的成果應用于實踐并發(fā)現未來可用的空間。實際上,其側重于基礎研究發(fā)現成果的應用性研究。(3)技術開發(fā)型研究人才。技術開發(fā)型研究人才是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新產品、新材料等活動,旨在實現基礎研究的可行性成果應用性轉化,從而實現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等方面的突破,提高產業(yè)技術發(fā)展。(4)成果轉化型科技人才。成果轉化型科技人才能夠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以及技術開發(fā)產生相關創(chuàng)新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科技知識的傳播交流,發(fā)現自身與外部差異而對外部知識轉化與吸收,增強自身知識,促進科技的再創(chuàng)新。

      1.2評價對象特征

      構建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需要掌握各類科技人才的特征,本文借鑒趙偉等[13]對創(chuàng)新型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對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技術開發(fā)型、成果轉化型四種類型科技人才就共性與差異性研究其心理行為特征、知識技能特征、工作特征,對其總結如表1所示。

      2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1構建指標體系原則

      構建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必須結合各類科技人才的特征,堅持遵循科學性、完備性、獨立性、實用性、同一性原則。

      2.1.1遵循科學性原則

      評價指標的選擇情況將直接影響人才評價的效果,因此必須遵循科學性,從影響人才評價的諸多要素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同時應該對各項指標進行規(guī)范化,確保所構建指標的科學性。

      2.1.2遵循完備性原則

      構建的評價指標應該能涵蓋科技人才的各個方面,盡可能代表科技人才的要義及特征,能夠從多個維度、多個方面甄別和篩選符合的指標。

      2.1.3遵循獨立性原則

      不同類型科技人才的成長規(guī)律、成長周期不同,因此在選取評價指標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獨立性,在遵循各類科技人才的成長規(guī)律的基礎上實現人才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1.4遵循實用性原則

      構建的指標體系要運用到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及人力資源管理的有關部門,所以評價指標體系必須便捷、實用,便于有關部門的理解,并且所采用的指標必須具有代表性及可操作性。

      2.1.5遵循同一性原則

      根據科技人才的實際工作情況,對于同一類型的科技人才,在同一時間對同一類型的科技人才都采用同一尺度進行衡量,評價衡量標準不能有寬有松、前后不一,而應該始終保持一致,確保評價的同一性與公平性。

      2.2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權重的確定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需要科學的流程與方法,首先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確立評價初始指標;再通過問卷調查法,通過對問卷數據的分析,確定關鍵指標;最后通過德爾菲法確定不同類型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及權重,構建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

      2.2.1基于文獻梳理確立初始指標

      本研究主要依據科技人才的內涵以及特征,此外還參考之前學者構建的高層次人才多元評價指標體系[8]、新型科研機構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12]和創(chuàng)新型科技人才評價體系[13-14],以創(chuàng)新知識為基礎,創(chuàng)新技能為核心,創(chuàng)新動力為導向、管理能力為依托,構建科技人才分類評價初始指標。(1)創(chuàng)新知識重點針對科技人才產出的知識成果,主要包括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論文論著情況、代表性研究成果、承擔或參與項目情況、知識產權情況、所獲專利情況;(2)創(chuàng)新技能重點針對知識學習產出情況以及知識產權應用情況,主要包括學習情況、科研試驗情況、設計開發(fā)情況、知識轉化情況、成果實踐情況、產學研合作情況;(3)創(chuàng)新動力主要與科技人才心理及傾向等方面有關,主要包括科研興趣、科研責任、經濟意識、價值觀、求知好奇心、產業(yè)領域影響力、國際影響力;(4)管理能力與科技人才的社會能力有關,主要包括溝通協(xié)調能力、行業(yè)/市場分析能力、決策判斷能力、應變能力、組織實施能力、排除疑難能力、捕捉信息差異能力?;趧?chuàng)新知識、創(chuàng)新技能、創(chuàng)新動力與管理能力四個維度總共確定26個科技人才初始評價指標。

      2.2.2基于問卷調查法確定關鍵指標

      (1)問卷發(fā)放與回收。本次調查采取隨機抽樣方式,預調查回收問卷50份,對回收問卷進行審核得到有效問卷42份,借助數據統(tǒng)計工具對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根據預調查中發(fā)現的問題對初始問卷進行修改,以確立正式問卷。另外,還走訪了此研究領域的專家,對問卷的內容效度進行判定。根據專家意見反饋,此問卷調查內容較為全面有效。通過線上推廣和線下發(fā)放共計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01份。本問卷一共包括31個問題,其中5個基本問題,26個調研問題。

      (2)問卷數據分析。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將問卷中的選項“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非常不重要”依次賦值為“5、4、3、2、1”,然后將所有的數據輸入計算機,建立數據庫。通過SPSS軟件對各評價指標重要程度的平均得分做單樣本K-S的正態(tài)分布檢驗,如表2所示。

      根據單樣本K-S正態(tài)分布的檢驗結果,調查問卷涉及的26個評價指標重要程度均值為4.20,標準差為0.31,基準值為3.89,單個指標重要程度的平均分若小于基準值則予以剔除。其中國際影響力(3.63)、經濟意識(3.51)、應變能力(3.72)低于基準值,刪除指標;其他23個指標重要程度的平均分都大于3.89,說明其重要程度得到認可,予以保留,關鍵指標如表3所示。

      2.2.3基于德爾菲法確定評價指標與各維度的權重

      在初始問卷反饋的基礎上,重新設計調查問卷,本環(huán)節(jié)運用德爾菲法。德爾菲法的使用需要根據某一問題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其進行預測,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的機構化方法[15]。采取“主觀抽樣”的方式選取10位專家參與問卷咨詢工作,共5名男性和5位女性;在專家的年齡組成方面,30~40歲專家有4位、40~55歲專家有5位、56歲及以上有1位;在學歷方面,本科生1位、研究生4位、博士生5位;在專家的工作年限方面,5年及以下的有2位、6~10年的有5位、11~20年的有2位、21年及以上的有1位;在專家工作單位方面,高校人員3位、科研院所3位、企業(yè)2位、政府以及事業(yè)單位2位。從總體來看,選取的專家群體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

      第一階段,主要是獲得專家對科技人才的認知并確定評價指標,該階段的工作主要是通過四輪問卷展開的,第一輪發(fā)出《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調查問卷(一)》,通過問卷的整理分析,得出具體指標的相關統(tǒng)計量,主要有均值、標準差、差異系數三部分,本文選取均值大于等于4.00、專家的認同度在80%以上的指標,剔除知識產權情況、成果實踐情況兩個指標,得到21項指標。第二輪在此基礎上設計《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調查問卷(二)》,將整合后的指標發(fā)給專家,其中創(chuàng)新知識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管理能力中的行業(yè)/市場分析能力、捕捉信息差異能力與其他指標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予以刪除。第三輪結合專家們的意見,基于前期對科技人才的分類,設計《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調查問卷(三)——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技術開發(fā)型、成果轉化型》,搜集整理專家意見,構建不同類型的科技人才評價指標(見表4)。第四輪根據專家意見的反饋結果,設計《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調查問卷(四)——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技術開發(fā)型、成果轉化型》,對于基礎研究型而言,所有指標予以保留;對于應用研究型而言,求知好奇心被舍棄;對于技術開發(fā)型而言,產學研合作情況被舍棄;對于成果轉化型而言,設計開發(fā)情況被舍棄。基于創(chuàng)新鏈視角,在結合專家的反饋意見以及綜合分析不同類型科技人才評價指標的基礎上,構建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見表5)。

      第二階段主要是確定不同類型科技人才評價指標維度的權重,創(chuàng)新知識、創(chuàng)新技能、創(chuàng)新動力、管理能力雖然能從四個不同維度對科技人才進行刻畫,但是這四個維度在對其進行分類評價上的重要性未必相同,因此這四種類型的權重就尤為重要,分析各維度的重要性就是對各維度權重進行分析。該過程再次邀請專家對四種不同類型的科技人才確定每項維度的權重,維度權重總分是100分,專家對各指標進行賦分,根據實際分數情況,進行權重分值的分配。其權重分配表如表6所示。

      本文構建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的確定主要反映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對科技人才分類評價可從創(chuàng)新知識、創(chuàng)新技能、創(chuàng)新動力、管理能力四個維度進行;第二,這四個維度的權重各不相同;第三,每個維度都包含不同的指標。每個維度的評價得分均是維度內各項指標的平均值,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情況是由各維度的加權平均數獲得。

      3研究結論與展望

      本文基于創(chuàng)新鏈視角,圍繞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這一主題進行分析,本研究通過文獻梳理、問卷調查法和德爾菲法構建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指標,針對不同類型的科技人才,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并確定各維度的權重,為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提供依據,本研究得到的結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基于創(chuàng)新鏈視角,借鑒科技人才在經濟社會中所處的層次以及在科技活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將科技人才具體分為: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技術開發(fā)型、成果轉化型。以創(chuàng)新知識為基礎,創(chuàng)新技能為核心,創(chuàng)新動力為導向、管理能力為依托,通過對評價指標修訂整理,最終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指標。

      (2)通過對四種不同類型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研究發(fā)現,其評價存在共性指標,如創(chuàng)新知識中的承擔或參與項目情況;創(chuàng)新技能中的學習情況;創(chuàng)新動力中的科研興趣、科研責任、價值觀;管理能力中的溝通協(xié)調能力、決策判斷能力、排除疑難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等。針對不同類型的科技人才,在對其進行評價時都應該注重對以上指標的評價。

      (3)在對不同類型的科技人才進行分類評價時,評價的側重點是有所不同的。對于基礎研究型應注重對其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論文論著情況、產學研合作情況、求知好奇心方面的評價;對于應用研究型應重視對其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論文論著情況、科研試驗情況、知識轉化情況、產學研合作情況、產業(yè)領域影響力方面的評價,尤其應注重創(chuàng)新技能維度的評定;對于技術開發(fā)型應重視對其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所獲專利情況、設計開發(fā)情況、知識轉化情況、求知好奇心、產業(yè)領域影響力指標的評價;對于成果轉化型應注重對其所獲專利情況、知識轉化情況、產學研合作情況、求知好奇心、產業(yè)領域影響力方面的評價。

      本文通過文獻梳理、問卷調查法和德爾菲法,構建了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雖然已經達到本文最初的既定目標,但缺乏實證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通過實證研究將不同類型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和實際的科技人才評價工作相結合,進一步驗證本研究所提出的不同類型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的科學性,繼續(xù)完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注釋:

      ①習近平. 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EB/OL]. (2018-05-29). http://rencai.people.com.cn/n1/2018/0529/c244801-30019627.html

      參考文獻:

      [1]ZHOU K, GAO G, ZHAO H.State Ownership and Firm Innovation in China: An Integrated View of Institutional and Efficiency Logic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17, 62(2): 375-404.

      [2]ROBERT, E, LUCAS et al.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Monet. Econ, 1988(22): 3-42.

      [3]RONDINELLI D A .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 Richard Nelson,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and New York 1993[J].The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1993.

      [4]FURMAN J L , HAYES R . Catching up or standing still?: National innovative productivity among follower countries, 1978—1999 [J]. Research Policy, 2004, 33(9):1329-1354.

      [5]劉穎.構建多元化創(chuàng)新科技人才評價體系[J].中國行政管理, 2019(5): 90-95.

      [6]朱浩.我國科技人才評價的問題與制度建設——以科技人才生態(tài)位為坐標[J].系統(tǒng)科學學報, 2019, 27(1): 77-81.

      [7]蕭鳴政,陳新明.中國人才評價制度發(fā)展70年分析[J].行政論壇, 2019, 26(4): 22-27.

      [8]劉亞靜,潘云濤,趙筱媛.高層次科技人才多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24): 61-67.

      [9]ROTHWELL R . Successful industrial innovation: critical factors for the 1990s[J]. R & D Management, 2010, 22(3):221-240.

      [10] SEN N. Innovation Chain and CSIR [J]. Current Science, 2003, 85(5): 570-574.

      [11]楊忠,李嘉,巫強.創(chuàng)新鏈研究:內涵、效應及方向[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2019, 56(5): 62-70,159.

      [12]張連和.基于科教融合的新型科研機構人才分類評價研究[J].科學與管理, 2018, 38(5): 75-78.

      [13]趙偉,包獻華,屈寶強,等.創(chuàng)新型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3, 30(16): 113-117.

      [14]盛楠,孟凡祥,姜濱,等.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下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建設研究[J].科研管理, 2016, 37(增刊1): 602-606.

      [15]徐國祥.統(tǒng)計預測和決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5: 14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ifi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Chain

      ZHANG Xin1,JIA Yongfei1,SONG Yanjing1,ZHAO Bin2(1.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Jinan 250014, China;2.Heze Campus (Branch) of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Heze 274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vitality of tal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accurat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and orderly classifi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nnovative country.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chain, drawing on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the economic society and the role they play i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divid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to four types: basic research type, applied research typ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ype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type,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Based on innovation knowledge, innovation skills as the core, innovation motivation as the guide, and management ability as the suppor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elphi method,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classification is continuously optimized,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classification is constructed and the weight of each dimension is determined.

      Keywords: innovation chain;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classified evaluation;Delphi method

      猜你喜歡
      德爾菲法科技人才
      十三部門聯(lián)合發(fā)文:進一步激發(fā)女性科技人才創(chuàng)新活力
      科技部等十三部門印發(fā)文件進一步激發(fā)女性科技人才創(chuàng)新活力
      河南省科技人才引進政策比較及建議
      發(fā)揮戰(zhàn)略科技人才在推進高質量發(fā)展中的作用
      沈陽市農業(yè)補貼改革現狀評價及對策研究
      延安時期黨對科技人才的引進
      基于德爾菲法的高校學生黨員質量考核指標體系的構建
      中國煤層氣產業(yè)發(fā)展影響因素分析
      濰坊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社區(qū)護理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
      高要市| 汝州市| 荔浦县| 沛县| 望谟县| 麻阳| 会泽县| 苍山县| 娱乐| 唐海县| 钟山县| 武威市| 孟连| 泸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莱芜市| 文成县| 新蔡县| 揭西县| 仪陇县| 青海省| 阿拉善右旗| 新乡市| 惠安县| 福鼎市| 绥滨县| 漳平市| 闵行区| 玉田县| 平原县| 昌乐县| 阿尔山市| 竹北市| 呈贡县| 利津县| 新蔡县| 武功县| 广昌县| 汽车| 临城县|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