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麗鳳
【摘要】目的:觀察中醫(yī)推拿護理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臨床效果。方法:將80例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納入本次實驗,采用隨機排列表法將其中40例納入對照組,剩余40例納入研究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及護理,研究組采用中醫(yī)推拿護理治療,將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jié)果:觀察組患兒治療有效率為94.8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21%,(P<0.05)。結(jié)論:中醫(yī)推拿護理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借鑒。
【關(guān)鍵詞】中醫(yī)推拿;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176-01
腹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大便性狀改變?yōu)橹饕R床表現(xiàn),并可可伴有發(fā)熱、嘔吐、腹痛等癥狀,極易導致患兒脫水,引起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紊亂,需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重視。目前臨床上采用的西醫(yī)治療方法對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治療效果并不滿意,且容易導致疾病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1]。故我院嘗試對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實施了中醫(yī)推拿護理治療,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效果滿意,現(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將80例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納入本次實驗,采用隨機排列表法將其中40例納入對照組,剩余40例納入研究組,患兒家屬均知曉、同意并愿意配合本次實驗,且已排除細菌性痢疾者、偽膜性腸炎者、霍亂者以及其他類型腹瀉者。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輕度脫水11例,中度脫水5例,未脫水24例;年齡范圍為8個月~6歲,年齡均值為(2.72±0.53)歲;病程范圍為1~7天,病程均值為(3.45±1.12)天;研究組:男23例,女17例;輕度脫水10例,中度脫水5例,未脫水25例;年齡范圍為7個月~6歲,年齡均值為(2.78±0.49)歲;病程范圍為2~7天,病程均值為(3.50±1.09)天。組間基線資料差異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顯示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及護理,即實施飲食治療、糾正患兒脫水癥狀、營養(yǎng)支持,以及采用止瀉類和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藥物進行對癥治療等,治療時向家屬做好解釋工作、安撫好患兒情緒,并密切注意患兒病情變化;研究組采用中醫(yī)推拿護理治療,即首先了解患兒身體狀況,評估實施推拿治療時可采取的力度,其次同樣向患兒家屬做好解釋工作,并通過情志護理安撫好患兒及其家屬的情緒,以便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配合度,推拿時需脫去患兒外衣,在患兒穿著穿棉內(nèi)衣的情況下進行,之后開始正式推拿,即雙手搓熱涂抹凡士林潤滑油后,采用搓、揉、拿、捏等手法對患兒腹部、背部以及脊柱等部位進行推拿治療,推拿時每個手法均實施2-3min,推拿過程中注意掌握好力度,并密切觀察患兒舒適度,避免患兒哭鬧。在推拿護理治療期間,可指導患兒定時定量攝入清淡、易消化、營養(yǎng)均衡的食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療效評價標準為[2]:(1)顯效 大便性狀恢復正常,大便次數(shù)≤3次/天,嗜睡、煩躁、精神萎靡等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2)有效 大便由水狀或稀水樣轉(zhuǎn)變?yōu)楹隣?,大便次?shù)≤4次/天,各種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3)無效 大便性狀、次數(shù)以及臨床癥狀和體征均無明顯改變,甚至病情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和計數(shù)數(shù)據(jù)分別用(x±s)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利用SPSS 18.0軟件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2 結(jié)果
研究組患兒治療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50%,(P<0.05)。見表1:
3 討論
消化不良是引起小兒腹瀉的常見原因之一,不僅影響小兒正常生活,甚至會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產(chǎn)生不利影響,需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西藥是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常用方式,包括促進患兒胃動力藥物以及抑制患兒胃酸分泌藥物等,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兒臨床癥狀,但治療時間長,不易被患兒所接受,且療效并不十分滿意,急需找到更為滿意的治療方法。
本文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兒治療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50%,(P<0.05)。提示中醫(yī)推拿護理治療對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具有更為顯著的治療效果,與王新成觀點一致[3],考慮是因為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主要由小兒脾胃嬌嫩,形氣未充,并在各種因素刺激下引起脾胃氣虛,運化功能失調(diào)所導致。而中醫(yī)推拿可以通過搓、揉、拿、捏等手法來刺激患兒穴位、靜脈及腹部,具有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理患兒氣血和臟腑功能等作用,從而可以達到消積、健脾胃、促進運化功能的作用,進而可以消除患兒腹瀉病因,達到有效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目的[4]。
綜上所述,中醫(yī)推拿護理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效果顯著,易被患兒所接受,值得推廣及應用。不過在臨床應用中同樣要做好對患兒及其家屬的護理工作,提高患兒的舒適度,以便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配合度,進一步提高護理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蘊,于春香,薛惠等.中醫(yī)推拿在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21):116-118.
[2] 程卓.中醫(yī)推拿按摩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124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21(36):129-131.
[3] 王新成.中醫(yī)推拿按摩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68):13333.
[4] 劉玲.中醫(yī)推拿按摩應用于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治療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9):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