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新
(江西省安福縣赤谷鄉(xiāng)人民政府,江西安福 343200)
林木間伐,指的是對密度較大的林木與劣質林木進行采伐,進而為林木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促進林木快速成才。在應用得當的情況下,間伐技術能為林木的生長、林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提供重要動力,但如果在不適宜的時間實施間伐技術,會也對林木的生長發(fā)育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在應用林木間伐技術時,相關人員必須遵循一定原則與技巧。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就間伐技術的作用與應用要點做具體分析。
實踐表明,合理應用間伐技術有利于實現(xiàn)林木速生豐產,推進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首先,科學應用間伐技術有利于優(yōu)化林木樹種結構。森林中樹木品種多樣,樹種結構相對復雜,除了有一些材質較好、經濟價值高的優(yōu)良樹種外,還有一些培育價值低的樹種。這類樹種應用范圍窄,市場價格以及需求量低,培育價值較低。對于這類樹種,相關人員在林木幼齡期間進行間伐,從而給優(yōu)質樹種創(chuàng)造出更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以實現(xiàn)目標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合理應用間伐技術可以提高林木質量。在森林中,若林木種植密度過大,或相關樹木過于高大,則會影響幼小樹苗的生長發(fā)育,使小樹苗應缺少陽光與養(yǎng)料而死亡。因此在森林撫育過程中,工作人員在適當時間對一些劣質林木、生長結構不合理的林木進行間伐,不僅可以改善樹木的生長狀態(tài),還能優(yōu)化其他林木的生長環(huán)境,從而提升林分質量與林木質量,有效改良森林景觀[1]。
2.1 遵循一定原則在應用間伐技術時,工作人員應當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結合當地的氣候、土壤、水分等特征,結合林木品質、生長習性以及整體的造林目標選擇需要間伐的樹種,從而保證森林樹種結構合理。另外,在進行林木間伐時,工作人員應當遵循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協(xié)調原則,以保證林木間伐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完成林木間伐后,應及時完成木材的收集、運輸與加工使用等,避免造成材料浪費。
2.2 科學確定間伐時間在確定間伐時間時,種植人員應綜合考慮林木年齡、間伐目的、間伐成本等各因素,科學選定出合理的間伐時間,以實現(xiàn)目標效益的最大化。在確定何時開始間伐時,工作人員首先需考慮間伐的主要目的、間伐后想要獲得的效果等。如間伐的目的是提高林分質量,那么選擇在林木的休眠季間伐最為適宜;但如果進行間伐的主要目的是調整樹種結構,則需將間伐時間確定在林木生長季。其次,選擇間伐時間時還應考慮林木的種類以及年齡等。一般情況下,林木年齡不同、品種不同,最佳間伐時間也有所不同。如果林木的年齡在20~40 a,那么最佳的間伐時間是在林木成熟前。從林木間伐成本角度考慮,應將林木間伐時間確定在休眠季節(jié),以減少不避要的損耗與浪費。
2.3 合理選擇間伐木在林木間伐作業(yè)中,主要的間伐對象還是一些品種低劣、長勢差、經濟價值低的林木。但如果伐掉相關樹木不利于水土保持與增強土壤肥力,在間伐時工作人員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保留措施。此外,工作人員還需及時伐去感染病蟲害的林木,有效防止病蟲害大范圍爆發(fā),確保整個森林環(huán)境的健康安全。最后,在制訂間伐方案時還需全年檢查待間伐林木上是否有動物巢穴等,若動物在樹木上筑巢,則要考慮保留該樹木[2]。
2.4 嚴格控制間伐過程為確保最終間伐效果,在進行間伐前相關工作人員應做好技能培訓與提升工作,確保間伐人員熟悉間伐流程,了解森林樹種構成,具有較高應變能力與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根據實際情況科學、靈活間伐。其次,在間伐過程中,間伐人員也需根據實際情況科學設計間伐方案,合理控制間伐強度,以保證最終的間伐效果。一般情況下,進行林木撫育性間伐時,整個間伐作業(yè)分為3個階段,第一次間伐強度與第二次間伐強度應控制在70%~80%。在采伐過程中,工作人員需及時做好伐倒木的收集與運輸工作,保持工作場地整潔有序,也確保木材能夠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在實施林木間伐作業(yè)前,林場需要與承包方簽訂合同,確保在具體作業(yè)過程中承包方能嚴格按照合同內容完成林木采伐、運輸以及造材等工作,從而提升林木間伐的有序性、規(guī)范性[3]。在以往的間伐作業(yè)中,時常會出現(xiàn)承包方不規(guī)范作業(yè)或使用非專業(yè)工具等情況,導致林木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受到影響。因此在林木間伐作業(yè)中,林場還需采取有效手段加強對承包方的監(jiān)督與管理,以保證工作質量與效率。
科學應用間伐技術有利于改善林木生長環(huán)境、提高林木生長質量。因此,在進行林木間伐時相關單位與人員應結合當地自然環(huán)境特征、森林樹種結構、林木年齡以及間伐目的等科學確定間伐時間、間伐對象,讓間伐技術得到合理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