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延華 楊亞楠 馮 聰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龍江韓氏婦科是近代醫(yī)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流派,歷經180余年相傳,名醫(yī)輩出。韓氏謹遵古訓,精研醫(yī)道,傳承不忘創(chuàng)新,將理論與實際病癥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術思想,尤其在診治月經病、不孕癥、胎孕疾病等方面療效尤為顯著。
妊娠ABO溶血癥是孕婦與胎兒之間因血型不合而產生的免疫反應,屬同族免疫疾病-母兒血型不合病之一,是發(fā)生胎兒、新生兒溶血性疾病的重要病因[1]。發(fā)生在我國的妊娠ABO溶血病例數約占母兒血型不合病例總數的90%[2]。本病易引起胎兒溶血性貧血等血液病,心臟、肝脾系實質病變,最終導致胎死腹中;新生兒患病主要表現為黃疸、智力發(fā)育和神經功能的異常。本病屬西醫(yī)學難治性重疾,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注射D免疫球蛋白、血漿置換、貧血嚴重者給予輸血治療,甚者須引產,終止妊娠[3]。西醫(yī)療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癥狀,但是在降低孕婦血清抗體效價方面其優(yōu)勢卻不如中醫(yī)藥,且中醫(yī)治療能夠發(fā)揮辨證論治、病癥結合的特色,臨床療效顯著?,F將龍江韓氏婦科辨治妊娠ABO溶血的臨床經驗介紹如下。
中醫(yī)古籍中雖無妊娠ABO溶血的記載,但根據其病癥特點,可將其歸屬于中醫(yī)“胎漏”“胎動不安”“滑胎”“胎黃”等范疇[4]。
1.1 脾腎虧虛,載養(yǎng)失宜 腎為先天之本,婦人受妊,重在腎旺以攝精?!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云“腎者主蟄,精之處也”[5]39?!鹅`樞·本神》亦云“生之來,謂之精”[6]。說明腎藏精,人始生,先成精?!陡登嘀髋啤穂7]曰:“夫胎也者,本精與血之相結而成,逐月養(yǎng)胎,古人每分經絡,其實均不能離腎水之養(yǎng)”。腎藏精,精血互生,為沖任之本,是人體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根本,直接為胎孕的發(fā)育提供物質基礎。腎在五行中屬水,腎精即腎陰,腎中真陰逐漸化生,腎精得以充實。陰陽互根,用陽和陰,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腎陰腎精的施化須賴腎陽的溫煦推動。故腎主生殖,精足則胎安。脾為后天之本,五行中屬土,中央土以灌四旁而能長養(yǎng)萬物,胎之濡養(yǎng)依賴母之脾土輸氣于子使其強壯。而這實質上又是指脾生化氣血的功能。脾居中焦,倉廩之官,欲補氣血,先建中州,脾氣健旺,生血有源,為孕后養(yǎng)胎提供最基本的物質。正如《胎產心法》中所說:“胎氣本乎血氣而長?!碧ンw的滋長賴于后天脾胃氣血的源源化生,孕后沖任之血下養(yǎng)胎元,氣血充盈,胎體得養(yǎng)。故腎旺能蔭胎,脾足則養(yǎng)胎,脾腎為生命活動的根本,二者充足,陰精氣血旺盛,則胎兒的生長發(fā)育正常。胎之養(yǎng)在脾腎,而其載也不離脾腎。腎系胞脈以固胎,《婦科集略》言:“女子腎臟系子胎,是母之真氣,子之所賴也?!蹦I氣充實,則系胎有根。此外,《臨證指南醫(yī)案》[8]提出“胎氣系于脾”。脾氣主升,能穩(wěn)固胎元安其位。這均說明脾腎之氣對固攝胎元的重要性,若脾腎氣損,無力維系胞胎,則胎無所附而易墮。
1.2 脾腎虧虛,濕毒自生 腎主水,為水臟,主管體內水液代謝。陽化氣,陰成形,若腎不氣化,陽不溫煦,腎陽氣化功能失調,則水液代謝障礙而致內濕形成?!端貑枴ぶ琳嬉笳摗穂5]334云“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脾能運化水液,氣不足則變?yōu)樗?,脾氣不足,行津功能下降,加之脾陽不振,溫煦無力,土不制水,聚而成濕。機體濕毒內蘊,久則化熱而成胎毒;且婦人孕后陰血下聚養(yǎng)胎,導致氣旺血熱,加重毒邪的程度。
綜上,韓氏認為婦人以血為本,以血為用,而氣又能生血,氣血互用為人之所有。胎于母腹中以氣載之,血養(yǎng)之[9],氣血合,則胎體載養(yǎng)得宜。若脾腎虧虛,精血不足,沖任之血不得充實胞脈以養(yǎng)胎;脾腎氣損使胎系無源,最終導致胞胎失于安養(yǎng)?!罢龤獯鎯龋安豢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脾腎本已虛,機體自我保護能力下降,脾腎更虛,邪毒乘虛而入,傷及沖任,損及胎元,則致固攝無力,載養(yǎng)失宜,遂發(fā)為本病。所以韓氏認為本病發(fā)生的關鍵機理在于脾腎虧虛為本,濕熱毒邪為標。
對于本病的治療,韓氏謹守病機,重點考慮從增強免疫出發(fā),確立以補為要佐以清法,治以補腎健脾安胎為主,清熱解毒利濕為輔,以韓氏驗方加味育陰湯為主方[10]。原方藥物包括熟地黃、白芍、山茱萸、山藥、續(xù)斷、桑寄生、海螵蛸、龜甲、牡蠣、杜仲、女貞子、枸杞子、菟絲子、甘草。方中熟地黃直入腎,滋補腎水,益精填髓,且《本草分經》[11]中明確提出熟地黃“入足三陰經……亦補脾陰”,補腎益脾而無膩滯之弊,對胞胎的滋養(yǎng)有著特殊的意義?!渡褶r本草經》中稱杜仲“補中,益精氣,堅筋骨”[12],認為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重要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杜仲還可抑制炎癥因子生成[13],對于妊娠ABO溶血中濕毒的產生能夠起到清除作用。續(xù)斷、槲寄生為韓氏常用的補益肝腎藥對,能夠補而不滯,二者還可增強免疫調節(jié)。山藥、山茱萸補脾益腎,脾健化濕毒,腎足精血生。枸杞子、女貞子為益腎良藥,二者共用發(fā)揮增強免疫、促進造血的功效。白芍養(yǎng)血和營,《日華諸家本草》記載“白芍益氣補虛,治婦人胎前產后等一切諸疾”。龜甲、牡蠣為血肉有情之品,有厚味填精療虛之用,脾腎合治。菟絲子能夠平補肝脾腎,正氣足則免疫力提高,脾氣健運而毒邪去。甘草有廣泛解毒作用。治療妊娠ABO溶血時,韓氏在此方基礎上施以臨證化裁,加垂盆草、銀花、連翹、黃芩四藥。垂盆草清利濕熱、解毒,銀花、連翹清解熱毒,黃芩既能清熱又能安胎,四藥合用對免疫性抗體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諸藥配伍嚴謹,用藥精良,一補一清,相得益彰。此外,韓氏還意識到了情志因素對疾病的重要影響。由于孕后氣血專于養(yǎng)攝胎兒,易造成整體血氣失和,再加上患者精神緊張,對疾病的焦慮恐懼感,二者常相互影響加重疾病。故治療時韓氏會時常囑咐患者采取一些情志療法,如以情勝情療法、幽默療法、音樂療法等,做到欲治其疾,先治其心。
腎精虧虛腰府失養(yǎng)而腰痛甚者,加狗脊、骨碎補補腎強腰膝;陰道見少量流血者,加阿膠珠、地榆炭,因炭類藥過用留瘀,故血止則停用地榆炭;脾失健運納差者,加砂仁、陳皮健脾和胃,此外砂仁兼有安胎之功,陳皮在眾藥之中又可發(fā)揮補而不滯之效;若心神失養(yǎng),心悸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柏子仁養(yǎng)血寧心安神;若陰虛內熱者,加牡丹皮、地骨皮涼血退虛熱;若血虛津虧,腸燥干結,便秘嚴重者酌加火麻仁、郁李仁養(yǎng)血潤腸通便。
上工之圣在治未病,疾病的發(fā)生關鍵在于體內正氣虧虛,正不勝邪。未孕前補脾益腎,調補氣血,再以厚味補益臟腑精氣,且要做到恬淡虛無,調節(jié)情志,以此固護正氣,增強抗邪能力,則百病不生。正如《內經》云:“真氣存內,病安從來?!?/p>
翟某,女,25歲。2018年4月17日初診。
自述妊娠16周加6天,經本院檢查患有ABO溶血癥,抗體效價測定1∶760。要求中藥保胎治療?,F癥見:腰痛,倦怠乏力,偶有便秘。既往有ABO溶血史,孕2流2,腰椎間盤突出史。超聲顯示:低置胎盤。舌淡、體大、苔薄白,脈滑。中醫(yī)診斷:胎動不安(辨證屬脾腎虧虛,熱毒內蘊)。西醫(yī)診斷:妊娠ABO溶血。治以補腎健脾安胎,清熱解毒利濕。以加味育陰湯化裁。處方:
熟地黃20 g,續(xù)斷20 g,槲寄生20 g,女貞子15 g,枸杞子20 g,白芍30 g,山茱萸15 g,煅牡蠣15 g,生杜仲20 g,菟絲子30 g,垂盆草15 g,金銀花15 g,連翹15 g,狗脊20 g,陳皮15 g,升麻15 g,黃芪15 g,五味子15 g。7劑,水煎,每日1劑,早晚分服。同時予以中成藥滋腎育胎丸。囑患者連續(xù)服藥1月余,復查ABO溶血值,并告知患者平時放松精神,不要過度緊張,多聽一些輕音樂。
4月25日二診:自訴服藥后腰疼稍有緩解,無其余不適。故本次守上方繼服15劑。
5月14日三診:患者服藥近1月,復查抗體效價測定1∶258,明顯下降,且服藥后患者諸癥好轉,復查B超顯示胎位稍上移,現癥見:大便干,小腹墜脹。本次守上方加郁李仁15 g,繼續(xù)服用15 劑。囑患者臥床休息,調節(jié)情志,忌劇烈運動。
5月31日四診:患者服藥后自測ABO溶血值明顯下降,現在抗體效價測定為1∶192。諸癥明顯好轉,稍有咳嗽,分析婦人孕后陰血下聚養(yǎng)胎,陰虛尤甚,虛火上炎灼傷肺津,故患者偶有咳嗽,本次治療守上方加麥冬10 g、百合10 g,以養(yǎng)陰潤肺、清心除煩。
6月18日五診:諸癥基本消失,本次抗體效價測定值為1∶30,已達正常范圍。遵循“中病即止”的用藥原則,囑患者停藥觀察。后隨訪,患者告知已于9月24日順產一男嬰,母子健康。
按:本案為妊娠ABO溶血癥的典型病例,患者以妊娠16周加6天,抗體效價測定1∶760來診。該患者曾有兩次不良妊娠史,本次妊娠十分緊張,有一種恐懼感。韓氏了解患者病史,結合現有癥狀,如腰痛、倦怠乏力及舌脈,治擬健脾益腎,佐以清熱解毒法,以育陰湯加減。由于患者兼有低置胎盤癥,故藥用黃芪、升麻、五味子益氣固沖、升提安胎。本病例用藥準確,以此調理數月,病獲痊愈。
韓氏認為ABO溶血癥的病機總屬本虛標實,以脾腎虧虛為本,濕熱毒邪為標,屬虛實夾雜之證。治療時遵循“治病與安胎并舉”的原則[14],尤為重視妊娠期疾病與脾腎的關系。祛邪于扶正之中,邪去而不傷正。同時配合情志療法[15],注重自身調養(yǎng),做到治病求本,標本兼顧。臨床療效頗佳,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