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在“文選型”教材編選理念下,教材專家是要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一篇”選文的學習,引導學生走向更多的“這一類”文章的閱讀。但是,在教學現(xiàn)實中,往往出現(xiàn)教師只教教材而不用教材去教的情形,閱讀停留在了教材的“這一篇”上。這樣的閱讀教學不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也不能達成提升閱讀品質,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在圖書目錄形態(tài)中,有一類書目區(qū)別于鴻篇巨制的“整體型”書目,其往往以文學性極強的短篇小說、散文、詩歌等為編選對象結集而成,在書目形態(tài)上可稱為“選集型”書目。這種“選集型”書目與當下“文選型”高中語文教材在選文形式上有極大相似性,由于“選集型”書目選文短小,在閱讀時間和閱讀難度層面對學生的要求低于“整體型”書目,備受教師和學生閱讀喜愛。如何基于選集中的一個篇目引導學生閱讀整本“選集型”書目,是當下閱讀教學走出“山窮水盡疑無路”時須思考的問題。而“群文閱讀”教學理念無疑為我們開闊閱讀境界提供了可選擇的路徑。
一、群文閱讀視野下“選集型”書目及其特點
1.群文閱讀組元方向及基本課型
在系統(tǒng)論思想看來,處于系統(tǒng)性或整體性的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組成的,這些部分在系統(tǒng)或者整體內往往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具有整體有機聯(lián)系性。群文閱讀教學正是基于這一思想,著眼于單篇選文特點,有原則地聚合多篇或一組文章,找到多個文本內在的關聯(lián)點,或者關注到文本之間的差異性,引導學生閱讀行為從讀懂“這一篇”走向讀通“這一類”。
群文閱讀教學要將一些文本變成聚合“一類”文本閱讀的“群文”,組元至關重要。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已經凝練形成了相同主題、相似內容、相似形式、同一作者、同一作品等方向。群文閱讀視野下“選集型”書目閱讀教學組元可借鑒使用。此外,在文本組元方向及文本確定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文本內容特點為依托選擇課型,如舉一反三、求同存異、以文解文、綜合路徑等已經成熟的基本課型可供我們選擇。系統(tǒng)論關照下的群文閱讀兼顧閱讀教學課內精讀引導和課外統(tǒng)整全書兩個“陣地”,統(tǒng)籌了選文的“一篇”和整本書的“一類”兩種類型,為“選集型”書目教學提供了思路。
2.群文閱讀視野下“選集型”書目的特點
在表現(xiàn)形式上,“選集型”書目具有選集內單篇文本存在獨立性的特點。因為“選集型”書目往往是同一作家作品的結集或者不同作家同一體裁作品的結集,從結集的作品來看都是存在于選集之內的獨立文本形式。
在內容聚合意義上,“選集型”書目又具有全書篇目之間的統(tǒng)整互聯(lián)性?!斑x集型”書目內部每一個單篇文本都是構成選集不可分割的部分,因選集編選標準或風格直接決定入選的單篇文本是要為整本書編選標準或風格一致性服務的,而單篇同樣是要服務于整本書風格大體一致性的。從整體性角度來看,“選集型”書目就是單篇內容有原則的聚合,體現(xiàn)了全書內容內在的統(tǒng)整性。
二、群文閱讀視野下“選集型”書目教學策略的構建
1.基于單篇進行深度研讀
在“選集型”書目中,構成選集的是單篇文本,也就是說,在“選集型”書目中,單篇組合是選集成為整本書的基礎,對單篇文本的研讀就成為是走向對“選集型”書目閱讀的重要“這一篇”。在“選集型”書目中,“這一篇”重要文本是系統(tǒng)中的單一篇目,它往往和書目中前后單篇存在著系統(tǒng)上的關聯(lián)性。因此,對“這一篇”深入研讀,就是對單篇文本本身內容進行深度通透的“自為性”封閉式解讀,在解讀單篇文本中確立“這一篇”在“選集型”書目中的內容占位,從而為一類文本基于一定議題的組合閱讀提供閱讀基礎。
我們以“選集型”書目《古文觀止》的閱讀為例來說明對單篇深入研讀。該書是比較適合高中學生閱讀,并可以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選集型”書目,書中有一個單篇《鄒忌諷齊王納諫》,深入探究“這一篇”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一篇”為我們呈現(xiàn)的是“說諫”藝術。基于這樣的定位,我們需要深入研讀并探究文本中鄒忌的說諫藝術,即由己及國、以喻醒人、含蓄委婉等。再如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彷徨》中收入了《祝?!芬晃?,我們探究“這一篇”就會為小說中祥林嫂的悲劇人生而悲傷,基于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我們需要深入探究“這一篇”中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或者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原因。這樣的深度探究“這一篇”的主題將其在“選集型”書目中的占位提供預知基礎。
2.生成議題進行多文本組合閱讀
基于群文閱讀的“選集型”書目教學,對選集中單篇進行探究,不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我們需要在對“這一篇”進行深入探究的基礎上整合書中其他單篇文本,如基于對語言、主旨、形象和手法等的梳理和整合,逐步引導學生走向對“這一類”文本的閱讀。只有當閱讀從“一篇”走向“一類”時,才能豐富閱讀內容,幫助學生拓寬閱讀視野,最大程度提高閱讀教學品質。群文閱讀的要義正在于通過對“這一類”文本的閱讀,在對多文本語言多樣性的理解和感悟中,進行求同探異的比較閱讀,發(fā)展學生的聚合和發(fā)散思維。
從“這一篇”到“這一類”,再到整本書,是需要閱讀抓手的,如果說群文閱讀教學是對高階思維的發(fā)展,那么生成閱讀議題就是對高階思維活動定下明確目標,就是確立以文本閱讀為主要言語實踐活動的抓手?!斑x集型”書目教學從“一篇”深讀走向“一類”通讀的關鍵是閱讀教學議題的生成。簡而言之,議題就是在我們通讀全書基礎上選擇并最終確定一個能統(tǒng)攝一組文本或多文本閱讀的話題(問題),從而使得閱讀教學達到一個問題串起多個文本閱讀效果。議題的確定需要基于“這一篇”的核心話題,對選集里其他文本進行前后關聯(lián)性質的整合。
3.求同探異進行全書拓展閱讀
在基于議題的多文本組合閱讀之后,學生已熟悉了選集中單篇文本內容,整本書閱讀教學不能就此打住,需要向言語思維發(fā)展、審美發(fā)現(xiàn)與鑒賞的“富礦區(qū)”掘進,而最好的掘進方式就是基于選集進行延伸拓展閱讀。有了前期單文本深度研讀和多文本組合閱讀,對“選集型”書目進行延伸拓展閱讀可謂水到渠成。對“選集型”書目延伸拓展閱讀不僅是要將單篇讀懂,而且要將“一類”文本讀通,達成通過“一類”文本閱讀發(fā)展學生言語思維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效果,所以“選集型”書目延伸拓展的基礎仍然是議題。只是相較而言,在熟悉單篇文本基礎上生成議題比初次閱讀選擇議題要更容易一些,對文本進行組合閱讀探究的難度相對會降低。
如何對“選集型”書目進行拓展延伸閱讀教學呢?一方面,需要基于教師對“選集型”書目內全部單篇文本通讀,選擇多個文本中議題有相似性或共通性話題,即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順利整合多個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使之形成完整的意義和貫通的線索,引導學生在選集內多文本組合閱讀中發(fā)展聚合思維,比如以《祝福》《孤獨者》《在酒樓上》三個篇目中祥林嫂、魏連殳和呂緯甫的命運為切入點,確定“《祝?!贰豆陋氄摺贰对诰茦巧稀分蟹纯拐攥F(xiàn)象的相同特點”這一議題,引導學生基于發(fā)展聚合思維的深度閱讀活動。再如,我們可以將《祝?!贰睹魈臁贰峨x婚》三個篇目中的女性進行比較閱讀,生成“《祝?!贰睹魈臁贰峨x婚》中女性的悲慘命運”這一議題。另一方面,以師生的閱讀體驗為基礎,進行跨選集的多文本組合閱讀教學,以此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以魯迅的小說閱讀為起點,我們可以確定“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分析”“魯迅小說中女性的悲慘命運探究”“魯迅小說中看客的形象與中國人的劣根性”“魯迅小說中的敘述視角”等議題,將《吶喊》和《彷徨》兩個“選集型”書目中的單篇組合在一起,實現(xiàn)從一本書閱讀和另一本書閱讀關聯(lián)對接的跨文本式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選集型”書目雖不像“整體型”書目那樣對文本整體閱讀感知要求高,但整個閱讀教學過程還是要貫穿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否則就沒有學生對基于議題的閱讀實踐活動的深度參與,就不能達成促進學生聚合發(fā)散思維發(fā)展的目標。不論“選集型”書目內的多文本組合閱讀,還是“選集型”書目之間跨文本的組合閱讀,都要做到基于議題進行全書延伸拓展,在前后關聯(lián)中指向多維聯(lián)系、異同比較等高階思維發(fā)展的深度閱讀,這將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綜上,單文本深度研讀、多文本組合閱讀和延伸拓展閱讀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構成了螺旋上升的“選集型”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從單文本到多文本再到跨文本,群文閱讀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顯示了其作為促進學生語文學習關鍵能力提高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基于2017年版課標的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構建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Z04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通聯(lián):甘肅臨洮縣文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