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悅
前陣子,腸胃病犯了,去看醫(yī)生。
經(jīng)過一番折騰,得出的結(jié)論是,吃得太好了,得降低“標準”。比如,一道菜經(jīng)過好幾道程序,味道是好了,營養(yǎng)卻流失了大部分;還有米,越是精米,殼剝得越干凈,營養(yǎng)也就越少。這樣高標準、低營養(yǎng)的生活,過久了,怎么可能不出問題?
出了醫(yī)院,聽醫(yī)生的囑咐,四處去找粗米。可再貴的米都有地方找,唯獨粗米卻無處尋。跑了大半個城,人家都說,這年頭,哪兒去找粗米?也是,以前常去的糧站,如今都收得差不多了,哪兒還有賣粗米的?
最后,還是母親得知后,從鄉(xiāng)下種稻的人家里,直接買來好幾大袋。母親說,那些種稻的人家呀,每年收成后,一車車的稻谷運到城里,做成了精米??蛇@些人家里,永遠留的都是粗米。他們知道,粗米養(yǎng)胃,這是城里人難以體會的。
越是“高大上”,越容易出問題。身體上是如此,心理上何嘗不是?
我還記得年輕時,那會兒生活苦,一日三餐,除了稀粥,還是稀粥。干一會活兒,人餓得直冒冷汗。要能吃一碗干飯,足夠讓人幸福好幾天的。那會兒,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干活兒。腦子里,根本也沒心思,去想其他的事兒。
反倒是如今,生活好了,種種稀奇古怪的病,層出不窮。就好像抑郁癥,成了都市里的常見病??稍谶^去,真要有了這樣的病,一碗熱乎乎的干飯,就能治好。
說到底,日子好過難過,全在一顆心。平凡日子里,鍛煉出來的,大多是心眼大的人。除了吃喝拉撒,頂多整點興趣愛好,其余的一概不去想,想了也沒用。有這么一顆心,那就是福氣,勝過金山銀山。
而日子過不好的人,物質(zhì)上大多不見得差到哪里去!其實,有時恰恰相反,日子太好了,于是心也變得更敏感。終日想的凈都是自個兒沒有的。于是,由敏感而入郁悶,久而久之,也就有了心病。
照這么看來,物質(zhì)也好,精神也罷,所謂的“優(yōu)等”,真不是啥好事兒。反之,有一顆“劣等”的心,把諸事看淡,看輕,這樣才更養(yǎng)人,也更養(yǎng)心。
(常朔摘自《農(nóng)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