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啟華,黃瑤,姜愛琴,徐軍,張文旻,陳智芳,賀書婷
(江西省鷹潭市人民醫(yī)院,鷹潭 335000)
新生兒呼吸暫停(AOP)是新生兒的常見危重癥之一,尤其多見于早產(chǎn)兒,缺氧超過1min可導致患兒腦缺氧損傷,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不可逆?zhèn)Γ踔涟l(fā)生猝死[1]。因此,及時、有效處理AOP對患兒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甲基黃嘌呤類藥物是目前臨床上治療AOP的首選藥物,能有效降低呼吸暫停的發(fā)生頻率[2]。枸椽酸咖啡因一種新型的甲基黃嘌呤類藥物,可降低AOP正壓通氣及氧療時間,其效果已經(jīng)得到了臨床學者一致認可,但對其最適合劑量仍存在爭議[3]。本研究通過分析不同劑量枸櫞酸咖啡因治療AOP的療效和安全性,旨在確定其最佳劑量,為該療法的應用提供臨床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AOP患兒96例,隨機分為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各32例。低劑量組中男18例、女 14 例,胎齡 26-34(31.27±4.53)周,出生體質量1200-2450 (1781.77±275.46)g; 中劑量組中男 17例、女 15 例,胎齡 27-34(32.19±4.07)周,出生體質量 1250-2400 (1837.51±296.37)g; 高劑量組中男16 例、女 16 例,胎齡 26-34(31.80±4.53)周,出生體質量 1300-2500(1808.23±263.61)g。3 組患兒均符合原發(fā)呼吸暫停的診斷,胎齡≤34周,出生體重≤2500g,出生后7d發(fā)病,患兒家屬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顱內出血、呼吸窘迫綜合征等疾病引發(fā)的繼發(fā)性呼吸暫停,根據(jù)臨床癥狀結合影像學檢查或實驗室檢查確診合并原發(fā)性肺部疾病、遺傳代謝性疾病及嚴重畸形如呼吸系統(tǒng)畸形、心血管畸形等。3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 1)。
表1 3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
表1 3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
組別 n 性別(男/女) 胎齡(周) 出生體質量(g)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32 32 32 18/14 17/15 16/16 31.27±4.53 32.19±4.07 31.80±4.53 1781.77±275.46 1837.51±296.37 1808.23±263.61
1.2 方法 3組患兒均置于暖箱,予心電監(jiān)護、面罩供氧、抗感染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支持治療。若發(fā)生呼吸暫停,即予足底彈射、拍背、睡水床等觸覺刺激。3組患兒均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枸櫞酸咖啡因注射液(商品名:倍優(yōu)諾;批準文號:H20130109;生產(chǎn)廠家:意大利Alfa Wassermann SpA;規(guī)格:20mg/支)治療,負荷量為 20mg/kg 靜脈滴注,24h后低劑量組予維持量5mg/kg、中劑量組予維持量10mg/kg、高劑量組予維持量15mg/kg持續(xù)靜脈滴注,1次/d。3組患兒均持續(xù)用藥5d。
1.3 觀察指標 ⑴呼吸暫停相關指標:包括發(fā)作次數(shù)、發(fā)作持續(xù)時間、消失時間;⑵臨床療效:參照新生兒呼吸暫停療效標準進行評價[4]。用藥72h后呼吸暫停次數(shù)減少≥90%為治愈,用藥72h后呼吸暫停次數(shù)減少75%-89%為顯效,用藥72h后呼吸暫停次數(shù)減少50%-74%為有效,用藥72h后呼吸暫停次數(shù)<50%或增加為無效。⑶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心動過速、喂養(yǎng)不耐受、血壓下降、高血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P<0.05 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1 3組患兒呼吸暫停相關指標比較 高劑量組發(fā)作次數(shù)、發(fā)作持續(xù)時間、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低于中劑量組和低劑量組(P<0.05),中劑量組上述指標均明顯低于低劑量組(P<0.05)。見表2。
表2 3組患兒呼吸暫停相關指標比較()
表2 3組患兒呼吸暫停相關指標比較()
組別 n 發(fā)作次數(shù)(次)發(fā)作持續(xù)時間(s)癥狀消失時間(h)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32 32 32 6.58±0.96 4.27±0.84 2.05±0.71 19.65±5.16 13.94±3.38 8.21±2.70 37.96±8.05 28.58±6.34 20.21±5.73
2.2 3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高劑量組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中劑量組和低劑量組(P<0.05),中劑量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低劑量組(P<0.05)。見表3。
表3 3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
2.3 3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3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3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AOP常見于胎齡小于34周、體質量小于1800g的早產(chǎn)兒,如不及時處理可能對患兒產(chǎn)生嚴重傷害,導致大腦和其他全身重要臟器缺氧壞死,甚至出現(xiàn)急性猝死的現(xiàn)象。合理、有效地治療AOP對提高患兒治愈率、改善遠期預后至關重要。
甲基黃嘌呤類藥物屬非選擇性腺苷受體拮抗劑,是目前臨床上治療AOP的主要藥物。枸櫞酸咖啡因為甲基黃嘌呤中的一種,國際上推薦其為治療AOP的首選藥物[5]。它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劑,與茶堿類作用機制相似,但咖啡因給藥后能更快速進入腦部、半衰期長、安全劑量范圍廣,因此能更為有效刺激和興奮呼吸中樞乃至大腦皮層,且不良反應少、安全范圍大[6]。
我國2013年引進枸櫞酸咖啡因,由于治療開展時間尚短,研究資料較少,臨床學者對枸櫞酸咖啡因治療AOP的最佳劑量仍存在爭議。美國FDA推薦治療AOP的枸櫞酸咖啡因維持量為5mg/kg[7],但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大劑量比小劑量用藥可更為有效地緩解AOP患兒呼吸暫停、心動過緩等,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8]。近年來臨床試驗證實,枸椽酸咖啡因屬于甲基黃嘌呤類藥,大劑量應用更有利于發(fā)揮其生物學作用,一方面可更有效地刺激AOP患兒呼吸中樞的興奮度,降低體內CO2及H2濃度,改善中樞系統(tǒng)吸氣及通氣量,起到緩解呼吸抑制作用;另一方面還能更好的通過血腦屏障,顯著降低β-內啡肽的濃度,從而降低其活性,改善中樞系統(tǒng)吸氣及通氣量,減輕呼吸抑制[9]。本研究將AOP患兒根據(jù)其維持量的不同分為低劑量組(5mg/kg)、中劑量組 (10mg/kg)、高劑量組 (15mg/kg),結果顯示高劑量組發(fā)作次數(shù)、發(fā)作持續(xù)時間、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低于中劑量組和低劑量組(P<0.05),中劑量組上述指標均明顯低于低劑量組(P<0.05),提示相較于低劑量和中劑量,高劑量枸櫞酸咖啡因能更為顯著地減少呼吸暫停發(fā)作次數(shù)及持續(xù)時間,改善臨床癥狀;高劑量組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中劑量組和低劑量組(P<0.05),中劑量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低劑量組(P<0.05),進一步表明高劑量用藥能提高臨床療效,有利于患兒的早期康復。此外,3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高劑量用藥并會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具備一定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相較于低劑量和中劑量,高劑量枸椽酸咖啡因治療AOP療效更為顯著,能有效改善呼吸暫停癥狀,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