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毅 吳康瑞 葉蕾
第二次國際干眼研討會于2017年夏季報告提出了干眼(dry eye,DE)的一個新定義:DE是一種多因素的眼表疾病,其特征是淚膜穩(wěn)態(tài)喪失,伴有眼部癥狀,其中淚膜不穩(wěn)定和高滲透壓、眼表炎癥和損傷以及神經感覺異常具有致病作用[1]。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表明,DE的患病率為5%~35%,女性和老年人患病率更高[2]。此外,不良生活習慣和平均預期壽命的增加將促使其發(fā)病率升高。DE是以淚膜不穩(wěn)定和淚液高滲為特征,以視力下降、眼部干澀、異物感、燒灼感為臨床表現(xiàn)的常見眼部疾病。其癥狀是主觀的,在特殊環(huán)境中會加重,如風暴露、干熱、低濕度、配戴隱形眼鏡(contact lenses,CL)以及吸煙等。然而,目前尚無治愈該疾病的方法,治療目標往往是緩解DE的癥狀。
1.1 瞼板腺功能障礙瞼板腺(meibomian glands,MGs)埋藏于上下瞼板之中,并開口于瞼緣,排出的脂質分泌物形成淚液的表層,脂質成分可防止淚液過度蒸發(fā)。瞼板腺功能障礙(meibomian glands dysfunction,MG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顯著的不良影響。它是蒸發(fā)型DE的主要原因,因為MGs腺體在向淚膜提供脂類方面起重要作用,這有助于延緩淚液從眼表蒸發(fā)[3]。2011年,MGD國際研討會將其定義為一種慢性、彌漫性的MGs異常,其特征為MGs終末導管阻塞和(或)MGs分泌物的質和(或)量的變化[4]。這種病理改變的可能原因是由于終末導管阻塞,腺體分泌物繼發(fā)的MGs淤滯,以及利于細菌生長的MGs炎癥。這可能會導致眼瞼的共生細菌釋放更多的酯酶和脂肪酶。由于這種酶的增加,細菌會改變瞼脂的黏度,導致MGs內進一步淤滯。MGs缺失或MGD及其產生的游離脂肪酸反過來會導致炎癥和角化過度[5]。再者,異常的瞼脂也會降低淚膜的脂質水平,進入DE的惡性循環(huán),其中脂質淚膜缺乏還會促進淚液蒸發(fā)、淚液滲透壓增高,并增加眼表炎癥、眼表上皮損傷和不適的敏感性。有流行病學調查表明,MGD影響4%~20%的白種人和60%以上的亞洲人[6]。此外,慢性炎癥可引起MGs繼發(fā)性功能障礙,導管上皮角化過度、分泌減少,其次是瞼緣炎、瞼板炎、松弛癥、毛細血管擴張癥和眼瞼不規(guī)則[7]。如酒渣鼻是一種影響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其眼部表現(xiàn)可能與皮膚表現(xiàn)相關或獨立出現(xiàn)。眼型酒渣鼻的主要缺陷是MGs炎癥,腺體孔擴張和阻塞,導致慢性功能障礙[7]。慢性炎癥刺激炎性細胞釋放細胞因子和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MMP),可導致眼表損傷。隨后,點狀角膜病變和外周角膜的淺表血管化也十分常見[8]。
1.2 老化和淚腺功能障礙DE的另一個主要危險因素是年齡。流行病學研究指出,DE患病率在50歲以后每5 a增加1次,女性比男性患病率更高[9]。DE患者在MGs的缺失面積及腺管缺失根數(shù)方面具有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的趨勢,在淚膜破裂時間方面具有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的趨勢[10]。此外,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慢性病在老年群體中的廣泛流行,老年人已成為慢性病用藥的主要群體[11]。慢性病全身用藥,如抗抑郁藥、利尿劑、多巴胺等,會影響淚腺分泌。如β受體阻滯劑、α-腎上腺素能和前列腺素可減少淚液的分泌。這些藥物對眼有慢性刺激作用,進而破壞淚腺表面的完整性[12]。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周邊角膜的機械敏感性逐漸降低,而中心角膜的敏感性雖在60歲前保持穩(wěn)定,但隨后急劇下降,這也是老年人易患DE的原因之一[13]。氧化應激也參與了眼表的炎癥反應。當抗氧化劑無法抵消正常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時,就會發(fā)生氧化應激。隨著年齡的增長,ROS不足以被抗氧化酶抵消時,自由基和過氧化物等ROS的產生會導致DNA損傷,進而導致細胞壞死和角膜上皮細胞再生能力喪失[14]。
1.3 性激素與DE淚膜結構和功能的異常是DE發(fā)生的直接原因。有研究顯示,性激素水平的變化可能對淚液成分和相關眼表組織的病理改變產生一定影響,進而影響淚膜的結構和功能,最終形成DE[15]。此外,眼表的炎癥反應、上皮細胞凋亡、脂鈣蛋白、脂質成分的表達異??赡苁歉鞣N類型DE發(fā)病的重要因素,而性激素水平的變化可能與這些改變有一定相關性。當女性處于激素發(fā)生顯著變化時期,如妊娠、哺乳、口服避孕藥和絕經后,更容易發(fā)生DE,這表明DE可能與性激素水平有關。研究表明,雄激素水平對正常淚腺功能和結構組織至關重要,催乳素和雌激素在為淚腺分泌提供充足的激素方面也起重要作用[14]。性激素缺乏不僅會導致淚液不足性DE,也會導致MGD,引起水液蒸發(fā)過強型DE。
1.4 不良的外部環(huán)境DE的癥狀和體征因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各種環(huán)境因素而異。溫度、氣流速度、相對濕度、季節(jié)性和污染物等因素均可改變淚膜蒸發(fā)速度,改善或加重DE的癥狀[16]。除上述病因外,過多使用視覺顯示終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17]、睡眠不足[17],或者某些眼科手術術后[18]等因素均可導致DE。
現(xiàn)已確定DE是一種由炎癥過程引起的疾病。DE的常見致病機制與淚液高滲有關。高滲可激活一系列反應,導致炎癥的惡性循環(huán)[19],從而引發(fā)涉及先天及獲得性免疫系統(tǒng)的炎癥反應[20]。其中高滲狀態(tài)引起的上皮損傷可導致角膜神經末梢暴露和慢性刺激。隨著角膜敏感性降低,會導致神經源性應激,從而引起眼表均一性的破壞和促炎因子的釋放,這些促炎因子會對眼表和腺體造成更大的損傷。受到損害的淚腺可能會產生含有促炎因子的異常淚液,破壞眼表,影響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并加劇炎癥反應。
最近Dohlman等[21]的一項研究表明,T細胞源性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T cell-derive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可通過促進CD11b+髓樣細胞成熟和遷移促進DE的發(fā)生。在多種免疫介導的炎癥狀態(tài)下,輔助性淋巴細胞17(T helper 17 cells,Th 17)在DE中發(fā)揮重要作用。Th17細胞衍生的GM-CSF作用于D11b+單核/巨噬細胞,促進疾病的發(fā)生,而中和GM-CSF可降低這些作用,從而改善DE小鼠模型的臨床療效。Dohlman等[21]評估了GM-CSF在正常和DE小鼠角膜和結膜中的表達。正常角膜和DE角膜中GM-CSF的mRNA水平無差異,但在DE小鼠結膜中,GM-CSF的mRNA表達明顯上調。此外,在DE中,GM-CSF_Th17細胞的頻率顯著增加,表明TH17細胞可能是DE眼表GM-CSF的主要來源。DE中產生GM-CSF的Th17細胞的頻率增加,從而導致GM-CSF水平在眼表的上調。
DE的治療原則主要是去除病因,改善眼表和淚腺的炎癥,恢復淚膜的結構和功能。較輕的DE患者和有連續(xù)眼部不適患者的治療主要以人工淚液為主,治療更為嚴重和慢性的DE主要采用包括局部應用類固醇類或環(huán)孢菌素類藥物、局部或口服抗生素、局部自體血清(autologous serum,AS)滴眼劑,甚至應用全身免疫抑制劑的方法[22]。
3.1 新型脂質體原位凝膠人工淚液制劑人工淚液是治療DE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可以通過補充淚膜的水液層和(或)恢復、支持脂質層來穩(wěn)定淚膜。Acar等[23]研究表明,以脂質體為基礎的原位凝膠人工淚液制劑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適用于眼科局部用藥,可能有助于DE的治療。新型脂質體原位凝膠人工淚液制劑是一種新型的原位膠凝人工淚液配方,該配方同時含有脂質和水分,以模擬天然淚液并潤滑淚膜。采用薄膜水合法制備了磷脂酰膽堿、膽固醇、維生素A和E脂質體。該配方的水相由結冷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左卡尼汀、電解質、海藻糖和硼酸鹽組成。
3.2 自體冷凍羊膜與非免疫介導的炎癥反應不同,免疫相關的炎癥反應更為嚴重,進展更快。其包括先天免疫反應和獲得性免疫反應,導致多形核白細胞招募時間延長,維持M1巨噬細胞并激活Th1或Th17淋巴細胞。因其免疫細胞在免疫相關炎癥反應中的特定作用,這也是為什么所有傳統(tǒng)的抗炎藥物針對的是一種特定類型的炎癥。因此,這類藥物均不能有效緩解DE。自體冷凍羊膜是一種免疫源性羊膜,羊膜上皮細胞內幾乎無HLA-A、HLA-B、HLA-C和DR抗原以及Beta-2微球蛋白,抗原極性低,免疫相關性類癥少,可適用于排斥反應嚴重的免疫相關性炎性疾病,是一種輔助治療方法,而傳統(tǒng)的免疫治療和全身免疫治療均難以達到這一目的[24]。
3.3 脫細胞豬空腸基質DE目前的治療主要是采取姑息治療方案,其目的是取代失去的淚液量或減少炎癥。再生醫(yī)學的發(fā)展為DE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嚴重DE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淚腺的功能障礙,這是導致淚液產生量不足或成分異常,或兩者兼而有之的重要因素。Isobel等[25]研究評價了脫細胞豬空腸基質的淚腺體外重建治療DE的療效,第1次指出脫細胞豬空腸基質可促進淚腺上皮細胞的生長,以及這些細胞能夠產生淚腺特異性蛋白質。此外,他們確認動態(tài)培養(yǎng)可促進淚腺代謝活動和功能,脫細胞豬空腸基質可能會是一種適合于淚腺細胞擴增的支架,可用于淚腺組織的重建,為DE提供治療。然而這些仍需要進一步的體內工作來評估該方案的可行性。
3.4 環(huán)孢菌素A陽離子乳液最近發(fā)表的一項涉及多個歐洲(醫(yī)學或研究)中心的1 g·L-1環(huán)孢菌素A陽離子乳液(cyclosporine A cationic emulsion,CSA-CE)隨機對照試驗顯示,CSA-CE在治療6個月以上中重度DE患者過程中耐受性良好,DE患者癥狀和體征均得到有效改善,特別是存在不可逆角膜損傷風險的嚴重疾病患者[26]。此外,一項為期12個月的研究結果表明,進行每天1次的CSA-CE治療的DE患者耐受性良好,嚴重角膜炎患者的眼表炎癥減輕,體征、癥狀均有所改善[27]。
3.5 A型肉毒毒素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X-A)注射于眼瞼的內側可改善DE的癥狀和體征,降低了淚液中的血清素和炎癥細胞因子水平,為傳統(tǒng)上治療難治性DE提供了新的選擇[28]。首先,BTX-A治療眼輪匝肌麻痹可損害淚液泵的功能,減少淚液向淚道的排出,因此,更多地是將淚液保留在眼表;其次,BTX-A減小了瞬目的壓力,可減輕角結膜上皮的摩擦和輕微創(chuàng)傷、眼表炎癥以及角結膜上皮中相關黏蛋白的丟失;最后,BTX-A治療降低了淚液血清素水平。血清素是一種潛在的外周神經敏化劑,因此可改善神經性疼痛。這3種機制相互作用,使BTX-A提高了治療頑固性DE的療效。
3.6 omega-3和omega-6脂肪酸近年來,為了改善DE的癥狀,人們開發(fā)了越來越多的含有omega-3和omega-6的營養(yǎng)補充劑。作為維持身體健康的必需脂肪酸,omega-3和omega-6是最重要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它們在調節(jié)炎癥和免疫反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目前,DE被解釋為眼表的慢性炎癥,始于淚液高滲,并導致眼部變化,加重DE癥狀和嚴重程度。根據(jù)這些發(fā)現(xiàn),Molina-Leyva等[29]研究表明,口服omega-3和omega-6可以改善眼表炎癥,緩解DES癥狀?,F(xiàn)有證據(jù)表明,DE時口服omega-3和omega-6補充劑的效果各不相同,omega-3應該是單獨口服補充劑的主要成分,或者與低比例的omega-6結合使用,而口服補充劑的療效是由DE的特點決定的,DE的病因學又可以影響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療效。
3.7 AS理論上,AS滴眼液比傳統(tǒng)療法更具潛在優(yōu)勢,因為其不僅是一種提供潤滑的淚液替代品,而且還含有其他生物化學成分,使其能夠更接近模擬自然淚液。AS作為DE患者的二線治療手段已得到廣泛應用。研究表明,AS可作為一種有效治療DE的方法[30]。
3.8 再生療法DE是一種復雜而隱蔽的病理現(xiàn)象,在人群中發(fā)病率高,對生活質量和經濟成本影響較大。目前,其治療是對癥治療,主要以潤滑眼表和控制炎癥為主,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因此,最新的研究集中在開發(fā)新的生物策略,以促進受影響的組織再生,或至少限制疾病的進展,減少瘢痕,并保持角膜透明度[31]。治療范圍從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到使用不同的細胞來源,特別是間充質干細胞。由于其多潛能、營養(yǎng)和免疫調節(jié)特性,間充質干細胞或多能間質細胞具有抗炎、免疫調節(jié)、抗血管生成、促角膜創(chuàng)傷愈合、減少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促上皮細胞恢復、減少結膜瞼板損傷以及增加杯狀細胞數(shù)量等多種作用,是治療DE的良好來源。干細胞被認為是可調節(jié)的藥理學庫,可用于組合藥物的生產、傳輸,并可根據(jù)不同的臨床應用進行調整。
3.9 中草藥提取物DE是最常見的眼病之一,需要以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治療DE。人工淚液是治療DE最常用的藥物,僅適用于輕度DE患者。有研究者將抗氧化劑阿魏酸(ferulic acid,F(xiàn)A)和抗炎劑山奈酚(kaempferol,KM)的中草藥提取物加入緩沖液中,取代人工淚液來治療DE,用DE家兔進行療效評估。對家兔眼的淚液產生、角膜損傷和眼部刺激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DE兔相比,緩沖液 + FA(100 μmol·L-1)/KM(1 μmol·L-1)治療的DE兔角膜上皮損傷較小,而淚液量增加,還可抑制人角膜上皮細胞的炎癥[32]。表明緩沖劑中添加這2種草藥的局部滴眼劑治療DE可能有效。此外,Cui等[33]的研究也提出了扁柏提取物,特別是在0.01%和0.1%的體積分數(shù)下,可以保護眼表免受干燥應激和氧化應激的影響,可作為DE輔助治療選擇的觀點。Kang等[34]研究也表明鹿藿的標準化提取物可以穩(wěn)定眼表,保持上皮的完整性,并且對角膜鱗狀上皮化生和凋亡也有保護作用,可能是一種治療疾病的有效藥物。
3.10 蜂蜜對于DE的治療蜂蜜是一種過飽和的糖溶液,具有酸性pH、高滲透壓、低含水量的特點,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長,減少水腫,促進上皮化生等作用,蜂蜜在眼部護理和傷口護理方面有悠久的歷史。Albietz等[35]的研究表明,抗菌蜂蜜作為常規(guī)治療的輔助治療,可用于中度或晚期MGD的蒸發(fā)型DE患者,是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同時,Sachiko等[36]也發(fā)現(xiàn)反復口服蜂王漿補充液可能通過直接激活淚腺的分泌功能,從而改善DE患者的淚液量。
3.11 繃帶式角膜接觸鏡在現(xiàn)代白內障手術中,盡管手術大多數(shù)很成功,但很多患者在術后仍會感到眼部不適。據(jù)報道,9.8%的白內障術后患者有DE癥狀,其嚴重程度在超聲乳化吸出術后7 d時達高峰[37]。目前,繃帶式角膜接觸鏡(bandage contact lens,BCL)已廣泛應用于治療眼表疾病,尤其是硅水凝膠BCL。硅水凝膠BCL的材料本身含有許多細小的硅氧通道,允許分子氧自由地進入晶狀體。此外,硅材料還表現(xiàn)出良好的吸水能力。因此,硅材料可以幫助淚液鎖定在水模擬脂質層,從而減少淚液蒸發(fā),使其適用于蒸發(fā)過強型DE。有研究表明,BCL可改善淚膜的穩(wěn)定性,并可立即減輕超聲乳化吸出術后DE所導致的眼部不適[38]。因此,對于白內障患者術后MGD的發(fā)生,盡管BCL對患者來說或許有些負擔,但它可明顯改善淚膜的穩(wěn)定性,并減少DE癥狀,不失為一種極好的選擇。
3.12 地夸磷索四鈉地夸磷索四鈉(diquafosol tetrasodium,DT)是一種二核苷酸衍生物,具有嘌呤受體P2Y2受體激動劑,能夠促進眼表水液和黏蛋白的分泌。因此,DT被廣泛用于穩(wěn)定各種眼科手術前后的淚液功能。Miyake等[39]報道,對于計劃行白內障手術的患者,術前4周開始使用30 g·L-1DT滴眼液預處理能有效提高術中角膜表面潤濕性。30 g·L-1DT對白內障術后淚膜穩(wěn)定性、眼表的完整性、DE主觀癥狀等方面均有治療作用。此外有研究表明,局部應用30 g·L-1DT還能改善白內障術后患者早期結膜上皮鱗狀上皮化生,并增加杯狀細胞密度[40]。
3.13 富含生長因子制劑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一種用于矯正屈光不正的眼科手術,LASIK手術后的患者并發(fā)DE癥狀十分常見。LASIK術后干眼的主要原因是醫(yī)源性角膜神經損傷。在角膜前基質瓣和準分子激光消融過程中,致密的基底下神經叢和基質神經均被破壞,導致角膜敏感度顯著降低,并阻斷反射性淚液分泌,進而導致DE。LASIK術后可立即出現(xiàn)DE癥狀,包括干澀、灼燒感、刺痛、畏光、眼部不適,甚至視力減退。因此,LASIK術后角膜神經的早期恢復可以通過恢復淚液分泌和正常的瞬目反射來減輕。神經生長因子在神經的發(fā)育、分化和存活中均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血清中含有大量的上皮營養(yǎng)因子,提示富含生長因子血漿(plasma rich in growth factors,PRGF)制劑可作為LASIK術后DE患者的替代治療[41]。
3.14 熱脈動系統(tǒng)治療傳統(tǒng)的DE治療方法主要是頻繁的淚液補充、針孔塞、熱敷溶解堵塞的腺孔、眼瞼擦洗、omega-3補充劑以及使用處方藥物,如局部環(huán)孢素、皮質類固醇和(或)口服抗生素。2011年,Lipiflow熱脈動(Tear Science,Morrisville,NC)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MGD。該裝置通過向眼瞼輸送矢量熱脈動,將瞼脂從阻塞的腺體中抽走。多項研究表明,熱脈動對一般人群中DE患者是有效的。最近,由Godin等[42]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熱脈動在短期內可以改善眼干燥癥狀。
3.15 激光針灸治療及電針耳穴DE目前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由于常規(guī)治療效果不理想,DE患者經常求助于補充和替代療法(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針灸是CAM最常用的干預手段之一。激光針灸(laser acupunchture,LA)也稱為激光穴位照射,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技術,包括用低強度、非熱激光照射刺激傳統(tǒng)穴位。它已被用于治療包括弱視在內的幾種眼病[43]。人們認為針灸可能有助于減輕炎癥。針刺可能通過調節(jié)迷走神經活動,調節(jié)眼表或眼內其他附屬器官的抗炎通路,幫助減輕炎癥反應。針灸還具有鎮(zhèn)痛作用,能減輕眼部刺激和疼痛。有研究表明,針灸可以調節(jié)自主神經和免疫系統(tǒng),通過刺激淚腺功能來增加淚腺分泌[44]。LA與傳統(tǒng)針刺取氣相比,與體感無關,具有無創(chuàng)、無菌的優(yōu)點,并且比傳統(tǒng)針灸需時短。此外,LA過程中不產生熱量,無痛且安全。LA綜合了針灸和低強度激光治療兩者的積極作用,有望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取得更好的療效。此外,Lee等[45]研究指出,耳穴電刺激能誘導迷走神經興奮,釋放多種神經遞質,在臨床實踐中,耳穴電刺激能有效調節(jié)干燥綜合征患者體內的雌二醇、雌激素和促黃體激素水平,改善大多數(shù)患者的臨床癥狀。此外,耳穴電刺激旨在刺激淚腺和杯狀細胞,從而增加黏液和淚液的產生。因此,耳穴電刺激可與常規(guī)治療同時應用于治療DE。
3.16 濕房鏡DE患者在有風或干燥的環(huán)境中因為眼表的淚液蒸發(fā)過多可致眼部不適。當眼表蒸發(fā)量增加時,淚膜覆蓋眼表會變干,無法保持眼表濕潤的外環(huán)境。因此,通過用側面板或護目鏡包圍眼睛封閉空間來減少空氣流量很重要。Tsubota等[46]報告指出,重要的是要有水供應,以保持眼鏡內的濕度水平更高。Ogawa等[47]在其研究中報道了濕房鏡對暴露在惡劣環(huán)境條件下DE患者的療效評價。新的濕房鏡除了可調橡膠腳板零件外,其余部分采用塑料制成。前板的設計用于形成一個潮濕的密閉室環(huán)境,并且在兩側插入2個塑料罐,每個容量為528.42 mm3,通過研究他們認為,濕室眼鏡于暴露在惡劣環(huán)境條件(如風照)中可延緩淚液蒸發(fā)的增加,改善DE。
3.17 聯(lián)合潤滑劑、眼瞼衛(wèi)生和眼保健品緩解DEDE的治療方式多樣,通常包括使用補充人工淚液,保持眼瞼衛(wèi)生和使用omega-3必需脂肪酸。人工淚液的成分各不相同,可以保持眼表的潤滑,緩解患者的不適。眼瞼衛(wèi)生是一種去除瞼緣細菌的方法,在瞼緣炎和MGD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眼瞼衛(wèi)生仍然是治療MGD的主要方法之一,而且目前仍無證據(jù)表明商業(yè)替代品優(yōu)于稀釋的嬰兒洗發(fā)水。熱敷可以緩解疼痛,并可液化凝固的瞼板腺分泌物[48]。最后,omega-3脂肪酸通過減少眼表的炎癥,可在DE的管理中發(fā)揮作用。有研究表明,結合潤滑劑、眼瞼衛(wèi)生和口服omega-3補充劑可以有效改善中度至重度DE[49]。
3.18 生活方式干預對DE的治療最近,有研究報道稱淚液分泌與生活方式相關[50]。如體力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減少與DE發(fā)生有關,代謝綜合征與淚液分泌減少有關[51]。此外,還有報道稱主觀幸福感下降與嚴重的DE有關[52]。生活方式醫(yī)學涉及對生活方式進行干預,以改善健康和生活質量,并考慮風險因素和一系列來自各個層次因果關系的先行因素。治療最終采用臨床(以患者為中心)和公共衛(wèi)生干預相結合的方法。對目標患者行為產生影響的方式包括消除煙草使用、節(jié)制飲酒、增加體育運動、改善飲食、增加睡眠時間、促進情緒和精神健康,這些生活方式的干預可能是對DE進行治療的一個很有前景的選擇。
對因治療是任何疾病治療的最佳方法。在DE治療中,發(fā)現(xiàn)病因并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無疑是治療的關鍵,如由全身疾病引起者,應連同相應專科共同對原發(fā)病進行治療。然而由于引起DE的原因十分復雜,許多患者常難以發(fā)現(xiàn)病因。并且,一些由全身病引起者,其全身治療效果往往不佳。對于這些患者,緩解DE癥狀則是其治療的重要目標。但相信隨著科學研究的廣泛深入,DE的治療必將有更多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