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國 君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19)
在海外漢語詩歌創(chuàng)作史上,臺灣詩歌、東南亞華文詩歌和美華詩歌是比較重要而引人注目的3個部分,但相對于前兩者,后者——美華詩歌卻并沒有引起學界關(guān)注。事實是,像紀弦、非馬、王性初、劉荒田、李兆陽、程寶林、彭邦禎、杜國清、嚴力、秦松、一平、周正光、陳中美、陳濟潮、施瑋等在20世紀新移民文學的潮流下赴海外而創(chuàng)作的海外詩人,卻創(chuàng)作出了繼前兩個地區(qū)之外的漢語詩歌的很有分量的詩,成了海外漢語詩歌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批詩人既把“漢語詩歌古典形式”融入新詩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漢語自由體詩,[1]67又因襲舊體詩詞詩體,創(chuàng)作了反映現(xiàn)代生活和揭示人性的大量舊體詩詞,并革新舊體詩,創(chuàng)作“新律詩”,推進了海外漢語詩歌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美華文學》雜志就是助推漢詩發(fā)展,尤其是助推整個移民文學新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載體。[2]
因為詩歌創(chuàng)作是《美華文學》雜志的固定欄目之一,上述詩人基本是《美華文學》雜志詩歌主要撰稿人。與該雜志的小說、散文創(chuàng)作比較,雖然詩歌的篇幅相對少些,但其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的探索和實驗卻最多。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非馬、王性初、李兆陽和一平等人的自由體新詩創(chuàng)作及陳中美為代表的舊體詩探索實驗兩個方面。具體說來,非馬別具審美個性的“短詩”創(chuàng)作,為現(xiàn)代漢詩的存在形態(tài)拓展了新路;王性初等反映美國大都會生活的清新雅致的現(xiàn)代詩以及游遍天涯的攝影詩、配畫詩,為現(xiàn)代漢詩添增了新品種;陳中美等的舊體詩創(chuàng)作及其“新律詩”創(chuàng)作,反映一代華人文學永恒的故國之思和華人在美的生活情致,為古代中國漢語詩歌抒情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異域發(fā)展提供了嶄新啟示;而一平長篇抒情詩《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則從人類歷史災難事件的反思出發(fā),站在文明、人性和宗教的高度思考20世紀的全球性人類命題,整體上提升了現(xiàn)代漢詩創(chuàng)作的思想水準和思想境界,從而拓展了漢語詩歌的文體新空間。因此,如果將《美華文學》上的漢語詩歌精心收編起來,與前面的兩個海外漢詩群體比看,它應是當下較有新質(zhì)的詩歌文本。因為中國臺灣詩歌、東南亞諸國,如菲律賓(如云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如吳岸、田思、百卉、黃遠雄和陳大為等)詩人的創(chuàng)作,畢竟其發(fā)生語境與中國大陸漢語詩歌創(chuàng)作相似的多,而美華詩歌發(fā)生的語境則純?nèi)皇俏鞣降?。它們是西方語境下的現(xiàn)代漢詩?!睹廊A文學》雜志的詩歌創(chuàng)作使我們看到了現(xiàn)代漢詩海外發(fā)展的別一種情致。從現(xiàn)代漢詩與西方詩學視野來看,在中外古今詩體的探索和試驗方面,美華詩歌的這些創(chuàng)新實驗,顯示了現(xiàn)代漢詩海外拓展的有效力度。
在新詩的詩體形式及其藝術(shù)探索方面,美華詩人中的紀弦、非馬、王性初、李兆陽、劉荒田、鄭建青、程寶林等的探索,最可稱道,非馬則是代表。這位真正意義上的“短詩大家”,是《美華文學》詩歌探索的杰出詩人,也是現(xiàn)代漢詩創(chuàng)作的積極探索者。2001年,中國作家協(xié)會專門為其詩集《非馬的詩》召開研討會,集中探討了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
對于詩體,非馬相當關(guān)注。比如他的《天葬詩》,就“巧妙地利用‘詩體’與‘尸體’的諧音,聯(lián)想到西藏天葬的習俗”,從反面論析彰顯了他明確的詩體意識:“‘把一個快腐爛了的/詩體/抬上天葬臺’。/誰知道禿鷹都‘不瞅不睬’,/任那些沒有血肉的東西漫天飛舞’,辛辣地諷刺那些沒有生命力的詩體?!盵3]73《美華文學》第27期登載了這位“短體詩大王”的18首短詩。其中的《噴嚏》《外星人》《踏水車》《中東風云》《超級杯》《路易斯湖》《午夜街頭無事》《投票》《吉普賽之歌》和《1995年尾》,都是典型的“非馬式”短詩。
這些短詩有獨特的結(jié)構(gòu)方式和語言方式,它們是非馬獨特的審美創(chuàng)造。其特點是一句話可以根據(jù)詩意以跨行的方式處理成多行詩句,甚至一節(jié),遵循的原則是跨行停頓以突顯意義和意象為要旨。其常見的結(jié)構(gòu)方式是,一字可以成行,甚至成節(jié),一句話可以構(gòu)成一首詩,一首詩最多兩三句話,只要把意義瞬間或意象凝定成警策的光點即可。如《噴嚏》一詩,第4節(jié)是一句話,卻跨行組成了10行。其中,一個字,兩個字可以成為一行,多個字也可以成為一行,像“一個超了大半輩子現(xiàn)實的詩人”可以成為一行,而“詩人”兩字可以一行,“句子”中“句”一行,“子”一行,并且與“自己寫過的意象”并列?!肚饺f水》的第一節(jié)“千山萬水/路/卻只有前面一條”,也是如此,一句話是一節(jié),“路”一個字就是一行?!稅鄣墓适隆芬皇自姽?節(jié),其實只有3句話,一句話一節(jié),一節(jié)3行,3節(jié)結(jié)構(gòu)對稱:“孤島上/烏龜在同巖石/做愛∥頭上/白發(fā)在同時間/做愛∥紙上/筆尖在同空白/做愛”。通過這樣的跨行、斷句和詩節(jié)處理,非馬使他的短詩具有了建筑美,并與詩意渾然一體,因此,如果我們把非馬詩歌的這種結(jié)構(gòu)方式與一些評論家對它的概括聯(lián)系起來看,那么,我們會發(fā)現(xiàn)非馬短詩有: (1) 結(jié)構(gòu)短??; (2) 形式刻意加工; (3) 語言警策; (4) 意象突出等4個重要的美學特征。
非馬短詩的代表作是關(guān)于鳥籠的一組詩。美華詩人劉荒田、鄭建青、程寶林等都特別稱道,都有仿體之作。非馬原詩是“打開/鳥籠/的/門/讓鳥飛∥走∥把自由/還給/鳥/籠”。鄭建青戲作原文是“請千萬/千萬/不要/打開/鳥籠∥重返/天空/我會/成為/一個/靶子/被無數(shù)/獵槍/瞄準/射擊”。這兩首詩的詩意、主題不一樣,一在抒發(fā)哲理,一在關(guān)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但都為短詩。劉荒田對此特別稱道:“旅居芝加哥的詩人非馬先生,堪稱短詩大家,他貢獻給華文詩壇的諸多詩篇中,有一個鳥籠系列。去年在密西西比州一所大學教授現(xiàn)代文學的名詩人鄭建青先生,也寫了鳥籠。這兩位學者型的中國作家,在美利堅合眾國,進行了一場何等精彩的詩歌接力!連句式,兩人也相似,短小到了極致,意象的尖銳,詩意的警策,也達到或幾乎達到極致?!盵4]62
從新詩史的角度說,非馬的這種短詩,是現(xiàn)代詩歌中一種非常獨特的形式,它與五四時期流行的“小詩”詩體已經(jīng)不一樣,有了自身的獨特審美特色。因為“五四”時期冰心、周作人與湖畔詩人等的小詩,語言也很樸實,自然結(jié)構(gòu)也很短小,但與非馬的短詩在審美上卻有很大差距。非馬詩歌的獨特結(jié)構(gòu)方式、語言方式,是詩人精心策劃的,他通過這種策劃擴大了詩歌本體的審美張力;同時,非馬詩歌的意象是具有刺激性、現(xiàn)代性,是現(xiàn)代世界無奇不有的復雜意象,絕非冰心等視野里的大海意象,也不是周作人、湖畔詩人筆下的自然傳統(tǒng)意象。另外,冰心、周作人小詩受日本俳句、印度詩人泰戈爾短詩影響,非馬短詩,是非馬這位現(xiàn)代詩人自覺審美追求的結(jié)果。
王性初是20世紀80年代從福建“作協(xié)”出來的詩人,詩風在冰心和20世紀80年代朦朧詩之間轉(zhuǎn)換。他是《美華文學》雜志的主要編委,也是標志性詩人。從《美華文化人報》到《美華文學》雜志時期,他的詩貫穿始終。新世紀以來,這位美華詩壇的常青樹仍然創(chuàng)作不綴,佳作頻出,獲得2016中山文學詩歌獎。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節(jié)奏明快的自由體小詩、短詩。詩人郭風對他有準確的評價:“王性初在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中,有這樣的一些追求,這便是詩的民族的音樂性,盡力運用我國語言所特有的一種鏗鏘美和節(jié)奏感,使自己的作品能夠?qū)⒆约旱那楦辛鲃影l(fā)出美麗的音響,這是其一。其次,他在追求詩的意象,他盡力使自己的意緒作為一個一個新奇的形象出現(xiàn)在詩篇中,這種表現(xiàn)手法同時吸收了我國古典詩歌以及西方現(xiàn)代派的經(jīng)驗。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點,他的詩力圖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生活和自己對于外部世界的感覺和發(fā)現(xiàn)?!盵5]66郭風精準地發(fā)現(xiàn)了王性初詩“將自己的情感流動發(fā)出美麗的音響”“使自己的意緒作為一個一個新奇的形象”“詩力圖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生活和自己對于外部世界的感覺和發(fā)現(xiàn)”的美學特征。王性初的小詩,集中在他的兩部精致的詩集《知秋一葉》和《新的版圖》里。其中,《心的版圖》這本詩集,最充分地反映了王性初的詩歌美學。詩集里的156首詩,都是配圖詩,是詩與美術(shù)、攝影的純美結(jié)晶。如《鄰家的丁香花》一詩,詩純粹、短小,插兩幅畫(其實有7幅畫,4組紅綠組合的心圖和3組高樓巨廈合成兩類),與艷麗的血紅深綠之“心”和灰黃格調(diào)的高樓巨廈之“心”絕美相配,又以現(xiàn)代化的高樓巨廈上的“SLOW”暗示象征詩意,詩畫配合相得益彰,從而造就出了藝術(shù)史上的嶄新品種——配畫詩。試看原詩:“近在咫尺伸手可及/那一串串紫色的興奮/正在肆無忌禪的發(fā)情∥春風吹醒了沉睡的利比多/含汁的胴體一覽無余/一嘟嚕一嘟嚕綴滿窗前的美景/直叫人垂坦欲滴的咆哮∥晃來晃去皆是姹紫的身段/婀娜著聘婷著含羞著挑逗著/這陽春的時辰誰能熬得住/讓心都被這攝魂的色彩紫了去/不必再裝模作樣了吧/忍不住用手掐下意志誘惑/報復了一回被勾引的快樂”。此詩以丁香花喻人,書寫人生機勃勃的生命力,但看高樓巨廈上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的都市人卻又在追求slow的超脫,二者配對,直叫人思索現(xiàn)代世界的可愛與悖論。王性初這類配畫詩很多,也為讀者所認可,尤其是他的攝影詩,是這種配畫詩的延續(xù),也是最為讀者喜愛的詩體。
劉荒田是現(xiàn)代華語散文第一人[6]122,但他卻有5部詩集出版。它們是《北美洲的天空》(1988)、《異國的粽子》(1993)、《唐人街的地理》(1994)、《舊金山抒情》(1994)和《劉荒田詩存》(2014)。其詩風格幾近現(xiàn)代派的卞之琳、紀弦等人。機智風趣,自成一格。他對于新詩體式的實驗也很精心。他的新詩“贈謝詩”和“配畫詩”,如《水與波浪——遙寄鄭玲姐姐》《贈密西西比周正光》《為王詩漁國畫〈春江水暖鴨先知〉配詩》等,機智,幽默,風趣,都是現(xiàn)代新詩詩體實驗的上乘之作。劉荒田《劉荒田詩存》里有7首這類隱題詩?!稙橥踉姖O國畫〈春江水暖鴨先知〉配詩》是現(xiàn)代配畫詩。與王性初的這類詩體寫作一樣,劉荒田的配畫詩更具啟發(fā)性:“殆無疑問,鴨/是春江的第一知己了/盡管子非鴨/安知鴨子之樂/或不樂/(不過,獨釣寒江雪的/并非此輩)∥在人心的江水里/誰以鴨脯般/鮮活而活脫的思想/游泳?”配畫詩寫得如此幽默、風趣而富有思想力度,在現(xiàn)代漢詩中也是佼佼者。
與東南亞各地的華文舊體詩創(chuàng)作不一樣,美國華文舊體詩創(chuàng)作的人數(shù)較少,數(shù)量也沒有東南亞舊體詩詞多,然而,從陳中美、周正光和老馬等大量美華詩人古體詩詞創(chuàng)作可以看出,美國華文舊體詩創(chuàng)作由于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中國文化拓展,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質(zhì)。
從《美華文化人報》到《美華文學》,陳中美的古體詩創(chuàng)作最引人注目。他也是北美華人作家中鄉(xiāng)愁主題創(chuàng)作較為優(yōu)秀的詩人。陳中美的舊體詩歌創(chuàng)作,藝術(shù)上可敵國內(nèi)廣東籍平民詩人的程堅甫。劉荒田在其散文《江天俯仰獨扶犁——記臺江詩人程堅甫》中曾經(jīng)多方面闡釋過程堅甫的古體詩創(chuàng)作成就。認為程堅甫古體詩創(chuàng)作達到了以下3種境界: (1) 頓挫; (2) 求新求變; (3) 粗糲自甘、俯仰不愧的風骨。其實,陳中美的古體詩歌創(chuàng)作,在藝術(shù)形式創(chuàng)新、個性風格和題材角度而論,卻完全可以與其媲美。而且,就詩藝本身來講,古典詩歌的那些精深的音律、對仗、賦比興、反復、拗體等藝術(shù)技巧,以及溫柔敦厚、形神兼?zhèn)涞乃囆g(shù)精神,陳中美新律詩創(chuàng)作中都有充分的表現(xiàn)。像他的2000年回鄉(xiāng)之作8首就把一個華人旅游回國的觀感以及復雜的世界性情懷表達得非常自然得體。如他的七言古詩《舊歷新年賦》,就充分利用七言古詩形式表達了他隱秘的赴美身世之感和作為一代華人赴美后晚年的情感:“還有故鄉(xiāng)和故居,廿年未回還要去。既是東西兩棲人,也享中國美國譽。金婚慶了慶鉆婚,八十歲時抱曾孫。今當新年最新日,兒女四代喜臨門。笑指門前再花橘,斷言更大和更繁!”[7]70而且,就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題來說,陳中美舊體詩關(guān)涉文化的兩端:有對故鄉(xiāng)的眷顧,也有對異鄉(xiāng)——美國生活的滿意。這些用漢語古體詩創(chuàng)作的詩歌,包含著他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和對于自身新身份的自信確認。
陳中美不僅創(chuàng)作了前述大量古體詩,不少登載在《美華文學》雜志,同時,他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新律詩”,對于古體詩創(chuàng)作形式進行了有益探索。如他自己欣賞的這3首“新律詩”《中秋節(jié)憶舊抒情》《芳草書地詩》和《陪妻掃母墓》就是代表。“見到圓時憶缺時,牛欄生活剩余悲?人如牛負重,兩度中秋期。傷心辭故土,奮筆寫新詩;新詩雖好自娛樂,不似濟民壯士為!”?!鞍僮锨Ъt萬點黃,余家夏日滿芳園。果甜妻色喜,蝶舞花香揚。欣嘗欣賞生新意,書地為詩味更長!”;“白發(fā)婆婆心未老,母愛猶存;一年一度歸來日,掃墓招魂。已知魂魄隨風散,唯剩骨灰;依然禮拜敬如在,無限悲哀!”這3首用詞體這種長短句形式來表達往來家鄉(xiāng)和海外現(xiàn)代華人的情感生活的“新律詩”,情真意切,音律和諧,是一個十足的海外游子的現(xiàn)代新詞。陳中美稱這種套用詞體形式的詩為“新律詩”,并大量實驗,為海外詩人用古體詩傳達現(xiàn)代思想感情探索了新路:他的創(chuàng)作以高質(zhì)量的詩學水準顯示了用舊體詩這種藝術(shù)形式表達現(xiàn)代華人豐富的思想感情的有效性。
美華詩人周正光現(xiàn)代自由體和古體詩創(chuàng)作兼勝。他的古體詩創(chuàng)作早有盛名,被稱為“羊城才子”“周七絕”?!堵犛昝芪魑鞅取菲鋵嵤巧⑽募覄⒒奶飳TL周正光而作。兩個海外漢語詩人在密西西比的相聚也是詩壇佳話?!睹廊A文學》不僅登載了他的不少現(xiàn)代詩,也刊登了他為數(shù)不少的古體詩。其古體詩創(chuàng)作成就堪比陳中美。他的代表作品當推《昔游雜詩》。該詩也為七言古體長詩,極為充分地表達了他作為一代華人移民的行游天下的生命情懷,文情并茂,音色俱佳,是現(xiàn)代古體詩創(chuàng)作中的上乘之作。值得一提的是《美華文學》51期刊登的老馬的《詩十五首》。這是一首在異域相逢的情人纏綿悱惻的追懷詩,是現(xiàn)代版的《長恨歌》。該詩由15首七絕律詩組成,其前后貫通呼應,整體和諧,充分地表達了一對情人隔洋相望、相會、相離抱憾終生的生死愛情,極有情致?!疤炀夊e失盛年時,負了百年重托意。異域相逢鬢發(fā)落,終生抱憾斷腸詩?!彪x散情人在異國他鄉(xiāng)還能夠相遇,但鬢發(fā)已白,只能抱憾終生。其情其景,不是“長恨”可以傳達萬一的!老馬以外,《美華文學》雜志上經(jīng)常露面創(chuàng)作古體詩的還有黃一權(quán)、陳濟潮、黃秋伙、沈已堯等。他們也創(chuàng)作了大量古體詩,與陳中美、周正光等共同呈現(xiàn)出美華古體詩創(chuàng)作的繁榮景觀。
海外華人的古體詩創(chuàng)作實驗,對于現(xiàn)代漢語詩歌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因為自從魏晉時期中國漢語詩歌走上“律”的道路后,古體詩詞的各種體式實際上以其特有的音律美、形式美和抒情格調(diào)形成了漢語詩歌的一個抒情傳統(tǒng),而陳中美、周正光、老馬等華人的古體詩創(chuàng)作則促進了漢語詩歌抒情傳統(tǒng)在海外的散播和流傳,文學史的意義自然重大。
與《美華文學》的古體詩創(chuàng)作和實驗相比,在新詩創(chuàng)作上,李兆陽的新詩歌宣言及其《節(jié)慶季不再憂傷》《致某某》等詩為《美華文學》增色不少,紀弦、非馬等的“短詩”創(chuàng)作也極有特色,而長詩創(chuàng)作和實驗也是《美華文學》的更大文學史收獲。該雜志刊登過數(shù)十首長詩,大多質(zhì)量上乘。其中最有文學史意義和價值的大概是老南《梅菊姐》長篇敘事詩和一平的長篇抒情詩《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詩體探索和詩體創(chuàng)造,一貫是中西詩學衡量純粹詩歌藝術(shù)發(fā)展的重要標志?!秺W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這樣的抒情長詩的創(chuàng)造及其顯示的詩學品格,最能顯示北美華文詩歌獨特的文學史創(chuàng)新和價值。
首先,《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盡管有在宗教哲學鏡像下審視法西斯罪惡的思想認識局限,但它無疑是現(xiàn)代漢詩中最具有思想魅力和詩體實驗的長篇抒情長詩之一。該詩對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及整個20世紀的種種革命給人類帶來的災難的反思,具有明確的國際化視野。詩歌的關(guān)于種族隔離、人類命運、人性思考的主題,是宏大的全球性議題,該詩也是當代最具國際化意識的大詩,就主題表現(xiàn)而言,此長詩可與洛夫《漂木》媲美(1)洛夫晚年移民加拿大,有長詩《漂木》,3 000多行,但其表達的是“天涯美學”思想以及對于離散的哲學思考。其沉思及其哲思意味明顯大于抒情。。從詩體的角度來說,漢語文學史上,抒情詩寫作達到這樣思想深度的實在少見,抒情詩長度達到如此規(guī)模的詩歌,《漂木》外,唯有這首《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了。因為在現(xiàn)代漢語詩歌史上,《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如同馮至的《十四行集》,是“沉思的詩”,屬于典型的抒情長詩。但馮至《十四行集》有27首詩,378行,而《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卻是一首詩,有1 440多行,是《十四行集》的3倍多。也正是從詩體角度來說,這首詩當為現(xiàn)代漢語詩歌史上最長的抒情長詩之一。長詩,敘事詩比較多,尤其是民族史詩類敘事詩。在現(xiàn)代漢語詩歌的長詩探索中,1930年代中國詩歌會的詩人,如蒲風、楊騷的探索十分引人注目。《茫茫夜》《鄉(xiāng)曲》等就是重要作品。后來也有《王貴與李香香》這樣的敘事長詩,它可以看作是現(xiàn)代中國革命的“詩史”,但抒情長詩除了賀敬之、聞捷的民歌體抒情詩外,鮮有佳作。相反,《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這首抒情長詩,除了前述思想主題的獨特性外,確是詩歌史上難見的創(chuàng)新佳作,顯示出獨特的文學史價值:除了藝術(shù)上詩節(jié)的長短交織及其靈活處理外,它在長詩的抒情結(jié)構(gòu)及其抒情方式處理上的探索和實驗,卻也為長詩創(chuàng)作拓展了新路。在《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里,抒情的成分、議論和描寫的成分占了絕大部分。該詩的200多個詩節(jié),絕大部分是抒情主人公的抒情、感慨。詩人情不自禁地發(fā)抒自己的感情、議論,反復表達自己的憤懣和思考,一改長詩的敘事為主的舊有格局,確立了以抒情為主的長篇抒情詩新格局。在詩歌中,奧斯維辛、春天及其復活節(jié)都成了一個個獨特的意象,成了抒情主人公發(fā)抒感情的載體。這里,意象代替冗長的、世人皆知的事件及其情節(jié)敘事,成了一平革新長詩,創(chuàng)造長篇抒情長詩的重要秘密。實際上,一平也依賴于此,才創(chuàng)造出了現(xiàn)代漢詩最有抒情風味的20世紀關(guān)于人類命運的最佳抒情長詩。這是現(xiàn)代漢詩的詩體探索實驗上的重要收獲!
其次,《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華文文學文本中最具“世界”全球性意義的形象。在該詩中,抒情主人公形象作為一個詩人,對于詩歌主題的揭示具有重要的宣示意義。表面上,它是一個奧斯維辛的訪問者,但卻有多重身份,一個異教徒,一個遠離故國的逃難者,實際上,他又是一個人類記憶和思考的引領(lǐng)者:“白樺林/在凄涼中顫栗搖晃/像詩人戰(zhàn)栗的靈魂/也只有詩人還將他們記憶”;“我們?nèi)ツ抢餅榱?干竭的淚水不再干竭/為了痛苦不被遺忘/這個世界所有的痛苦/都是我們的痛苦∥痛苦滋育靈魂”;“苦難是同樣的苦難/不幸是同樣的不幸/我們在死亡的國度/見證人的殘忍/你們并不孤零/由這里哀怨的靈魂/鋪向大地”;“她推著我——異教徒/歡樂地走向教堂/復活的鐘聲/震蕩殘雪青綠的枝條/和飛回的鳥群”;“我坐在高坡上/無盡的黑暗清寒/默然無語/身邊是殘雪頭頂是星群/心中的大雨/由天庭傾瀉而下/我想起了家鄉(xiāng)∥今天今天是復活節(jié)”。[8]62詩人才是人類苦難和再生的真正反思者:“白樺林/總是讓我想到音樂/想到俄羅斯戰(zhàn)栗的詩行/多少詩人在那里死去/卻沒有什么能夠掩蓋他們的光芒”。[8]57因此,在世界文學史上,尤其是在詩歌史上,這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詩人形象,他的全球化視野,他的關(guān)注重心,他的深沉憂郁的哀傷,他的幽深細微的情思,都有“這一個”的意義。他是一個既對于人性,對于人類命運十分關(guān)注,又深沉思索的詩人——抒情主人公形象。
再次,長篇抒情詩《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也具有現(xiàn)代詩的品格。它有《惡之花》的頹廢意識,有《荒原》的“荒原”意識,奧登等的反諷意識,以及非常濃厚的西方基督教救贖意識。它對于20世紀種族暴力革命的荒誕書寫,則顯示出明顯的批判性現(xiàn)代品格:“今天已經(jīng)不是昨天/柏林墻到了/那個龐大的帝國一夜間化為/紛飛的紙屑/——它們吸吮了太多的死亡/拖著黃昏的陰影/墜入雪后的泥濘∥虛妄和希望啊燃著/劫后的煙塵/莫斯科穿著囚服/孩子一樣在哭泣/而那一邊那個暴虐的老人——/已死去/他的王國瞬間風化/人們用腐爛彌補喪失的昨天/活著,可別錯過欲望和貪婪/可是還有那么多人再一次被拋棄∥腐爛蔓延大地/生存重新發(fā)酵/革命在暴熱后/展示它真實的肌膚和法則∥哦,多么荒謬殘暴的戲劇”。[8]6620世紀的這些人類性事件,是純?nèi)坏暮谏哪祟惐粺o情地嘲弄。那個逃離者、異教徒、抒情詩人對此表達了悲哀與憐憫之情。在藝術(shù)上,該詩承接1940年代“九葉”和1980年代初“朦朧詩”的語言和表現(xiàn)技法,把他們創(chuàng)造的那一套表達現(xiàn)代人幽微復雜思想感情的技藝充分嫻熟地繼承了下來:“災難的陰影/死死扼住春天的脖頸”;“我無法講述那些事情/鐵絲串聯(lián)肢解的男女/漂浮河流”;“奧斯維辛黑色的果實/兩場偉大戰(zhàn)爭/一枚濺出的彈殼/——延伸的黑洞”;“哀痛像一個沒有講完的故事/緊緊追隨我”;“十字架的陰影/敞開天空的路途”。[8]67這些詩句,與他的《灰燼》里的“天空鴉群/五月癱瘓中發(fā)出笑聲”,《夢中》的“肢體的言辭擊穿日月/玫瑰在大理石上綻放”,《無題》的“死亡像惡狗一樣不予寬恕”等,就是典型的中外現(xiàn)代詩人的語言表達方式。仔細分析,這也就是現(xiàn)代詩人慣常使用的隱喻、比擬、反諷等常用藝術(shù)手法。因此該詩現(xiàn)代詩品格極其明顯??梢哉f,《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是漢語詩歌史上最具現(xiàn)代品格的抒情長詩。
進一步說,一平是在自覺的中西詩學理念下創(chuàng)作了《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這首現(xiàn)代漢語的長篇抒情詩的。“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現(xiàn)代詩強大的框架對我們精神的壓迫。本來是自然的自然感受,非要扯得七零八落。麥浪不加上點鋼鐵、泛濫的太陽,就不夠現(xiàn)代,一個波浪非要七八個頭顱,瓦罐、思想、女人——拼湊起來,否則就不過癮?!盵9]266一平創(chuàng)作強調(diào)東方審美:“我們東方的審美和西方不一樣。東方更傾向于自然,人的最高境界是歸復自然,而自然就是我。‘朝搴摯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成為人的最高境界。因此東方審美更強調(diào)自然與和諧。畢加索用車把、車座組合成一個牛頭,我們覺得很巧,但從審美上并不接受。達利使我們震驚,但不會使我們像讀屈原的詩一樣身心交泣。”[9]264有了這種藝術(shù)識見,我們便能夠看到抒情主人公,一個東方藝術(shù)圣徒對于世界、人類的全新理解、全新的襟懷。詩人的家鄉(xiāng)是北京,卻遠在奧斯維辛沉思人類命運——以現(xiàn)代詩的方法,以東方的審美格調(diào)。因此,《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借鑒了西方現(xiàn)代詩的藝術(shù)手法,但基本精神和審美風格卻融合了東西方審美元素,我們讀它,確實“像讀屈原的詩一樣身心交泣”。該詩是在中西詩學思想視野中當代漢語詩歌創(chuàng)作的長篇抒情詩杰作,也是《美華文學》的重要收獲,
從思想傾向而言,美華詩歌的創(chuàng)作主題和題材選擇也是很多樣的。移民題材、情愛題材、人性題材、現(xiàn)代性題材、故國家園等全球化議題,都是最常見題材。但與其小說、散文文體比較,美華詩歌最常見的題材是故國家園、人類與人性和全球化議題。
鄉(xiāng)愁、故國家園和全球化主題,是美華詩歌的主要主題?!皬钠椒驳默F(xiàn)實生活中找到美感和詩意,并高度提煉、精心構(gòu)思,用精美的文字創(chuàng)造一種意境、表達一種哲思,這就是海外鄉(xiāng)愁詩人所探索的詩路。海外華文作者從邊緣文化走向主流文化又回歸到邊緣并甘心情愿地固守‘邊緣’,物質(zhì)生活上雖然早已‘落地生根’,精神上繼續(xù)漂泊,不斷尋求新的立點、棲居地乃至永恒的心靈家園。這種邊緣文化已經(jīng)越來越主流?!盵10]73如前所述,周正光、陳中美是美華詩歌詩人里古體詩創(chuàng)作最優(yōu)秀的代表,也是故園家國主題的主要書寫者。周正光《昔游雜詩》就把華人作家的故國情懷和行游世界的生命情懷傳達得淋漓盡致:“生年幾度越重洋,/萬里航程對一窗。/足下蒼山云外水,/可知何處是家鄉(xiāng)?”遠渡重洋,心念祖國,是一批華文作家創(chuàng)作的一個基本主題。周正光如此,陳中美們同樣如此。對于一些華文作家來說,隨著他們周游世界行蹤的擴大,伴隨著認識的提升,華人的鄉(xiāng)愁轉(zhuǎn)換成了家園意識,上升為一種深刻的個人生命狀態(tài)和人類行為取向。因為離鄉(xiāng),走向世界,世界變成了家園,所以,從人類行為取向上看,鄉(xiāng)愁主題變成了全球主題了:“用整個家族的基因/寫一首黑白相間的散文詩/印在地球的一端/有了遷徙有了滯留/有了親情有了天敵/命運的家園是浪跡一生”,“只有倒影作伴/那孤獨便是心靈的孤獨/唯有冰山作陪/那靜寂才是無垠的靜寂/寧愿孤獨/享受生命之輕/諦聽靜寂/塵世隨之而損”。[8]59一平這些詩道明了鄉(xiāng)愁主題演變?yōu)槿蛐灾黝}的內(nèi)在原因。美華詩歌這一主題的詩篇相當豐富。前述陳中美、飛馬的詩篇就是如此。紀弦則純粹將其闡釋為一種全球化的趨向。
在全球化主題的開拓方面,《美華文學》雜志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充當了開路先鋒的[6]124。紀弦是領(lǐng)路人。他的《新詩三首》——《新世紀的黎明》《都市之晨》和《衛(wèi)星而已》都是代表作。新世紀來臨了,世界依舊恐怖盛行,戰(zhàn)爭不斷。紀弦對此作了及時的反映:“欣逢新世紀的黎明,/你教我唱些什么呢,/親愛的?在遠處∥有炮聲。但愿那是/人們過春節(jié)放爆竹,/敲鑼打鼓,舞龍又舞獅,/而非,而非戰(zhàn)爭∥欣逢新世紀的黎明,/你教我唱些什么呢,/親愛的?在遠處∥有炮聲。何其恐怖啊,/二千零一年,二千零二年/也很不愉快!那么,/兩千零三年將會如何呢?/曰:核彈核彈滿天飛/核彈核彈滿天飛∥欣逢新世紀的黎明,/你教我唱些什么呢,親愛的?/難道你喜歡炮聲?不的吧?/難道你喜歡戰(zhàn)爭,不的吧?∥馬戲團的表演十分精彩,你說。/半島上的玫瑰即將盛開,我說。/可是,聽啊,聽啊,聽??!/在遠處,有炮聲。/在遠處,有炮聲?!敝袊随隙鸨荚碌纳裨?,被衛(wèi)星識破真相:“第一個登陸月球的阿姆斯壯,/他究竟看見了什么呢,/曰:何其荒涼啊,這世界!/連一根小草都不生。/沒有水,沒有空氣,也沒有風。/小白兔在哪兒?月桂樹在哪兒?/還說什么瓊樓玉宇?/全是中國人的神話,所以∥”。紀弦站在宇宙世界高度對此作了審視。宇宙公民,這是全球化的產(chǎn)物。當詩人真正有了這種全球化的生存體驗,他自然就會把這種體現(xiàn)書寫出來。他的《宇宙公民》一詩也是這樣的產(chǎn)物:“護照嗎,/瞧!這便是了。/我既有美國護照,/也有中國護照。/但我并非美國公民,/亦非中國公民?!芜??那就怪了!/難道你不是炎黃子孫,/不是龍的傳人,/不是我們的同胞嗎?∥是的,本來是的。/但今天,不同了:/一層層,一級級,/攀登復攀登,升華復升華,/我已到達一至高的頂點;/我已不止是一個中國人,/不止是一個亞洲人,/不止是一個地球人,/不止是一個太陽人,/不止是一個銀河系人,/而已成為一名宇宙公民了?!我驗槲沂巧系墼斓?,/不是猴子變的。/上帝造了這個宇宙,/造了這個銀河系,/造了這個太陽系,/造了這個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人類,/連我也在其內(nèi)∥而我,但憑我這超光速/有翼的心靈,旅行全宇宙,/從一個渦狀的銀河外星云/到一個輪狀的銀河外星云,/從一個三角形的島宇宙/到一個四方形的島宇宙,/然后又回到自己的老家來,/優(yōu)哉游哉,自由自在,/誰也不會查看我的護照?!奔o弦這類詩大多登載在《美華文學》上。他也由此以詩的形式,拓展出了全球化的主題。
非馬也是美華文學中一個真正關(guān)注人類與人性等全球性議題的典型作家。他甚至就是一個典型的國際問題詩人。正如丁國成先生所言,非馬“筆下大都是要緊事物,是關(guān)乎親人、關(guān)乎祖國、關(guān)乎人類的重大題材”。[3]像他的《生與死之歌——給瀕死的索瑪利亞小孩》《越戰(zhàn)紀念碑》《長大的嘴巴》《中東風云》等,就書寫的是關(guān)于人類根本利益、反侵略等全球性世界性議題。《落網(wǎng)——為伯勞鳥請命》《芝加哥小夜曲》等,則對于人類生存環(huán)境問題給予關(guān)注。如其《外星人》《零下二十七度》,就對于人類間的種族歧視和種族不平等作了辛辣的諷刺。對于快餓死的非洲人,好多時候,人們只是漠然視之,甚至新聞上也把他們視為外星人,因為他們“額頭突出/黑魆魆/皮包骨/兩只大眼睛/從深陷的眼眶里/直直瞪視”??偨y(tǒng)選舉日,種族之間的民主游戲也在考量著人類的良知:“除非我們也躋身衣香鬢影的御宴/在白色光圈下載歌載舞/我們怎能理解/攀龍附鳳的黑人明星的矛盾——/歌功頌德之后/如何去面對/在饑餓線上掙扎的同族∥而我們將用什么來量測/在爐邊烤火的良知/一面是熱血沸騰的憤慨/一面是冷漠怯弱的沉默”。像《中東風云》則對于超級大國的侵略、掠奪及其本質(zhì)有著極其深刻的揭露:“連黃沙/都熬不住焦渴/紛紛鉆入/難民們的耳朵鼻孔與嘴巴/討水喝∥卻發(fā)現(xiàn)都是些/被抽光了原油的/枯井∥便一窩蜂/爭著去簇擁/扎扎的履帶∥紅滾滾的太陽/早提醒它們/鮮血/最能止咳”。非馬視野開闊,其詩歌對于這個世界及其人類的各種命題幾乎都有涉及。他的《選舉與民主》《午夜街頭無事》《吉普賽之歌》《在澳門看賽馬》《仲夏夜之夢》等,對于人類間的屠殺、乞討、賭博、陰謀及相互蠶食,都有書寫。非馬這位科學家的人文關(guān)懷,觸及人類及其人性的所有領(lǐng)域。非馬的詩,大多關(guān)注全球議題。當然,承續(xù)并加深了這個主題維度的,是一平《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該詩實在是美華詩歌中展現(xiàn)全球化主題最優(yōu)秀的詩篇之一。
當代漢語文學史上,一平以散文創(chuàng)作見長,也以此為世人所知。林賢治認為,盡管他和葦岸一樣,創(chuàng)作少,也很寂寞,但他們卻是“當今中國最優(yōu)秀的作家之一”(在林賢治看來,與他齊名的是張承志、王蒙、周國平、賈平凹、王小波、葦岸、劉亮程、余秋雨等)。[11]17-19一平自上世紀90年代移居海外,創(chuàng)作也很寂寞,但他的關(guān)于世界議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和全球文化文明的創(chuàng)作主題卻始終未變。對于全球化主題的多個方面,他一直關(guān)注,而且就這個主題意義上來說,定居美國伊薩卡的一平可能是所有海外華文作家中最有典型意義的作家了。他孤寂地居住在小鎮(zhèn)伊薩卡,卻始終關(guān)注著人、人性、人類、文明和世界等世界華文文學創(chuàng)作最主要的命題——全球性議題。單從散文創(chuàng)作而言,在這一議題上一平就足以引領(lǐng)風騷了?!鞍雮€世界崩潰了,半個世界的鐵幕、權(quán)利和控制,人類面臨新的變革和混亂,從古希臘到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到十月革命,從孔夫子到孫中山,從紐約到巴黎、莫斯科,這一切都需要重新思考?!盵11]17-19一平思考的范圍極其廣泛,均從全球性、人類性、世界性的宏大問題立論,盡管他的這種思考基于他個人痛徹的個人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
林賢治認為,一平在文學與自由意義上的習作,堪稱獨步。對生命與文明,對人類苦難和20世紀紛繁的革命的理解上,一平當之無愧。林賢治也認為,一平是一位圣徒、詩人:“一平與葦岸一樣,是一個圣徒。他們都心底那么開闊而純凈,懷抱愛的信仰,而且尊重所有人的信仰,相信那是人的最高的體現(xiàn)。但是,他又比圣徒多出一份戰(zhàn)士的嚴峻。他執(zhí)著地追求生命的獨立和自由,拒絕把生存的希望依托身外的世界,也不朝圣圣者,皈依的唯是自己的生命的真理,故而不時地燃起反抗暴力和奴役的憤怒的目光……他徘徊在圣徒和戰(zhàn)士之間,他理解時代的殘酷和個人的懦弱,理解生的艱難,相信‘在衰朽和敗落的土地上,一切生命都是不幸的’,因而不想譴責長久地沉浸在黑暗里從而變得尖刻和仇恨的心??墒牵趾ε滦脑跉埧嶂凶兊脷埧?,失去水分、晴朗和溫暖,因為他相信‘清澈的鮮花不為積蓄仇恨的心開放’。這不能不使他因放棄譴責而感到憂傷和不安。于是,他成了純粹的詩人。在他的飽含詩意想象的文字中,我們會看到同一個意象:百合花。那是他夢中‘清澈的花’。他寫魯迅,寫車爾尼雪夫斯基,寫趙一凡和郭路生,寫鬼節(jié)里的波蘭人,寫未來到的兒子,他們都有百合花般圣潔的、真純的靈魂。直到他筆下的古老的高貴的銀杏樹,中秋明月,都是百合的影子。文明穿越生命、民族和個人,直抵靈魂的深處散發(fā)芳香,有如百合綻放?!俸匣ㄊ欠褡⒍ㄔ谑^中死去?’一平的一生,將長久地為這個問題所困擾?!盵11]17-19一平作為一位“純粹的詩人”,他的純粹不僅僅在通常所謂的藝術(shù)與非功利的層面,而在對人、人性、文明、人類和世界等全球議題的獨立思考與表達上。因為與他早期的《身后的田野》這個散文集一樣,他表達的基本方式都是詩性的?!秺W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又一個黑暗的時代又將來臨》和他的以“聲音”為起點的58首詩歌(有些是散文詩),可以印證這位純粹詩人的文學身份,可以看出這位純粹詩人詩歌主題的基本取向以及詩歌創(chuàng)作的杰出成就。
《又一個黑暗的時代即將來臨》(2)參見一平未出版手稿《又一個黑暗的時代即將來臨》。這首詩關(guān)注的是當今世界的局勢,表現(xiàn)的是對于當今世界仍然發(fā)生的人類災難的思索。這個世界紛擾無比,如果說20世紀是人類的一個苦難的世紀,這個世紀的人類依然沒有擺脫這個困境?!队忠粋€黑暗的時代即將來臨》表達了這個困惑。這首詩寫于2014年7月,是詩人洞悉了以下8大世界新聞而寫的: (1)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墻倒塌; (2) 2007年美國爆發(fā)金融危機; (3) 2014年3月8日馬來西亞MH370客機墜海失蹤,載有旅客239人; (4) 2014年7月7日,馬來西亞MH17客機在烏克蘭上空被莫名擊毀,載有旅客298人; (5) 2013年底,烏克蘭未加入歐盟再次發(fā)生戰(zhàn)爭,之后俄羅斯占領(lǐng)克里米亞,烏克蘭東部爆發(fā)內(nèi)戰(zhàn); (6) 2014年巴以沖突爆發(fā),雙方死亡2 000人,傷近萬人; (7) 2014年6月ISIS宣布建國,號召全世界穆斯林效忠,并宣稱要統(tǒng)治世界; (8) 美籍日裔病毒學專家制出超級HIN1病毒。由此我們推斷,一平這位旅美詩人30多年來關(guān)注的議題從來沒有變過。正是對于這一世界性議題的關(guān)注,使一平既成了一個杰出的散文家,又成了一位當代最為優(yōu)秀的自由體詩人。
一平的代表作是他的長詩《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秺W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是《美華文學》雜志上刊登過的最長的詩篇。這首長詩有一千四百多行,分5部分。從思想層面而言,這首詩是對于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德國法西斯罪行做了深切的反思的詩篇,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度。這首詩應該是繼波特萊爾《惡之花》、艾略特《荒原》、洛夫《漂木》之后最有思想深度的長詩。它對于借上帝人類名義的20世紀的幾個最值得深思的法西斯暴虐罪行、風行20世紀的“革命”運動和“文革”等的思考,使這首詩的人類學的宏大命題具有了特別值得深思的價值。它是對于人類之痛的反思,對于歷史、權(quán)力和人性的荒謬、虛妄和恐怖的反思。人類能夠從災難中走出嗎?作者以十字架上的耶穌的受難與復活中得到了啟示。如果說基督能夠以愛與憐憫拯救人類,那么,從奧斯維辛這樣的人類災難里,人類將會得到什么啟示呢?
就是說,《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是一個華人作家對于世界法西斯屠殺事件集中書寫的一首長詩,詩歌重心展示了宗教的在場對于西方人及整個人類生命存在的積極意義。如同瑪利亞教堂、十字架和復活節(jié)在西方存在的永恒意義。該詩的第一部分,把奧斯維辛放到20世紀這一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審視。審視的主體是詩人。春天、東歐大地、白樺林和俄羅斯詩人是用來反襯審視主體的。詩由此開始了對于人類災難的反思。第二部分是詩人面對奧斯維辛的鐵絲網(wǎng)、崗樓、煤氣室、焚燒爐和營房這些屠殺猶太人的場所的“驚詫”。災難的歷史已經(jīng)過去,在德國法西斯屠殺下以色列誕生了,但屠殺暴露了歷史、人類及其人性的本真面向:“人類在那里焚燒/燒盡人的尊嚴、歷史/也燒盡神的信仰”。屠殺發(fā)生的邏輯荒謬之至:“而古老的教堂/并沒有阻止人們的陰謀/罪惡以上帝的名義進行”“暴行只要給以名義/孩子們也會進行”。[8]62對此人類災難,今天的世界反映也不盡一致。一面是人類的自覺反?。骸懊簹馐覛?紀念碑修建了/人光榮地伸張他們的勇氣和正義/但更值得尊重的/是危難中/一滴淚水和他們的手臂”;一面是“我們并沒有學會思考/也沒有學會記憶/經(jīng)歷苦難/卻只被苦難吞噬/于是我們再不會站立”。[8]62詩人仍然憂慮重重。第三部分,仍然是詩人面對法西斯屠殺場地的奧斯維辛的反思?!皧W茨的天空像所有的天空/在這天空下我們/有所有人的痛苦和希望/微弱的孤單的/小小的瓢蟲/窺測災后的大地/所有的命運都是不幸的命運”。[13]65詩人反思了20世紀所有的暴力性革命——法西斯戰(zhàn)爭、蘇俄革命這些人類的極端性行為,并由此審視了這些極端行為的根源:“哦,極端的家伙落魄的逃客/被革命所毀壞/為暴力所傷痛/在極端的道路上/你已習慣了毀滅的光芒/粉碎的鏡片/煽動殘缺的夢囈/絕望收集迷亂的腳步/其實你也是革命者/絕對地熱望極端的否定/而這正是革命的來源∥哦,多么可怕/你一點也不仁慈/可是是什么培養(yǎng)了革命/我們?yōu)槭裁词チ?仁愛和信心辨識和自重∥絕境中的絕望/絕望中的恐懼和呼叫/絕境中的羊群成為狼,沖向爆破的火光∥奧斯維辛/你能否也在傾聽我的訴說”。[8]66詩人的反思明智而理性,卻也充滿悲哀:“欠缺的世界/欠缺的人性/我們必須學會在欠缺的世界/欠缺地生活∥學會寬容忍耐/保持清醒、平靜、勇氣/記住不要為了愿望去毀壞/不要為了明天去詛咒/就是在上帝面前或/跌入魔鬼的絕望/也不要傷害普通的生活/那些偉大的真理不能/取代每個平凡的日子/房屋爐火/母親的注視和操勞”,“多么悲哀,我們/今天還要講述這樣簡單的事情”。[8]67第四、第五部分是詩歌的另一個重心所在,承接第三部分的反思,強調(diào)人類如何超越災難,個體如何拯救自身。她——瑪利亞,他——復活的上帝,他們的愛與期望共在,但最終拯救卻在自身:“哦,春天、生機/你要收拾好自己的田野/不在他們而是你自己/你的站立、清洗、治愈和復生/世界沒有人可以拯救(那是神的工作)/每個人僅僅是自己/為他的欠缺所限制所支配”。[8]60參觀奧斯維辛,收獲的是獲得生活、生命的啟示。因此,總體上看,《奧斯維辛、春天和復活節(jié)》一詩,是一首思考人類和個體苦難和再生的詩,也是現(xiàn)代漢詩中集中思考這類全球性議題的一首長詩。因為熟悉華文文學的讀者大都知道,對于全球性議題、對于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表現(xiàn),是拓展了華文文學的表現(xiàn)范圍的,并由此提升了華文文學的思想境界的。從這一意義上講,該詩拓展了華文詩歌的主題與題材范圍,在思想史和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