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禮遜《華英字典》翻譯社會學視角研究

      2020-02-26 07:47:55錢靈杰
      綏化學院學報 2020年9期
      關鍵詞:馬禮遜字典場域

      錢靈杰

      (安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安徽安慶 246011)

      倫敦新教傳教士馬禮遜僑居中國期間,不僅在傳教布道的同時翻譯宣教書籍,還潛心研究中國文字,先后翻譯了《廣東土話字匯》《中文對話與單句》等一批辭書。其中,以《康熙字典》《五車韻府》等為藍本翻譯而成的《華英字典》尤為引人注目。該字典由三部六卷組成,共計4595頁,收錄的漢字加英譯達4萬余條,被奉為“漢英英漢詞典之圭皋”[1](P96),李麗[2]、王維麒[3]通過分析字典內(nèi)容及釋例呈現(xiàn)的中國文化內(nèi)涵,探討了對編纂學習型、外向型漢外詞典的啟示,譚樹林[4]、王雪嬌[5]、李金艷[6]等聚焦《華英字典》對中國儒家思想及文學作品的譯介,充分揭示了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里程碑作用。綜觀上述研究成果,多是從微觀層面聚焦字典釋義對中國文化的具體翻譯策略,疏于從宏觀層面對譯者翻譯動因及條件進行解釋,對譯者行為研究有所忽視。究其本質,馬禮遜翻譯《華英字典》是為了滿足特定目的、依據(jù)一定規(guī)則發(fā)生的社會行為。20世紀90年代起,隨著描述翻譯學的發(fā)展,翻譯社會學逐漸興起,它將翻譯視為社會規(guī)約性活動,為研究譯者行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視角。本文借助翻譯社會學理論體系中的慣習、資本和場域概念,重新審視馬禮遜《華英字典》翻譯動因、條件及影響,以期深化典籍英譯出版史研究并為文化典籍的對外譯介提供經(jīng)驗參考。

      一、譯者慣習與《華英字典》翻譯動因

      “慣習”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柏拉圖的《理想國》,后經(jīng)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布迪厄闡發(fā),成為社會學核心術語之一,被定義為個體的“習慣性狀態(tài)”,即“穩(wěn)定的性情傾向系統(tǒng)”[7](P214)。慣習記載了行動者的生活經(jīng)驗和受教育經(jīng)歷,持久地影響著行動者的思想與行為,促使行為者形成感知與態(tài)度,傾向于依據(jù)自身的思維方式有規(guī)律地投身社會實踐?;仡欛R禮遜的成長軌跡,特別是他接受家庭及學校教育的社會化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其性情傾向系統(tǒng)從一開始就與宗教緊密聯(lián)系,他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宗教慣習已經(jīng)內(nèi)化于自身的思維和行為當中,參與并建構了譯者的社會活動,這正是他翻譯《華英字典》的深層動因。具體而言,其宗教慣習最初通過家庭養(yǎng)成,隨后在神學實踐中繼續(xù)打磨從而根深蒂固,先后經(jīng)歷了初始化與專業(yè)化兩個階段。

      (一)家庭環(huán)境與宗教慣習的初始化。馬禮遜出生于英格蘭諾桑伯蘭郡的貧苦農(nóng)家,1785年舉家搬遷至紐卡索城,父親改行手工業(yè)以制造撐鞋架為生,少年馬禮遜在完成基本的小學教育之后,便跟隨父親學習手藝。馬禮遜父母均是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父親擔任當?shù)亻L老教會的長老,教導全家人敬畏上帝,嚴格遵守安息日的規(guī)定,要求包括馬禮遜在內(nèi)的八名子女定期參加公共禮拜、聽人宣講福音。在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下,馬禮遜形成了坦率真誠的性格特征,他曾坦言自己只撒過一次謊,雖然未被揭穿,但內(nèi)心始終不得安寧,直至承認錯誤為止。這說明,在父母的教導下,馬禮遜心中已經(jīng)積蓄了《圣經(jīng)》的教義,其思想已經(jīng)受到宗教信仰的支配。在參加父母所屬高橋教會的祈告團契后,年僅13歲的馬禮遜開始深刻反省性格中的缺陷和矛盾,堅定了對基督耶穌的信仰,在懺悔的同時尋求救恩與幸福。正如他所言,“在神施恩的手的指引下,我滋養(yǎng)了自己的良知,啟迪了心靈,沒有像一些不思悔改的人那樣走上放縱墮落的道路?!盵8](P3)受父親影響,馬禮遜于1798年16歲時領洗加入長老教會,正式投入到基督教社團活動中,一心渴求擔任牧職為基督的福音效力,這種脫胎于家庭內(nèi)部的基督信仰對馬禮遜宗教慣習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神學實踐與宗教慣習的專業(yè)化。為了能夠勝任神職,1803年1月馬禮遜進入霍頓神學院修習圣經(jīng)、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邏輯學、修辭學等宗教及古典文獻課程,成績優(yōu)異,但他并不滿足于擔任教區(qū)牧師,遂萌發(fā)出向海外傳教的強烈意愿。1804年5月,他向倫敦會申請成為傳教士獲得批準,轉學至高士坡神學院進修傳教課程。在院長波固和其他理事的鼓勵下,馬禮遜最終決定獻身海外傳教事業(yè),并將中國確定為自己的宣教工廠。除了接受神學教育之外,他還按照倫敦會的要求學習數(shù)學、物理、醫(yī)學、天文等自然科學知識。接到赴華傳教的使命后,馬禮遜立刻在倫敦會的安排下向中國人容三德學習漢語,期間他深刻認識到翻譯字典對解決語言障礙的重要意義。為了“使未來派往中國的傳教士受益無窮,也將使其他愿意學習中文以便前往中國經(jīng)商或從事其他行業(yè)的人得到無可計量的幫助”[9](P108-109),馬禮遜啟程東來前,向倫敦會提議由自己翻譯一部中文字典并獲得采納??梢姡ㄟ^接受神學、科學與中文教育,馬禮遜已在實踐中積累一定的經(jīng)驗,并逐漸內(nèi)化為向海外異教徒傳播福音的強烈意識,這種宗教慣習指揮、調動了馬禮遜的社會實踐,對其翻譯行為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選擇翻譯《華英字典》正是其宗教慣習的具體外化與體現(xiàn)。

      二、譯者資本與《華英字典》翻譯條件

      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行動者按照各自慣習展開活動,為了維護其地位和利益,必須通過爭取有利資本獲得權力。布迪厄指出,“資本是積累的勞動,當這種勞動在排他性的基礎上被行為者或其集體占有時,就能使他們以具體的或勞動的形式占有社會資源?!盵10](P241)資本是行動者的原動力,不同形式的資本可以為擁有者帶來相應的特權,更可以確保建構社會的方式合法化。借助翻譯社會學的顯微鏡考察馬禮遜《華英字典》的翻譯活動,不僅要分析其慣習形成,還必須探討他作為行為主體可以利用的多種資本形態(tài),它們共同構成了馬禮遜的社會實踐工具,成為譯者翻譯《華英字典》的必備條件。

      (一)經(jīng)濟資本。經(jīng)濟資本是經(jīng)濟學中的概念,是其他類型資本的根源,可直接轉換為資金或產(chǎn)權。[10](P242)經(jīng)濟資本的來源即所謂的“贊助人”,包括宗教、團體、政黨、社會階層、出版商,甚至報紙、雜志、電臺等傳播媒介,“足以促進或窒礙文學閱讀、書寫或重寫”[11](P15)。在馬禮遜翻譯《華英字典》的活動中,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他提供了相當數(shù)量的經(jīng)濟資本,充當了贊助人的角色。該公司通過提供金錢和職位,保障了馬禮遜的穩(wěn)定生活和辭書的順利出版。馬禮遜在華初期,由于中國禁止傳教,只能困居于廣州,經(jīng)濟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在節(jié)衣縮食的同時,一再致信倫敦會,表示教會每年提供的200磅薪水,根本不足以支付房租、伙食、雇傭、洗衣等生活開支。1809年,經(jīng)好友斯當東爵士舉薦,馬禮遜進入東印度公司廣州商館擔任翻譯,年薪為500磅,而且商館還提供馬禮遜在廣州的食宿以及來往廣東澳門兩地的交通費用,使馬禮遜逐漸擺脫了經(jīng)濟上的困窘。1812年,東印度公司廣東商館聘用馬禮遜為中文秘書,在翻譯之外負責教職員學習中文,年薪加倍達到1000磅。[12](P68)這進一步解決了馬禮遜的生活負擔,使他能夠潛心翻譯字典。另外,由于《華英字典》篇幅極大,譯本印刷需要花費巨額款項,遠非馬禮遜本人所能負擔,倫敦教會也無法募集。對此,東印度公司同樣鼎力相助,為《華英字典》英譯本發(fā)行先后花費一萬零四百四十磅。[12](P119)美國傳教士衛(wèi)三畏對此曾評論:“如果不是東印度公司,他(馬禮遜)的字典根本不可能印刷出來”,由此可見英國東印度公司是譯者取得經(jīng)濟資本的重要渠道。

      (二)文化資本。文化資本是行動者對某種文化資源的占有[10](P243),以非物質的形式表現(xiàn)為個人的文化、教育和修養(yǎng)等。馬禮遜經(jīng)過長期的社會習得,不僅掌握了傳教必備的宗教知識,而且還精通漢語語言文化與印刷出版技術。為了獲取這些文化教育方面的資源,馬禮遜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漢語語言文化知識的獲得為例,早在來華之前,馬禮遜就開始閱讀天主教傳教士有關中國的大量著作。在倫敦期間,他利用皇家學會所藏中文手抄本等條件學習了六個月左右的中文。到達廣州之后,在李察庭、云官明、桂有霓等中文教師的指導下,他更是奮力苦學,不到九個月的時間內(nèi),無論是官話還是廣東方言都已達到進行一般溝通的水平,來華一年后已經(jīng)可以研讀《四書》。此外,為了積累字典編纂所需的書面語料,馬禮遜廣泛收集漢籍,包括儒經(jīng)正本、史書傳記、天文算法、中醫(yī)中藥、地理文獻、宗教文獻、文學作品等多種類別,共計826種,這些藏書成為馬禮遜獲取文化資本的重要渠道。為了譯著能順利發(fā)行,馬禮遜還在學習中文之余關注中國的印刷出版情況,親自實踐出版漢英字典的印刷技術和方法。他曾研究過中國木刻板印的源流,甚至設法獲得整套工具,親自學習雕版并總結出諸多優(yōu)點,駁斥了雪蘭坡傳教士對木刻板印的不實報道。對手刻活字、鑄字、石印技術,馬禮遜也擁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為著手出版《華英字典》,他兩次詳細記載中國官府《京報》的出版發(fā)行情況,在1808年4月間幾度打聽印刷市價行情,獲取的一手信息作為文化資本的價值難以估量。如果說經(jīng)濟資本以外力作用于譯者,上述文化資本則對馬禮遜《華英字典》的翻譯發(fā)揮了潛移默化的內(nèi)在影響。

      三、譯者場域與《華英字典》翻譯影響

      場域是“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wǎng)絡”[13](P133),即社會的微觀世界。作為大場域的社會包括不同的子場域,如經(jīng)濟場域、文學場域、藝術場域、政治場域等。各個子不僅遵循大場域的邏輯,而且有著自身內(nèi)部邏輯及規(guī)律,它們既互相聯(lián)系又彼此分離,共同形成了社會關系網(wǎng)絡。譯者作為社會活動的參與者,會在不同的場域中占據(jù)不同位置。借助場域這一關鍵性的隱喻概念,可以有效分析譯者所處的社會空間,有助于客觀審視譯者行為、評價譯作價值。

      綜觀馬禮遜的個人經(jīng)歷,可以發(fā)現(xiàn)他重要的社會活動是在宗教場域、翻譯場域和漢學場域三個空間開展的。1807年9月,馬禮遜經(jīng)英國倫敦會批準抵達中國廣州,成為基督新教對華傳教第一人,可見他僑居中國期間最初處于宗教場域之中。然而當時中國海禁未開,清政府嚴格控制傳教,馬禮遜在宗教場域的地位并不穩(wěn)固。面對東西方不同宗教場域之間權利關系的斗爭,馬禮遜必須采取特殊策略,確保自己占有一席之地。為了獲得在華的正式身份,他憑借語言文化優(yōu)勢,受聘于東印度公司擔任譯員職務,由此合法留居廣州開展傳教工作,與此同時他開始進入翻譯場域。在擔任廣州商館翻譯期間,馬禮遜不僅選譯了《三字經(jīng)》《大學》等儒家典籍,還針對西方人學習漢語的特殊需求翻譯了《華英字典》。該字典將漢字詞目的形檢和音檢有機結合,為使用者提供了完備的檢索查閱方式。字典中所有的漢字、詞組、例證等全部注音,并且都是中英對照,以滿足西方人借助母語學習中文的需求。在漢字詞目翻譯方面,馬禮遜善于從本國語言學傳統(tǒng)出發(fā),對漢字義項重新歸類與增減。以字典第一部英譯為例,馬禮遜并非依據(jù)《康熙字典》釋文直譯,而是基于西方讀者的語言背景和認知基礎,按照英語語法框架確定各個義項的語法功能,并結合語義進行解釋和翻譯。整體而言,《華英字典》的英譯“絕非簡單地從一本書復制到另一本書,或僅從一種語言翻譯到另一種語言;自始至終,它都是判斷和選擇的實踐過程?!盵14](P85)《華英字典》不僅在宏觀、微觀結構上體現(xiàn)出編纂者獨立的思考與創(chuàng)新,在內(nèi)容方面更是囊括中國文學、戲曲、歷史、宗教等諸多方面,英文例解常引自《論語》《紅樓夢》等中文作品,如learn(學習)的例句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face(臉)的例句為“平兒自覺面子上有了光輝”?!度A英字典》堪稱一部中國文化百科全書,“使后人之習華文漢語者,皆得借為津梁,力半功倍”[15](P23),因此一經(jīng)出版便引起各界的強烈反響。法國著名漢學家雷慕沙評價“比起任何同類著作來說,其優(yōu)越性都是無可比擬的”,蒙杜齊認為字典“對歐洲學者的作用遠勝過上個世紀所有傳教團印制的著作和手稿”[16](P111),馬禮遜對英國漢學的拓荒之功由此可見一斑。此外,由于漢學研究必須以漢語學習為基礎,馬禮遜在《華英字典》序言中積極呼吁歐洲政府為漢語學習提供資助,他除了通過翻譯字典為西方漢語學習者提供便利,還創(chuàng)辦了廣州商館漢語學習班、英華書院、倫敦語言學校等中文教學機構并親自教授漢語課程,培養(yǎng)了德庇時、基德等一大批漢語人才,為19世紀早期英國漢學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基礎性貢獻,譯者也因此確立了在漢學場域的權威地位。

      結語

      馬禮遜耗時13年將《華英字典》翻譯而成,他既是詞典的英譯者,更是一名文化傳輸者。受宗教慣習影響,他將英譯辭書視為了解異域文化、服務宗教布道的關鍵路徑。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贊助下,譯者積累了充足經(jīng)濟資本,結合自身占有的文化資本,將有關中國語言文化的本土信息成功傳遞出去,滿足了西方國家因殖民、貿(mào)易擴張而對東方世界產(chǎn)生的獵奇心理。因《華英字典》翻譯產(chǎn)生的重要影響,馬禮遜由宗教場域成功進入漢學場域并確立了權威地位。運用慣習、資本和場域等翻譯社會學的核心概念分析馬禮遜《華英字典》翻譯的動因、條件與影響,有助從翻譯文化史的角度審視譯者行為及譯作價值,也能為當前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歷史借鑒。

      猜你喜歡
      馬禮遜字典場域
      開心字典
      家教世界(2023年28期)2023-11-14 10:13:50
      基于“自主入園”的沉浸式場域教研
      幼兒100(2023年36期)2023-10-23 11:41:34
      開心字典
      家教世界(2023年25期)2023-10-09 02:11:56
      民主論辯場域中的法律修辭應用與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20:10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南方周末(2021-07-15)2021-07-15 19:49:39
      操縱理論視角下的《華英字典》研究
      北方文學(2019年18期)2019-07-25 04:41:47
      中國武術發(fā)展需要多維輿論場域
      武術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 12:22:48
      馬禮遜早期漢語學習過程探析
      新聞傳播(2018年3期)2018-05-30 07:01:38
      馬禮遜“重漢字形義,略漢字讀音”漢語觀分析
      組織場域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
      高陵县| 上饶县| 蓬莱市| 黎城县| 靖边县| 博罗县| 承德县| 东阿县| 广宗县| 嘉禾县| 兴安盟| 邵阳县| 龙陵县| 昆明市| 新营市| 绥滨县| 阳西县| 太仆寺旗| 敦煌市| 北海市| 平陆县| 兰坪| 高清| 汤原县| 玉田县| 安达市| 孙吴县| 乐平市| 齐齐哈尔市| 东乌| 宣恩县| 乌鲁木齐县| 盘山县| 方山县| 鄱阳县| 张家港市| 乐东| 林甸县| 凉城县| 临夏县|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