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爭艷
【摘 要】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教育領域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對自身的教學觀念及時進行更新轉變,實時調整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仍然會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去解決,本文就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小學數學;新課改;教學方法
數學學科來源于生活,與生活緊密相關,小學數學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最好學科,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在課堂中只重視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疲勞感,沒有學習的興趣,數學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教師應當根據新課改的標準,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避免“題海戰(zhàn)術”以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引導學生將數學理論知識有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以學生為本,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教師應當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出發(fā)點,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進度,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一個班級有學習好的學生,自然會有學習不好的學生,數學教學一般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時間相對較少,不能兼顧每個學生,也不能及時對學生所遇到的每個問題進行解決,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
教師首先可以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組,由幾個學習好的學生帶領一些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為一組,在數學復習課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討論,小組內互幫互助,學生可以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教師的工作效率也會有所提高。
其次,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布置分層作業(yè),成績相對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相對較難的課后題,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從易到難地去布置作業(yè),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找規(guī)律》的時候,有的學生對于規(guī)律的整合能力較強,因此在找尋規(guī)律的時候速度就相對比較快,但是一些學生由于對規(guī)律的感知力比較弱,因此可能跟不上課程的進度,教師可以讓學習好的學生在課后為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講解,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跟得上教學進度。
二、采取游戲化模式教學,提高學生參與度
小學生對于圖畫類型的東西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圖片等生動的圖案進行教學,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表演。例如在人教版《認識鐘表》這一課,教師可以將對鐘表的認知過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可以制作幾個紙質鐘表,選擇幾名學生做游戲,讓學生以自己的一天為主,根據自己的作息時間撥動鐘表,讓學生感受到教學中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在游戲中也可以學習到知識,學生自然就會參與到活動中,教學的效果也會提升。
三、引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應當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更新教學方式。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比較大,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圖片、音頻等網絡資源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信息化技術的帶領下形成新的課堂體驗。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一課為例,教師在對雞兔同籠問題的講解過程中,首先通過播放關于《孫子算經》中雞兔同籠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對雞兔同籠問題有初步的了解,其次可以設計相對簡單的數字,以雞兔個數加起來在10以內為題,讓學生進行解答,根據學生的解答情況逐步增加難度,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遷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合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師生之間加強互動,營造課堂和諧氛圍
教師通過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了解,因材施教,制定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變化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水平。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學生平等交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并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例如,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植樹問題》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問題,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分組討論,在小組中自己選出代表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鼓勵,增強互動,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時,應當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本,利用多媒體教學以及游戲化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針對教學內容,對知識進行整合,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與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武秋英.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思考[J].教師,2017,67(20):51-51.
[2]佚名.淺談新課改下的農村小學數學教育的再思考[C].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2018,23(3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