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鴻影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qū)新安中心校幼兒園
孝道,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與作用。在學校教育,特別是幼兒教育蓬勃發(fā)展的今天,如何在幼兒教育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孝”文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目前積極探索的課題。
孝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經典和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我們從小接受教育就要講孝道。但在當下,孝道文化卻面臨新挑戰(zhàn)。如何在幼兒教育中,進行德育滲透,解決當前幼兒孝道缺失的問題,是我們幼兒教育應該突出解決的問題。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以及目前義務教育向學前教育發(fā)展的趨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幼兒一上學,哭著喊著,家長含淚送別。因此,我們便主動和他們交流:你家?guī)卓谌?,你叫什么名字,父母叫什么名字,做什么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今年多大年齡,身體怎么樣,你最喜歡誰?從幼兒的基本理念中,突出父母及老人的存在意識,同時讓教師基本了解孩子的狀況。
接著,我們讓幼兒說說,你在家里聽話嗎,好吃的給誰先吃,是留給自己還是給父母或父母的父母?學生回答得千奇百怪,總的一點還是以“我”為大。教師及時講解《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幼兒好東西要大家分享。
接著,我們問孩子,你在家里幫助父母做過哪些事情?做過的都高興地匯報,沒做過的傻傻地看著。教師及時點撥,我們上學了,從小就要學會幫助父母做些事情,這就是盡孝。教師把“孝”字寫在黑板上,讓幼兒看見這個偉大的“孝”字,為以后的德育滲透埋下伏筆。
最后,我們通過播放幼兒教育宣傳片,突出“百善孝為先”的思想,并結合幼兒教材和歷史故事,給幼兒講解什么是“孝”,讓幼兒在腦海中初步形成盡孝道的理念。
幼兒教育主要以直觀教育為主,讓幼兒在具體環(huán)境中,得到思想教育的滲透。我們號召教師從中華優(yōu)秀文化作品中選擇關于“盡孝道”方面的典型故事制作課件或設計課本劇,在課堂上播放或表演,讓學生耳聞目睹關于盡孝道方面的小故事,從心靈深處激起盡孝道的浪花。
布置家庭實踐活動作業(yè),比如幫媽媽洗碗、好吃的首先給老人吃、給老人洗腳等。為使活動效果更突出,我們給家長一封信,把活動要求和想法告訴家長,并要求家長給孩子做榜樣,樹立家長盡孝道,孩子也應盡孝道的理念。我們看過一則道德廣告,爸爸給爺爺捶背,兒子也過來給爸爸捶背,這就是效仿,這樣的多次效仿,一定會在幼兒心里留下盡孝的種子。
幼兒教育以活動為主,讓孩子通過互動,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滲透良好的思想道德,練就自己事自己做的本領。我們在教學中,以國學教育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guī)》《千字文》等,同時,和學生一起背誦經典古詩詞。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和教師節(jié),我們都做匯報演出。多次的排練,讓學生逐漸知道其內涵所在。
去年教師節(jié),我們參加區(qū)域教師節(jié)慶祝大會。我們幼兒園貢獻兩個節(jié)目,都是情景劇,一個是《游子吟》,一個是《百善孝為先》。兩個節(jié)目突出一個主題,就是盡孝道。在表演《游子吟》節(jié)目時,幼兒身穿古典服裝,教師化裝成母親,真誠表演“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當演員表演孩子和母親告別的場面,母親將縫補好的衣服穿在孩子身上,孩子用小手擦拭眼淚,揮手告別時,在場的教師熱烈鼓掌。當表演《百善孝為先》節(jié)目時,我們設計所有演員向現(xiàn)場教師行古典“跪拜禮”。當孩子們行三個跪拜禮時,全場觀眾起立,無不熱淚盈眶。我想,不光是節(jié)目感動了觀眾,小演員在表演的同時,也受到了教育和熏陶。
盡孝道,必須從娃娃抓起。一定要提高我們國家人口的素質,特別是孩子們的素質。受獨生子女家庭的影響,在經濟騰飛的現(xiàn)在,家長對孩子的物質要求都會滿足,卻忽視了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質養(yǎng)成教育。突出表現(xiàn)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自大自傲,唯我獨尊。因此,作為幼教教師,從孩子進入校園的第一天起,就要開展孝道教育,這是社會未來之必須,更是祖國未來振興和發(fā)展之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