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平安路第二小學 韓秀芬
“教書育人,立德為本”始終是教學領域所秉承的重要方針,小學是樹立正確個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與培養(yǎng)高尚道德品質的最佳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結合教材內容,在詞句講授、閱讀理解、詩詞鑒賞、作文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使學生擁有一顆愛國之心、感恩之心、大愛之心,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棟梁之材。
德育理念往往包含在語文課文的每一個詞語或者每一段文字中,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當根據(jù)課文內容,將涉及德育理念的詞句標記出來,并圍繞道德品質這一主題進行拓展教育,幫助學生與課文內容融為一體,進而達到陶冶道德情操、凈化心靈的教學目的。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與德育理念息息相關的課文經典詞句展現(xiàn)在屏幕上;同時,將課文中的故事轉化為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讓學生能清晰直觀地體會到課文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德育知識。
以《司馬光》這篇課文為例,教師首先將課文中表述的故事轉化為圖片,然后將涉及德育理念的詞句做好標記。比如“當一個朋友掉進水缸后,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最終,小朋友得救了”。教師可以根據(jù)這段話,滲透德育理念:“同學們,通過這個小故事,我們應當學習司馬光遇事不慌、幫助他人的優(yōu)點,如果在生活中也遇到類似的事情,一定以冷靜清醒的頭腦對待,并主動伸出援手去幫助他人,解決他人的困難?!睂W生一邊聆聽教師的講述,一邊觀看視頻課件,頭腦中會立刻浮現(xiàn)出司馬光勇敢機智救人的場景,這樣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語文課文由若干個優(yōu)美的詞句構成,每一組詞句都包含著作者的良苦用心,同時,也抒發(fā)了一種真實情感,透過詞句能體會主人公的博大胸懷或者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诖耍處熆梢越Y合語文課文內容引入德育主題,讓學生找出課文中與德育理念相關聯(lián)的詞句,比較一下哪一位學生找到的最準確,并通過鼓勵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以《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為例,課文篇幅并不長,教師首先進行示范朗讀,將全文內容繪聲繪色地朗讀一遍,在朗讀之前,提出一個與德育主題有關的教學問題。“請同學們邊聽邊想,并找出課文中能體現(xiàn)愛迪生聰明機智與孝順父母的詞句。”當教師朗讀結束后,給學生預留出3~5分鐘的思考時間,然后選擇學生代表作答。學生甲:“突然,愛迪生一溜煙似的奔出大門。我認為這句話說明了愛迪生救媽媽的急切心情?!睂W生乙:“愛迪生委屈地說:‘我沒胡鬧,我想出辦法了。不信您瞧?!艺J為這句話說明愛迪生特別自信。”學生丙:“爸爸恍然大悟,醫(yī)生也露出滿意的笑容。我認為這句話說明愛迪生的聰明才智得到了爸爸的認可?!蓖ㄟ^這種方法,學生能在詞句中感受到愛迪生對媽媽的愛以及愛迪生小時候的聰明才智,引導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孝順自己的父母。
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點教學內容,由于小學生閱讀底子薄,在閱讀課文時往往由于情感運用不得當、語氣輕重拿捏不準導致閱讀效果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始終以學生為教學核心,在教學課堂中扮演輔助指導的角色,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糾正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使其熟練掌握閱讀技巧,在閱讀過程中受到精神洗禮與道德熏陶。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正確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并通過粗讀的方式,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找出課文的中心思想,看一看這篇課文所要講述的道理或者詮釋出了哪些人生哲理,然后再進入精讀階段。閱讀時,應當結合主人公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做到聲情并茂,抑揚頓挫,以確保閱讀質量。
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例,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周恩來總理小時候讀書的一個小故事,透過這個真實的故事,可以看出周總理博大的愛國情懷。因此,學生在閱讀這篇課文時,必須運用慷慨激昂的語調,將滿腔的愛國熱情融入閱讀過程中。比如在讀到“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學生應當在最后一句加重語氣,以體現(xiàn)周總理當時的豪情壯志。而讀到其他同學回答的內容時,可以采用平緩的語調,以表現(xiàn)出這些學生的碌碌無為,以此與周總理形成鮮明對比。通過這種方法,學生能在真實的閱讀體驗中感受到愛國激情,對陶冶學生的愛國道德情操有幫助。
情境創(chuàng)設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為了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觀,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結合課文內容,選擇學生代表以閱讀的形式來演繹真實場景。這種方法既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也在閱讀表演過程中,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品質。
以《慈母情深》為例,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作者小時候與母親之間發(fā)生的一段小故事,母親為了自己孩子喜歡的一本書不辭辛苦,任勞任怨地工作,為的是湊夠1.5元買書的錢,全文表現(xiàn)出了作者與母親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許多學生讀過之后都會潸然淚下。在閱讀教學課堂,為了讓學生直觀地欣賞和感受到母子情深的場景,教師可以選擇學生代表來到講臺前,分別扮演課文中出現(xiàn)的母親、作者本人以及老頭的角色,教師負責朗讀課文的旁白部分,然后由學生結合自己的角色體會當時每一個角色的心理、表情,將一個真實的母子情深場景演繹出來。這樣一來,學生能在角色扮演過程中體會到母親的艱辛,進而升騰起感恩之情,對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也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小學作文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教師可以根據(jù)每一位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設置德育主題、尋找生活中德育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對道德品質教育產生深刻認知,以此端正學生的行為,成為品德好、學習好的優(yōu)秀學生。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許多德育小故事,比如愛國故事、助人為樂故事、孝順父母故事、誠實守信故事、文明禮貌故事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這些道德主題的故事,設置一個德育主題的寫作題目,讓學生圍繞這一主題,通過結合親身經歷,將個人的真實感受轉化為文字,與同學和老師共同分享。
在學到《只有一個地球》的課文時,當教師授課結束后,可以“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為作文題目,讓學生自行創(chuàng)作一篇600字以內的命題作文。在學生寫作之前,教師應當根據(jù)課文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狀給以提示,比如在生活中,學生對惡意破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行為應當保持怎樣的態(tài)度,學生如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不亂扔垃圾、不破壞花草樹木、保護小動物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維,寫出一篇高質量的作文。這種方法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并在自主創(chuàng)作中逐漸對德育理念有更深一層的認知。
知識來源于生活,尤其是語文學科,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為了將生活中的德育理念滲透到寫作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共同尋找生活中的德育小故事,并通過一些真實案例來啟發(fā)學生,使學生受到道德與精神的熏陶。
比如近年來關注度較高的“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假設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將自己的答案說出來,討論結束后,教師選擇學生代表作答。學生甲:“我認為老人摔倒以后,應當馬上過去把老人扶起來,因為家家都有老人。如果換作自己家的老人摔倒,結果沒人扶起,那后果將不堪設想?!睂W生乙:“我認為老人摔倒以后,應當馬上扶起,并且通知老人的家屬馬上趕到現(xiàn)場,這樣,家人就能第一時間看到老人安然無恙?!睂W生丙:“現(xiàn)在有很多人都不去扶摔倒的老人,主要是怕老人起來之后訛上自己,我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如果大家都這么想的話,那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就會心寒。”當學生回答完畢后,可以將自己的觀點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對道德的認知能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進而在日常生活中,時刻規(guī)范個人行為,將自己的正能量傳遞給社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是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通過德育滲透,學生不僅學習和掌握了語文知識要點,而且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了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大義凜然的民族精神、千古傳頌的高風亮節(jié),為學生的個人未來發(fā)展指明了正確方向,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