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吟秋
【摘? 要】目前,存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低效性”現象的原因有多種,為了適應現代化教育的變革與發(fā)展,傳統(tǒng)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需要進行改革,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有效性
筆者任教中學數學多年,經常聽到學生抱怨:數學學起來太枯燥、對數學不感興趣、上課聽不懂等,而筆者也一直在思考為什么數學老師盡心盡力地教,學生的數學學習卻沒有什么進步,和老師的付出根本不成正比。想來想去還是歸結于課堂上沒有效率,沒有實施有效課堂教學。只有把我們的課堂變得有效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讓學生真正領悟到數學的無窮魅力。
一、營造輕松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把喚醒、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放在數學教育活動中的重要位置,使學生的學習富有成效。例如在教《三角形的認識》時,先出示被折斷成兩塊的三角形玻璃(圖略)提問:
“如果要照原樣重配一塊要帶哪塊去?要不要把兩塊都帶去?”如這個貼近生活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憑直覺進行判斷,議論紛紛。這時教師引導說,我們要帶哪塊去,就要看哪塊玻璃能恢復原來的形狀,怎樣恢復,請畫畫看。學生經過思考、通過畫延長線作出了正確判斷并在教師進一步引導下理解了三角形的性質。
二、注重學法指導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使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性原則。比如,在預習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教材,怎樣把握本節(jié)知識的重難點;在給學生講解一個綜合性較強的數學題目時,應向學生展示教師的思維過程等,從而完成由“學會數學”到“會學數學”這個過程的轉化。
方法的指導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用正確的方法武裝起來的人是無敵的。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明確了前進的方向,可以直奔主題,減少不必要、與教學主旨關系不大的環(huán)節(jié),可以降低教學過程中的勞動強度,提高教學效率。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把課前的預習方法、課堂學習的方法(包括聽課的方法、做筆記的方法和課后復習的方法)、不同類型題目分析的方法、階段總結的方法、構建自己知識結構網絡的方法等教給學生。這樣,學生就會既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體系,又有自己的實踐經驗。創(chuàng)新性學習都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三、認真把握課堂中各教學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由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點構成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要把握好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由點到面全面鋪展開來。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忽略或輕視,否則會對教學的過程和教學的結果產生不可彌補的損失。
1.對新課的引入要有激情。通過老師的引入能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求知欲,進而使學生對學習新知識不斷產生興趣。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激情的導入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刺激大腦的興奮點,提高學生有意注意的強度,為提高教和學的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
2.對新授課的講解,應做到精講。講解過程中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解答疑點;同時,在講授時應適當提問,從而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在授新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精講。對于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要重點強調,以不同的方式反復講,直到學生聽懂、理解為止;還要及時附以對口的鞏固練習,否則,這個理解、掌握都是低層次、短暫的,持久性也差。有些學生能聽懂,但到后面就不會做題,學得快,忘得快,這是因為沒有及時輔以必要的對口練習,沒有把學生的理解、掌握從感性層次上升到理性層次,以至在做題時不能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對于非重點知識可以采用以練代講、以練輔講的方式解決,并且對重點知識、難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起到促進作用。
3.課堂練習的選擇上,應注意與本節(jié)所學知識的聯系,題型盡量新穎,易、中、難題應各有一定數量。如在學習整式的加減這一章求代數式的值時,筆者提供了如下的練習:
練習:如果a-b=1/4,那么-3(a-b)的值是多少?
變式1:代數式3x2—4x-5的值為7,則X2—(4/3)x-5的值為多少?
變式2:如果a+b=4,a-c=3,求代數式(b+C)2+2(b+c)-1的值。
三道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4.課堂小結要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歸納余地,讓學生先自己去鉆研歸納,然后教師在肯定的基礎上再補充,從而既可以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樂趣,又可以激勵他們不斷追求知識的完美。
四、手腦并用,養(yǎng)成探究習慣
我認為,凡是學生通過想一想就能夠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去想,不要一講到底,凡是學生通過做一做就能夠解決的事就讓學生自己去做,不要老師包辦。例如我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所采用的方法是,首先讓學生自己剪一個三角形,然后讓學生將三角形拼在一起,觀察現象,并思考能得出什么結論。這一招還真管用,單就拼圖的方法,都讓我“大開眼界”。當我對他們的方法給予肯定時,他們喜形于色,興趣盎然。通過拼圖,使學生的激情達到高潮狀態(tài),他們拼出了一種結果:三個角湊“平”了。拼出一個結論: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當學生似乎感覺到不容置疑的時候,我又這樣啟發(fā)學生“三角形內角和真的是180°嗎?”同學們一下子愣了。我知道他們在尋思,那幾十雙渴望的眼睛緊緊的盯著我。我抓住這個時機說:“數學的問題,是一個科學的問題,觀察是重要的,有了觀察,就有發(fā)現,但觀察是否正確,還有待于嚴格的數學證明。”緊接著,我引導學生把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問題順利的解決了,并且根據同學們的拼圖情況,講了幾種證明方法及輔助線的作法,為今后幾何問題的證明開了一個好頭。通過采取讓學生做一做就能夠解決的事就讓學生想一想的方法,來揭示出事物之問的本質屬性和必然聯系,使學生獲得感知,在頭腦中產生了為什么的觀念,使探究成為自己的需要,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選擇恰到好處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選擇好的教法,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能力提高具有很多的幫助。優(yōu)化教法,找準適合學生特點的方法,是衡量成功教法的重要標準。如班級水平較低,應選擇講授為主,首先樹立學生學的信心,提高其學習數學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逐步讓學生掌握數學方法,理清數學知識系統(tǒng),進而提高數學能力;若班級水平一般,可側重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結合具體數據、圖形加以說明,注意概念和定理的引入、理解和運用;若班級水平較高,可采用講解、討論、獨立探究、獨立作業(yè)等方法,多用問題引導學生,多思考訓練,使學生獲得更多知識,培養(yǎng)更強能力。
六、注意板書、語言等教學藝術的運用
板書不能雜亂無章。一堂好的板書應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它具有啟迪性,使學生看板書就能夠理清楚知識的系統(tǒng)、層次,把握住重點,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思維習慣。語言應注意精煉、邏輯性強,語氣語調應基本做到抑揚頓挫。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模式和效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郭學功.初中數學例題有效教學策略[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4(12)
[2]吳平生.初中數學概念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初中數學教與學,2018(22)
(江蘇省蘇州振吳中學,江蘇 蘇州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