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慧
高中語文學習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的重視,可以說,語文在高中學科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是具有奠基作用的一門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如何將語文學習引向生機勃勃的發(fā)展方向,讓語文課堂展現(xiàn)不一樣的精彩是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
一、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新課程標準提倡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自主質疑精神,提倡學生之間的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深入文本閱讀,獲得深刻的感悟和體驗。在高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質疑,讓學生學會自主解決問題,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在互動和點撥下解讀文本中的內容,收獲語文知識。
如在教授《蘇武傳》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質疑,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實現(xiàn)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是高中生學習的難點,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不高。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這樣進行引導:“同學們,今天我們采用一種不同的方法學習這篇課文,那就是讓你們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學習,然后每個同學就自己的解讀給大家講解一下自己的體會,看一看誰的認識更加深刻、新穎?”這樣的方法將課堂活動的權利交給了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蘇武明知前路危險,為什么還義無反顧地走上出使之路?在被流放的那些年中,蘇武經(jīng)歷了怎樣的心理變化?而匈奴人面對蘇武寧死不投降的態(tài)度為什么不直接殺死蘇武呢?”然后,學生進入文本,潛心會文,和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見解。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將課堂活動的權利交給了學生,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質疑,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和大家一起自主探究,走進文本尋找答案。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被最大程度地激活,讓學生在共同思考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最深刻的體驗,也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研讀矛盾,思維碰撞
在一些文學作品中,激烈的矛盾沖突是吸引讀者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關鍵。在探究文本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文本中的矛盾沖突是準確把握文本主旨、深刻體會文本情感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矛盾沖突進行仔細研讀,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最終深入文本實現(xiàn)對文本的深度閱讀。
如在《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教學中,對于林黛玉這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的把握是文本教學的重點內容。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精讀,引導學生找一找關于林黛玉這個人物,文本中有沒有矛盾之處。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林黛玉剛剛進入賈府的時候,在回答關于讀書的問題時給出的答案是矛盾的:初見賈母回答的是“只剛念了《四書》”,而在之后回答賈寶玉的時候卻說“不曾讀,些許認識幾個字”,這就值得我們探究,為什么前后兩次的答案不一致呢?這個問題激活了學生探究文本的積極性,大家再次走進文本,有學生發(fā)現(xiàn)在兩次回答的中間有賈母關于讀書的觀點,顯然,賈母是不贊成女子讀太多的書的,而小心謹慎的林黛玉自然注意到了這一點,因此,當賈寶玉再次問她讀書的問題時自然就換了一種回答。這樣前后矛盾的表現(xiàn),正好表現(xiàn)了林黛玉小心翼翼、時時謹慎的性格特點。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正是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矛盾之處,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研究,才讓學生對林黛玉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有了透徹的解讀。可以說,在每一部文學作品中設置的矛盾沖突,都是作者匠心獨運之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這些精心預設的地方深入研讀,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潛力,讓學生獲得自己的深刻感悟。
三、創(chuàng)新活動,升華認識
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潛力,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升華自己的認識。在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適當?shù)膶嵺`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文本探究,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
如在講授《蜀道難》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精心設計了這樣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具體的活動內容如下:教師要求學生自主搜集相關的資料,然后在對《蜀道難》進行深度閱讀的基礎上,自選角度寫一篇研究報告,字數(shù)不能少于700字。這樣的活動設計對于具有一定理解能力的高中生來說既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最大程度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經(jīng)過精心的準備,學生都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角度撰寫研究報告,有的學生抓住《蜀道難》的藝術特色進行研究,撰寫了《從〈蜀道難〉看李白詩的浪漫主義色彩》。還有的學生從作者李白入手,撰寫了《李白有沒有政治預見性》,可以說,大家撰寫的報告角度新穎,內容豐富,很好地完成了教師布置的活動任務,讓高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要注意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預設的教學目標。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能力,而且讓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讓語文課堂展現(xiàn)不一樣的魅力。
四、唯美情境,含蓄雋永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也是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要轉換思維,讓學生充分體會文本蘊含的美育因素,在唯美的情境中體驗文本內涵的雋永,這也是構建高中語文唯美課堂的關鍵。
如在教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體會這首詞包含的深刻而豐富的情感,體會蘇詞豪放的特點,而且還要引導學生通過這首詞認識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這樣的目標指引下,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通過視頻資料觀看了與這首詞相關的書法作品,讓學生在鑒賞過程中談一談自己的感受。通過大家的品鑒交流,很多學生被這些書法作品流淌出來的磅礴大氣深深震撼,感受到了中國書法藝術之美,并且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鼓勵學生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自己創(chuàng)作一幅書法作品,在班內舉辦了一次書法展,讓學生在品評、交流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語文學習的過程并沒不能僅僅滿足于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要引導學生發(fā)掘其中的美的因素,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感受文本營造出來的唯美意境,讓學生在鑒賞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
總而言之,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要注重轉換自己的思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次深入體會文本內容的獨特內涵,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思維轉換,演繹高中語文課堂的精彩華章,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熠熠生輝。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