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瑋
據(jù)明代筆記小說記載,嘉靖年間的宰相嚴嵩父子非常想得到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便向官員王忬索求。王忬求真跡不得,于是請畫師黃彪摹了一幅進獻。后來裝裱師向王忬索賄不成,揭露了此事,嚴氏父子懷恨在心,最終誣陷王忬問斬。這則“因畫致禍”的故事有著多個版本,情節(jié)也不盡一致,但是都傳遞給我們一個信息—《清明上河圖》在書畫收藏中為世人所重,而且有摹本存世。實際上《清明上河圖》的流傳、臨仿情況更為復雜。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清明上河圖》各種摹本、仿本分別藏于世界各地一百余個博物館。與繪畫史上的“多胞胎”不同的是,這些摹本、仿本畫面內容和繪畫風格不盡相同,無疑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困惑。各種研究著作對其缺乏史證的解讀和演繹,也讓讀者莫衷一是,甚至以訛傳訛。
中國美術史專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單國霖先生編著的《張擇端、仇英〈清明上河圖〉釋惑解讀》,不僅以豐富的細節(jié)的解說還原歷史的真實,同時單先生以深厚的美術史研究的功底,以大量史料為依據(jù),對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和仇英《清明上河圖》(辛丑本)進行了考訂,厘清了許多在美術史中存在的重要問題,讓我們重新認識這件作品巨大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張擇端、仇英《清明上河圖》的釋惑解讀,單國霖編,文物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本書內容的第一板塊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鑒賞,是以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石渠寶笈三編》著錄本為分析對象。關于畫卷的命名,當代專家學者對“清明”有幾種解釋,對此本書作者也進行了嚴密的推理:“認為‘清明上河’就是指‘清明時節(jié)’,包括‘清明節(jié)日’在內。”關于《清明上河圖》是完卷還是殘卷,專家各持己見,鄭振鐸、徐邦達、戴立強先生認為是殘卷,楊新和張安治先生則認為是完卷。作者認同殘卷說的觀點,并通過考證推理,認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西湖爭標圖》原本是同一幅圖,這也是本書的一個重要議題。
書中另一個重要議題為《清明上河圖》創(chuàng)作時間的考證。后世一些人認為畫卷描繪的是徽宗朝社會風貌,并以此作為解讀圖中事物的基點。而作者根據(jù)金代張著題跋內容,考辨此圖應創(chuàng)作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之前,描繪的是神宗、哲宗朝的社會生活狀況。書中以比較大的篇幅對《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場景、事物、當時市井生活面貌,如官員被貶出城、官宅被封、商鋪蕭條、酒樓無客、沿街乞討等,逐一作以詳細解讀來印證作者的觀點。
正文的第二板塊為仇英《清明上河圖》(辛丑本)鑒賞。相較于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關于仇英《清明上河圖》的研究更為薄弱,真本和仿本的問題也更為復雜。
存世《清明上河圖》諸版本中,現(xiàn)未見一本是忠實模仿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作品,即便款識寫“張擇端”或“摹張擇端”等作品也與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構圖內容不同。究其原因,這與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歷代收藏秘不示人有關,在那個傳播非常有限的時代,能見到此圖的人少之又少,更不要說可以長時間地拿來臨摹了。
明末清初的“古物熱”,在蘇州出現(xiàn)了專門的商業(yè)作坊,以古代大師作品之名進行復制,后世將這類作品統(tǒng)稱為“蘇州片”,《清明上河圖》便是其中的熱門題材,于是各版本層出不窮。在存世的《清明上河圖》中,仇英所繪或托名仇英所繪的《清明上河圖》占絕大多數(shù)。由于偽本眾多,以至有學者誤以為仇英根本沒畫過《清明上河圖》,甚至提出凡是托名仇英的《清明上河圖》均為“蘇州片”觀點。
本書以吳榮光《辛丑銷夏記》著錄的仇英《清明上河圖》(簡稱“辛丑本”)為切入點,作者查詢了大量有關的文獻資料和實跡,經過爬梳,析義探微。首先對作者仇英的生卒年作了考證。作者依據(jù)對一些畫跡和史料的考辨,提出新的意見,即仇英生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卒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后,享年約六十九歲。另一方面,作者對仇英《清明上河圖》(辛丑本)的收藏鑒賞印做了詳盡的考釋,論證明人收藏鑒賞印的可信性,這些都為鑒定仇英《清明上河圖》(辛丑本)為真跡的論斷補充了翔實的證據(jù)?!缎脸蟊尽返蔫b真,解決了仇英《清明上河圖》系列諸版本之“原本”的困惑。
在本章節(jié)作者對仇英《清明上河圖》(辛丑本)描繪的各種事物、各項活動、各類行當、各種設施,運用歷史材料進行分析,揭示了圖中描繪的是明代蘇州的社會生活現(xiàn)實,解開了圖像背后深藏的歷史信息。如“臥守空宅”“宮苑詭秘氣氛”等景象,試圖索解其背后隱藏的當時政治風云事件,提出來供大家討論。
第三板塊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與仇英《清明上河圖》(辛丑本)的比較賞析。創(chuàng)作于九百多年前的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和創(chuàng)作于近五百年前的仇英《清明上河圖》,究竟存在著什么樣的關聯(lián)?兩圖所描繪的場景、事物和風俗制度是歷史真實的反映還是藝術的虛構?對兩圖中存在的疑惑問題如何進行合理的解讀?通過作者對兩圖的分析比較,讀者對上述問題可以得到新的認識。
《張擇端、仇英〈清明上河圖〉釋惑解讀》是對《清明上河圖》深度研究的一部美術史專著,不僅為讀者提供了藝術賞讀,同時可以深入了解繪畫反映出來的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特征,手工業(yè)、商業(yè)行當?shù)陌l(fā)展變化以及投射出來的不同時期的社會風貌和經濟形態(tài),并能夠清晰一些美術史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