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安妮
摘 要:琵琶,我國古代的一種樂器,在我國境內(nèi)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當然,這樣的一種樂器,必然成就了無數(shù)出眾的藝術家。他們憑借著他們獨特的演奏方式,讓對藝術有著追求的人們,受到了“熏陶”,吸引了大量的人們?nèi)幭嗄7隆kS著時間的流逝,現(xiàn)代社會上,對于琵琶演奏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這些琵琶演奏者不能在自己的演奏中融入自己的真實的情感,那么整場演奏將是“空洞乏味”的,并不會長期存在于大眾的視野中。
關鍵詞:琵琶演奏;情感表達;藝術;大眾點評
音樂,或者說“藝術”,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道具”。音樂節(jié)奏中,不僅會讓演奏者內(nèi)心的“跌宕起伏”,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而且,還會讓“表演”增添一些“空洞表演”不具有的“美感”,“藝術感”。當然,除了那些“天才”,會直接把感情融入表演中。大多數(shù)人,如果想要把心中所要表達的情感表達出來,那么必須經(jīng)過日積月累的訓練。根本不可能不經(jīng)訓練就一蹴而就,橫空出世,變成最為“耀眼的星星”。所以,一曲琵琶曲的演奏,需要對作品本身進行全面而細致的排查和分析,這樣才能讓情感融入曲中。
一、在琵琶演奏中情感表達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人類是一種情感類“動物”,如果想要做到“感同身受”,那么就需要引起他們的“共鳴”,讓他們深入其中,勾起他們內(nèi)心深處那些“回憶”。專業(yè)人士知道,音樂不一定是用來放松的,它是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能夠通過人們的聽覺和視覺來感染人們的情感。如果想要在一場表演中得到觀眾“喜愛”,不僅需要表演者有一個高超的表演技巧,而且還需要把演奏者的情感,傳遞給這些觀眾。如果,琵琶演奏者,只是注重技巧方面,而不注意情感的融入。那么,表演出的形式,將會是不具靈魂的、不完整的。所以,演奏者,不能僅僅注重個人技巧的“”發(fā)揮,還需要對這些作品有些自己獨特的“見解”,并且還要把這些見解,在表演中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才會讓觀眾們看出自己真正地“價值”。
二、琵琶演奏人員的情感表達方式
任何“藝術家”,必定有著他的“過人”之處。如果他們不能夠擁有一個廣泛地知識范圍,那么,任何人都可以稱為“藝術家”。這些藝術家,必定涉及社會、科學、美學、藝術學等等方面的知識,如果他自己沒有這些知識作為支撐他們走下去的支柱,那么他們將談何為觀眾演奏?只有全面提升演奏的人文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讓觀眾有一個更好地音樂“體驗”。當然,什么知識都沒有,對于這些曲子不了解,演奏者只要能夠看懂譜子,可以進行演奏,那么也是可以進行演奏。但是,這樣的演奏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可言,不進行表演也罷。
表演者,不僅需要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而且還要擁有,一定的想象力,因為這些想象力可以把這些演奏人員帶入一個更為廣闊的思想空間,讓演奏者能夠?qū)υ撈佑幸粋€更為深入地了解。只有演奏者更為深入地了解這些曲子以后,才能讓觀眾們深入淺出地了解曲子中的“內(nèi)容”。音樂,不同于其他的表演方式,它可以通過聲音進行傳播,也可以依靠演奏者自身的肢體動作或者面部表情來進行表達。但是,不能將曲子中那些“朦朧”感的“內(nèi)容”直接表達給觀眾。
三、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內(nèi)容
如果演奏者想要演奏好一首曲子,那么他不僅要有著高超的演奏技巧,而且還應該對演奏的作品,進行全方面深層次的研究。如果連作曲家的風格和藝術品位都不能掌握,那么如何能夠演奏出,作者當時的情感呢?只有,對作曲者的藝術品位有所了解,了解作曲者創(chuàng)作的背景,以及對作曲者生活的經(jīng)歷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把握住曲子中的“精髓”,讓演奏的效果達到“最佳”。當然,在這期間,演奏者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情感加入里面,讓觀眾有一個更為豐富的“體驗”。因為,音樂的演奏是一個具體的過程,但是,音樂本身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要把自己的“想法”跟曲子融合在一起,才能讓觀眾們有一個身臨其境的體驗。
四、注重生活積累,加強想象力的培養(yǎng)
有人曾經(jīng)說過,藝術起源生活,同時,藝術的存在又高于生活。還有人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所以,這些琵琶演奏者,應該回歸現(xiàn)實生活,讓自己的眼睛“明亮”起來,去發(fā)現(xiàn)“美”,去探尋“美”。這些演奏者應該,懷著對于生活的期望,去積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一種“義無反顧”的姿態(tài),去享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苦難”,并且將這些所積累的“素材”全部運用到曲子創(chuàng)作中,相信這一做法會給演奏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只有這些演奏者,去親身體會這些情感,并且把這些情感融入曲子中,才能讓觀眾們“感同身受”。只有,這些演奏者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進行分析,才能讓他們自己增強對于曲子的理解程度。只有這樣,才能讓這些演奏者去全身心投入到這些“工作”中,讓他們對生活懷抱“美好”的期望。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不斷進行創(chuàng)作,留下一些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果演奏者想要做到上面所述這些,并不難,只是需要演奏者“以真心換真心”,而不是以“虛假換真心”。
五、提高個人素質(zhì),將情感注入琵琶演奏中
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琵琶這一樂器,但是,作為一名琵琶演奏者必須要把自己所學,全面地展示給座下的觀眾。作為一名藝術家,其自身的素養(yǎng)如果不能過關,那么一定是“二流”藝術家,而不是“一流”藝術家。在個人的演奏中,相關的演奏人員,不僅需要加強平時自身對于“音樂”的欣賞水平,而且還要注意自身對于音樂的敏感度。在臺下練習的時候,相關的演奏人員,需要不斷豐富自身的“音樂細胞”,讓自身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需要廣泛其他“大家”的作品,只有做到“博覽群書”,才能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只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讓自己進步。
總之,不僅僅是琵琶的演奏需要真實情感的流露,其他藝術的表演依然需要真實情感。如果不是演奏者自己情感流露,那么整個作品將會變得“空洞無趣”。這些藝術家們希望永遠不會離開生活實際,生活是根本,如果離開了生活,那么一切內(nèi)容都會變得“不真實”,這些“不真實”,不會引起觀眾們的“共鳴”,只會引起他們的“嫌棄”。希望這些相關的演奏人員,不要丟失了自己的本心,如果丟失了自己的本心,那么在自己的演繹道路上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