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強迫癥是精神障礙疾病的一種,患者常表現(xiàn)為強迫行為和沖動、觀念等癥狀,并具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缺陷。袁海等[1]指出強迫癥患者認知功能具有肯定損害,癥狀的嚴重程度與認知功能損傷呈正相關。強迫癥的綜合治療主要是將氟伏沙明作為代表藥物,再給予患者科學合理的輔助治療,但是目前臨床上并無規(guī)范統(tǒng)一的綜合治療方案。本文選取30 例強迫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氟伏沙明聯(lián)合阿立哌唑對其進行治療,旨在探討其用來治療強迫癥的療效及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強迫癥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8~41 歲,平均年齡(35.7±8.3)歲;男17 例,女13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7~43 歲,平均年齡(35.9±8.5)歲;男18 例,女12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5 版)》[2]的診斷標準,Y-BOCS評分均≥16 分。排除強迫人格和繼發(fā)性強迫障礙患者,具有藥物和酒精依賴、軀體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內容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采用氟伏沙明治療,馬來酸氟伏沙明片(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58921,規(guī)格:50 mg)單次給藥劑量50 mg,起始劑量50 mg/次,1 次/d;治療期間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節(jié)用藥劑量,通常是在2 周內將藥劑量增加到單次給藥劑量100~150 mg,2~3 次/d。另外對患者實施無抽搐性電休克治療,2~3 次/周。
1.2.2 觀察組 患者采用氟伏沙明+阿立哌唑治療。氟伏沙明用法用量同對照組;阿立哌唑片(浙江大冢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306,規(guī)格:5 mg),起始劑量5 mg/次,1 次/d,治療期間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節(jié)用藥劑量,2 周內將藥物劑量增加到單次給藥劑量10~15 mg,2~3 次/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治療前后Y-BOCS 評分 采用Y-BOCS 評估患者強迫癥狀的改善,計算患者的Y-BOCS 評分減分率,公式=(治療后Y-BOCS 評分-治療前Y-BOCS 評分)/治療前Y-BOCS評分×100%;對患者進行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3],根據測驗評分判斷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再通過患者Y-BOCS評分減分率和WCST 測驗評分升高程度判斷臨床療效。
1.3.2 臨床療效 根據《中國醫(y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第2 版)》[4]判定治療效果,判定標準:痊愈:Y-BOCS 評分減分率>90%,強迫癥狀均已消失,WCST 評分升高程度>80%;顯效:Y-BOCS 評分減分率為61%~90%,強迫癥狀基本消失,WCST 評分升高程度為61%~80%;有效:Y-BOCS 評分減分率為31%~60%,強迫癥狀顯著改善,WCST 評分升高程度為50%~60%;無效:Y-BOCS 評分、強迫癥狀及WCST 評分改善程度未達到上述痊愈或者顯效、有效標準;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3 不良反應 包括惡心、嘔吐、厭食、嗜睡、眩暈、便秘、頭痛、乏力、口干及體重增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Y-BOC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Y-BOC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 周后,兩組Y-BOC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Y-BOC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Y-BOC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Y-BOCS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n,n(%)]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n(%)]
強迫癥常發(fā)病在青少年時期,病情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加重,正常人群中強迫癥的發(fā)病率為1.5%~2.7%,所以近年臨床上對強迫癥患者的臨床治療非常重視。已有多個研究指出,用非典型抗精神病類藥物治療強迫癥的效果明顯,比如Yasodha 等[5]指出非典型抗精神病類藥物能夠增強強迫癥的治療效果,常以綜合治療的作用明顯。
祝強等[6]指出強迫癥患者的腦內5-羥色胺(5-HT)功能呈降低狀態(tài),因為選擇性5-HT 的再攝取抑制劑水平的降低,其神經元終端突觸前膜部位的5-HT 受體敏感性降低。而神經元攝取5-HT 的過程中會起到抑制效果,這時突出間隙中的5-HT 水平升高,隨之提高人腦內的5-HT 受體功能,通過這個機理起到治療強迫癥的作用。所以強迫癥的治療常選擇氟伏沙明,其是5-HT 的再攝取抑制劑的一種,對5-HT受體具有極佳的選擇性,常用來治療抑郁癥及其相關癥狀、強迫癥癥狀,使用后可以對人腦內的神經細胞5-HT 再攝取起到阻止作用,同時不會對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造成影響,孟德軒[7]指出氟伏沙明還能夠在5-HT3和5-HT4以及5-HT1A、5-HT2A受體上發(fā)揮相應的作用,卻不能更為全面的改善強迫癥癥狀,單用有效率不超過65%。
本次研究中選取30 例強迫癥患者通過氟伏沙明和阿立哌唑結合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Y-BOC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 周后,兩組Y-BOC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Y-BOCS 評分(9.2±3.5)分低于對照組的(13.9±2.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患者的強迫癥癥狀改善顯著,認知功能也得到充分改善,同時用藥期間也未見患者出現(xiàn)較大不良反應。采用的阿立哌唑是一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藥物,其是喹諾酮的衍生物,能夠對5-HT2A起到拮抗作用,以及5-HT1A起到局部激動作用,雷彤等[8]指出阿立哌唑也是多巴胺D2受體、D3受體的部分激動劑,能夠有效改善焦慮、抑郁對應腦區(qū)以及大腦前額葉皮質,對DA 神經遞質系統(tǒng)也有著良好的調節(jié)效果。本次也見合用阿立哌唑的患者的認知功能顯著改善,這可能是因為兩藥聯(lián)用的情況下,能夠再攝取多巴胺以及去甲腎上腺素,并對神經中樞的5-HT 攝取有著加強效果,從而能夠更好的調節(jié)和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9-11]。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3.33%與對照組30.0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用藥早期均出現(xiàn)了輕度不良反應,給予對癥處理后已經緩解、消失,并未對患者的病情治療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強迫癥用氟伏沙明聯(lián)合阿立哌唑治療的效果顯著,不會加重患者的不良反應,具有良好的用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