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戴震之理欲觀的建構及其價值省察

      2020-03-16 12:46:36李家奇
      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5期
      關鍵詞:程朱戴震天理

      李家奇

      (貴陽學院 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貴州 貴陽 550005)

      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其主要哲學著作是《孟子字義疏證》和《原善》。在其代表著作中,戴震詳細闡釋了自己獨特的哲學義理,他在《自序》中說明《原善》的主要內(nèi)容是“天人之道,經(jīng)之大訓”,即天道性命之學和經(jīng)書的大旨主要在于去蔽,要消除程朱理學對經(jīng)書的曲解,還經(jīng)書以原始面目。正是在對程朱理學批判的基礎上形成了他所特有的理欲思想。

      一、存理滅欲:戴震理欲觀的哲學基礎

      在戴震之前,關于理欲關系問題,談論得最多也最為詳細的就是宋明時期了。朱熹率先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這也是后世在繼承朱子理學中關于理欲關系的重要論點。程朱理學家在探討理欲關系時,把“理”作為支配地位,認為“理”是至高無上的“天理”,是萬物產(chǎn)生的來源,并賦予“理”至純至善的性質(zhì)。那么和“理”相對的“欲”則是萬惡的來源,人們?nèi)绻扌惺ト酥?,就必須去除“欲”。所以,在程朱理學那里,所探討的理欲關系主要是“理”與“欲”相互對立,“存理”就要“滅欲”。這是理欲問題在宋明理學時期的發(fā)展,到了清代這種理欲關系依舊延續(xù)了下來。

      清代是中國學術發(fā)展的延續(xù)期。滿人入主中原,成為新的統(tǒng)治者,這對于長期生活在中原地區(qū)的漢人來說,可謂是一個“天崩地裂”的時代。清政府為了鞏固其封建統(tǒng)治,在文化上仍然以程朱理學為官學?!按嫣炖?,滅人欲”成為官方統(tǒng)治人心的工具,理欲關系發(fā)展到清朝,已經(jīng)成了僵化的教條模式?!袄怼背闪私^對的權威,一些統(tǒng)治者在對待下層人民時,無視對錯,只管“天理”,此時的程朱理學甚至淪為“以理殺人”的工具。另外,清朝在維護統(tǒng)治地位時,大興文字獄,當時的文人學士在面對這種僵化的教條時,更多的是選擇一種逃避的方式。直到戴震的出現(xiàn),他站在時代的浪尖上,對程朱理學發(fā)起了猛烈的抨擊,重新探討了理欲關系,為其自身的哲學體系抹下厚重的一筆,同時也為后世在探究理欲關系時,提供了新的思路。戴震新的理欲觀的提出,其實也與戴震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學術道路有關。就其生活經(jīng)歷而言,戴震自小所生活的徽州是程朱理學的發(fā)源地,小到個人自身,大到官方、宗族,都將程朱理學作為金科玉律。程朱理學在徽州空前的發(fā)展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如家族宗長們,借助所謂的“天理”來打壓下層的窮苦人民,而下層的人民卻并未因不公而抱怨,反而以尊“理”為榮。戴震從小就親身經(jīng)歷了理學統(tǒng)治下的各種不公,于是轉而對程朱理學發(fā)起批判,逐漸形成自身新的理欲觀。另外,就其學術道路來看,戴震走向批判理學的道路也與結識惠棟有關?;輻澴鳛榉磳λ螌W的領袖,其“反理學”的思想對戴震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使戴震對于理學的認識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并逐步形成了個人新的理欲觀。

      二、不易之則:戴震對“理”的論述

      相對于前人關于理欲關系的多方面研究,戴震的理欲觀依舊是探究“天理”與“人欲”的關系問題,更多是處理人倫社會的各種問題。他強烈批判了程朱理學,賦予理欲關系新的內(nèi)涵。在戴震的理欲觀中,其實更多的是側重講“欲”。為了更好地理解戴震所說的“欲”以及理欲觀,就更要先弄清楚戴震所說的“理”的意涵。

      在程朱理學中,“理”是最高的哲學范疇,是天地萬物產(chǎn)生的基礎和來源?!疤珮O生陰陽,理生氣也。陰陽既生,則太極在其中,理復在氣之內(nèi)也?!盵1]理存在于萬事萬物之內(nèi),又超越于萬事萬物之上,“且如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里”[2]4。并且,宋明理學家們將“理”“氣”二分,認為“理在氣先”?!拔从写藲?,便有此理;既有此理,必有此氣。”[2]2364在這里,理屬于“形而上”的世界,而“氣”屬于“形而下”的世界。針對程朱理學家提出的以“理”為至高存在、“理先于氣”的觀點,戴震提出了自己的質(zhì)疑,并且對“理”的內(nèi)涵做了闡述。在戴震這里,理被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自然領域中的理和社會倫理領域的理。首先,從自然領域中看,“理者,察之而幾微必區(qū)以別之名也,是故謂之分理;在事物之質(zhì),曰肌理,曰膝理,曰文理;得其分則有條而不紊,謂之條理”[3]1。同時,他又說:“就天地、人物、事為求其不易之則,以歸于必然,理至明顯也?!盵3]83在戴震看來,“理”并非是萬物產(chǎn)生的本源。理就是分理,它指的是每個事物之所以得以區(qū)分的特殊本質(zhì);理就是條理,是事物內(nèi)部與事物彼此之間所普遍存在的次序和系統(tǒng);理就是不易之則,它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變的固有法則、規(guī)律。其次,從社會倫理領域來看?!袄硪舱?情之不爽失者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盵3]1戴震將“理”與“情”相結合,提出“理”在“情”。用情是否得到滿足來判斷是否得理,只有情得到合理的滿足,理才是存在其中的,沒有脫離情而得到的理。當然,戴震所說的“情”并非是隨意發(fā)揮之情,“在己與人皆謂之情,無過情無不及之情謂之理”[3]2?!扒椤币v求適當,既不過又無不及,把握住“情”的分寸感才是合乎“理”的。這樣,戴震對理的這些規(guī)定就直接有別于程朱理學。對理的規(guī)定既明,戴震進一步構建了自身的哲學邏輯結構。戴震吸收并發(fā)展了王夫之的氣一元論思想,將“理”“氣”看作是一個整體,提出了“天下惟一本,無所外”[3]19。這里的“一本”指的就是“道”,萬物的本源就是“理”與“氣”的統(tǒng)一體——“道”。在他看來,天地萬物的發(fā)展都離不開“道”的存在,萬物循“道”而生、遵“道”發(fā)展?!暗馈辈煌陟o止的“理”,它是處于運動變化之中的?!瓣庩栁逍?,道之實體也”[4]24;“道,猶行也,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謂之道”[4]21?!暗馈钡膶嶓w乃是“陰陽五行”,而陰陽五行是在不斷變化發(fā)展著的,所以“道”亦是如此。戴震還提道:“人道,人倫日用身之所行皆是也……人道本于性,而性原于天道?!盵3]43所以,“道”作為一種實體性存在,是無法脫離于具體事物的。

      這樣一來,戴震通過對“道”與“理”的重新定位,推翻了程朱理學中“理”本體的地位,以“道”作為自身哲學中的最高范疇。既然“道”是萬物產(chǎn)生的最初來源,自然就不存在程朱理學家所說的超越物質(zhì)性而獨立存在的“理”。并且,在戴震這里,他講“理”講“道”,并不是官方意義上的“理”“道”,他將“理”與“道”回歸到理學本源的狀態(tài)并與人結合起來,其實是一個向下走的過程。這樣,“理”其實就失去了在程朱那里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理,而僅僅是事物所蘊含的道理、規(guī)則等,強調(diào)的是“理”作為規(guī)則和原理在天地萬物中的作用。

      三、體情遂欲:戴震對“欲”的正名

      戴震重新構建了自身哲學的最高范疇,把“天道”作為最高存在,又將“理”從至高無上的“天理”重新拉回現(xiàn)實生活中的物理、人理,其目的就是為“欲”正名?!袄怼奔热徊辉倬哂兄粮咝?,自然就沒有至善性,那么“欲”自然也不再是萬惡的源頭。戴震認為“欲”是人類社會發(fā)展所不可缺少的,是“自然之性”。他肯定了“人欲”存在的必要性,提出“欲”并不等同于“私”與“邪”。

      1.欲的本質(zhì)——“根于性而源于天”

      戴震說:“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氣心知之自然也?!盵3]40又說道:“陰陽五行,道之實體也;血氣心知,性之實體也?!盵3]24也就是說,“欲”就是人的自然本性,它并不是什么可怕的東西,跟“情”與“知”一樣,人生而有“欲”,“欲”就是“血氣心知”。另外,性與欲是不可分的,有了人就會有人性,有了人性自然就會有欲,這就與程朱理學中將性二分的觀點有所區(qū)別了。

      在戴震之前,程朱理學將“理”看作是萬物的本源,并將理氣二分?!袄怼甭鋵嵉健靶浴鄙?,就分成了天命之性和氣質(zhì)之性。天命之性是先天的、至純至善的。而氣質(zhì)之性不同于天命之性,是具有惡的因素的。因為人會受氣質(zhì)影響而各不相同,所以人需要按照道德倫理綱常要求,約束自身行為,減少氣質(zhì)之性中惡的因素,由不善趨于善。程朱理學家正是把人性二分,認為“欲”是惡的,與至善的“理”相悖,從而逐漸形成了存理滅欲的主張。同樣,也正是由于宋明理學家將理欲對立起來,才導致理學逐漸走向僵化,甚至出現(xiàn)了以理殺人的局面?!袄砼c事分為二而與意見合為一,是以害事?!盵3]9戴震在反對宋明理學家們所主張的人性二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血氣心知”的人性論。他說:“性者,分于陰陽五行以為血氣心知、品物,區(qū)以別焉?!盵3]25人性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陰陽五行的分化,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本就應當具備欲望、情感、知覺等特性。戴震認為人由“血氣”和“心知”組合而成,不能簡單地用“理”來約束人。他批判程朱理學將性區(qū)分為天命之性和氣質(zhì)之性,主張人只是具有氣質(zhì)之性,而之所以會產(chǎn)生不同的人性,只是因為氣質(zhì)之性落實在每個人身上有所不同。

      緊接著,戴震提出:“喜怒哀樂之情,聲色臭味之欲,是非美惡之知,皆根于性而原于天。”[3]97欲是生而存在的,它屬于人性中的一部分,喜怒哀樂、聲色臭味等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戴震把人性歸結于自然,“欲”作為人性中的一部分當然也是自然的,那么“欲”就不存在善惡之分,也就不需要存理滅欲。在戴震看來,人之所以會變惡、為惡,并非因為欲,而是欲到達了一定的程度卻不知道加以克制,過度的欲轉化為私,繼而變?yōu)閻骸?/p>

      所以,在戴震這里,“欲”不再是理學家眼中惡的因,它無善無惡,是人性中的一部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欲”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源自于天而根源于性。

      2.欲與私——“欲之失為私”

      在程朱理學家看來,欲是有害的,是萬惡的來源,欲愈多愈偏私、愈違理,所以要想成為圣人就必須“存天理,滅人欲”。戴震則并不這么認為,他先是肯定了“欲”的合理性,人生而有“欲”,并且合理的欲望是有必要的?!坝辈⒉坏扔趷?,惡的來源在于“私”。戴震明確將“欲”與“私”區(qū)分開來,“欲之失為私,私則貪邪隨之矣;情之失為偏,偏則乖慶隨之矣;知之失為蔽,蔽則差謬隨之矣”[4]41。由此可以看出,在戴震看來,欲的過度才是私,私會帶來貪、邪,私才是萬惡產(chǎn)生的源頭。圣人之道不是在于“無欲”,而是在“無私”。同時,戴震還認為:“遂已之欲,亦思遂人之欲,而仁不可勝用矣;快已之欲,忘人之欲,則私而不仁?!盵3]75在滿足自身欲望的同時,也要滿足他人的欲望,這便是仁;只滿足自己的欲望,不顧及他人的欲望,是私,不是仁。所以,修行圣人之道不在于滅“欲”,而是除“私”。并且,在戴震這里,欲不再是區(qū)分君子的標準,欲而不私才是君子,君子可以有欲,把欲控制在合理的范圍,有欲而“遂人之欲”,即是“仁”。不僅是君子,推及賢人、圣人也是如此,“圣賢之道無私而非無欲”[4]54。在某種程度上,圣人只有有了合理的欲望,才能“以無私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者也”。

      戴震為“欲”正名,直接推翻了宋明以后對于“欲”的界定,賦予“欲”新的內(nèi)涵,這也直接促進了戴震新的理欲觀的形成與發(fā)展。

      四、理欲相依:戴震對理欲關系的新闡釋

      戴震對“理”“欲”進行了新的探討,賦予“理”“欲”新的認知,他還進一步探討了理欲關系,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理欲觀。

      1.欲的作用——理存于欲

      程朱理學將天理與人欲相互對立,更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戴震根據(jù)自己對“理”“欲”的新解,提出天理與人欲二者是統(tǒng)一的,天理存在于人欲之中。他認為“欲”是人性的一部分,源于自然而根于性, 而“理”作為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法則本就存在于事物之中,不獨立存在于事物之外。并且“理”與“欲”沒有善惡之分,所以理欲本不存在對立,既不存在對立,又何來“存天理,滅人欲”之說呢?在戴震看來,理欲不僅不存在相互對立的關系,反而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離開“欲”就無所謂“理”。戴震在進一步解釋理欲關系時,借鑒了《詩經(jīng)》中“有物有則”的觀點及孟子“有物必有則”的觀點,運用“物”與“則”來解釋“欲”與“理”的關系,即具體的事物與內(nèi)在規(guī)律之間的關系。“欲,其物;理,其則也?!盵3]8又說:“人倫日用,其物也;曰仁、曰義、曰禮,其則也?!盵4]46在戴震的思想中,“欲”指的是物,是人倫日用;而“理”則表現(xiàn)為事物的法則,“理”的內(nèi)容就是仁、義、禮等道德行為規(guī)范。事物的法則,即“理”蘊藏于人倫日用中,脫離了客觀事物,就無所謂“理”。事物的法則是需要通過具體事物才能得以顯現(xiàn),依托于事物,有“物”而有“則”,無“物”則無“則”。所以“理”離不開“欲”,理存于欲,有“欲”方有“理”,無“欲”則無“理”。

      戴震在談到宋明理學的理欲關系時說道:“宋以來之言理也,其說為‘不出于理則出于欲,不出于欲則出于理’,故辨乎理欲之界,以為君子小人于此焉分?!盵3]8由此可以看出,宋明理學家們將理欲對立,并且把理欲之間的界定當作劃分君子與小人的依據(jù),認為只有君子才能夠很好地去除私欲達到理。戴震則強調(diào)理欲的統(tǒng)一,他認為,欲是自然,理是必然。正如人生下來就需要生存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欲望,是做人最基本的權利,這種欲是無善惡之分的。只是人們在實現(xiàn)與滿足自身欲望的過程中,有了邪和正的區(qū)別。人都有滿足自身基本欲望的權利,只是在滿足欲望時,既不能過度索取,因為過度的欲望即是私;也不能妨礙其他人追求自身欲望的權利,妨礙他人追求合理欲望即是邪。就是說“欲”本身是合理的,但在滿足欲望的同時,要把握好正確的“度”??傊?,理與欲并不是對立的,二者相互統(tǒng)一,理存乎于欲。

      2.理的反作用——以理節(jié)欲

      戴震一方面認為理與欲本身是無所謂對立的,欲是人的合理欲望,指具體之“物”,而理更多地表現(xiàn)為“物”之規(guī)則。理需要通過具體之物顯現(xiàn),即“理存于欲”,無欲則無所謂理。另一方面,雖然理欲是相統(tǒng)一的,但理與欲也存在著矛盾,所以戴震又提出“以理節(jié)欲”的觀點,強調(diào)理對欲具有反作用。欲本身不具備善惡,合理的欲望是人生存的基礎,但是如果沒有理對欲的節(jié)制,任由欲不斷發(fā)展,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欲”需要“理”的合理引導,才會有所節(jié)制而“不過”。

      戴震為“欲”正名,承認“欲”的合理性,但是戴震并不是一味地強調(diào)“欲”,他也主張“節(jié)欲”。所謂“節(jié)欲”,既不是“無欲”,也不是“窮欲”。程朱理學家一味地“存理滅欲”是對人性的泯滅,這種絕對的“無欲”是不可取的。同樣人也不可以放任自己的欲望無限制地發(fā)展,因此“窮欲”同樣也是不可取的。戴震所主張的欲應該在理的合理范圍內(nèi)建立,并且欲的出發(fā)點是要建立在正確的基礎上,而不是從邪惡出發(fā)。戴震在解釋“理”對于“欲”的節(jié)制作用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性,譬則水也;欲,譬則水之流也……是故欲不可窮,非不可有;有而節(jié)之,使無過情,無不及情,可謂之非天理乎。”[4]10~11在這里,戴震把人之欲比作水,并且運用大禹治水的道理來說明“欲”要通過“理”進行合理的疏導,既不能強行堵塞;也不能放任水流涌動,毫無節(jié)制地放任欲的增長。無論是一味強堵還是一味放任,都會帶來巨大的危險性?!坝币肮?jié)”,但要“節(jié)而不過”,才能“依乎天理”。值得注意的是,“以理節(jié)欲”并不意味著理的絕對作用。適度的欲望是合理的,我們需要用理來節(jié)制的是那些過度的欲望,而不是全盤否定“欲”。所以,其實戴震提出的關于“以理節(jié)欲”的主張,一方面是為了讓人們明白要將“欲”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nèi),同時也是想告誡當時“以理殺人”的上層統(tǒng)治者。

      3.體民之情,遂民之欲的王道觀

      戴震的理欲觀不僅僅只包含他對“理存于欲”“以理節(jié)欲”的理欲關系的闡述,還包含著他的政治理想,也就是他“體民之情,遂民之欲”的王道觀。

      戴震認為,程朱理學中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其實是脫離了圣人之道的。他提出:“《詩》曰:‘民之質(zhì)矣,日用飲食?!抖Y記》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ト酥翁煜拢w民之情,遂民之欲,而王道備?!盵3]9-10所謂圣人應該“使天下無不達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3]174?!笆ト恕弊怨啪褪侨逭咚非蟮闹粮呔辰?,戴震所追求的理想統(tǒng)治者就是“圣人”。那么,作為“圣人”,統(tǒng)治者就要做到“體民之情,遂民之欲”;要做到以己度人,實施仁政,用自己的仁愛去體察百姓疾苦,了解百姓基本欲望,為百姓謀福利;要做到“遂己之欲者,廣之能遂人之欲;達己之情者,廣之能達人之情”[4]41。由此可見,戴震所倡導的王道觀重新回歸到了古代的圣人之治,即可以使廣大民眾遂欲達情。

      五、戴震之理欲觀的價值省察

      戴震站在自身所處的時代,對程朱理學進行深刻反思,逐步形成了以欲為本的理欲統(tǒng)一觀,特別是其“理存于欲”“以理節(jié)欲”的提出有著重大的進步意義,對后世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首先,戴震對宋明理學中程朱理學家所提倡的“存天理,滅人欲”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對“理”的內(nèi)涵做了新的解釋,將至高無上的“天理”拉回到了現(xiàn)實世界的“理”。在此基礎上,又為“欲”重新正名,認為欲本根于性而源于天。由此建構出自身的理欲關系,即理欲相依——理存于欲,以理節(jié)欲。這是戴震對宋明理欲關系的創(chuàng)新,也是戴震哲學中最為獨特之處。

      其次,戴震所提出的“理存于欲,以理節(jié)欲”的思想體現(xiàn)了他對民眾生活的真切關懷。當時的下層民眾受到封建統(tǒng)治的殘酷壓迫,“理”淪為統(tǒng)治者的“殺人工具”,戴震遂提出“體情遂欲”的主張,呼吁關注普通民眾正當?shù)挠?,捍衛(wèi)民眾生存的尊嚴。另外,在戴震的理欲觀里也不乏對王道的探討,主張統(tǒng)治者要做到“體民之情,遂民之欲”,為統(tǒng)治者提供了一條新的“王道”思路。

      最后,戴震之理欲觀對當今生活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倡導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與追求。人的合理欲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會出現(xiàn)極端的自我主義。這就要求人們要正確對待個人利益,一方面要正視自己的合理欲望,另一方面要加強自我道德修養(yǎng),在對欲的追求中把握尺度,即以理節(jié)欲。

      猜你喜歡
      程朱戴震天理
      合流與新釋
      與黨旗合影
      政工學刊(2021年11期)2021-11-01 01:08:56
      中醫(yī)導引法——八段錦(一) 兩手托天理三焦
      天理與國法:災異譴告話語中的慎刑之道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20
      江南明代祠堂記事內(nèi)涵分析
      ——以《程朱闕里志》為例
      獨尋真知啟后人:戴震后裔的學術使命
      華夏文化(2018年1期)2018-03-30 09:12:25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哲學分析(2017年2期)2017-05-02 08:31:38
      “禘”解在朱子學中的意蘊
      中州學刊(2016年5期)2016-05-30 10:35:45
      朱熹不一定靠譜
      做人與處世(2016年1期)2016-02-03 11:44:54
      愛刨根問底的戴震
      南宁市| 喀喇沁旗| 五莲县| 股票| 巴南区| 青冈县| 昌图县| 凤阳县| 会同县| 华坪县| 大厂| 合山市| 丘北县| 瑞丽市| 察雅县| 西和县| 基隆市| 中卫市| 富裕县| 和顺县| 江华| 丘北县| 静安区| 新巴尔虎左旗| 郎溪县| 苏尼特右旗| 邢台市| 册亨县| 渝中区| 拉孜县| 龙岩市| 桂东县| 修文县| 上林县| 建瓯市| 巴林右旗| 东乡| 科尔| 芜湖市| 万宁市|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