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楠
2020年的春節(jié)過去了,2月2日這個罕見的對稱日也被帶走了,不知道之前全網盛傳的“20后”寶寶身份證靚號22020220200202XXXX,究竟被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qū)出生的哪位寶寶捷足先登了。已知的是我們又老了一歲,“90后”終于要30歲了,對于中國人來說,三十有著不一樣的意義,畢竟三十而立。如果說之前的春節(jié)過后只有節(jié)后綜合征,今年的我們還平添了幾條初老癥狀。
自工作以后,每逢春節(jié)走親訪友前,總要做一番心理建設,后來在某天想起二月河先生曾說過的“提起筆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筆夾起尾巴做人”,心里一下就釋然了,任憑各方親朋好友逼婚問子、詢薪問級只做默默微笑,老實孩子狀。“半成年人”的心遠看一馬平川,近看才知似溝壑萬千。
我們工作以后不愿接受盤問的原因本質上跟上學時候成績不理想是一樣的,對自己不滿意,也怕別人對自己不滿意,急于遮羞。沒有人在18歲的時候不是一個詩人,也沒有人在年少時想做一個普通人,甘心放棄遠方,面對一地雞毛。父母年輕時候怕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年輕的時候大家總固執(zhí)地選擇背對陽光來證明自己的堅持。
和1000年前、500年前的評價標準一樣,幸福是功成名就,有家有愛,成年世界的評價標準本身并沒有任何問題,世俗又公正,如高考一樣。人成熟的標志大概就是不再把自己的世界觀當成主流,對自己的趣味和愛好保持警惕和謙卑,也不再想動不動就以己度人。在“回城務工”的第一天和世界和解了,大概是初老癥狀第一條。
放空了一個早晨后,想打開電腦敲會兒鍵盤,我的手好像失憶了,以前不用過腦子就能敲出的開機密碼,今天甩也甩不出來了,看來我需要再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和自己的身體和解。
有人說“20后”以后看“90后”,就像當初“90后”看“60后”一樣。這樣想著,好像有點可怕,不爭氣的身體開始提醒自己,這一天馬上就要來了,自己年少時那點輕狂馬上都要被新一代再打包送給自己了,還不得不背負一些他們送給我們的新標簽,在這層標簽下面覆蓋的是“70”“80”給貼上,還來不及撕掉的舊標簽。
不出幾年,我們也要勸下一代:出門穿秋褲,不要走夜路。法學家劉晗云:若不進入傳統(tǒng),則無法添加新物。這句話真是大智慧,放在生物學適用,放在哲學適用,放在生活中一樣適用,怎么辦呢,接受現實,穿秋褲,少熬夜,讓變傻來得晚一點,代表智慧的腦細胞還能再長一波。
所以說,和解并不是要向自己過去不滿意的妥協(xié),承認自己構建的“新型大廈”不符合世界建造標準,和世界交談的方式應該是坐下來,推杯換盞,酒烈嗎?灑灑水啦!我們領教了世界是何等的兇殘,同時又得知世界也可以變得溫存和美好,還有比這更成熟的世界觀嗎?
沒有人永遠18歲,但永遠有人18歲,2020是一代人的告別,很長一段時間內“90后”將不再是媒體關注的熱點,是時候給“00后”“10后”走上頭條騰位置了,下一次關于我們的重大話題可能是“90后”踏入40歲。不知道到時候我們還有沒有足夠量的頭發(fā)讓我們依舊梳成大人模樣?害!當成美好的心愿吧,祝寧好運,十年后咱們再來這里說后續(xù),見字如面!